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7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而,他算是南朝立国前最早一批北人党的后裔,但是因为家中没有什么仕途显赫的人物,只能靠祖上的些许余泽和渊源,以行商与两浙而保持一个小富之家。
  到了他这一只就剩下殷实人家的水准,虽然父母早亡而姐姐出嫁在外;但是因为他修学用功而博闻强见,而在几房亲族的资助下,得以考拔进了京大的文学院;
  又认识了一些颇有出身来历的同年,以入幕为条件获得某种将来的许诺,眼看就要博得一个仕途的进身之阶;自此改原名沈飞而叫霍伊,取义成就霍去病一般的功业,或是成为伊尹那般的绝代名臣。
  然后,畿内就爆发了影响深远的清远之变,不但沈氏一族经营的店铺和茶山被毁于一旦,就连姐姐也成了寡妇;后来他家名下仅有的一点田土和房宅,也因为资不抵债而被人充公,再另行发卖。
  为了光大和振兴门楣,正在修学当中的他,毅然中途辍学改而去投军;结果那些正版资序的拱卫军和五城防军都没有他的门路;最后就阴差阳错的受人指点或是误导,投在了新编练的龙州团左旗下。
  仅仅是因为按照对方的条件,他曾经在京大的出身来历,可以获得更多的安家费,而他那个带着外甥女寡居在家的姐姐,也正是需要这么一笔救急。
  随后,才明白了自己居然投在了一只海外藩自募的团练旗下,可惜后悔来不及了,形同卖断若干年服役期限的文书已经签下不可悔改了。
  只能硬着头皮随波逐流,作为一个全新建军理念的新部队,但凡是想他这样有点文理和见识基础的人,只要不是运气不好在战场挂掉的话,很容易就得到脱颖而出的机会,而一路节节提拔起来。
  又经过天南和安远之征的诸多战事之后,才得以定下心来,老老实实在这里,谋求更多的发展和前程,起码多攒下一些薪饷和变现的斩获,也能让后方姐姐的日子过的好一些。
  因为姐姐在夫家饱受白眼和骚扰,而拒绝了进一步亲上加亲的要求,而被侵吞了亡夫的遗产赶回娘家来居住,却发现已经没有多少安身之地了。
  这个结果让他及时愤怒又是悲凉,更是由此下定决心,将姐姐的下半辈子背负起来。
  然后,终于遇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北伐和建功立业的机会,以第四营下副将的身份,辗转数千里经过了许多事情和波折,最后才下定决心将姐姐接到淮东来安置,而就此死心塌地的在这里谋取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现在是淮镇的第六兵马使;属于仅次于那位镇帅和四大统制官之下,六路直属兵马使和四州州兵马使,两州团练使,所构成的前沿序列和主战部队高层之一。
  因此,通常又被人尊称为淮东十二将,不过其中只有五位直属兵马使和两位州兵马使,一位团练使在任,其余的位置都暂时还暂空着。
  其中四位直属兵马使和一位州兵马使,都是出自新军右厢的老部队里,排名最靠前的几个营主官,他亦是其中之一的典范和代表。
  而在剩下三位之中,滨州团练使罗克敌乃是收编自梁山众的大头领,更多是象征性的意义;而密州兵马使傅选,则是出自王贵的前军序列,以勇武先登著称;
  第五兵马使赵秉渊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却是在徐州被帅司抛弃的上万残余守军中,仅次于行营右护军统领崔邦弼的二号人物。曾任过行帐副都管之职,也就是帅司亲卫队的角色。
  相比之下排位六兵马使之末,沈霍伊的资历就浅薄的多了,他剩下的唯有就是忠诚且勤奋可以奉献了。
  因此,他比大多数人更加的格外珍惜任何机会,总是身先士卒的奔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直到原野之中,再次出现了那条波光粼粼的大河,以及对岸舟船云集的渡口。
  “正将,太子河已经到了……”
  ……
  而在辽城郊野之中,重新树立起的营地当中。
  “贵人,其实不用太过担心城中的那些淮军……”
  再次出现在罗湛容身边的博罗会使者,也在对着他信誓旦旦的道。
  “我们的强力盟友已经在南方运作了。”
  “只消或长或短的假以时日,就可以有所转机和变化了。”
  罗湛容只是笑而不语,心中却有淡淡的警惕。
  对方这一次前来,却是带了好几家罗藩外围和邻近的附庸诸侯,前来会合的。
  要知道,之前不管罗氏内部如何变故和纷乱,这些外围势力都是打着中立的旗号,两不相帮的置身事外呢。


第807章 沦没(二)
  江宁府。
  玄武湖上的画舫丝竹和唱曲声,依旧咿咿呀呀的徘徊在空气中。
  “你真还以为,我这段日子做的都是,徒劳无益的事情么……”
  而在一艘私家包下来的小型游船上,身为淮东奏进使的谢徽言,也在对着自己年轻的子侄和厚背,耳提面醒的解释道。
  “为藩镇者,亦人臣乎,最令上者所讳而言。”
