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不说成形之后能给赵祯带来多少财政收入,单是沟通汴水、淮河、长江等半数宋地的槽运网络这一点,就足够赵祯兴奋。
  想像一下,一但发生战事,这个民用渠道立刻可以转为军用,为战地运兵运粮;逢大灾之年,亦可快速转运物资。这个成熟的物运体系,可不是朝廷临时调转,征夫征船的速度可以比的。
  赵祯越想越兴奋,越想越笑逐颜开,最后已经把眼睛笑成了一条细缝。
  赵德刚与丑脸老头儿对视一眼,皆是暗暗吃惊。心道,看来,观澜书院有生意官家是知道的,而且关系匪浅啊!
  “潘国为!”赵祯终于回过神来。
  潘丰一听叫他,急忙起身,“臣在!”
  “你从商二十余载,今日听了唐大郎一席话,服是不服?”
  潘丰长施一礼,“臣。。。服气!”
  哦靠!
  唐奕心中暗骂,不带这样儿的啊!我送了您这么大一份礼,最起码你得让潘丰赔个十万八万,再公开认错,最好再罢个合和酒啥的,才行吧?一句‘服了’就把小爷打发了?
  能不打发吗?
  官家问了一句‘服了没有’,潘丰就当着皇帝、王爷和几位老相公的面回道——服了。。。
  你唐子浩绝顶聪明,心思缜密,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皇帝的面子你能不给?
  可是,咱特么一点好处都没捞着啊。。。。。。
  唐奕却低估了潘丰。。。
  要是潘国为就这么就坡下驴,勉强保住了潘家基业,那他也就不是拥有汴京第一楼、汴京第一酒的潘家家主了。
  从刚刚唐奕和官家的对答之中,潘丰听出很多不同的意味,他现在心里正算计着一盘大棋。。。
  一盘曹佾走了先,他也不能落后的大棋!
  场中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那丑脸老头儿,他现在的心思也早就不知道飞哪儿去了。
  。。。。
  之后,赵祯与一众老臣、唐奕、曹佾等人闲谈了一会儿,等用完早膳,大家也就起身告退了。
  毕竟赵祯现在还‘病’着,不便长时间接待外臣。
  其实赵祯还有另外一件事儿有‘求’于唐奕,但是今天占了唐奕这么大一个便宜,赵祯谦谦君子反而不好再开口了,心说反正在回山还得住上一段时间,以后再说吧。
  。。。。。
  有区别吗?
  不过唐奕是不知道官家心里想什么,要是知道,非笑开了花不可。
  占便宜?
  谁占谁便宜还不一定呢!
  出了赵祯的住所,唐奕跟在范仲淹身后,就见那丑脸老头儿走了过来。
  “希文收了个好弟子啊!”
  范仲淹恭敬回道:“老国公过奖了!”
  那老头儿却不以为意地来到唐奕身边,猛一拍唐奕的肩膀,拍得唐奕直咧嘴。这老头儿岁数挺大,手劲儿可不小。
  “小子,老夫看你不错,不似那帮子读书读傻了的呆子,能干点实事儿!”说着,还捏了捏唐奕的肩膀,“就是身子弱了点。。。得练练!”
  范仲淹苦笑道:“以老国公的眼光来看,就没有强的了。”
  老头儿哈哈一笑,“那是自然,大丈夫顶天立地,没有一副好身板,何以为国使力?”
  唐奕陪笑着连连点头,心中却道,您老能不能轻点捏啊?要散架了!
  “以后有机会到我府上串门,老夫教你几招强身之术!”
  “还未请教,老英雄是。。。”唐奕还不知道这老头是谁呢。
  “哈哈!!老夫姓王,双名德用,你可听过?”
  “听过,听过。。。。”
  这位可是十七岁就带军出征,大宋朝现存的军界擎天之柱,唐奕怎会没听过,而且,范仲淹就是这位老国公举荐起来的。
  “哈,听过就好,走啦!”
  范仲淹一见王德用要走,急忙道:“老国公,不用过中饭再走?”
  “不了!抽个空来看官家一眼,老夫也就放心了,这就回去。”
  说完,大手一摆,大步而走。
  王德用一走,范仲淹也随着杜先生和赵德刚一起离去,至于唐奕,该干嘛干嘛去吧。
  人都走了,曹佾才和潘丰靠了过来。
  潘丰一到唐奕面前,就连忙躬身一礼,“日前小儿狂勃,多有得罪,还望大郎海涵!”


第134章 唐奕的真正野心
  感谢“书友141013081919606、蓉妹妹的靖哥哥、甫侠z、书友130314225808413”的打赏,谢谢支持!
  …
  潘丰上来主动搭话。
  唐奕不禁暗暗一叹,心说,本来想敲他一笔的,让官家一句话,这竹杠也敲不成了。
  “唉,潘叔,不必介怀,本就是我们年青人之间的胡闹,算不得大事。”
  既然官家出面了,潘丰也说‘服了’,那唐奕就没法咄咄逼人了,语气也缓和了下来。
  潘丰一听唐奕软了下来,心中大定,急忙道:“大郎若不嫌弃,以兄相称即可,叔父之名潘某可是当不起的。”
  “就是!”曹佾不干了。“国为与我可是平辈,你我兄弟相称,却叫国为叔辈,厚此薄彼啊?”
