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5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连太平州的州城当涂,都没能保住而变成乱兵肆虐之地。但是毕竟他们这是没有人刻意组织的无序盲动,待到情绪发泄完之后,才想起来骚动的厉害与危机,这才在其中位阶最高的军官召集下,聚起来相当部分人试图自救和寻找其他出路。
  比如,在挫败官军的讨伐之后,再挟持地方与朝廷对话,换取某种条件和宽恕。不过,却是未想到,这次来自江宁方面的响应的如此之快,他们才匆匆设下埋伏,讨伐部队就已经杀到了太平洲境内。
  他们只来得及,中途袭击了后续跟进的步队,却依旧被这些参加过北伐军的,老底子部队给打得大败亏输。
  而这时,前军的马队已经冲到了当涂城外,分别面对三门而扎下营来,阻绝了大多数乱军的进一步流窜。
  待到步队相继赶至,再马步协同杀入城中,而城中其余的乱军才反应过来,发现自己成为了瓮中之鳖,却是已经晚之异常。
  以至于,许多四散开来的乱兵,甚至还没来得及闻讯聚集起来顽抗,就被都在了城坊民家之中,各自为战的做了俘虏,或是在负隅顽抗中被枭首示众。
  这也再次证明的一句话,正所谓:没有理念和追求,也没有中长远目标和规划的武装力量,哪怕装备再精良,训练再有素,也不过时一群朝起暮散的乌合之众而已。
  然而,仅仅是一天时光的动乱,他们在太平州所造成的破坏与伤害,就已然远远超过当地十多年的财赋所入,而且当地的官私储积,也被一扫而空或是付之一炬,作为产粮区的农事尽废,只留下大批缺衣少食无所着落,而需要朝廷赈济的当地百姓。
  尽管如此,之前还是有少部分的乱兵,已经从西向和北向的逃亡外州。因此,来自前军的马队正在追击和搜索当中。
  作为事情的另一面,则是中军统制兼前沿都指挥种师道,突然出手以临阵脱逃、疏于职守什么的罪名,就地逮捕和拿下了,当地的刺史,巡道官在内的一众官吏将属,留待朝廷的后续处置。
  而来自江宁方面的后续指示,并没有令我们自此收兵回归,而是难得严词训令:“除恶务尽,以儆效尤”“着御营诸军就近清捡地方,勿使残党流毒地方”“协有司差遣,追拿地方一应干系人等”“敢有抗命推诿者,以军法论不得有怠……”
  故而,从这些严厉异常的训令当中,哪怕是身在外州,暂时置身大多数事外的我,也可以有所感觉到,明显有一场规模不小的政治风暴,正在江宁的朝堂生成当中。
  然后,接下来几天内发生的事情,既在我的意料中,却又很快脱出我的预期。
  大本营内的监军御史覃定基,突然公然上表弹劾,自户部侍郎朱世光、东南水陆发运大使吴友亮,水军统制岑光以下十数人,结党营私并贪渎舞弊败坏国政等诸多不法勾当,请以通敌叛国论之。
  这无疑像是一个丢进油锅里的大冰块一般,顿然掀起泼天的非议和轩然大波。
  而这些人,多是与北人党有关或是关系匪浅的官员要属,比如,朱世光乃是北人党大老之一女婿,吴友亮则是前三司使,申县公李崇的首席门生。
  随着令人发指的罪状与证据,给高效率的挖掘和出首出来,又一桩桩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却是很难想像,曾经锐意进取而一力推动光复中原的北人党,却是在江南之地已经堕落腐化,到了如斯地步了。
  监国显然是在初步的考虑之后,断然利用了这个契机,变成对北伐失利后,事实上受损最少而获益最大的北人党,发起新一轮的打击和抑制举措。毕竟,其中的好些早有预谋的罪名,可不像是新近才搜罗出来的,甚至可以上溯到北伐前的准备期间了。
  我可以想像得到在暗地里,已经有无数人奔走起来上下运作起来,想要借这个势,来实现自己的私欲和诉求。
  但是另一方面,作为同样与北人党关系匪浅的东南行司宁总管,我那位正在前沿主持战事的便宜姐夫,却难得的保持了某种静默和失声。
  他既没有主动上表附和支持监国的行举,也没有急于回到后方请求觐见,试图挽回或是做些什么。甚至在监国方面,对此也是包衣无动于衷的态度,更没有下诏安抚或是宽慰,这位掌握前沿的方镇重臣。
  其中的诡异与压抑之处,哪怕我是通过谢明弦的渠道间接获知,也依旧更够感受到的。
  只是无论是第五平,还是陆务观,都不在我身边,没发给我提供足够分量的判断和建议。我也身在盘外,无力参与或是插手些什么。
  或者,这也是某些人的预期之一?身在军中有些无所事事的我,甚至会作如是想法道。
  好在拟定派往北地参习的五百人,已经大多数差遣至我的麾下,暂编做一个大团,算是某种预先的熟悉和磨合。这样我在军中的日常,才不至于过于单调和乏味。
