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全力烧造起来,呆在海上也很难看出貌端来。显然对方已经把这里当作长期的据点,使用了经营了许久。
只是攻打渔村正中最大一处老旧建筑的时候,才很有些棘手,几次冲进去都被打杀了出来,就算投进去毒烟球,对方也强忍着就是不出来,反而用尸体将几个入口堵了起来。
不得不很是投了些火油弹和爆炸物进去,才将他们彻底消灭掉,不过里面的东西也焚毁的七七八八。
正在书信文件焚烧过的灰烬中扒拉出一些纸片的源九郎,突然抬起头来看到老螃蟹那张正在冒油汗的脸。
“源……源……源都头……”
查看过那些熏燎的有些触目惊心尸体之后,老螃蟹凑有些结结巴巴低声道。
“这些似乎是水师的人啊……”
据说早期的水师为了防止逃亡,多有在随船士卒身上刺青纹样的传统,后来则变成一种老兵才有资格的,夸耀武功和资历的象征。
像这些尸体上的刺青,则统一是一柄钩矛,是再明显不过的标识了,显然这冯十三就算叛出水师,也是依旧有所牵扯不清啊。
“闭嘴……”
源九郎断然喝斥到。
“难不成你还有机会回头么……”
“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把收获打包,痕迹清理干净……”
“剩下的事情,就交作本家去决断处置好了……”
“是是是……”
感觉到自己被猪油闷了心的老螃蟹,赶紧没命的点头道。
……
夷州,鸡笼山,刚刚习惯定居在海岛上的少年和青壮男女们,突然看到一些海船正在靠岸。
“琼台城有变……”
片刻之后,一贯负责输送他们日常所需的船商胡静水,出现在他们面前,高声道。
“本家需要你们的出力。”
第223章 家中,设备
又是全新的一天,新洲人孔吉吉从手工台前站起身来,舒展着腰身走到外间拉响传唤的铃铛,开始享受为他专门烹制的小灶,虾饺鱼片,还有蟹膏黄的包子,让废寝忘食了大半夜的他,不禁口水如涌泉。
他觉得自己的霉运似乎已经结束了,好日子正在来临。
在这里,他终于可以做自己的喜欢和乐衷的事情,而不用想在新洲的老家一样,明明是以矿业和营造为事业,却要在烟熏火燎之中,维系那么一脉读书种子,从孔吉吉的数代前开始,就被逼迫着要学习什么《春秋大义》《五经注疏》《四书再解》什么的。
非要在学术研究上,和遥远的曲埠宗家,别出个苗头来。所谓正因为身处莽荒,久居外域,才要通过这些事物,来保持华夏正统和古国文章的最后一点精神寄托和执念。
像孔吉吉在自己的冠礼上,就得到这么一个字“青羽”,意为“逐青鸟而九天羽兮,梦萦故里而魂归兮”。
殊不知,他那些个远方偏支的叔伯兄弟们,早就从事其他的事业,逐铜臭而远书香,工商渔猎无所不为,甚至还有一位叛经离道的,直接效法先古人民淫奔野合的故事,与山外一位殷种大酋之女,骑骏马而逐猎野牛而去。
他如愿以偿的抵达了传说中的广府,并且在这里找到了自己事业的一个开端,虽然是有些半强迫性质的寄人篱下,但是各种新颖的材料和工具,很快就让他忘却了各种不快和得失。
光复不愧是天下首善之区,人文荟萃的精华之地,就算是一个普通商家大户,也能有如此广大的场地和齐全的设备,种类繁多的器具和各有擅长的匠人。他的许多构想和设计,也能得到一一验证的机会了。
比如那个精钢的游标卡尺,比如那个压力钳,脚踏或是畜力传动的冲床和钻车,水力的锻锤,帆布带的畜力流水线,林林总总,都是在不多见的好东西。
普通人家那里为了成本打算,仅用木质或是铁件加固的轮毂齿轴,在这里全部换成了打磨得相当光亮的铸铁或是精钢制品,还有专用油脂的润滑配方。
更别说光是存放在这里的铳器样式,大大小小长短粗细的足足有一百多种,只要他能原样装回去,就任凭他抱着睡觉,拆解分析到心满意足的地步。还有各种各样的火药配方,供他实验和使用,只需他写出响应的感受和心得来。
以至于,他两只亲手打造的“孩子”,都已经被他冷落了许久了。
只是他发现,自己有时候,要和一个人称沈匠头的独眼瘸子,争夺一些资源。
好吧,他承认,这个老家伙在机械构造和传动,以及标准化的精细加工上的确很有一套,但是丝毫不能掩盖他在火器上的无知和短板。
他居然直接用精炼的天竺铁去加工铳管,却不知道大好的物料和设备,被他白白浪费了,相比他同心车轴的冲钻法,所浪费掉的铁料和钻头。
若是采用孔家的加热内锻法,就算是用次一些的安南铁或是,完全可以将铳管可以更轻更薄也更结实。
当然,他也得承认加工效率上,内锻法做一支的人工和时间,足以让冲钻法做上五只,乃至十只,工艺步序也更省俭的多。
