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沟了。
……
而在更北端的腹地辽东城内,已经是一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气氛,不断的有大队小股的人马,频繁的出入和往来在其间。
在淮军的土崩瓦解一般的额突然攻势治下,原本声势浩大的诸侯自治会盟活动,也像是被戳破的水泡一般的,迅速呈现出某种土崩瓦解偃旗息鼓之势;
那些已经抵达辽城的各方势力,就像是上了沉船的老鼠一般的,争相跳帮四散而去不复回头;而那些尚没有来的地方势力,也迅速断绝了音讯和往来,各般不闻不问的兀自整军聚兵,就好像是从来就没有接受过邀请一般的。
作为现任辽东守捉使兼城内总兵官的骆秉声,则陷入了某种恍惚和混乱,以及深深的绝望当中。
因为,来势汹汹的对方不但重建了安东守捉军,又打出来各路罗氏藩兵的旗号;还已用数千颗堆积成京观的人头来公然宣称,绝不轻易饶恕任何背叛罗氏宗家,或是在罗氏危难之时乘机自立的势力和个人;
因此,也在实质上完全断绝了他们首鼠两端,以骑墙之势作价待沽的机会和可能性了。
故而,他作为辽东城中为数不多既是知兵善战,又在当初曾经见识并协同过淮军作战的极少数个人,他可谓是对这个局势和将来悲观至极,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的坐困愁城了。
要说他原本是上代老藩主亲卫出身,有着相当稳定而令人羡慕的前程;后来被继任先藩主罗湛基所提拔为军前大将,而参与了对罗氏宿敌薛藩的辽西攻略;又在罗湛基不幸亡故的半路政变当中,直接投靠了养子出身的代藩主罗允孝,成为罗允孝讨伐在后方本家,发起叛乱的家老罗湛荣的先锋统军;
然后又在被派往新城夺取兵权之后,被家中另一位潜隐在当地的实权大老罗湛容暴起发难,监禁起来之后劝诱为手下,然后就此坐视了代藩主罗允孝,在送祭前藩主灵柩时被罗湛容一党突袭杀死的山陵之变。
然而那罗湛容得势之后,却没有能够挽回后来的风云突变;失去藩主而群龙无首的辽东城,却被外来助战的远宗——那位淮军总帅所抢先据有;而令明明已经占据了大势和的罗湛容,付出惨重的代价而好无寸进;最后还是不得不输款城下,付出了一笔极大的代价,才将对方给礼送出境的。
然后,被逐渐交出权柄而靠边站的他,却又再次鬼迷心窍的接过了来自博罗会的善意和援力,最终成为了架空和推翻僭称藩主罗湛容的重要成员;又经过一连串随波逐流的变化之后,最后将世代统治了安东数百年的诸侯之首罗氏一族,从实质意义上上彻底推翻和消灭掉了。
但是,原本就是崩解离析的偌大罗藩领有,却并没有因此得以统一起来,或是有所恢复平静和秩序;而且是更加助长和刺激了那些分家,世臣和代官们,争相自立和相互攻战的分离趋势;然后是接踵而至的额天灾人祸和流离失所。
而作为政变者们所得到的,也不过是比罗湛容在任时更加缩水的权势和势力范围;甚至可以说,除了维持在辽东郡和北方新城郡大部的统治权之外,他们已经无法在对任何人和地方发号施令了。
因此,现在淮镇打着吊民伐罪,为先两代藩主复仇和光复罗氏基业的由头,再次杀回来了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早就该如此的如释重负。
可以说,他是一步接一步的走错,才变成现今这个局面,已经完全没有其他的退路和可能性了;
而且如果他在表面上呈现出某种软弱和动摇的话,说不定那些本就是有些惊异犹疑不定的部下,就会把他绑起来或是砍了脑袋,送出去作为乞活饶命的投名状之类。
而在背后支持他们的博罗会这些势力,搞起暗杀和算计的权谋控制手段来,固然是无孔不入的让人畏惧,但是战场应敌的军略和指挥手段上,就根本是外行得一塌糊涂的上不得台面了。
所以最后这些对阵和拒敌的策略,还得从那位博罗会放在台面上的牵线傀儡,重新落到自己的身上。这算不算是某种命运的轮回和捉弄呢。
第1079章 立新(四)
当前军派出充作先驱的藩兵稍作尝试的冲击,被城头聚集的弓手攒射之下,给击退了数次损失数百之后,淮军本阵当中也基本完成了相应攻坚准备。
作为东征进程当中第一座遇到拼死抵抗的坚城大邑,相应的准备工作也是郑重其事的很费了一番手尾才完成。
因此,当第二天天色发白之后,城上守军所能见到的,就是在城外空心大方阵的拱卫下,层次分明的炮车,分作数列汇聚与郊野之中。
最先发出怒吼的,是一部重炮营里的十二寸径的臼炮,然后是十寸径和八寸径的长管攻城炮,紧接着就是三部野炮营的六寸径和四寸径的长管野战炮、山炮和骑炮,依次击发开来。
唯一没有动静的,就是那些配属在那些主战营序里,专门发射散弹的转轮大铳和碗口小炮,装满弹药而排成线列的它们,正在后方和侧翼充当警戒的角色。
霎那间铺天盖地的大小上百枚炮子铁球,划出或长或短或曲或直的弹道,而劈头盖脑轰击在人头潺动的城壕上。就像是山崩地裂又像是突泉迸起的震耳欲聋土石崩碎喷溅之后。
