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7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有时间的话,他宁愿再找一个儿子从小开始培养,但是现在显然没有机会了。
  小清河之败的损失实在是太惨烈了,损失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家族精英和老兵,还葬送了内定的接班人,连带被迫签订了损失惨重的城下之盟。
  那些普通的藩兵,或许还可以想法子补充,无论是领下生聚上三五年,或是从那些附庸诸侯领下征募;或者无论是北地联盟里的那些墙头草里,还是山外草原的那些番部,或是白山黑水间的那些“林中百姓”,总是不缺乏为了钱粮,愿意接受短期或是长期卖命的人。
  但是随着他次子一起阵没掉的那些,富有战阵经验的藩家子弟和长期培养历练出来的老军伍们,可就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轻松的补充回来的惨痛损失。
  而今,前所未有的际遇和机会,却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正可谓时不我待,他更不想把遗憾,带到列祖列宗面前去的。
  为此,他甚至不惜和自己世仇的幕后势力,那个人达成某种秘密的协议,又主动将一海之隔的淮东,变相的引入辽东半岛。
  想到这里,老藩主终于开口道。
  “那位淮镇的远宗回去后,城内可曾有什么动作么……”
  “是十一叔那里,果然派人去拜访了……”
  罗湛基颇是恭敬的回答道,显然作为实质掌握全城的安东守捉,对私底下的动作并不是一无所觉的。
  “还是大郎亲自上门的……”
  “你是说,他籍病不来你的接风家宴……”
  老藩主稍稍加强了声线。
  “事后却去私下接触?”
  “请问大人,当如何……”
  罗湛基有些明知故问的请示道,却不出所然的得到老藩主嘴角抽出一丝冷笑。
  “去啊,为什么不让他们去……”
  他侧撑这床榻低声道。
  “毕竟,腿脚就生在他们身上,找那位位高权重的远宗走动叙亲,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是?……”
  “干脆籍着这个淮东来访的引子,让他们多跳出来一些好了……”
  “正好一同解决了……”
  “总比在尘埃落定之后,再层出不穷的冒出来生事的好……”
  “那淮东。”
  罗湛基再次低头询声道。
  “你觉得本家费了老大的气力,就为了借助这点兵马了……”
  “关键的是淮东明面上的态度……”
  “就算南边那一片有所不稳。”
  “对本家既定的大势来说,也是影响有限……”
  “他可不仅仅是八叶小罗的大公子,还是淮东镇的帅臣……”
  “你又知道,他曾经是什么人,又做过什么么……”
  “现在最重要的是,他肯受邀而来,并且明面站在这边上……”
  “这就足够了……其余的都是小节……”
  “我儿可曾明白否……”
  “我自当会竭尽本家好客之能。”
  罗湛基开声表示道。
  “全力满足对方的一应需求和喜好……”
  “这就对了……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做……”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老藩主的声音变得很有些倦怠道。
  “时间和大势都在你这边……千万不要急,也不要轻举妄动……”
  “现今本家需要的不是一个,可以带领大家报仇雪恨的新藩主……”
  “而是要一个能够让本家在此后的数年、十数年休养生息,生聚守成复兴家业之领头人,明白么……”
  “这也是我力排众议,选中你的缘故啊……”
  “出去的时候,你去看看你的弟弟们吧……”
  “阿世……”
  休息了好一会之后,随着老藩主的呼唤声,帷幕后才走出来一个身影低声应道。
  “主公……”
  “老三的儿女那里,最近还有结交什么人么……”
  “都是些外州义从和商馆的人……”
  那人继续低声汇报道。
  “其中有扶桑和虾夷大岛,还有流鬼国过来的……”
  “至于淮东之人,尚且没有深交的……”
  “还是有些爱惜羽毛,而放不开手脚和步伐……”
  老藩主不由叹息一声。
  “给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为了让他可以……可以……名正言顺的尽快结党营私啊……”
  “好做出让人投效的姿态,迅速构建出自己的新班底来啊……”
  “所用之人不管是外来人还是内臣的渊源,才德足不足也暂且无所谓。”
  “关键是能够迅速在方方面面,撑起倾向自己的构架来啊……”
  这位唯一有资格留在场旁听,兼作单独汇报的,也只有领有内典事头衔的罗世。
  他乃是老藩主收养的孤儿,也是从小专门培养出来的亲信人,负责本家的情治和监控手段。
  虽然没有家老的身份,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家老更得藩主的信重和仰仗的。
