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天子-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郎,你要再多嘴,休怪朕不客气。”武则天直翻白眼,这小子太能来事了,明明是刁难武承嗣,竟然还一副为她着想的样儿。
  “陛下,天地良心啊,我真的为你着想呢。”李隆基一本正经的道。
  “闭嘴。”武则天的语气很严厉,语气不善了。
  再让这小子说下去,天知道他狗嘴里会说出什么难听的话,只得把脸拿下来了。
  “今儿是喝酒,大家要欢欢喜喜,不能搅了酒兴,不然的话,有你两孙子好受的。”李隆基见武则天把脸拿下来了,只得借机下台。
  毕竟,这种酒宴气氛最重要,破坏了气氛就没意思了。
  而且,得罪的人也太多了,很不划算。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李隆基瞪了一眼武承嗣,以一副训诫的口吻道。
  “噗。”众人又失笑出声了。
  这个李隆基,明明占尽了便宜,还要摆出一副训诫人的模样。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有理,有理。”武承嗣轻轻点了点头,在心里赞同这话。
  此时的武承嗣后悔不已,要是早知如此,他又何必强出头呢?
  是李隆基和武三思扛上了,和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多什么嘴?此时的武承嗣,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光。虽然李隆基说这话没安好心,他也不得不承认这话有道理。
  “三郎。”武则天颇为无奈,摇了摇头。
  好在,李隆基没有过份,没有再为难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这让她放心不少。
  “这个三郎,虽然太会来事儿了,可他知机识趣。”紧接着,武则天又是欣慰。
  万事皆有分寸,来事儿也得把握好度的问题,李隆基当然懂得这道理,不会过份的。
  “敬楚王一杯。”狄仁杰端起酒杯,来到李隆基面前,面带笑容,冲李隆基笑呵呵的道:“楚王大才盘盘,华章惊世,狄仁杰佩服。”
  狄仁杰这话很真诚,发自肺腑,李隆基如此文才,谁能不佩服?
  “谢国老。”李隆基忙谢道,端起酒杯,与狄仁杰碰了一下,两人一饮而尽。
  “老夫敬楚王一杯。”王孝杰端着酒杯过来,声若洪钟,冲李隆基敬酒。
  “谢大帅。”李隆基举杯,与王孝杰碰一杯,一饮而尽。
  “楚王,有空多来老夫府上走走。”王孝杰笑眯眯的邀请。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众人大为震惊。
  李隆基能得到狄仁杰和王孝杰这两位文武大臣首脑的礼敬,二人向他敬酒,已经是天大的荣耀了,王孝杰竟然邀请他到府上走动,这是何等的令人艳慕。
  王孝杰,是武则天朝硕果仅存的老将名将,位高权重,跺跺脚,会风云失色,等闲难得有人入他之眼。他竟然邀请李隆基,这事儿对于众人来说,太有冲击力了。
  “一定叨扰。”李隆基笑道。
  “好!老夫就恭候楚王大驾。”王孝杰亲热的拍拍李隆基的肩膀,笑呵呵的离去。
  “敬楚王一杯。”
  “敬楚王一杯。”
  众人络绎不绝,上来向李隆基敬酒。
  人数太多,排成了一条长龙。
  就这样,李隆基一杯接一杯的喝着,直到兴尽方散。
  次日,早上,李隆基还在榻上,就被人精高力士吵醒了。
  “楚王,快醒醒,快醒醒。”高力士满脸的兴奋,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高力士,扰人清梦没修养。”李隆基有些不满,道:“你吃了蜜蜂屎了,这么欢喜?”
  “蜜蜂屎算个甚?”高力士扯起嗓子叫嚷,道:“楚王,你知道么?你已经名满神都了。”
  “嗯?”李隆基的睡意刹那消失,猛的坐起,问道:“当真?”
