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锻炼身体!
  早就说让君欣卓帮他打熬一下筋骨,像去岁那般的忙碌差点没把唐奕搞垮。十六岁的年纪,七尺身量的半大小子,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跟个病捞鬼似的。
  唐奕是真怕了,以大宋的医疗水平,一个不好,他就得来个英年早逝。
  所以,现在闲下来了,唐奕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锻炼身体。不求提枪上马,最起码也得结结实实的,别一点小病就要了命吧?
  起初是君欣卓陪着他,每天一早从望河坡跑到回山码头,再从码头一路奔回。一来一回七里有余,回来之后,二人再到小树林里练一些基本的强身招式。
  后来,唐奕觉得凭啥我自己天天累得跟狗似的,贱纯礼、宋楷他们却能睡到吃早饭?于是,唐奕连蒙再骗,带吓唬,把那几个懒货全都拉上一起受累。
  再后来,习惯了这种每天晨练一番的生活,大伙也都自觉了,唐奕又把目光放到了范仲淹、尹洙的身上。
  古人的养生之道。。。。
  恩。。。。不动就是养生。
  这是不对的,生命再于运动嘛!这帮‘老干部’更应该多多锻炼。
  这一点得到了孙郎中的认可,药王孙思邈的养生法中就提到朝阳初升,采天地之精的秘法。
  于是,整个观澜书院,上到范仲淹、赵德刚、尹洙、杜衍,下到烧火做饭的火夫,太阳一擦天边儿就都起来活动,整个观澜一派生机盎然,就连不满两岁的小幺儿,都被甄姨带出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
  四月初。
  泰山先生孙复进京,一并而来的,还有泰山书院学子四十三人。
  自庆历五年,石介西去后,泰山书院失去了徂徕先生的辟护,日渐凋零。后幸得孙复罢官之后念往昔与泰山书院旧缘,重归授业,书院才能得以再现昔日荣耀。
  此次,孙复得恩师范仲淹之请前来观澜,干脆就把书院愿随他而来的仕子一并带来,算是除了宋楷那帮官二代之外的第一批学生了。
  据孙复说,这其中还真有几个算是好苗子,将来很可能成为经国之才。
  。。。。
  泰山先生在文坛的地位,仅次于一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和其师范仲淹,文名尤在胡瑷之上。
  他一来,回山就热闹了起来,各地举子皆慕名而来,一些朝中后辈也来拜会。
  其中最大牌的。,当属参知政事文彦博了。
  唐奕之前一直在奇怪,这位文相公好像一直在躲着他。赵祯在回山住了半个月,文相公每次来觐见,若遇上唐奕,必是目光闪躲,从不与之照面。
  现在,唐奕算是知道为什么了。
  原来,算起来,文相公。。。。
  是唐奕的师侄!
  哈!
  唐奕是范仲淹的弟子,泰山先生未成名之时,曾在应天多次受范仲淹的接济,感念其恩,一定要以师礼事之。
  所以,孙复见了唐奕,从不以年龄论辈,坚称其为师弟。
  这可把唐奕美坏了,泰山先生啊,宋初三先生之一啊!而且泰山先生还有个弟子很出息,已经当上了副宰相,当然就是文彦博。
  按说,文相公真不用从师长那里论辈份,要是真较真那可是乱得很。
  当年,石介以师理拜孙复,而石介年轻的时候,也尊范仲淹为师。那你说,这怎么算吧?石介和孙复说是师兄弟也行,说是师徒也行。
  孙复这老头可是倔得很,说白了,就是有点认死理儿。别人他管不了,自己和自己的弟子还是能说了算的,文彦博可是孙复正二八经教出来的。
  所以,孙复早就给文相公来了信,礼不废,范仲淹是你师公,那唐奕那个狂得没边儿的小娃娃。。。
  呵呵,叫师叔没商量!
  ————————
  Ps:文彦博管唐奕叫师叔这段儿,我自己都觉得有点扯,但正好后面的剧情有些地方要用到这里,所以就这么着吧,大伙儿就看个乐儿,细节党就别纠结了。


第149章 回山之危
  文相公那可是将来的四朝宰执啊!上下五千年,有几个能一直牛逼了四朝的?现在却要给一个小娃娃行师礼,他能乐意?
  况且,这位小师叔还不让人省心,名声一直不太好。
  对此,唐奕也只能暗爽,不好真的和文相公较真。他可是知道,这位的心眼有点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自己穿个小鞋。
  对于孙复的到来,唐奕还没有过多的兴奋,毕竟这种纯粹的大儒,少了些风流,少了些趣事,相比于范仲淹、欧阳修这种传奇大牛人,失色不少。
  可下面来的这位,却真的惊着唐奕了。
  论起传奇程度,这位丝毫不弱于老师和醉翁,论起风流,还尤在二人之上。。。。。
  好吧,就没有比他再风流的了。
  老师一直说,有一位专精诗词的能人要来回山,唐奕千想万想,除了一个欧阳修,好像也没谁比回山现在这几位更牛的了吧。?还有一个胡瑷,但也是精于时文,诗赋的水平一般般。
  他压根就没往这位的身上想,因为在他看来,偶像眠花宿柳,把软饭吃出了境界,那是要在花团锦簇之中仙去,方能诠释他无敌的一生的人物!
