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阵亡、失踪的有三万多,受伤的有五万多。”伏罗希洛夫叹了口气,“这次的伤亡代价超乎了我们的预料,我们还以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击败芬军,但结果,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伤亡代价才得到了现在的战果。”
“那您觉得,芬兰人什么时候会投降?”曼图洛夫虽然知道结果,但还是这么问了句。
“快了。芬兰人现在已经打光了炮弹,武器也消耗殆尽。即便是有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援助,也不能维持下去。
如果他们再打的话,我们就能打到赫尔辛基去,让芬兰成为一个新的加盟共和国。”
“看来,芬兰人应该很快就会投降了。”曼图洛夫虽然心底里反对这场战争,但还是乐观地说出了这场战争带来的好处,“这场战争,还有上次对日作战的那场,给我们的战士,还有指挥员、政工人员带来宝贵的经验。
有了这些经验,我们遇到强敌的时候,就有更多的胜算。”
“是啊,现在军队里的战士和指挥官都累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并不缺枪支,不缺飞机,不缺坦克,但我们缺乏作战经验。”伏罗希洛夫点出了红军的问题,“但德国人呢?他们什么武器也不缺,最近的几场战争又让他们累积了大量的经验。
如果苏德两国真的会爆发战争,我们就要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但我相信,我们肯定能够击败他们。”伏罗希洛夫展现了他的信心。
曼图洛夫已经知道了他想知道的事情,于是转换了话题。他瞄了紧闭的厨房,然后对伏罗希洛夫说:“对了,塔蒂亚娜今天怎么了?她好像有点不太对劲。”
“哦,没什么。约瑟夫·雅科夫列夫维奇(科京)最近向她抱怨你大力发展T…34坦克的生产,改进T…34的设计,也抱怨我听从了你的意见,批准T…34坦克的投产,所以塔尼娅(塔蒂亚娜)她,最近的心情并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喜欢你,所以我才带她上来,让她和你们俩交流一下。
本来,我是想带约瑟夫(科京)过来的,但他在列宁格勒那边还有很多工作,又想到他不会这么快肯接受你,所以最后还是没把他带过来。”
曼图洛夫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知道科京小气的为人,“我做事从来对事不对人,T…34坦克确实是一款优秀的坦克,为了国家和红军的利益,我才选择了它。”
“这个我知道,”伏罗希洛夫也赞同曼图洛夫的看法,“上次的测试证明了这款坦克的作战能力,所以我说服了斯大林同志批准它的投产,而斯大林同志也让您大力发展T…34战时生产线的建设工作。
约瑟夫·雅科夫列夫维奇虽然也是我的养女婿,也很有能力,但我并不会因为他,而牺牲国家的利益。
只不过,他似乎并不理解这一点,始终容不下他的竞争对手。”
“哪有什么竞争对手?”曼图洛夫摆出了政工人员的口吻,“我们的党重视合作,而不是竞争。既然都是国家的军工企业,基洛夫工厂和哈尔科夫工厂应该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对手的关系。
竞争是可以有,只有竞争才有进步。但阻止对方进步,阻止国家进步的行为并不可以容忍,这点我想科京同志需要注意。”
曼图洛夫这次在伏罗希洛夫面前,说话也少了一分顾忌。因为他已经和伏帅混好的关系,娶了他最疼爱的女儿。更重要的是,曼图洛现在已经是人民委员,地位和同是人民委员的伏罗希洛夫差的不远。
只是,伏帅多挂了个政治局委员的位置,而且又是开国元勋,所以曼图洛夫的地位和岳父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但他这样的年纪,可以混到人民委员的位置,在苏联已经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沃罗佳,你说得对,”伏罗希洛夫点了点头,认同了曼图洛夫看法,“苏联各个企业之间,应该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如果哈尔科夫和列宁格勒的坦克工厂可以互相合作,我想苏联坦克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数量还可以提高高。”
“是啊,这个问题,我想您需要和科京同志谈谈。”
“放心吧,”伏罗希洛夫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这个,我有机会就和他谈。”
强推感言
今天《重生苏联》终于要上全站强推,下周五就要上架了!首先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没有各位的支持,也许我根本就没有动力把这本书写下去。
这半年以来(半年前就开始动笔,五个月前才发书),为了写好这本书,我找了无数的资料,阅读了不同的,有关苏联历史的书籍,还抽时间出来自学俄语,上网找英、俄语史料,填补中文资料的不足,为的就是能认真地,写好这一本书。
