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
  其中在汝州之战,信源、广胜、平宁三镇兵马死伤各自近万,才拿下的舞阳和吴城镇,却被来自许州的北朝骑兵侧袭后阵,而内外断绝大败而溃,人员辎重折损不知凡几,好容易占据的舞阳和吴城镇,也因为粮尽不济,后路断绝而无心据守,得而复失。
  虽然还不至于伤经动骨一阕不振,但损失了大量的辎重和物质准备,受限于陆路后勤输送的能力,却是短时间内补不回来的,因此暂且止步不前,连带被我扣押的那一小团人马,也没有心思来交涉放还了。
  倒是借助了海路输送便利的东路大军,在长驱直入的高歌猛进之势下,虽然损伤惨重但也战果斐然,一鼓作气横扫数道,理论上,只消南朝能够凭借其庞大船团的优势,源源不断的输送补充,就根本没人能够挡得住其前进之势。
  特别在如今已经成功打破了,徐州这个淮北坚镇大城,进入巷战的扫尾中,获得了这个足够分量的支撑点后,河南道已经是坦途一片,河北平原亦是门户大开,只剩下黄河的天然阻隔。
  不过,夹杂在些背后,也有不那么好的消息,八九月的风潮之季将起,信风海潮之下南还的船只,固然是轻乘万里,但是悲伤输送九边的事倍功半了,输送效率势必大受影响。
  因此,如若不能抓住眼下机会,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到黄河岸边,那就需要不短时间的间歇,来重新积累下一轮攻势。
  “有德,你今昔已经不同往日了……”
  刘延庆慢条斯理的,把所有的酒水,都斟酌尝了一遍后,方才重新开口道。
  “说不得,如今连我也要仰仗鼻息一二了……”
  “你言过其实了……”
  我不以为然的摆摆手笑道。
  “却非其实啊……”
  他叹了口气道,有些诚恳的看着我的眼睛道。
  “你以为北朝有几个董虎庭。又有几个韩泰,或是几多萧怀丹之辈……”
  “偌大北朝,在军使、镇将的资序,也不过是大小二三十个军头而……”
  “撞上你手,就击杀其一,重挫二者……”
  “这份随随便便拎放出来,也能独当一面的本事,可是着实令人眼热羡煞的……”
  “现今的这些追赠进阶,可尚不足以酬功的。”
  “正所谓能者多劳亦,只怕新的差事,也已经在路上了……”
  说到这里,他放下碗盏,用手指在安吉上轻轻涂抹到,示意道。
  “帅司有意抽取在外尚有余力之部,独成一路偏师,为大军的策应进击……”
  “保不准,新军三部人马,有机会在此聚首了……”
  “那,你需要我做什么……”
  我意味深藏的回应到。
  “全力支持你争取这个位置和机缘么……”
  若是能够得到两只以上的新军主官,共同支持的话,再加上他的背景,这种概率的确很大。
  “不,我当然知晓自家事……”
  他断然否定。
  “那是何解……”
  然后他认真看着我,一字一句到郑重道。
  “我只是希望能够全力推举有德,为这一路的领军……”
  “我……”
  我忍不住呛一下,正在慢饮的酒水,不禁溅出来几滴。
  “为什么……”
  送走刘延庆后,我还是在慢慢思索这个问题。
  如今徐州攻略暂告一个阶段,官军大部都需要休整和喘息,因此前阶段的全面攻势,也势必变成兵力相对集中的重点突破。
  如果能够争取到其中一路突破的任务的话,哪怕是作为偏师,也很容易获得帅司在资源的重点倾注,对本部的发展壮大极有好处。
  但偏师的含义因为意味着,某种孤立行事的突出风险,在黄河流域的平趟地形下,也很容易陷入,深入河南腹地后被敌军围堵,甚至是被来自河北和都畿道方面的北军,包夹的危险中,正可谓是风险与机遇参半。
  在这种情况下,进击的部队,不一定要多么强势或者富有攻击力,反而需要步步为营的足够防御韧性,以及遇敌后坚韧持久的战斗力,来建立大军跟进推平的支撑点。
  从这一点上说,目前的选择就相当有限了,难道他主要建议,以我为主自己作为从属配合的建议,也是以这一点为出发么。
  这时候,杜士仪前来禀报,说是新补充的兵员到了?