这种纠纷被报告上去之后,结果那位看起来颇有眼光的主人家,却提出给了他们一个竞争的机会,让孔吉吉想办法减少工序和人工,让沈瘸子想办法控制成本和提高强度。
废品率至少要控制在十之有三以下,成品误差率不得超过十分之一毫。
好吧,看在主人家无限量提供的条件和物资的份上,他只能捏鼻子忍了,谁叫自己寄人篱下,又有割舍不开的爱好和志趣呢。只是日常与那个独眼沈瘸子,别苗头的机会和次数,就不免多的多了。
一个年少力强,充满想法和创意,一个老练资深,最擅长整体把握,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
烈日炎炎,蝉鸣嘻嘻,我家里却正在大兴土木,安装度夏纳凉用的新设备。
赤着梆子的工匠,合力推转着一个高处巨大地木轮,出牙酸地摩擦挤压声,直到严丝合缝的嵌入沟槽之中,然后用烧红的热钉,抡锤凿打卯实。
“成了……”
随着转动的轮毂,在一片欢呼声,庭院桁架的管道中银色的水流,象白链一样席卷而过,变成条条哗啦喷涌而出地晶莹水线,又哧哧的打在庭院中小小的山石水榭,激荡喷溅,连花树间的空气都变的湿润而清凉起来。
这个新设备,也就是所谓这个时代特色的土空调,兼简陋的自来水系统。据说也是那位穿越者前辈留下的遗泽之一。
虽然经历了从长安到广州的沿袭变迁,但是细节因地制宜的变化甚大,但其原理基本没有太大的走样。
无非就是通过某种离心力汲取的地下冷却水,在建筑物内的管道循环,来实现有限降温的目的。
比如最初发源于北地的做法,是木工胶融合漆等其他物质,浸透厚厚的布帛缠成管,以节竹为内骨,一下就解决了密封和管道最麻烦的问题,还可以保温防漏。而到了南方,就变成陶管道和石灰和桐油调制的密封粘合剂。
再以人力或畜力水轮带动的离心力,直接从自然的湖底、或是庭院里的池泊,乃至民家用的深井底,汲取相对低温的冰凉水源,通过埋设好的管道循环制冷。不但可以为各处厅室输送冷风,还可以提供某种程度上的自来水。
如果实在北方的话,还可以在冬天转接上锅炉,变成某种暖气输送管道。相比其他方面科技发展的迟滞和退步,上层人士在生活享受和舒适性上的要求,却是丝毫不肯打折扣的。
这么一套设备的建造下来,最少要五千缗的造价,主要是在技术和工艺上的费事费力,相应的技术和人员都掌握在朝廷手中,这次是脱了兰奢号的情面,才从内造局那边请了人过来营建。
毕竟,要在家里建立一整套足够密封耐久的循环管道,以及提供冷却水地大池子,都不是普通人家的可以负担的起的。理论上,后院的池子越大越深,能提供的冷却效果就越好,如果能汲取到流动性较大的河流或是深层湖水,那制冷效果就更好了。
日常所费的只是牲口循环带动的损耗,和一些简单的定期维护而已。
我家使用的这种,是其中技术最成熟的类型,通过离心转轴由畜力驱动着,不停的将水压上高处的贮水箱,再自流重力下的变成了某种喷涌的泉水和暗沟里流动的水流,再经过夹墙里的特殊装置,变成喷洒在墙根或是角落里的水雾。
在自然的蒸发对流过程中,带走室内的热量,顺便给空气加湿,还有隐隐的凉风循环,不过限于现有的规模和格局,庭院中的自流井和贮水池,只能提供几个房间的效果。
不过这也足以让我家那些,久苦于广府暑热季节的小女孩儿们,各种精神一振和欢快雀跃起来。
庭院收拾干净之后,在谜样生物的带头下,她们直接坐在假山下的阴凉处,将脚丫子进入冰凉的泉水中,拍打嬉戏起来。
倒是那只眼镜娘崔绾婷,很有些羡慕又有些矜持不好意思的样子,被我狭促心大气的,偷偷蹑脚摸到背后拦腰抱起来,像条可爱的鱼儿一般,略微挣扎着被我放进水里。
只是,我没想到她居然是只旱鸭子,对水的反应有些大,惊慌视作的挣扎间,像是急于逃离洗澡的猫咪一般,在我背上和肩上很是挠了几下,差点就从我的臂弯中滑出去。
其间大团的温香软玉,在我颜面上挤压磨蹭的窒息性感受,却是言语难以形容,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过,在浸湿了鞋袜和一大截裙摆后,她也只好气妥的放任自流,和她们一般拨弄起水花来。
然后,我也坐在她们身边,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切。
一旦我将本家与不远处谜样生物的小公馆之间的房舍都买下来后,这样两家就可以打通,合并做一处更大的庭院了,这样其中大片拆除之后留下来的空白,可以挖成某种意义上的大水池。
很快小女孩儿们玩耍水花的游戏,在我暗中的偷袭挑拨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