尽管牺牲了很多精力,很多时间,但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值得的。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是大家对我的支持,还有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憧憬,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怀念。
说实话,在开始写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想过这本书能上三江,能上强推,毕竟我的能力十分有限,写作实力更是不敢恭维,这两个推荐十分珍贵,怎么会留给我呢?做死的我,还偏离受众较多的小白路线,不开后宫,不开神挂,爽点自然不多,我写的时候,也会感到有一点枯燥。即便如此,本书却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推荐,所以在这里,我要感谢责编虎牙大大,感谢历史主编锐利大大,更要感谢阅文集团所有编辑,感谢他们给我安排了这么多的推荐,感谢各位书友们的鼎力支持。
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一些和我“并肩作战”的,曾经帮过我,指导过我,或者给过我章推的作者,包括红场唐人(作品:《莫斯科1941》、《燃烧的莫斯科》)、一袖乾坤(《寒门首辅》)、青山(《大时代1958》、《我的苏联》)、陈家过河卒(《苏联1991》)、荣誉与忠诚(《席卷天下》)、狼崽(《隋末之乱臣贼子》),还有月影梧桐(《铁十字》)、终极侧卫(《德意志崛起之路》)、木子蓝色(《唐朝好地主》)等。
其中,最要感谢的,还是红场唐人。在我上本写不下去的时候,我想出了几个新书的题材,并且向他询问了有关题材的意见。和他讨论一轮之后,我最终敲定了重生1938年当州委书记的设定,这才有了现在这本书的设定(虽然在讨论之前我就已经决定用这个题材)。
151 裂化技术
回到莫斯科,曼图洛夫的手上又多了一大堆的工作。有些是上面给他安排的,当然也有一堆是他自找的。
作为建设人民委员,负责全国各项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经常都要和不同的工业管理部门,还有不同的地方政府打交道。这些部门有任何的大型建设方案,都会去找建设部,曼图洛夫这个部长,担子也越来越重。
当时,苏联处于战备的状态,除了不同的工业部门以外,曼图洛夫还接到不少有关国防建设的方案。这些项目,并不是由国防部,或是军械工业部、军需工业部所提出的,而是由斯大林本人和政治局商量之后,直接分给曼图洛夫的。
和其他的部门不同,建设人民委员部的职权范围非常广泛,全国的工业、国防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由他们负责。
至于工业的管理,那就由数十个不同的人民委员部分工管理,例如纺织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煤炭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部等等,职权分得很细,范围比较小,只是负责特定行业的管理工作,总体来说,担子都比较小。
而曼图洛夫目前,则需要负责三项重大的工作。第一,就是搞好国防工业的建设,第二就是搞金属工业,第三就是搞秋明油田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
“曼图洛夫同志,你终于回来了。”坐在建设人民委员办公室里的曼图洛夫,正在埋头苦干之时,忽然听到了一把熟悉的性感女声。
曼图洛夫并没有抬头,单凭声音就判断出那人是谁,“乌斯季诺娃同志,你不回秋明,来我这里干什么?”
维罗妮卡·乌斯季诺娃看着正在执笔苦干的曼图洛夫,说:“来你这里干什么?人家正要找你商量什么流化……催化裂化设施的时候,你却飞去了新西伯利亚。”
“你在列宁格勒的时候,怎么不跟我说一声?”曼图洛夫的双目依然对着桌面上的那叠文件,“还有,打个电话过来预约时间也不是件很难的事吧。”
“说话的时候望着对方,这也不是件很难的事儿吧。”还没等曼图洛夫反应过来,维罗妮卡就伸出了右手,用她那只雪白的手,轻轻地将对方的头拉了起来,直到曼图洛夫的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脸庞为止。
曼图洛夫连忙推开那双白滑的玉手,他可不想和卡蒂娅以外的女人有任何身体接触,就算跌倒扶他一把也不能接受。“不难,所以我自己抬头就行了,用不着你帮我。”
维罗妮卡坐在曼图洛夫的办公桌前,开始说起正事来,“你上次在列宁格勒,是不是跟我提过什么流化催化裂化技术?”
“是的,我跟你说过。”曼图洛夫虽然抬起了头,但他并没有正视着对方的脸,只是看着脖子和胸之间的位置。
“弗拉基米尔·费多罗维奇,您说话不看我的脸就算了,但不要看我的胸。虽然我知道,我的胸很好看。”
“好吧,”曼图洛夫这才正视着维罗妮卡的脸,“那个你不用担心了,我们建设人民委员部已经在筹备流化催化裂化设施的相关工作。不过在项目展开之前,这个技术要先得到专家的确认,所以到了现在,还没能得到落实,而你们秋明地方组织,当然也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你不就是专家吗?”维罗妮卡的眼神略带不屑,语气也充满了调侃的味道,“上次在列宁格勒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