夯土包砖的城壕霎那间就像是凭空矮了一截,又像是被无形的巨口给狠狠啃掉一大块边缘般;那些密集挽弓待命的守军和他们赖以藏身的城垛一起都不见了踪影,而只剩下了一大截光秃秃露出墙芯土坯的城段。
霎那间整座城池彻底失声了,然后就被城下更大的欢呼和士气大振的喧闹声给压倒了过去,扛着长梯推着云梯和楼车的白兵和藩军们,士气高昂的奔涌上前堆架住墙头,而将后队高举旗帜的选锋兵和选登勇士,给一鼓作气送上了城墙……
然后更多的掷弹手贴着城墙,将手中的爆弹和火油弹,接二连三的抛投过城墙,而在内里炸响出一片火光烟云和鬼哭狼嚎的惨叫声之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在没有什么悬念了。
城内五位僭称的藩主外加十一位城主当日授首,其中大半数因为身处或是靠近正攻的那段城墙,就连囫囵的尸体都找不到了,城中守军兼作武装人员共计杀获六千有余,还有上千各色的关系人等,就此成为了淮军的阶下囚。
这鹤野城一下,附近无险可守的唐马寨,河祥、墉平、香河等等,分布在浑河与太子河下游之间的数十各市镇、城寨和邑落,就此纷纷举起了白旗,送出了犒赏和劳军的牛马猪羊,甚至还有女人。
战斗结束之后,自然就进入打扫战场和清理战利品的时间了。虽然地方上在闹饥荒而大多数民众人人面有菜色,但是作为这些自立地方势力的首领们,却还是在这个冬天前收刮和积存了不少东西。
所以经过一番耐心的说服/拷打,很容易就按图索骥的抄出来许多财帛和粮食物资,其中就包括了存在鹤野城里的上万石大米,没错,就是大米。
毕竟,这里也是辽东乃至整个安东都护府内,少数适宜种植稻米并且拥有相当不错的水稻产量的传统地区了。就算在后世那些被高价卖到南方去的“东北大米”当中,也是有所一席之地的。
当地最有名的稻米,就是珍珠粳和细白灿两种了,前者是前朝宫内省指定的土贡之一,后者则是民间外销卖的最多的品种。
所以战后休整的部队,一下子都得以吃上香气馥郁的大米饭和蒸干腊,非执勤的序列则还有几口当地稻米酿造的米酒来解乏。
我甚至听士兵委员会的渠道反馈说,有许多作为随军杂役的倭人,抱着淋上大酱搭着酱萝卜的饭团,正在边感动流泪边祈祷着,这辈子在没有吃过如此好吃的白米饭了云云。
在短暂停留的期间,就地处决和清理掉一批中上层头目,作为对抵抗者杀鸡儆猴的榜样和范例,反正我不再需要姑息养奸的继续留用他们,来作为维持基层的统治力量;再把那些粮食拿出大半就地散发出去,赈济一下地方上那些饥肠辘辘的民众。
一方面是最近容易见效的收买人心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乘机宣扬他们的困苦,就是这些的上层人物仗着武力横征暴敛造成的结果,淮军乃是来拨乱反正的私货;以此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对照之下的人心背向结果。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后都将按照这个模版进行处理,确保尽快的将占领区给稳定下来而建立起最基本的额统治秩序;反正我的淮军素来军纪森严又待遇优厚,根本看不上抢劫这些底层民众所获得那点东西。反而在日常接触当中,用公平买卖之类的小恩小惠,更容易获得有限的好感和认同。
不过在战场之外,有些脏活和见不得光的手段,还是得人来做的;于是当初召集的那批罗氏旧属和藩兵,就得以真正派上用场了;
毕竟,作为家破人亡的罗氏旧部,为了家国仇恨热血上脑,就此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自然也是理所当然而不以为异的事情了;
事后如果被揭出来,自然会进行相应的训斥和约束,然后找几个罪大恶极的俘虏,做替身砍了脑袋算是明典正刑的公开交代。
在这个过程当中,随军的参军杜士仪又搜括地方隐匿人口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另一种更好的办法和手段,就是用缴获的粮食来当成做成饭食,而当场请这些地方百姓饱餐上一顿,于是许多人一边吃饭一边掉眼泪,然后乘机被淮军安插进去的托给鼓动起来,当场数落和揭发那些自立首领们的种种罪行和劣迹。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绝少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事实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残酷和悲剧的事情宗室层出不穷的;然后就是公开诛除首恶,而流放附从者到淮地的矿山盐场去赎罪的例行戏码。
然后就在一片发动起来痛打落水狗的声讨当中,变相得完成了人心认同上简单粗暴的易位。
但是就算有缴获的粮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