  “楚王,这事儿能有假么?”高力士很是兴奋,声调更高了,道:“如今的神都,都在传诵楚王的华章呢,都在赞扬楚王文才了得。”
  “这正是我想要的。”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李隆基要候登上帝位,成名是必然的,也是他的第一步。如今,总算了是完成了。
  “楚王,你要是不信,可以去茶楼酒肆听听就明白了。”高力士还以为李隆基不信,忙提醒一句。
  “也好。”李隆基也想瞧瞧,他这名头是如何的响亮。
  在高力士的帮助下,李隆基穿衣起来,洗漱完成,用过早点,带着高力士、陈玄礼、薛直他们离了东宫。
  洛阳是武则天的都城,经过她多年经营,已经成了继长安之后的第二个常住人口超过百万的巨型城市,非常热闹,人来人往,多如过江之鲫。
  “李家有儿名隆基……”李隆基刚到街上,就有人在议论他。
  “休要提楚王名讳。”有人轻斥,还一脸的气愤。
  “你放心,楚王心胸宽广如海,不会计较这些。”
  “就是啊。楚王是天上文曲星下凡,文才了得,昨儿晚间吟出一首千古绝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多好的词章啊,连我这大老粗都能记得,都能吟咏呢。”
  李隆基来到一家茶楼,老远就听到人们在议论他:“李家有儿名隆基……”
  李隆基来到一家酒肆,老远就听到雷鸣般的叫嚷声:“李家有儿名隆基……”
  一路走下去,人们议论的都是他。
  “成名这事儿,算是成功了,接下来,我要准备建军功,建立势力了。”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第二卷 名满天下
  后突厥勾结阿拉伯帝国,大举进攻北方,北地不宁,李隆基请命北击突厥,经过一番苦战,灭了后突厥,一举成名,名满天下。


第一章 后突厥汗国
  大漠之上,八月天时,正是秋高草肥之季。突厥人骑着骏马,唱着牧歌,放牧牛羊,一派欢喜气氛。
  黑沙城,位于现呼和浩特西北,是后突厥“南牙”所在地,也是现在突厥首领阿波干可汗默啜的都城所在。
  牙帐是突厥可汗的王帐,相当于唐朝的皇宫。
  默啜的牙帐很大,金顶金鹰,牙帐前一根粗大的旗杆,上面挂着一面狼头纛,在秋风中飘扬,猎猎作响。
  牙帐中坐满了人,个个身着华贵的锦袍,一身的富贵气息。
  突厥被唐朝灭亡后,成了唐朝的附属部族,深受华夏文明的影响,其风俗习惯,与最初的突厥已经大为不同了,与中原风气有几分近似了,竟然在如此重要的聚会中不穿突厥的皮衣裘帽,而是着锦袍。
  当然,锦袍太贵重,只有突厥贵族才有资格穿,普通突厥人仍是皮衣裘帽。
  默啜身材高大,接近一米九的个头,身胚宽大,可以说是虎背熊腰,很是威猛。一双眼睛特别明亮,透着睿智,一瞧便知是个精明人。
  他端坐在黄金铸就的宝座上,左手握着黄金权杖,打量群臣。
  “今儿把你们召集起来,是要和你们好好议议,如何光复大突厥。”默啜的声音很洪亮,如同洪钟大吕在轰鸣似的,很有震憾力。
  “光复大突厥!”群臣齐声大吼,个个一脸的振奋。
  李靖夜袭阴山,灭了东突厥,突厥成了唐朝的附属部族,要听从唐朝的调遣。数十年来,突厥并不死心,一心想要复国,恢复东突厥一直是突厥人的梦想。
  默啜这话说到他们心坎上了,无不是大吼。
  “先可汗起兵反唐,虽然屡有斩获,奠定了大突厥强大的根基,然,大突厥仍未复国,本可汗一直引以为憾。”默啜眼中掠过一抹伤感,道:“到如今,我们才恢复了不过一半的疆域,回纥、九姓铁勒皆未臣服。南方还有强大的唐朝,我们虽是多次打败唐朝,却是南北受敌,要想恢复大突厥的荣光,仍是很艰难。”
  有后人认为,突厥之所以反叛,是因为唐朝征调突厥打仗,让突厥无法忍受,不得不反叛,其实这不对。
  突厥反叛唐朝,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那些顽固份子不愿臣服唐朝,一心想要光复突厥。
  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现代社会,仍有突厥的后裔想要恢复突厥帝国。
  另一个原因和唐太宗有关,是唐太宗埋下的隐患。
  李靖夜袭阴山,一举灭掉东突厥,如何处置东突厥就成了大问题。在当时,唐朝内部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突厥肢解成多个小部落,让突厥留守故地,也就是漠北。
  另一种意见仍是把突厥肢解成多个小部落,要突厥南迁到河套之地。
  这两种意见争论得很激烈,唐太宗再三思虑后,决心让突厥南迁至河套之地。
  这遭到了以魏征为代表的大臣的激烈反对,魏征更是举出汉朝让匈奴南迁,为南北朝时匈奴进攻中原大开方便之门为例,都没能阻止唐太宗。
  对于唐朝此举,突厥是感恩戴德,对唐太宗是感激涕零,尊他为“天可汗”。
  河套之地土肥水美,气候温暖,日照时间长,植被生长时间长,是天然的牧场,突厥人做梦都想得到。
  历史上,为了得到河套之地的不仅仅有突厥,还有匈奴、鲜卑这些游牧民族。
  突厥打来打去,不就是想得到河套之地么?以前死了那么多人,打了那么多年,都不能得到河套之地,如今是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突厥是欢喜不已,对唐太宗的感激也是真的。
  然而,没过多久,唐太宗睡不着觉了。
  因为河套之地离唐朝都城长安不到一千里的路程,对长安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这种威胁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让唐太宗有刻骨铭心之痛。
  在玄武门之变后不久,颉利可汗率领十几万突厥大军从河套之地出发,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渭水了,离长安只有一步之遥了。
  幸得唐太宗雄材大略,沉着应对,使得颉利可汗最后不得不退兵。在退兵之前,和唐太宗在便桥订下兄弟之盟,史称“便桥之盟”。
  这么多突厥聚集在河套之地,休养生息,要是突然造反,进攻长安的话,唐朝连反应的时间都不多,唐太宗能睡得着么?
  想来想去,唐太宗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