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心-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话才说完,祖珽身躯微震,似有吃惊的样子。高阿那肱却是神色改变,竟有畏惧之意。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何会让众人如此紧张?
  孙思邈最为平静,只是“哦”了一声,问道:“那又如何?”
  穆提婆反倒一怔,问道:“先生难道不觉得奇怪吗?天降大响,山为开裂,有血石现出两行字,只怕是上天有什么指示?”
  “什么指示?”孙思邈似有不解。
  “是谶语。”高纬忍不住道,“先生既然知道三世书,怎么会连谶语都不知道呢?”
  孙思邈暗自皱眉,他当然知道什么是谶语,谶语本是一种预言,秦汉时就有流传。当年秦始皇时,方士卢生曾奉命入海求仙,结果神仙没有求到,却带来神仙所授的《图录》一书。
  《图录》中有“亡秦者胡也”一言,让秦始皇深以北疆胡人入侵为忧,这才连六国长城以挡胡人南下。
  可不想最终亡秦之人并非胡人,而是秦始皇之子胡亥。
  此事流传下来,给谶语凭添无数神秘的色彩,到两汉之时,谶语更是层出不穷,每次谶语一出,不知掀起多少风浪。
  到如今,邺城再现谶语,难道意味着天下又有大事发生?
  孙思邈想到这里,缓缓道:“圣上,祖大人说的三世书和谶语并不相同,想必祖大人明白这其中的区别?”
  祖珽犹豫下,终道:“不错,传言中的三世书对一切事情说得详细,并不似谶语般含含糊糊。”顿了片刻,又道,“文宣帝在时,也曾流传过一句谶语……那时候文宣帝从晋阳回到邺城途中,路上曾有一疯僧叫嚷说‘阿那瑰终破你国’……”
  高阿那肱听到这里,身躯微震,似有不安之意。
  众人并未留意,穆提婆冷笑接道:“那时北方蠕蠕主就叫阿那瑰,因此文宣帝数次讨伐,如今蠕蠕早一蹶不振,对大齐早无威胁,因此那谶语看起来不过是个笑话。”
  高阿那肱附和道:“穆大人说的极是。”
  他虽是侯爷,但在这里,地位却不高,因此一直慎言,可提及谶语的时候,却很是关心,忍不住插了几句。
  孙思邈微笑道:“穆大人既然如此看法,那何必对邺城外那句话如此紧张呢?”
  穆提婆微愕,高纬却道:“很多事情,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说不定是文宣帝出兵才改变了谶语的结果呢?孙先生,你学识广博,可明白血石上两句话有什么暗指?”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孙思邈喃喃念了几遍,终于摇头道:“在下并没有圣上想的那么聪明,想不出这谶语指的是什么。”
  高纬神色极为愕然,望向祖珽道:“那祖大人呢?”
  祖珽半晌才道:“回圣上,臣……臣也想不到。”
  “那昌国侯你呢?”高纬又问。
  高阿那肱身躯一震,摇头道:“祖侍中和孙先生都是不世奇才,他们如果都想不到,臣更是想不到了。”
  高纬脸上露出古怪之意,缓缓道:“既然如此,看来这谶语更像是无稽之谈了。”他打了个哈欠,起身转到后殿,竟然走了。
  孙思邈目露沉吟之意,再次告退。
  穆提婆脸色阴晴不定,摆摆手,招来一个宫人道:“你送先生。”
  那宫人应了声,领孙思邈出了蓬莱殿。
  这时日已落山,暮色笼罩了宫城,有宫灯燃起,映着黄瓦白雪,有如繁星。
  孙思邈不想高纬竟信了他有关如意的解释,心中倒是舒了口气,可想到那两句谶语,却是微皱眉头。
  他在蓬莱殿所言,倒不确切,那谶语虽是隐晦,却不难解,以他之能,当然一听就猜出谶语所指,但他却不想多言。
  想到谶语出现,只怕又要引发一场动乱,孙思邈心绪万千,又走了一段路,他突然止住脚步,脸上露出怪异之意。
  前方那宫人提着宫灯,只是闷头走路,感觉孙思邈停住,回身道:“先生怎么不走了?”
  孙思邈缓缓道:“我只怕……走错了。”
  他是第二次进入齐国皇宫,对宫中布局并不了然,但他却明了方向,知道眼下走的绝非出宫的方向。
  那宫人道:“没错的,穆大人吩咐让小人先带孙先生去一个地方,然后再出宫的。”
  孙思邈看宫人说的真诚,倒没有骗他的样子,问道:“去什么地方?”
  那宫人伸手一指前面的一处亭子道:“就是前面的赏雪亭。”
  孙思邈略有奇怪,不解穆提婆的用意,却还是点头道:“那有劳了。”他到了赏雪亭,那宫人将宫灯挂在亭前,躬身道,“先生请略等片刻。”说完转身离去。
  孙思邈略皱眉头,可知道那宫人不过是奉命行事,既然不说,也就不加为难。他本是随和之人,千军万马中神色不改,眼下事情虽有怪异,他也只是静等变化。
  举目望去,见远处有片竹林,积雪重重。
  风吹竹动,刷刷作响。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孙思邈凝望竹雪,却在喃喃念着这两句谶语,低声道,“是谁呢?”