  在藩主无法出面的时候,作为某种意义上的耳目和眼线,进行各种日常的报告和传达、乃至秘密的呈递。
  “其他几只支脉和分家,还有什么其他的举动么……”
  “此外,西南路各州,有大量的流亡涌入……”
  “如今大事迫在眉睫……”
  “却也顾不上他们了……”
  “告诉他们多忍耐一时,到时候自有转机的……”
  而与此同时……
  随着门外守候的小厮和奴仆,罗湛基被留下说了半个多时辰的话的消息,顿然再次被传了出去,而被各种各样的渠道所获知、猜想和揣摩着。


第721章 大罗(六)
  接下来的日子里,就在辽城附近的游览和偶然接待访客的漫漫等待中度过的。
  因为这里是偌大的安东都护府下辖,最早开化和纳入中原的地区,因此也留下了为数不少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
  比如,战国时代燕国留下的夯土边垒和古长城残余,就在辽城西南的十多里外,而高句丽世代所筑的白岩城故址,亦在不远之处。
  还有据说始建于东汉末年,号称辽东最古佛门的广佑寺。只是因为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火焚掠的缘故,除了一些基址、石梁、塑像外,现存的大部分建筑都是近百年间,陆续重修起来的。
  这里也是不少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和见证,据说是周武王时释箕子之囚,出奔封于朝鲜所建立的第一个邑落,就在附近。
  战国时筑黄金台广招贤士的燕昭王,派遣大将秦开奔袭东胡,自此开地两千里而始置辽东郡的古战场。
  而在太子河上,还有昔日派荆轲刺秦王的燕太子丹,杀身成仁的埋骨之处。
  三国时的司马懿奉命率魏军讨辽东候公孙渊,亦在此消灭公孙氏割据政权。
  南北朝时,鲜卑四大源流之一的慕容廆,建前燕国而定都于此,开启了北朝复国狂人燕慕容一族的历史篇章,由此也留下了名为步摇台的宫城遗址。
  辽城西南首山之上,由二次东征班师的唐太宗,就地祭告自隋炀帝三征依赖,埋骨辽东无数将士的碑亭,并留下了一首《辽城望月》,以及后世的一系列勒记题刻。
  其中,我甚至看见那位穿越者前辈的一首所谓“梁公体”——《辽东行》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的不一而述了。然后我发现我就算慢吞吞的一路走过来,居然还算来得早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汇聚而来的势力首脑和代表,让辽郡城变得越发热闹起来。
  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罗氏作为昔日的安东群藩之首,除了辽东本领和那些从属的分藩和外围附庸领地之外,在安东都护府的西南和西北部,还是有不少关系亲密的渊源,或是长期共同进退的诸侯盟友之类。
  因此作为新一代家主就任的仪式,他们这些关系人等,也因此得以汇聚在辽郡城里,作为参与者和见证人之一。
  因此,很有些八方风雨汇辽东的态势。到时暂时将我到来的引起的一点影响和余波,给掩盖了下去。
  这些前来见礼的各地代表,按照身份地位的三六九等,与大罗氏的亲疏远近,自然而然的分作了若干个梯次和不同的地域集团。
  第一序列的自然是那些传统的盟友和助力,以罗氏为盟主的安东诸侯联合。只可惜经过了历代的战乱和分裂,不少家门衰微甚至断绝,再加上背盟自立的。
  如今依旧追随罗氏的藩盟,还剩下六家半,至少都是拥有横跨一州以上领地的大藩,在行事上基本保持步调一致。
  之所以还有半家,乃是因为其中原本居于次席的盛藩,在前代内乱分裂中,半数以上族人连同西戎州在内地盘,都投入北部联盟的缘故。
  其次是在那些老牌藩家破灭之后,为罗氏所扶持起来,或是有条件的接受罗氏的庇护,亲附罗氏的后方中小地方势力,所构成了第二序列。
  然后才是,由罗氏世代的下臣和旁系分支,陆续分藩出去而形成的新兴地方势力。他们构成了罗氏本家最基础的外围和屏障。
  后两者在保持相当自治的情况下,也要依照当初的盟誓之约,承担相当对本家的各种征调和献纳的义务,只是具体程度有所不同。
  而作为罗氏的外围附庸,在领有经济命脉和治安防要等日常运作上,无疑更加依赖和仰仗罗氏本家的多。
  最后才是安东道中部的那些墙头草,作为和北部联盟的缓冲,因为地缘和利益趋向上,更加靠拢罗氏的一些外部游离势力。
  因此,林林总总的下来,辽东城里居然来了几十家的代表和当家人,由此汇聚一堂。而其中不少是有着历史恩怨或是种种过节的。
  在城外划出来的驻地里不小心撞见了,顿时恶言相向拔刀以对,那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因此,驻留在城中的安东守捉军和罗氏藩兵,不得不有些疲于奔命式的,东南西北到处灭火和弹压,以平息纷争。
  到了后来,甚至还有一些满身腥膻味,明显来自山外草原的番胡部帐,或是兽皮羽冠面刻刺青,名为“林中百姓”的山民氏族,等有所往来的境外势力,也随着长途跋涉迁徙的畜群和满载货物的车一起,出现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