  我稍稍惊讶了下,不是帅司一只说缺乏人手么,这么快就有补充了,随后我看了交接的文书,才明白,说是正军之序中固然是缺乏人手,但是这些辅兵资序中,却还有些空余的,用来协助守垒,或是维持战区地方秩序,还是可以勉力胜任的。


第328章 补兵和装备
  随后,我看见这些人的时候,就不免有些大失所望了。
  这些军卒身穿布衣,少数人才有半身皮甲或是漆竹甲,都带有被称为“矮矬子”,“罗圈腿”某个民族的明显特征,身型也比我部的大多数士兵都瘦小一些,也就比道路上的那些饥民好一些。
  这就是派给我们的补充兵员?所谓的扶桑辅兵队?好吧,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去面对了,我甚至可以想象的到,后方的谜样生物,是用如何的表情和声调,来如何吐糟我的。
  一想到,我居然要用一群鬼子的祖先作为部下,以类似黄协军的身份在中原大地上作战,这简直是让人感觉荒谬无比的某种时空倒错了。
  好吧,至少这是国人的内战,他们也只是某种意义上的消耗品,我如此安慰自己道。
  在这个时空,他们作为南海大开拓时代的炮灰和苦力,几乎伴随了唐人在海外开拓的所有历程,所以大多数人或许鄙夷或是歧视有之,倒称不上什么厌恶感。
  倭国的扶桑藩,之所以盛产各种苦力和廉价炮灰。
  主要原因,却是可以上溯到数百年前,自从孝谦王时代,因为宠信法相宗僧人道镜、玄舫,并委以重任,而导致了传统的本土势力反弹,在平成京爆发以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吕为首的夺宫之乱,然后引入外援之后,才得以彻底击败。
  然后作为外援的代价,唐人开始在倭国沿海圈地建垒,营田开矿,倭国也随着各种租借地和分藩,一步步走向了被唐人殖民化的道路。
  当然了,这种殖民化是在劝教王化的旗帜下完成的,因为当时的倭国上层,几乎满地都是仰慕中华的带路党,对来自上国各种经济文化政治上的渗透,几乎是倒笈相迎踊跃争先的毫无抗拒接受。
  后来干脆像其他亲藩之国一般,派遣嫡系王子入朝为质,然后在老王隐退或是身故后,由天朝王师直接护送回国继位,这样多少直接规避了惨烈的继位斗争。
  而作为这种殖民化过程的副产品,也给落后的倭国,带去相对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丰富物种,因此,长期以往扶桑诸岛上的人口也是暴涨了许多,为了缓和资源和生存空间的矛盾,对外的劳役输出,就成了历代倭国朝廷的一大传统,沿袭下来。
  倭人亦因此有了海生和土生之别,也就是倭国本土出生的和海外藩家内出生的,虽然都是倭人,但是风俗面貌,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因为他们作为唐人种植园里的打手和监工角色,经常会被配给各族来源的女性,作为配偶繁衍家系,因此他们的后代也因为混血,而千奇百怪,因此更喜欢称自己为归化人。
  其中一些作为藩主的代理人,回到扶桑国中继续发展,而在倭国内部,逐渐所谓海生倭人的派系。
  不过,这些倭兵更擅长的山地活动,放到这个主要是平原的地形上来有什么用处呢。难道用身高来绊倒敌人么,或者藏在草丛中玩潜行背刺么。
  而且,倭人因为某种传统和先天环境的影响,虽然有着吃苦耐劳,需求很少就能维持的名声,但却另一方面,作为士兵以死心眼一根筋著称。
  在战地上也比国人,更缺乏眼光和变通,所以除了藩军中诸如“隼人军”、“志能变”等少数几只颇有名气的倭兵部队外,更多时候,这些倭人是充当某种廉价消耗品的角色。
  理由无他,他们平时就像是阉割过的牲口一般,任凭打骂羞辱,依旧是一副服服帖帖的恭顺样子,可是一旦上阵,就很容易陷入某种不可收拾的疯魔中。
  嗷嗷乱叫着可劲的埋头往前冲,一不小心没控制住,就很容易撞进在敌军的结阵或是坚垒上,不是短时间内就死伤殆尽中,就是耗尽体力和锐气,跑都没能跑掉而被人打杀俘获,几乎很少留有余力和后手,对自己人和对敌人一样的狠。
  这种波动过大的战斗力起伏和情绪变化,却是大多数将领所不喜的,所用他们大多数时候的作用,就是一波流的先行攻击,用来试探敌军的深浅,兼消耗敌人的弓矢之后,让后才是全面压上的正式攻击的。
  而这批倭兵,正是处于诸侯割据中的扶桑诸藩,按照臣属的义务,联合起来给南朝提供的部队之一,而我这里的一批,据说主要是来自位于九州岛,所谓太宰府下辖的世兵。
  因为追随各自领下,常年相互争斗的缘故,很有些操使兵刃和团体战斗的经验,只是被国朝征用后,就彻底打散归属和阶级,按照人头来配发使用。
  这一次补充给我的,足足有三千人,就这么一天只吃两顿,每顿只吃一个饭团,而在一百名骑兵的监督下,就这么别无辎重或是装备的,就像是驱着羊群一般匆匆赶过来,前沿军行司还真是慷慨之极啊。
  此外,还有两个营的射生藩兵,看起来虽然风尘仆仆,但是勉强可以保持队形依稀,还像那么回事,自报家门,却是来自东海三藩之一新罗藩的步弓手,因为地缘的关系,新罗国比倭国更早被殖民和渗透,几乎早在两百多年前的尚德年间。
  因为在此起彼伏的国臣内乱中焦头烂额,屡次被权臣架空和凌逼,而不堪重负的新罗女王金善真,就急匆匆派密使入朝,献了图籍户册,然后再王师的保护下,带着历代积攒的珍宝财货,举族迁去长安做一个富养天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