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不由有些怀念开寨子的时光了,按照惯例,打开那些负隅顽抗的邬堡之后,至少有一半的缴获能够留下来自由分配,各种喝酒吃肉置办大席好好自己犒劳一番。
  然后还可以从惩罚性掳卖的青壮中,继续获得些许收益的抽成。
  可是当地稍有规模的大户,不是被前官府各种捐派压榨凌逼的破产纷纷,就是被后来过境的河东客军,给摊上支劳犒慰搞的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留在城里不甚值钱的房产宅地。
  就算要拷掠逼问,也找不到多少对象。至于那些穷棒子苦哈哈就更不用说了,用上官交代的话说,去凌逼他们刮不了多少油水,反倒平白坏了自己的名声和人心,实在费力不讨好。
  反倒要从地方上的那些收获中,拿出些粮食物资来,招募他们做些简单粗重的杂役。只消举手之劳的一点点小恩小惠,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树立起,公平交道的名声和口碑来。
  他正在烦恼纠结着眼下的任务。
  突然,城头高出望台上吹响了预警的鸣号,杜桑不由跳了起来,高喊这护兵的名字,给自己披甲挂刀。
  那些正在城墙下操习的士兵,也在各自火什的老兵叫喊和吆喝声中,迅速完成兵甲铳器的整备,列队奔上城墙来。
  按照预设的位置,纷纷进入箭哨和门楼,或是在垛口蹲伏下身子,用三眼铳和弓弩,对着来敌预警的方向。
  正在城中巡曳的士官们,也此起彼伏的吹响集结的哨子,将那些正在别处执行勤务和休整中的士卒,都紧急召还回来。
  因此,当出现在天边的大队人马,开赴到近前之时,迎接他们的是严正以待的城墙和戒备。
  “稍安勿躁,貌似友军的旗号。”
  杜桑却松了一口气,放下长筒咫尺镜,高声道。
  “城上小心戒备……须防有诈……”
  随后他们从城下,得到了对方前来接防的手令。
  半日之后,我在宋城的本阵,也接到了类似的通报和军令,不由有些惊讶起来。
  按照惯例夺占了新地区后,就开始向前沿军行司纷纷送出,各种要人要装备要物资要援军的文书。但之前总是有各种理由,没有那么容易如愿,似乎这一次得到的回应和反响,却是快的令人难以置信。
  今天这是怎么了,我不由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第342章 挖角和折转
  宋州也算是古城了,上古时代分别称亳、宋国、梁国,一度是商朝时商王帝乙长子、纣王的庶兄微子的封地,到了隋始置为宋州,治睢阳(既今河南省商丘市),唐代置睢阳郡后改称宋城。
  也就是另一个正常时空,大名鼎鼎的睢阳保卫战的发生地,一代名臣真源县县令张巡,就是在这里聚义兵抗击安史叛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数载,屡屡大败安史叛军,杀伤敌军数万,血战以保障江、淮财赋重地,然后在贺兰进明等各路友军始终坐望的情况下,最终仅余饿的骨瘦如柴数百人时,方才城破而死。
  期间发生了许多“草人借箭”“城外奇袭”“诈降退敌”等可歌可泣的典故,最著名也最具争议的莫过于“杀妾以食军民”的故事。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个段子和兆头有些不好,打宋州前我才格外把苏苏给送走了,防止触发某些历史事件和成就。
  而在这个时空,那位穿越者前辈,显然出手干预了这位英烈级人物的命运,包括从河北亲自带兵南下救援,因此这位张中丞,最后没死在睢阳,反而以忠烈义勇之名在朝中青云直上,从军镇使做到节副、节帅、大都督,最终出将入相登阁为枢密使,成为梁公龙武系的重要政治盟友。
  而乙未之乱中,对于京畿梁氏倒台居中出了大力,事后又悔恨自杀的枢密副使张旬,便是出自其后人。期间时势迁变,可谓是令人稀嘘啊。
  话说回来,承光中兴之后,继立李唐大统的洛都朝廷,就在宋州置归德军,以刺史兼任军使,为河南屏藩之一。然后在后来洛都之变中,归德军因为站队的表现不佳,而差点被撤废掉,直到大梁北伐之后,作为参加徐州会战的外援,归德军大部在埇桥一战几乎全数覆灭,自此名存实亡。
  宋城,我回忆着这些种种,一边装作聚精会神的,正在逐一听取他们的抱怨,没错,就是抱怨,来自各地驻军的抱怨、可谓是反响如潮,都是在管理地方上遇到的困境和难题。
  毕竟,让这些三五大粗习惯拿刀砍人的军将们,去做那些拿笔杆子和书贴的官员文吏擅长的事情,委实有些勉为其难,没有些反响才怪呢。
  不过,把他们放到各地去秋收筹粮,也是某种政务雏形上的考验和锻炼,主要是为了将来治理地盘的需要,能够发掘出既能够领军又有治政潜力的人选。因此没有过多的指导和限定,只是派出些许擅长基本统计和书写记录的见习虞侯,作为当地的辅理。