  唐奕心说,人家儿子都比我大一岁,你跟他比什么?但潘丰这么说了,他也不再客气。
  “既然如此,子浩只好从命!”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潘丰陪笑连连,心说,这一篇儿总算是翻过去了。
  寒暄之后,唐奕知道拖着也没意思,不如痛快点。
  “一会儿让张大哥给华联管事写个条子,樊楼今日就可在华联拿货。”
  “上道!”潘丰暗叫,“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至于娇白。。。。。。”娇白的事,唐奕反而沉吟了起来。
  “大郎放心,只要划出道来,我潘丰一定接着,定不让大郎失了脸面!”
  唐奕摇头笑道:“我不是这个意思。这样吧,娇白之事,等官家病愈,一切平息之后再说,一定不让大兄吃亏!”
  。。。。。
  有了唐奕这句话,潘丰也就彻底放心了。当下不再多留,他得赶紧回城,这几天樊楼的日子可不好过,从食材根源上落后于几大名楼,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潘丰一走,就只剩下曹佾和唐奕二人。曹佾左右扫眼,见四下无人,方低声哀道:“大郎得改改胡乱说话的毛病了,今日可是吓坏了为兄。”
  唐奕撇了他一眼,“你是心疼咱们建起来的渠道吧?”
  曹佾一窘,被看穿了。。。
  这渠道的事如果不说,暂算唐奕的产业,曹佾能从中得到一成的利。但是一入观澜的范畴,立马变成了百分之一,这可是十倍的差距。
  “咱们先狠赚上几年,捂不住了再划到观澜也行啊!”
  唐奕鄙夷道:“短视。”
  曹佾一怔,再看唐奕这表情不对啊。。。
  这小子从来都不吃亏,一下子送了几十万的生意,怎么不见他心疼呢?
  “你。。。你是故意的?”
  曹佾一下子兴奋起来,“快,快说说,你又打的什么主意?”
  唐奕得意道:“几十万的运转渠道建起来了,得多长时间能回本?”
  “等开封的商人们把华联铺吃透,再开起铺子,起码得好几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怎么也得想个来快钱的道道吧?”
  “什么道道?”
  唐奕一边走,一边道:“你说,现在汴河上走的船,除了咱们的船,还有谁的规模最大?”
  拧眉一阵沉吟。。
  “谁的规模最大?”曹佾猛然定住,惊叫出声,“官运粮船!”
  唐奕吓得左右猛看,就差没把曹佾的嘴封上了。
  “瞎叫什么!?”
  曹佾也知太过激动,怯生生地四下扫了几眼,才低声道:“你要拿下官粮的运转!?”
  唐奕点点头,“现在这条运路算是官家的了,你说,官家会不会把官粮转运交到咱们手上?”
  肯定的啊!只要稍稍给官家吹个风。,这事基本就算成了。怎么就忘了还有官粮运转这一好处呢?
  曹佾定在那发呆,脑袋里都是乱七八遭的想法。。。。。。
  这小子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别人以为他要开酒坊,结果他搞了个华联仓储;
  别人以为华联才是厚利的大买卖,结果他志在运转渠道;
  别人以为这么大的渠道他建不成,结果他把几十万建起来的渠道送给了官家;
  别人以为送亏了,结果他却打的是官粮的主意!
  官粮。。。。。
  曹佾都不敢细算这其中有多大的利,因为数目太巨!
  开封每年要由汴水运转粮食七百万石,这其中分了民运粮和官运粮两种。
  民运,自然是供应开封百姓日常用度;官运则是开封‘常平仓’与左右禁军大营四十万禁军的军粮耗费。总数上来算,民运占三,官运占七。
  对!七成!
  官运粮占了这六七百万石中的整整七成,近五百万石的粮食运力。
  那官粮运转算的运费几何呢?
  呵呵。。。。。
  官粮不算运费,而是算路耗,就是按一路上的耗损来计算的!
  一百斤粮运抵京师,路耗三成,在汴京下船就变成了七十斤。也就是说,朝廷从各地征粮,实际是征七百多万石,运到京师只余五百,两百多万石的粮食要耗费在路上。
  话说,古代运力就真那么差?损耗这么大?
  有!即使是走槽运,耗费也是极大。沉个船、发个霉、淋个雨,完全看老天和过路官吏的脸色。这其中有正常损耗,征夫征船的费用,但最主要的,还是沿路各地方官府的盘剥。
  此事,朝廷一直头疼不已。
  一来,‘刮官船’已经是地方恶吏的一大生财之道,下到刀笔小吏,上到州官大员,盘根错节,屡禁不止。
  二来,老赵家向来得过且过,三成路耗,已经比唐时的‘刮一半’强太多了,只要不出巨贪、大乱,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这不代表皇帝不在乎啊!每年光路耗的粮食,就要用去朝廷一两百万贯的财政收入,况且,赵祯现在正是钱紧的时候,如果唐奕这条运路能帮朝廷省钱,就连政事堂的相公们也不会反对。
  “算过没有,咱们要是接了官粮运转的生意,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