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要与我为敌!”
“钟离昧、龙且,立即点兵,朕要先擒了这黥面贼,将其就地正法,解我心头之恨!”项羽颇为暴躁的说道。
范增慌忙起身制止道:“大王万万不可,英布这般做法,也是有他的道理,今楚新败刘邦,众多诸侯闻风归附,也是应该,而且吾等真正的敌人乃是刘邦,英布匹夫可以日后再讨伐,若是我军与淮南军两败俱伤,最后得利的不过是汉军尔。”
“是啊,大王,黥面贼本是义帝分封,其王爵不低于大王,如此轻率讨伐,实乃出师无名!”季布亦是起身说道。
项羽这才稍微舒缓了一口气,旁边的虞姬立即换上酒杯,替霸王斟满一杯清酒,“大王息怒,且饮酒养性,莫要和那英布一般见识。”
听过亚父的分析,项羽亦是觉得有理,“诸位所言是也,朕确实有些莽撞了。”言语间略微平稳。
彭城诸事不提,且说韩信此刻已经带兵来到了代郡,也就是所谓的赵地,其中主要敌人便是赵王歇、成安君陈余,广武君李左车。
这个陈余本来是自封为代王,但是见到项羽打败了田荣,主动投诚,不但去了王号,直接将自己的身份降为成安君。
韩信这个时候的军队大概也有几万人,出去带了十万,成皋、安邑、平阳,战线向北拉过去的话,就有少了许多兵力,不过五六万人还是有的。
而且此时还有人自愿带领数万人前来投靠韩信,此人便是常山王张耳,在楚齐的夹缝间生存的一个诸侯王。
张耳本不想投靠韩信的,在常山做一个大王多好,但是他心中气不过陈余,想当初赵王歇的拥立,以及赵地百里的拥有,几乎都是张耳和陈余的功劳。
没想到不过是一点利益问题,陈余竟然将多年的老战友赶下马,独占赵地,让张耳带着老婆孩子回到常山,而且还是哭着求着才放出去的。
古人最重颜面,陈余独留在赵地,害怕张耳死灰复燃,到处宣扬张耳的不是,使得张耳声名狼藉。
所以张耳在常山聚集万人,绕过城阳,借道朝歌,直接来到上郡投靠韩信,对于这样的好事,韩信也就没有拒绝,当即纳入自己的帐下。
韩信则是在井陉南驻兵,并未袭击赵地,在这之前,必须先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断了赵地的粮道,亦或是楚地的救兵。
在赵楚之间还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那就是西魏王的将军兼任相国,前面略有提到,便是日后的梁王彭越,现在魏国土地大部分都是他占领的。
因此韩信在攻打代郡之前,必须先交代彭越,让其看好楚赵之间的粮道,若是有消息就应该立即禀告。
彭越这个人比较有战略目光,似乎一开始就看出来汉王能够成为天子,所以诸事都听从汉王和韩信的安排。
上次安邑之战,彭越就在安邑的旁边,他虽是魏豹的下属,但并不是很欣赏魏豹,所以并未救援,而是隔岸观火。
这一战让彭越对韩信彻底刮目相看,所以死心塌地的服从汉王,彭越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接到韩信的密函时,当即回信说没问题。
韩信接到彭越回话的时候,彭越就已经在赵楚之间设上伏兵,丘陵中扎营,若是楚国运粮,或者带兵前来,都可以在大梁西南拿下。
这个时候陈余听闻韩信前来攻打赵地,并未放在心上,让他自信的地方仅有一点,那就是他赵地有士卒二十万,而韩信顶多几万人,就已经很厉害了,兵力还不如赵地一半,拿什么打,因此陈余首先觉得自己气势上已经赢了。
第392章 广武君献策被驳
赵王歇无大才,陈余心骄气傲,唯有李左车明白时局,听闻韩信来攻,心中颇为惊讶,立即前往宫中拜见赵王歇。
恰巧陈余也在宫中,见李左车前来,慌忙命人备茶赐座,“广武君今日前来,莫不是因为韩信率军驻扎井陉口附近,心中惶恐,特来商议?”