  “难道不是主帅自出在外,而领下经久不乱,各安其职而百业顺定么。”
  “所以,为长久言计,必有所乱象而竭力告求于上。”
  “因此,这是臣子的本分,也是最基本的态度……”
  “需要常年时履时新的……”
  而与此同时,在石头城内的行在,日常处理公务的观澜阁承明堂之中。
  因为近段时间战事的进展,而显得心情甚好的监国,也在看一些非正常渠道递进的奏书和密扎。
  “臣痛诉……淮镇之弊……”
  “淮镇所治,唯重商好利,轻士人而疏于教化……”
  “既无宗族之睦,亦少乡梓尊卑之序。”
  “使吏横行于野,而军民玾戏于市井。”
  “是为民风败坏颓丧,而人心不思圣德大道……”
  看到这里,监国不由微微一笑,信手又让人归到一份丙子类的架阁上去。
  而在上面关于淮镇的各种非难和异言,已经按照时间的长短新旧,堆积了好一些数量了。其中一些甚至已经开始泛黄卷边,而积尘若干了。
  正所谓是使功不如使过,一个张扬跋扈饱受非难的外镇臣下,总比一个少有非议,深受人们爱戴和遵从的将帅,要令人安心和亲切的多。
  但是接下来的一份有别于四海卫,或是军监司、或是五房枢要的渠道,而来自东海的第奏,让他不由脸色微微的一变。
  ……
  西婆罗洲,抚远州。
  八叶小罗藩的领地内,依旧是一副阳光充沛而海风烈烈的热带风情下,慢节奏的生活日常。
  只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道路拓宽和平整了,各种引水渠和灌溉的田亩也大为增加了;沿途人气和建筑密度,有了明显的增长。
  而各种畜力水车和中小型工坊,几乎是沿着道路和河流的支干线,逐步摊开。
  而变化最明显的无疑还是发生在。罗藩的主城——罗子城,以及海边小港之间;
  作为藩主罗氏的居城明显得到了增建和翻新,并且正在新筑一道更大范围的高大外墙,而将城郊形成不久的大片居民区,以及联通小港的道路一起,都囊括了进去。
  当然说是小港,但当初的小小私港,现在已经是船舶往来密切,常居人口过万的,中等规模的港市了。而市面上流通和充斥着,也是充满广府风尚的各种事物。
  至于在罗子城中,主要的街道也得到了重新的布设和清理,而不复原本那种不管雨季旱季,不是坑坑洼洼就是深陷泥泞的境况。
  而随着那些在淮东军中效力的,形形色色罗藩子弟和家臣、领民的亲族,经年累月所寄回来钱财和物资,大量更加高大宽敞的新建筑,也在城中各处居民区,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
  而让原本相当安稳平和而少有变化的罗子城,居然有了一种日新月异的兴盛气象。
  事实上放眼东西婆罗洲,这些年也就是罗藩这里,有足够而源源不断的财力和物力,并且有相应的决心和魄力,进行这些改善治下民生和生活环境的大动作。
  至于其他地方的藩主,只要能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准和奢侈享受,巴不得领下的人口,能够维持最低需求的现状才是最好。
  也因此在周边的领下,造就了大量长短期的用工和谋生的机会;甚至还有不少外藩的国人,乘势迁移了过来而做那长久的生计打算。
  为此,周边的藩家领有,也没少诟病和非议过,但最后都不得不保持了沉默和有限放任自流的态度。
  因为在事实上,如今的西婆罗洲大部和东婆罗洲的部分藩家,其实多少都要直接或是间接的仰仗,或是通过罗氏主导的所谓婆罗洲商会,来完成领下的特产输出和各项外来物资的流通,乃至日常奢侈品的供给用度。
  正所谓是“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习惯了来自广府风尚的高水准和眼界之后,就很难再回到原本,关起门来自得其乐的过往了。
  特别是在这些年,国朝市面上普遍不景气,而海外藩的产品普遍滞销和积压的情况下,这种稳定而长期的依赖性需求,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了。
  而有了来自龙州团练在人员和武器上的支援,哪怕只是一些退役的老卒和淘汰的军械;由罗藩牵头下由邻近数个藩家联手,对于内陆深山中尚不开化的土蛮,几次征拓和捕奴行动,也以较少的代价取得了大获成功和不小的战果。
  光是罗藩一地,就至少开辟了十七个大大小小的新村寨,为领下的家臣和国人,增添了近万名的廉价藩奴,来满足日常的驱役和劳作;
  要是放在过去,甚至还要为如此之多藩奴所消耗的粮食犯愁;但是现在作为西婆罗洲重要的口岸和新兴港埠,罗藩领下还怕什么东西供应不足么。
  因此,罗子城外临海的高地上,罗氏新修的大型别馆之中,家中与此相关的各人,也自有一番心情。
  从这里的露台,可以清楚的看见出入港区的繁忙帆幅,因此事实上每隔两三天,就有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