  而是在有所限制和尽量避免使用军队作为暴力机器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临机应变的想象力,来尽可能的完成任务。
  根据底下士兵委员会的反馈,手段比较聪明的,直接采取军管编户套用过去,然后按照人头支派需要;
  稳妥一点的就是按部就帮,本军对待破城后的老办法,把当地有所威望和影响的头面人物,强行从家里召集起来,然后给他们布置任务,直到完成才能放回去。
  比较粗暴的就是事先打听好谁的家业最大,然后直接上门讨要分派,派兵住在对方家中,就地督促整个进程。
  虽然有一些反抗、冲突和死伤,但是都在可以接受的范畴内,没有过多的滥施武力,也没有敢肆意扩大清算范围。
  然后,底下反应最多的还是部队扩编后的连锁反应,之前是老抱怨人手缺乏,总觉得各种不够用。
  但是现在却是普遍在抱怨部队扩张的太快,因为按照现有相对成熟的操条和制度,培养合格的士兵和基层骨干,是需要相应的投入和时间,才能有所见效的,具体的人手就那么多,一摊薄开来,很多东西都没法跟上了。
  负责标兵团的穆隆主要反应是,通过标兵团培养出来的士官,周期颇长而数量都相当有限,这段时间被抽人换血的太厉害,已经影响到日常的运作了。
  而作为总训官的韩良臣,也难得表示出某种异议来,教导队的任务过于繁重,又是带队出外清剿,又是对内整训,实在有些疲于奔命不敷所用了。
  主要是军官和士官的培养,已经有些跟不上了,而部队的战斗力水准,很大一部分就是靠这些有经验的基层骨干和中坚力量。
  人的勇气和信心,是会相互影响和感染的,有这些基本点种子在,只要打过几场战斗的熟悉磨合,就可以可以很快形成整体的基本战斗力来。
  我的对策,就是把亲直团里的大半人手,直接借调支派给他们,作为暂时的替换和补充。反正不是在战地中,我个人的安危,也用不上这么多人来负责,没有必要闲着。
  然后是副材官孔吉吉抱怨,自从辅军接受了神彪军参差不齐的装备,而增强火器化比例之后,对于后勤维护修造的压力,那是水涨船高,翻了几番了。
  而他手下的军械小组,还要负责多种已经列装和预定投入的,制式武器的战地实验数据和细节改良。
  毕竟后勤军匠就那么点人,一下子变不出那么多合格的熟手,如果因为过渡操劳和疲惫,导致操作失误和差池,那是会要人命的。
  我只能答应他专门组织人手到各辅军大队去,进行现场的安全操作和保养的示范,然后把拆解清理搽试上油打磨之类的,日常简单维护和保养这一块,移交给士兵自行负责,好解放出更多专业熟手来,负责更专业的维修和改进实验。
  正当我分驻后方的部下们,正在和后续跟进的官军,相继移交出毫州、陈州方面的防务,当然撤走前,能帮空就尽量帮空的原则,帮助接防的友军“减减负”,带着满载的车马和蹒跚的人群,北上宋州的时候,我这里却又发生一件事情。
  江西行司居然派人来交涉,我第一反应是,难道我杀人劫夺的事情,就这么快就泄漏了?然后才从片刻环路暗中不动声色的反应过来,他们恐怕什么证据都没有,不然就不是交涉这么简单了。
  随后我才知道,却是因为前期在争夺北军辎重队的纷争中,被我扣押下来的那一团人,说实话,他们的效率也实在太慢了,等我敌人都打跑了战打完了,到现在才有所反应。
  然后我接到相应的文书,才知道就连这场前沿交涉,也只是附带的借口和幌子,对方根本不在乎这点人的死活,他们主要的目的,却是以比邻友军的身份要求我部提供协力,比如从许州出兵牵制汝州的后方,以间接帮助中路军,彻底打通都畿道外围的南部线。
  负责来书的也不是别人,而是结束了天南后方的闲投冷置,重新调到前线来的魏晨,他现在已经是中路大军的神卫军统制,兼汝南讨击使。
  他的来信除了叙旧,居然多少还有挖墙脚的意思,大抵是称赞了一番东南路这里人多势众,将星云集,但捎带了一下是竞争激烈也不容易混出头的情弊,而中路虽然补给东南路的规模。但在帅司说话管用的大人物里,很有些颜公的故旧,也对我颇为关注云云。
  暗示可以通过大本营的活动,想办法将我这只人马,以借调之名归列到中路军去,言称必有大用,凡钱粮淄给万事优先云云,显然实现也做过相应的工作,对于我部的尴尬地位,有所掌握。
  这个建议倒是让我很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动心起来了,曾几何时我和我的人,居然成了别路帅司看上的香饽饽了,毕竟,据我所知的情况分析,中路军受挫于汝州一线,很是打了几个大战,前沿的军力有些紧张,如果借调过去,说不定还能够真的得到更多好处和重用。
  不过这也意味着放开眼前大多数,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