  教书育人这种事情,他怎么会来干呢?
  没错,要来的这位大神,就是柳永。,柳三变。
  三变并非柳永的表字,而是他的本名。
  仁宗初年,只因一首《鹤冲天》惹恼了赵祯,御批之时写下了,“且去浅吟低唱,何需浮名?且去添词吧。”就把柳三变的名字从中第举子之中划去了。
  于是,就有了‘奉旨填词柳三变’的传说。一生填词,倚红偎翠,传为一世风流。
  真实的历史却远比后世传说的种种要残酷得多。
  柳永一世风流不假,大宋男人的偶像,女人的梦想,也不是吹出来的。
  但其中除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的唯美凄婉,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一种晚景愈凉的悲叹。
  柳永十九岁赴考,因留恋苏州美景,辍途于苏;二十四岁再次进京,本以为“定然魁甲登高第”,却不想,连初考都没过;后来,好不容易中了举,还因一首浪词,让赵祯给遗落了。
  一生屡试不中,几次异名而考,皆是枉然,最后只得寄情山水,以添词为生,与青楼香楼为伴。
  直到年过半百,才因赵祯临朝大开恩科,放宽对屡试不中举子的录取标准,方得以中第。
  别以为柳永中了进士就一飞冲天了,从景佑元年赐同进士及第,授睦州团练推官之职开始到现在,柳永在外面飘了整整十四年,愣是没得着回京任职的机会。
  柳大神风流是风流,六十多岁了依然是美妓相伴,艳娘侍奉,但办起事来还是一点不含糊的,在地方上颇有建树,政纪斐然。但没办法,他就是不招赵祯的待见,死活不让他进京。
  去岁,一听范公辞了官,带着尹洙、杜衍开起了书院,柳大神一琢磨,咱也别熬了,辞了吧。。。。。都六十多岁了,赶紧找个好地方发挥余热算了!
  于是,柳大神给范大神来了封信,要来书院养老。范仲淹自然乐意,别的不说,柳永在诗赋上的造诣,现在他若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就连欧阳修那个文坛盟主,也不行!
  柳永的到来,比孙复来时还要轰动,甚至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柳七公进京了,对于京中的青楼粉黛那绝对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不愿君王召,
  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
  愿得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
  愿识柳七面。
  大宋软饭王的名号可不是吹出来的,当年,桃园夫人那一榜花评,京中名妓皆唱柳词的盛况,即使是今天,依然被百姓乐道。
  来年开春就是朝廷科举盛事,与之相伴的又是一期的花评榜,有点名气的姑娘都梦想着能得柳七公一首香词,必能在榜上增色不少。
  从四月中,柳永到回山开始,回山码头,一下子就香艳起来。每天都有花船画舫留连于此,各路娇娘莺莺燕燕一股脑地盯上了回山,不是来求词,就是来请见。倒贴的,更是一波接着一波。
  唐奕这个看热闹的,都觉得有点过了。偶像就算再厉害,也没这么大魅力吧?都六十大几的人了,你忙得过来吗?
  但是,柳七公带来的疯狂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入五月,京里的小姐们就算想来,也来不了了。。。。。
  因为,汴河起水了!
  刚进五月,京师之地就是连天大雨,这雨一连下了十天,朝廷邸报上也言,凤祥路、永兴路、河东西路三地,皆是连日雨巨。不难看出,今年又是一个大涝之年。
  五月中,阴郁半月的天空终于转好,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若再下个不停,是要出大乱子的。而唯有唐奕依旧阴沉难明,他知道,真正的灾难还在后头。
  这几天,他每天都都到河岸上转悠,时刻盯着水位变化。
  “照这么涨下去,不出三日,恐有漫堤之危!”曹佾站在唐奕身边,这几天,他也天天盯在回山。
  唐奕摇了摇头,“不是恐怕,是一定!”
  他指着南北两屏的狭窄河谷水道,“回山唯一的弊病就是,南北两屏的水道太窄,致使回山的水流比汴河正常水流急上一些,平时还没什么,一旦发水,必是大祸。“
  “那怎么办?能挺得过开封吗?”
  “挺不了,提前动吧!”
  曹佾当下重重点头,转身上了船,回京了。
  当天晚上,曹府、潘府,还有范宅的仆从老幼,皆收拾细软,连夜行船到了回山。
  而回山此时也是热闹非常,灯球火把一路从码头排到望河坡。回山村的佃农都在收拾用度,由黑子、憨牛等安排着向山上撤。
  王里正站在唐奕身边,布满褶皱的沧桑面庞苦色难除。
  “唐少爷,咱们回山人不缺力气,让老汉带着爷们儿们上堤吧,兴许拦得住!”


第150章 溃堤
  王里正想要上堤护坝,这话老头已经墨迹一下午了,唐奕实在不知如何解释了,只得缓声安慰:
  “王叔,人命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