  然后,我一边拿着朝廷给的鸡毛当令箭,想着法子折腾和调教这些特选之士,间杂讲授一些或其战术基础和基本原理来吊胃口,好从中发掘个别诸如姚平仲那样的可造之才,或是值得拉拢和投资的对象苗子也好。
  另一边,则慢慢等待着江宁方面的尘埃落定,然后做一个“谁在党中央就坚决拥护谁”的好同志喽。


第548章 序间(三)
  当涂城外,战火已经基本平息,但是营盘中操习的声音依旧。
  归在我手下的参习团,同样也配备了各色火铳,有板有眼的在那里线列齐射着,虽然从五十步、三十步到二十步内,各种落靶的概率还是令人觉得堪忧。
  但在我编入其中的亲直团,直接言传身教下,至少已经知道了,怎么对齐铳口和射击批次,以取得局部的相对弹击密度了。
  然后,在更进一步的变阵口令调整下,他们努力保持着斜列徐进的射击姿态,开始缓缓向前。
  只是,他们没走出多远,很快就因为地面的起伏和步调差别,而将两行横纵的队伍,逐渐拖拉撕扯成,前后分离出参差不齐的许多大小段来。
  然后不得不在队官的哨声中,停下来以小旗手为基点,原地重整和对齐,然后继续前进,然后又散开后再次重整,如此往复的折腾着……
  其中也可以由此看出个人的差别和优劣程度。
  像我比较关怀的俾将汤怀,其实是个善使一条长枪的豪爽大叔,用起火铳来就有些笨手笨脚了;
  而被另时空的南宋士大夫称为:脑后天生反骨的郦琼,则表现的则更像是个典型的猛将兄,经常习惯性的把火铳,当作肉搏武器一般的抡在手里。
  这段时间发生了不少事情。
  就在我本以为,随着一干人等相继定罪之后,太平州军变这件事,就此盖棺论定,而慢慢消退下去之后。
  这时候,远在广府的朝堂上,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根据谢明弦刚送来的最新消息。
  大参事府总章,检校殿前军事、威远大将军孙静邦,突然以军前弊案为由,上陈畿内军中诸多弊情,提请检宪、卫尉等军三司联查会审。
  是以一时间朝野哗然动荡起来。
  须要知道,这个威远大将军孙静邦,可是陈夫人为我引荐和拜访过的,北人党中“三老一大”的四支鼎柱之一的那个“大”,也是北人党中少壮派的代表人物。
  虽然出身南投的将门世家,但却是从底层开始发迹,凭借实打实的延边征拓军功,一步一步走到了,国朝为数不多的高层中。
  就算是东南路招讨行营的宁总管,也要对这位更加资深和孚望的前辈,有所礼敬三分。
  之前,若不是因为身上北人党的烙印太重,至少在三路北伐大军的帅司首席里,至少有他一席之地。
  而作为他突然掀开这个盖子的附带影响,是他的岳父兼早期的保荐人,北人党三老之一,前度支宰相出身的元老,人称货殖系领头人——申县公李崇,因此病倒不起。
  这样,再加上之前被迫强制告老的宫观提举安世高,北人党的四足鼎柱,如今只剩下的一位尚书左仆射,大司空,博罗县公高岑,在独立支撑大局了。
  孙静邦此举,也意味着北人党的分裂,以及所谓新北人党的确立,也被称为北人清流,相对老北人党的浊流而言。
  并且由此表现出来,积极向监国靠拢的态度和投名状,以及泾渭分明的表明了自成派系的立场。
  这样分裂之后的老北人党,已经是元气大伤不足为虑,而分出来的新北人党,则因为根基有所不足,而同样需要继续依仗监国。
  这样的局面,对于江宁行在的小朝廷来说,无疑是最理想不过的结果了。显然,在监国身边还是有些能人的。
  因此,为了避开这摊浑水,我也只能找借口和理由,继续在外呆上一段时间,比如就地操练这些参习团的军士。
  ……
  与此同时……
  石头城中的蔡候私邸,张灯结彩的庭院之中。好些朱紫衣冠的人等,也正在举杯邀饮弹冠相庆。作为最大的幕后功臣之一。
  蔡候也是颇有得色的,看着一众形形色色的面孔,而慢饮沉吟着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的酒水……
  虽然在军国方略,乃至行伍戎务上,他们这些人一贯表现的,实在有些稀疏平常,但在朝争夺权,勾心斗角而为王前驱,却又能舍我辈取谁呢。
  而自己自从半退养之后,虽然依旧没有能够站在前台,但是行事的方便和余地,反而更甚以前了。看待事务和利害关系,也比之前更加清明冷静的多。
  这次成功劝诱和说服了东进一派中,势力最大的北人党里,中坚分子威远大将军孙静邦,公然与过往的人和事决裂而自立派阀,居中筹谋帷幄的他,无疑是首当其功。
  因此,这一次监国特地召见询问他,是否有意重新复出,到枢密院里知事,好转任回到参政或是度支相的位置上,但却被他给婉拒了。
  毕竟,对于他这段时间的感触和心得来说,还有什么比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