  他心中并无定论,但却有了几个推断。可无论那种推断,目的显然只有一个……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低微急促的脚步声,似有人快速地接近这里,孙思邈扬了下眉,这才缓缓转过身去。
  来人奔得正急,见到孙思邈转身,立即止住了脚步。
  天已暮,夜寒凝冷,那人额头竟已见汗,气息呼出凝成朦胧的白雾,却掩不住她的眉目弯弯如月,脸色洁白似玉。
  孙思邈见到来人,微有讶然,转瞬浮出笑容道:“冰儿,怎么是你?”
  来的那人正是孙思邈第一次入宫时,带路的那宫女冰儿。
  冰儿洁净的脸上有层红晕,不知是累的还是怎的,垂下头一笑,转瞬仰脸看着孙思邈道:“先生,原来你真的没事。”
  孙思邈略有不解:“我有什么事?”
  冰儿脸儿又红,垂下头道:“没什么。”她轻舒一口气,双手合十,低声地说了一句什么。
  孙思邈没有听清,沉吟道:“你怎知我在这里呢?”
  冰儿贝齿咬着红唇,又摇摇头,低声道:“我……先生最近可好吗?”
  “我一直如此。”孙思邈微笑道,“你可是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吗?”
  他看不到冰儿的脸色,只以为她急急到此或许有什么为难之事,因此一问。
  冰儿再次摇头,终于抬头望来。
  夜幕垂落,她的眼眸却如星火般明亮:“上次承蒙先生授曲,我这些日子来,一直给穆妃弹琴,她很喜欢我,没人欺负我。”
  穆妃虽不是皇后,但是高纬最宠爱的妃子,穆妃喜欢的人,后宫的人巴结都来不及,怎么会欺负?
  “我还没有谢谢先生呢。”冰儿低声道。
  孙思邈又笑:“小事一件,何足挂齿。”略有犹豫道,“穆大人要我到此的……”
  他倒不怕穆提婆,只怕这个冰儿擅自在宫中走动,被穆提婆撞见,有所怪责。
  “我知道……”冰儿脱口而出,见到孙思邈询问的目光,脸上又红,低声道,“既然先生没事……我……我就走了。”
  她说着要走,但双脚却动也不动。
  孙思邈饶是明睿,对冰儿的举止也有些不解,只是道:“你路上小心。”
  冰儿沉默片刻,终于一咬牙,低声谢了句,转身就要离去……
  一人笑道:“你好不容易见他一面,怎么就走了?”
  孙思邈举目望去,见到一人从暗处走了出来,正是穆提婆。
  冰儿脸上红云上涌,低声道:“穆大人。”她和穆提婆看起来竟很熟悉,并没有什么意外。
  孙思邈见状微有恍然,就听穆提婆道:“孙先生神机妙算,可知当初奴家为何要去牢狱救你吗?”
  不待孙思邈回答,穆提婆已道:“当然了,奴家一方面是忿然斛律明月不分青红将先生这样的一个好人下狱,可奴家还有另外一个理由的。”
  见孙思邈不语,穆提婆轻声道:“孙先生猜不到吗?”
  孙思邈看了冰儿一眼,摇了摇头。
  冰儿并不抬头,可娇躯在风中不知是冷还是怎地,瑟瑟发抖。
  穆提婆也瞥了冰儿一眼,缓缓道:“其实冰儿和奴家关系不错,在奴家下定决心去救先生前,冰儿也找到了奴家,苦苦哀求奴家救先生一命……”
  他顿了下又道:“可她一直不信我救了先生,有一日独自落泪,我见到了她,问清楚原来她是在担忧你,向她许诺,先生若再入邺城,就安排她和先生见面……今日冰儿来此,本是我安排的。”
  孙思邈微有动容,穆提婆说得简略,但此情此心,让他怎能无动于衷?
  冰儿霍然抬头道:“穆大人……你……”
  “你怪我不该说吗?”穆提婆淡淡道。
  冰儿又羞又怕,连忙摇头,想要离去,可又挪不动脚步。
  穆提婆转望孙思邈道:“她说孙先生是个好人,当年曾救过她的亲人,说只要奴家能救出先生,随便怎样都听奴家的。冰儿,这句话我可说错了?”
  冰儿娇躯有些僵硬,但终于点了点头,脸色渐转苍白。
  孙思邈又扬了下眉,他救人无数,自己也记不得许多,如今连冰儿姓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她父母是哪个。
  他知道的是,穆提婆这人虽是阴柔,但自有主见,让他和冰儿在此相见,绝非只谈些闲话。
  “知恩图报的事情,越来越少见了。”穆提婆有些感慨道,“为帮父母还恩,连命都不要的女子更不多见……可冰儿要救孙先生,绝不仅仅是为了还恩吧?”
  冰儿娇躯又颤,已不敢抬头。
  风吹竹叶千般响,此情无声胜有声。
  孙思邈见冰儿这种情形,脸上迷雾又起,他没有开口,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他纵有天下无双的妙手,但也解不开千回百转的情结。
  穆提婆目光转动,突然一笑道:“冰儿,我答应你的事情,都已帮你做到了,是不是?”
  冰儿缓缓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