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大唐鼎立,天下一统海内无事,丹阳变成不重要的内陆腹地润州,然后乙未之乱后的这一百多年的争据乱世,又将这些丹阳兵的后代,给磨练出来。
别看他们经常被江北的淮扬军虐,那是因为水军不振被压着打的缘故,这次乃是上层直接丧失了抵抗意志,才比较平稳的易主入手的。
但是数千名反乱的润州军为前驱,也足以让京口得而复失乱了好一阵子。事实上作为江宁军,也有相当部分兵源是来自附近的润州地区的。
按照国朝体制,军行在外可以酌情就地随征从役,以足军用,属于没有具体数目限制的临时编列,应虚而聚,应时而散,只要你后勤上,能够维持的起来。
既然这样,我也从善如流,将暂编的辅助第四营,又扩招了一倍,达到了十一个大团,本地人和国朝兵拆散混编,用缴获的装备重新武装起来。
然后我又从中象征性的挑选了十几个,比较精干老练的军士,编入我的亲直团中,作为邀买人心给与信任的措施,于是乎人心可用。
在江都接受进一步补给的时候,犒赏也终于到了。
我也顺势发了第一次战地军饷,包括正薪、军种津贴和勤务费,辅员也有一半的收入,就连那些刚加入不久的本地兵员,也多少见者有份的给发了一点象征性的饷钱。
我主要是用便于携行的小银宝和大白眼钱来支付,结果却未向因此生出一场风波来。
看着手上几枚白花花明晃晃的大梁宝钱,很多人是需要狠狠咬了一口,才确信是真的,而不是什么哪来糊弄人的货色,这才傻笑着被后面急不可待的同伴给用力推搡到一边去。
早年跟随我的那些第一营和第二营的老人还好,只是当场喜笑颜开或是谈笑风生的憧憬期许着这些收入的用途和规划。
第三营乃至暂编第四营的,却是骚动了起来。因为据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拿到没有层层折水,也没有变价做他物的足额薪饷。
群情激动之下,有些人当场涕泪满面的嚎啕哭了起来,然后有感染了许多人,当场变得哭声一片,让负责统计人头发放军饷的虞侯们,有些不知所措了,差点出动标兵队来弹压。
我后来才明白他们失态的缘故。第三营主要是选自国朝陆师各军的铳手,平日就属于某种待遇和重视都吊车尾的垫底角色,而第四营主要来自那些二三线的杂号部队,还有部分本地转化留用的降藩兵员。
要知道那些藩镇军队来说,除了镇守藩帅的牙军、亲兵能够比较足额享用正薪之外,其他部队按照清疏远近的重要程度和三六九等配给状况,也存在各种克扣和变通手段。
有些杂号部队干脆就是用各种实物来折色打发部下,主要是积压的战利品或是清仓的陈年旧物,然后士兵拿到手还要到街上去找商家强行买卖一番,才能变成落袋的现钱。
或者干脆让他们去抢劫士民百姓,来养家糊口填饱腰包。亦有无良之辈,直接在发饷的最后期限前,驱使他们去做送死的炮灰,好节省下相应的开支,因此通常情况下,能混个肚饱,还有抢劫的收入机会,就算是令人羡慕的生活和待遇了。
而对于南朝的军队来说,虽然相对条件好一些吃相没有那么难看,但也同样存在各种亏空吃饷的弊端和内幕,最常见的温和变通手段,就是以防止逃亡为名,将士兵的薪饷按照季度发放,乃至拖延到半年才结算一次。
只有到出征的时候,才按时给予足额发放,据说可以防止士兵逃亡和自扰地方云云。然后还有在发饷的时候,将发放的军饷由较大面值的制式银钱,兑换成质量参差不齐的散钱,好吃中间的利差。
通过这些手段,这样期间截留下来的大笔军费,可以挪作他用滋生各种出息,去投资各种商也活动,算是比较有良心的了,而私下放高利贷,无疑是这些军将们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了。
想我这种坚持按月发放薪饷的,而且自掏腰包,把成色不足的部分给补上的冤大头,简直是良心与道德的奇葩楷模,当然,我也因而被当作某种凯子和败家子,很是背后非议和嘲笑了一段时间。
这次发饷,却是触痛到他们内心深处的不堪之处了。
因此人心可用之下,我干脆乘机做了一次热情洋溢的动员讲演,将他们煽动的嗷嗷叫,恨不得建功立业升官发财,就在眼前触手可得了,也将第三营被集体惩处的一点隔阂和怨望,一起抹平过去。
紧接补给船团而来,郑艇所代表的军从商和军属的辅助大队,终于赶上来了。在江都与我们会合。
第288章 战淮南(一)
楚州,都梁山下,绵绵的细雨飘摇之中,驰废多年的通衢直道,只剩下泡在泥泞中的些许硬化路基残留。
