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风流-第6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鞑子定下的盐池之盟,老实说,这份盟约才是此战最大的收获。”

宋楠听在耳中心中冷笑,这梁储说的话挺有艺术性,一言便将所有誓死拼杀的将士们的功劳轻描淡写的带过,说什么军人打仗打得好是应该的;又说什么订立的盟约才是最大的收获,这是间接说明内阁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宋楠抢在头里定下了盟约,但不妨碍内阁决策的正确性。

正德点头道:“朕也这么觉得,听传旨的马永成说,朝廷的旨意送达之时,宋楠已经和鞑靼国小王子定下了和议之约,那封和议杨一清已经呈报给朕看了,朕也已让内阁和外廷诸卿过目,显然鞑靼小王子是有诚意的,朕觉得挺好的。”

杨廷和咳嗽一声开口道:“和议的内容固然是不错的,鞑靼人承诺将永不犯我边镇,同时请求数年后陆续开放边贸互市,为表诚意,让其嫡长子质于我朝,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条件。只是镇国公的决定稍微仓促了点,本来如果能跟朝廷商议而决,我们会获得更大的好处。臣本和外廷诸位大人议决,要提出让鞑靼人臣属我大明的条件的,可惜了,这个提议再无法实行了。臣不想指谪镇国公私自做主和鞑靼人定下和议之举,毕竟这也是朝廷上下的想法,也算是不谋而合之举,但此事下不为例为好,若领军大将能私自为朝廷定下国策,那还要皇上要朝廷诸位大人作甚?”

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席话,当中对宋楠也没有多少攻击的言辞,但这番话却是极为的尖锐,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宋楠让朝廷准备提出让鞑靼人臣属大明的和议条件无法实行,二是指谪宋楠私自做主,犯了大忌,干了一间超越本身职权之事。寥寥数语,却如刀似剑,不可谓不狠辣。

群臣中传来一片叹息之声,惋惜一个让鞑靼人臣服的机会就此消逝,大明若能让桀骜不驯的鞑靼人臣服于大明,这无疑是一个创举;毕竟英明神武如太祖太宗这些先皇,也没能达到这个目的,相反倒是因为达成这个目的被鞑子擒获了皇帝的事情都发生过,实乃奇耻大辱。

朝上的气氛忽然有些尴尬起来,很多人忽然觉得,宋楠虽有功,但白白浪费了这个能全体留名青史的好机会却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更何况这是在他自己私自做主的前提之下发生的。

宋楠嘴角挂着冷笑,他已经对这些自命清高只会耍嘴皮的文臣们彻底失去了希望,他知道,自己和这帮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同类,他暗下决心,抛弃心中某些不切实际的底线和幻想,因为每时每刻都有人想让自己完蛋,自己若是再有妇人之仁,便是天下第一蠢人。

而此刻,对付这帮人的攻击,宋楠绝不想再隐忍姑息,他要正面迎战,就像再长城上对抗十余万鞑子兵马一样,毫不退缩。

第七五五章反击

“杨首辅言之凿凿,在我看来不过是空谈一句罢了。”宋楠淡淡发声道。

杨廷和扭头看着宋楠道:“镇国公,本官所言并未否定你的功劳,你莫要误会,不必急着出来说话。”

宋楠指着自己的鼻子道:“我急么?我看是杨首辅急了才是,前前后后所有的事情我都是当事人,你不先听听我关于此事的禀报,便急急忙忙的下结论,是你杨首辅心中有梗才是。”

群臣大为兴奋,一个个伸脖子瞪眼等着看戏,本来今日的早朝是一个皆大欢喜融洽的早朝,在众人的想法里,今日必不会出现争吵相斗的情形,但现在看来,这想法是大错特错了。眼下新晋镇国公宋楠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口舌中便有了浓浓的火药味,看来好戏即将开场。

杨廷和呵呵笑道:“本官心中有梗?镇国公这话说的甚是有语病,我杨廷和和任何人都无尴尬,从来对事不对人,我说的难道不对么?是战是和本是朝廷做出的重大决策,你一个人便在前方做了主,本官若说你是逾矩不轨,恐怕也不为过吧。”

群臣一片抽气之声,宋楠这件事办的确实有问题,只不过和朝廷的决定不谋而合,当此大败鞑靼兵马举国欢庆之际,谁也不想去提这件事,不愿当这个搅局之人,但杨首辅说了出来,顿时不少官员纷纷附和。有了领头的羊,后面的羊儿自然什么都不怕了。

“杨首辅说的是啊,凭他一言便和鞑靼国定下了议和盟约,若朝廷的意思是要和鞑靼人死战,那他岂不是坏了大事?”

