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2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抗联重组以来,除了担任过八个月的炮兵副司令之外,侯国忠基本上在一线带兵。再加上长期的并肩战斗,养成了两人之间异常熟悉和默契。侯国忠对陈翰章在战术运用上的特点与习惯,也相当的知根知底和掌握。两人之间的配合,甚至已经到了心意相通来地步。

    更重要的是,曾经在担任炮兵副司令期间,专门下苦功研究过炮兵战术的侯国忠,极为擅长使用炮兵。也正是这两点的原因,让陈翰章在策划枣南作战的时候,前方指挥员的第一个选择对象,就是时任东线集群副司令员的侯国忠。

    就现在的战局看来,侯国忠打的还不错。不过眼下的战局还只是拉开了序幕,真正的大战这才刚刚开始。下一步战局究竟会发展到什么样子,两翼的穿插部队能不能按时抵达指定位置对于陈翰章,尤其是侯国忠还都是一个考验。

    相对于在考虑问题上很稳重,对两翼穿插问题考虑更多的陈翰章来说,需要对枣南反击作战引发的整个战局连锁反应,要考虑的要多很多的杨震,眼光却不能局限在一个东线上。打了出头鸟,日军在整个战线势必会引发连锁反应。

    日军整个战线上的兵力调动,究竟会向哪一步走,才是杨震考虑更多的问题。七十二师团方向对整个战局来说,虽说只是一个点。但这个点能不能成为撬动整个战局的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一一八师团肯定会调头全力向枣南战场攻击,这一点是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平汉路以东进攻的日军五十师团,会不会也投入到该方向?这个五十师团向东之后,平汉路东留下了的空缺会由那个师团来填补?

    但在几经分析之下,杨震除非日军从晋东南战场火速抽身。否则平汉路两侧的五十师团与一一七师团,绝对不会东调到鲁西北方向。一旦这两个师团东调,那么整个晋东南战场侧翼,就将全部暴露。

    除非日军不要晋东南战场上的六十二、六十九这两个,撤到邯郸时候已经只剩一副架子,他们费尽心思才在最短时间之内补充完成的师团,同时让开整个豫北。否则平汉路两侧的这两个师团,日军绝对不会轻易的动用。

    而眼下在豫东驻防,还在补充中的三十五和三十七师团,也不会轻易调往冀鲁边战场。如果自己没有判断错误的话,日军这是要投入部署在德州至济南一线的二线兵团,尤其是在济南的一百师团。也会投入到战场上来,也许还包括德州战场部分日军二十二师团部分兵力。

    至于鲁北战场上的五十二师团、一一五师团、一百二十师团,眼下正在黄河以北的冀鲁边战场,与陈翰章的几个师死死的缠住在一起,根本就无法西调参战。而且他们所在的位置,距离鲁西北战场也过于遥远。等到从这几个师团抽调的兵力赶到,恐怕黄花菜早就凉了。

    但日军既然做了这么一个局,他们就很清楚单单以一个一一八师团,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改变战局。即便加上驻济南的一百师团,想要遏制住这种大范围的穿插,也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他们现在鲁西北的冀鲁边战场,改变战局至少还需要在增加一个师团的兵力。

    可这个师团他们会从哪里调集?是驻在临沂至昌邑一线整补的一一四师团?还是驻烟台至寿光一线的四十八师团?或是抽调驻军徐州的六十五师团北上?这三部从眼下的战局来看,都几乎是不太可能。除非他们不要陇海线了,否则六十五师团这个时候北上的可能微乎其微。

    而设想中的日军在渤海湾一线实施登陆作战,不管日军来多少部队,但只要没有实现登陆作战,那都只是一个空谈。可日军会从哪里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再增调一个师团?这可不单单是抽到兵力上一个问题,还有时间上能不能允许的问题。

    看着地图上的战场态势,杨震却隐隐感觉到自己忽视了什么东西。只是自己忽视的这个问题在这里,杨震却是百思不得其解。转过头拿起陈翰章汇报战况,以及冀鲁豫军区部队这两天的电报,杨震仔细又看了一遍。

    杨震反复细看陈翰章电报,让他面前的柴世荣有些大惑不解。犹豫了一下,知道一号在犹豫什么的柴世荣才道:“一号,您看日军在枣南战场,有没有可能使用调动到山东,但眼下一直没有出动的独立第二、第四战车旅团?”