随着大声呼啸和追逐,奋力冲刺的骑兵,挥舞着刀矛,踏破了泥浆,撕裂雨幕,长驱而过,努力追逐着仓皇奔逃的身影。
突然某种沉闷的声响,冲破了雨幕也压过他们的声音,然后就见那逐渐拉长的队列,就像是凭空被无形的鞭子,从侧面狠狠抽打了一下,多名骑兵当空被甩飞出去,喷涌着血水,肢体碎裂开来之后,才从空中四分五裂的栽翻掉落一地。
而在侧旁的树林里,这才传来鲜明的喇叭声。
刹那间林间绰约的人影一下子站起来,举枪继续发射着,倒下的树枝掩蔽之后,还有人推出了数门正在冒烟的小炮。
随着相继喷薄的火花烟雾,散射开来的弹丸,刹那间夺去了数十名骑士的生命,更将他们冲刺的队列,给打散开来。
其中一部分人开始提马回转着,放下狭长的厚背马刀,在马背上掏出短弓,向着人影和声音的方向,拼命射去,但是茂密而湿漉漉的枝干丛叶,大大妨碍了射界和穿透力。
更多的弹丸随着雨幕中噼里啪啦的声响,咻咻呼啸穿透雨幕回击了过来,将更多目标显眼的坐骑,连带上面的骑手击倒击伤。
“不要停……”
“冲过去……”
有人正在声嘶力竭的喊着。可惜已经完了,相互拥踏的队形混乱已经造成了。
更糟糕的是那些未闻过炮击的马儿,几乎是惊恐踌躇着在原地死命打着转儿,任凭熟悉的骑手如何的驱赶吆喝,就是不肯转向敌人方位,而纷纷被此起彼伏的排射声所扫倒。
很快林间被笼罩在发射的浓重烟雾中,就像是一层无形的屏护。剩下那些人开始纷纷跳下受惊的坐骑,努力步行着向着林边冲刺而来,然后纷纷被咻咻飞舞的铳丸,击倒翻起的泥浆之中。
血水混杂着泥浆在人和马的挣扎踢踏下,混成某种浓重的褐色。
在喇叭军号和吆喝声中,原来那些从大道上奔逃而过的矛手,也踩着泥水重新列队成不规则的阵形顶了回来,用寒光闪烁的密集尖刃和坚毅若无物的表情,将那些犹自在原地的骑兵逼迫的不住后退。
当这些骑兵,终于想到脱离战场的时候。
随着某种急促的喇叭响声,大量甲服武器杂乱的散兵,从树林里冲了出来,加入到扫尾的战斗中去,将那些被团团包围的骑兵,用武器逼迫着分隔开来,逐一拖下马来砍杀戳死或是俘虏捆绑。
很快地上就多了一堆堆剥光的尸体,和一串串只穿着单薄里衣,在雨水中瑟瑟发抖的俘虏。之前追亡逐北的趾高气昂和气势如虹全然不见了。
我披着湿漉漉的雨衣,在亲军的护卫下,骑着马慢慢的从林子里走出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幅景象。
“你部情形如何……”
我看到负责亲自带队诈败诱敌的风卷旗,满身雨水大步走了过来道。
“折损几何……”
“还好啦……”
他满不在乎的道。
“只是退的慢,被踩到了几十个,还有一百多号的伤势……”
“不过……”
他脸有得色的道。
“这番战罢,只怕钟离镇的最后一点骑卒,也折了进去……”
“只能躲在濠州城里苟延残喘了……”
“也不枉我这一番狼狈的做作之态了……”
自足以来就是打战顺风容易逆风难,打败战不足为奇,但是败而不溃就困难重重,若是能够因此将吸取了经验教训的残余部队,重新聚拢起来,还可能成为走向胜利的契机。
而在敌人的攻势之下,游刃有余的保持烊败的姿态,就更是一个颇为考验将领指挥和临机应变的技术活。
目前也只有第一第二营,这两个既有足够信心和服从性的老底子部队,勉强可以做到这种比较精细的战术变化。
“传我号令……”
想到这里,我心中一动,转头对着跟在身边的姚平仲道。
“稍稍善待俘获的这些骑卒……”
“给他们生火和提供热汤……”
“让穆隆提出一些来审查出身背景来历……”
“看看能否转化一些为我所用……”
“至少每一个骑卒,对于我军都是相当宝贵的……”
“等过来淮河之后,更是大有用处的……”
“诺……”
他三两下抄录完毕,盖上我的印鉴转而离去……
自从,郑艇所在的军从商团和后勤辎重大队,给我带来了大批诸如火药、配件、枪管等急需物资和相应的随军畜力之后,我部的主动攻击性和求战意志,也几乎是水涨船高的迅速向上攀升了一大截……
因此,在过江之后的这段时间内,我大大小小遭遇了有二三十次战斗,虽然其中大半都是强度较低,阵地推进式的主动防御战;或是跟在大部队之中,占据大优势下的追亡逐北式击溃战,但在考虑到相对有利条件下,也主动出击打了好几个高烈度的硬战,或是比较难啃的攻坚战。
比如在庐州境内的巢湖边上,我们用翼型大展开的排射集火,加上中央的排炮轰击,正面击溃了守卫巢县县城的庐州军出城迎击,然后韩良臣带领教导队绕过扩乱的敌阵,径直冲到他们后方的城门下,随着逃亡的人流乘乱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