“就是,这件事可是国策,怎么着也要先行请示朝廷决定,就算他大败鞑子兵马,也不能越俎代庖替朝廷做决定。往小了说这叫逾矩,往大了说,这就是……就是……”

“嘘……别说了,且听他怎么辩解,没见皇上的脸色都变了么?咱们还是少掺合,免得到时候不好收场。”

群臣嗡嗡私议尽入耳中,宋楠心中怒气上撞,终于勃然爆发,伸脚将地下参拜的蒲团一脚踢飞到半空,破裂的蒲团碎裂开来,里边塞着的柳絮软草纷纷飘落,正德的阶下一片狼藉。

“宋楠,你要作甚?这可是在皇上驾前,你这是咆哮朝堂,大不敬之罪。”杨廷和吓了一跳,但迅速镇定下来,低声喝道。

宋楠脸色铁青,怒喝道:“少给我戴大帽子,我这怒气可不是冲着皇上,我知道这是朝堂之上皇上座前,若非如此,我这一脚踢的便不是这蒲团,而是你们的屁股。”

“大胆。”

“无礼。”

“国公爷自重。”

内阁外廷诸人纷纷开口谴责,正德也皱了眉头,虽然从情感上偏向宋楠,但他也认为宋楠的行为和言语实在太过了,有藐视朝堂藐视自己之意。

“皇上看到没?镇国公太过失仪,这岂是朝廷重臣的行为举止,传出去这朝堂方寸之地还岂有半分的威严?臣请皇上下旨责罚其行为,有功要赏,有过必罚,方能赏罚分明,平息众人之怒。”

正德皱着眉头看着宋楠道:“宋楠,你这是作甚?未免太失体统。”

宋楠高声道:“皇上若要责罚但凭圣裁,哪怕是夺了我这国公之职臣也无怨言,但臣今日要把话说个明白,臣受不得他人污蔑。”

杨廷和冷笑道:“难道我等所言不是事实么?朝廷旨意下达之前你便和鞑靼人达成和议,是否请示过朝廷?就算和朝廷之议不谋而合,朝廷的意思是借着这次机会让鞑靼人俯首称臣,你却白白的放过了这个机会,不是么?”

宋楠哈哈大笑,狂态可掬,直笑的眼角泪光隐隐。

杨廷和笼袖不动,静静道:“倒要请教本官所言有何好笑。”

宋楠笑声停歇,啐了一口道:“杨首辅干脆改姓赵算了。”

杨廷和脸色铁青道:”为何?“

“因为那样的话,我便能给杨首辅改个名字叫做赵括了,不……你比他还能纸上谈兵,说了都是些云山雾罩的废话。”

“把话说清楚,我说的话如何是纸上谈兵了?”

“杨首辅,当初你去我府中请我带兵出征的时候,那可不是现在这幅样子;既然杨首辅这般有韬略,当初为何不自己主动请缨带兵征战?”

“笑话,带兵打仗的事情若是我来做,要你们这些武官作甚?臣的职责是辅佐皇上梳理政务,制定国家方略,可不是带兵打仗。”

“说的好。你既自己承认对打仗的事情不精通,又如何知道这场仗会带来什么,凭什么便能断定鞑靼人会俯首称臣?我大明建国百余年来,你可去翻阅书籍查找,可曾有鞑靼人臣服之先例?”

杨廷和昂然道:“正因无先例,若本朝能做到如此创举,正是能人所不能彪炳春秋之举。”

宋楠点头笑道:“原来是想要青史留名,要青史留名的办法有很多,譬如你现在脱了衣服在这大殿上裸奔一圈,保管此事会流芳千古,史书会记载着,某年某月某日,某朝内阁首辅杨廷和裸奔于殿,这岂不轻松方便?干什么要那么麻烦?”

群臣发出轰然窃笑之声,侯爷们更是肆无忌惮的哈哈大笑,连正德也觉得宋楠的这个提议很有意思,坐在龙座上掩口葫芦。

杨廷和双目扫视殿上,顿时传来一片掩饰的干咳声,群臣竭力忍住笑,以咳嗽来调节脸上荡漾的肌肉。

“本官再次提醒你一句,你是大明朝重臣,更是贵为镇国公,可不是市井屠狗杀猪之辈,信口开河丢的不是别人的脸,丢的是你自己的人。”杨廷和静静道。

宋楠道:“许你信口开河便不许我信口开河么?你说朝廷决意要鞑靼国此次臣服于我大明,敢问,这是皇上提出的意思,还是你杨廷和的意思?”

杨廷和道:“这是廷议的结果。”

宋楠道:“莫打马虎眼,依我看,便是你杨廷和的一厢情愿。”

杨廷和怒道:“是又如何?这难道不是一次契机么?”

宋楠再次冷笑,冷冷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杨首辅该去亲身经历这几场战斗的,特别是盐池长城上这一战,你知道多少大明男儿血洒长城之上么?你知道鞑子的进攻有多么凶猛么?长城上下,我大明男儿的尸骨堆积如山,流出的血液淹没脚背,战后焚烧的尸体堆比小山还要高,你去看看那场景,你再来说话。”

众人听得毛骨悚然,宋楠的声音低沉,说的殿上众臣脊背后凉嗖嗖的。

杨廷和道:“我说了,本官不是打仗的,这些大明男儿都是为了大明而死,死的光荣,死的其所,朝廷会厚恤他们。他们是大明的兵士,理应为了皇上尽忠。别说是他们,便是你我死于战场之上,那也不足为奇。”

宋楠冷笑道:“说的好霸气好冠冕,但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固然是为了皇上尽忠,为了大明捐躯,死得其所。但你知道他们为何会捐躯么?那是因为鞑子的凶狠和狡诈。我算准了鞑子的进军路线,一路追杀围剿,鞑子只剩下万余兵马的情形下,他们的选择不是投降,而是通知境内兵马协同突围,意图突破长城隘口。长城上的那一战正是因此而发生的。”

宋楠低头沉思半晌,续道:“皇上,诸位大人,鞑子远非我们所想的那样气数已尽,他们有着不逊于我大明的斗志。一条狗或许可以驯养,一条狼却决计不可驯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