    “一号,我还认为我们的目标,不能只盯着日军的野战师团。日军在给华北方面军整补的时候,被冈村宁次扣下了一个完整建制的野战补充队。按照日军一贯的习惯来说,这个野战补充队几乎是相当于一个旅团的兵力。”

    “虽说没有太多的炮兵,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当成一个野战旅团使用。我们之前在战场上,也曾经遭遇过类似的事情。日军在需要的时候,将其所谓的野战补充队,直接当成野战部队使用。”

    “即便日军不将这个野战补充队,直接放到一线作战。但是转为二线守备部队,替换下其他野战师团,还有很大的可能性。而且眼下日军这个野战补充队就在烟台一线,如果内山英太郎用其替换下四十八师团,这样他们在鲁西北战场可以增加一个师团。”

    “仅仅按照眼下的情报显示,日军在整个山东战场投入的汽车数量,足足有近三千辆。就算在我军大规模的空袭之下,现在仅剩一千辆。但也足够将一个师团,成建制的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调往枣南战线。”

    “一号,就算日军在眼下战局之中,是拿七十二师团做饵,利用枣南战场为引诱,调动我二线部队出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日军的战术企图,就是要一鼓作气,完全的解决我围歼七十二师团的侯国忠所部。”

    “如果他们以一一八师团,拖住我围攻七十二师团的部队。降低我军穿插部队的速度,完全可以等到其部署在二线的两个师团赶到。一个一一八师团,加上德州战场后方的兵力,即便救援不出七十二师团,但是拖住并分散我军围歼七十二师团的兵力。为日军调动后续兵力,争取时间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日军眼下在鲁西北战场上,为什么就非要一定吃掉侯国忠所部?如果他们利用枣南战场的动作,吸引我军后续部队南下作战,将枣南至平汉路一线搞成胶着态势,不是对他们可能存在的登陆作战会更加有利?”

    柴世荣的这几句对战局的分析,猛然间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醒了杨震。自己不是冈村宁次,也不是华北方面军的参谋长。为什么要将战局后续发展的思路,固执的放在日军想要一鼓作气、速战速决上?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可能就会清晰很多。

    日军在鲁北和枣南至平汉线一线,搞出这么大的动作,难道就单纯的是为了大范围扯动自己的兵力部署?从眼下日军已经暴露出来的,环环相扣的战略看,日军完全可以将这个七十二师团,当成一块吸铁石。一点点的将周边的抗联部队,吸引到枣南方向。

 第一百八十五章 日军真正的战略意图

    眼下日军居然舍得拿出一个师团做诱饵,就眼下来看已经绝对不会单纯的,就是要引诱自己出战,大范围的扯动自己的部署这么简单。一贯吝啬的日军,绝对没有那么的大方。如果他们在冀鲁豫战场做一个扣,采取先缓后急的整体战略,来大范围的扯动自己部署。 正像是柴世荣判断的那样,短时间之内以一一八师团,拖住陈翰章的攻击集群,迫东集群分兵。然后不断的调动兵力,在枣南战场上采取高压。在东集群眼下已经承受极大压力的情况之下,吸引自己西集群,以及东集群部署在纵深准备反登陆作战的部队南下。 解决枣南战场抗联参战部队,对于日军来说只不过是在东西两大集群之间,打下一个楔子而已。其中固然可以深入切断,自己东西两大集群之间的联系。但这一点对于日军来说,风险也是并存的。其深入的兵力,很可能要面对自己两大集群的夹击。 所以他们干脆在鲁西北正面直接摆开两个师团,无论抗联先打那个,周边的日军都会席卷而上,在抗联两翼穿周边在实施反包围。通过枣南、威县战场,来迫自己在他们内线与其决战,并尽可能的通过调动自己纵深防御兵力,为其大范围的穿创造条件。 谁说采取引蛇出的战术,就是为了要在第一时间把蛇给打死?如果在枣南方向困住陈翰章出击的部队,来一个反过来的围魏救赵。通过枣南战场,不断的吸引自己部队南下,尤其是坦克部队南下。为背后的出击创造条件,这应该才是日军真正的目的所在。 杨震突然有种感觉,眼下第二阶段作战已经展开近十天,日军在渤海湾一线肯定会实施的登陆作战,一直迟迟没有展开。一个是极有可能日军高级指挥官,认为战局还没有到关键的节点上,登陆作战还没有到一击必杀的时候。 另外一个最大的可能就是,第一阶段会战已经结束,抗联在河北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和装备,日军已经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但第二阶段会战已经打响这么长时间了,抗联投入到战场上的坦克数量远不如当初的多。 这些在第二阶段作战打响之后,始终未出现在战场上。在第一阶段会战期间,给日军华北方面军,乃至整个中国派遣军,甚至日军大本营第一留下深刻印象的坦克部队,让日军指挥官如芒刺在背。 冀中平原除了西部河流相对密集一些之外,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就算有些河流,也正直春季枯水期。水流量小、水势平缓,可以整个日军预定登陆地点吗,是坦克集群作战的天然战场。 这些坦克部队不出现,意味着其无论是在中线的突破,还是侧翼的登陆都将面临抗联的坦克集群全力反冲击。这一点对日军来说,很有可能相当是投鼠忌器。这极有可能是日军登陆作战,始终未发起的主要原因。 日军指挥官很可能认为,抗联所有还未出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