“自是如此,我听闻韩信已经兵陈井陉南,看来此等地势乃是天助赵国也。”李左车很是坦然的说道。
井陉可以说是赵国的关隘了,对于井陉的介绍两句话足矣,首先第一句“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第二句“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其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两边丘陵,仅有一条狭长的官道,大概如此,此地易守难攻,也算是赵地的优势。
陈余闻言,略微点头,“井陉口如此显要地势,韩信前来不过几千兵马,有何可惧,广武君不必挂怀。”
旁边的赵王歇平时比较信任李左车,知道他来必有高论,便向着陈余摆手示意,“既然广武君匆忙赶来,心中也有计较,且由他说说未尝不可。”
“某亦是素知广武君为人,想来必有退敌之法,某洗耳恭听。”陈余颇为恭敬的说道。
李左车若有所思,缓缓说道:“启禀大王,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魏将数人,新近血洗上郡诸县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
“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需要苦等,故而皆是面带饥色,只有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如此这般,军队如何能经常吃饱。”
“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都很难并行,骑兵更是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会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大王临时拨给我精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
“大王与成安君在邯郸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又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之中,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大王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再三思量,否则,吾等一定会被他韩信二人俘虏。”
赵王本就没有什么能耐,哪里听得懂广武君再说什么东西,只是频频点头,不时地看向旁边的陈余。
而陈余则是微微皱眉,说来这个陈余平常比较信奉儒家思想,在他看来韩信不过数千人,最多几万,而我军有二十万,完全可以正面对敌,如此从后面突袭,未免有些多余,因此陈余面色颇为迟疑。
“难道成安君觉得此事不妥,还是公另有妙计,不妨说来听听。”李左车紧接着说道。
陈余哪有什么战略,当即抿口温茶,很是豪迈的说道:“今赵地百里,士卒数十万,韩信不远千里,带兵前来,定然会使得士兵疲敝,吾等不必着急,待到韩信兵临城下,某自当出城与之决战,如此韩信兵必败,张耳定会被擒!”
李左车听罢不语,沉吟良久方才答道:“那成安君准备将赵兵安排在何处?总不能见井陉口拱手相让吧?”
“这个自然不会,我欲率兵前往井陉口安排,想来汉军多日疲惫,定然难以迎敌,某亲率大军,使得汉军未入赵地,便拱手而降。”陈余很是自信的说道。
旁边的李左车只是稍微叹息,“望成安君能够得胜而归,某与大王定亲自相迎。”
几人商议多时,李左车当真是心灰意冷,这陈余平时治国挺好的,遇到打仗这个事情,未免有些太自信了。
赵国诸事不提,且说韩信兵驻井陉南,之所以没有出兵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不知道赵国的动向。
张耳所带来的舆图,韩信也仔细的审度过,最为重要的地方还是井陉口,而李左车所想的计划,亦是韩信所担忧的事情。
于是乎,张耳便派出自己的亲信,前往赵国打探消息,怎么说张耳以前也是赵国的,因此其随从对赵国的形势颇为了解。
那随从直接前往陈余府上,买通守卫,经过多方询问,亦是得知陈余每日饮酒作乐,准备一举攻破韩信军队。
随从临走的时候,为了保险起见,又偷偷与李左车府上的守卫交谈,当然这种谈话是用钱买来的,方才知晓李左车每日闷闷不乐,好像是赵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随从得知消息,心中大喜,立即前往禀告张耳,此刻韩信正不知如何是好,忽闻张耳求见,不免有些惊讶,当即请入帐中。
“张将军可是得到了什么消息?竟如此匆匆来我帐中?”韩信很是直接的问道。
张耳脸色很是激动,“启禀上将军,那赵王并未采用李左车的意见,而是让陈余带兵,准备一举拿下汉军。”
“张将军所言真否?”韩信很是高兴的问道。
“末将曾派随从前往赵国打探,陈余每日在府上饮酒作乐,而李左车则是整天闷闷不乐,只因赵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因此消息千真万确!”
韩信略微颔首,“陈余带兵,自恃英勇,今日某便让他知道打仗并非治国,两者相差甚远!”
于是乎,韩信便率军前往井陉狭道驻兵,此事赵国士卒完全不知道,他们还在城中等着陈余整理军队,带领他们打败汉军呢。
井陉侠道距离井陉口大概有三十里的路程,韩信用兵谨慎,只是先派遣数名探兵查探井陉口外围,观察是否有赵军宿营。
回来的探兵皆是说没有赵国军队,所有的赵军全部集结在井陉口内部,韩信闻言大喜,遂有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注意井陉口内部赵军的动向。
营帐内,张耳在旁,有些怀疑的看向韩信,“上将军,如此进攻,尽管诈败,恐怕也难以全身而退。”
“孙吴有云,兵行险招,方可出奇制胜,将军勿忧,且看明日赵国必然全军溃败!”韩信颇为自信的说道。
第393章 井陉口背水一战
韩信先派出的两千士兵,手中皆有汉军旗帜,也就是小红旗,埋伏在丘陵之中,一旦赵军全员出动,便将红旗插在赵军营中。
而这边的赵王歇,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