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海商势力之中,始终少不了杭城商团的一席之地。
  后来又正逢海藩兴起,朝廷鼓励大力开拓海外的黄金时代,各种物产的海贸大兴,因此在东南口岸大邑中,具有先手优势的杭城,很快就摆脱了河槽衰败带来的负面影响,重新过上万商云集,帆幅如林的好日子。
  这里也是当年外藩募集移民的集结出发地之一,各种被花言巧语诱骗或是拐带来的内地百姓,破产失地的农户、失业的手工艺人,走投无路而卖身的乡人,官府圈管的灾民流人,或是逃避有司的亡命不法,朝廷流放的罪徒,在这里一步三回头的,踏上被送往海外开拓的不归路。
  史上最盛时,号称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至今仍旧以织造、印刷、酿酒、造纸诸业,称著于世,城中有大半居民,都从事手工业或是与手工业相关的行当。
  因为地所繁华安逸,就算政治重心依旧内移,但是在杭城里,依旧集中了浙东观察使,余姚经略使和三江转运使三个重要的使职,及其一大批相关的衙门官属。
  因为是海泊重埠,所以积年累月下来,也不免带上些许外来商民的异域风情,比如除了乾元后,一度流行东南的景教神堂外,这里还有东南少见的拜火祠,摩尼光明院什么的存在。
  而带有江南对方特色的,各种乡土崇拜性质的神祠、神龛,更是数不胜数,几乎走街过巷,随便什么转交就能碰上一个。
  但是因为南朝崇佛的遗风,又是靠近佛门四山之一天台山的缘故,最多的还是各种佛教寺院,净慈寺、祗园寺、观音寺,天真寺、净空寺、东林寺、建国寺、发心寺、孤山寺,来自五派八宗各种名目的庙宇和佛堂,几乎是接连不断的街市中,用浮屠和飞檐展露着自己的存在感,香火鼎盛的寄托着这个乱世一隅中的人们某种祈望。
  却又是更多因为历史上杭城的几度易手,几乎都是无血开城,或是弃守转易,让胜利者,额米有太多的机会和理由,来发落和破坏这座古城。
  夹杂在日常的介绍中,风卷旗的各种溢于言表的憧憬和恭维声,还在继续,如滔滔江水,源源不绝,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而且词汇居然没有重复过。
  然我一度怀疑起他是否因为这种一开头就停不下来的话痨属性,才被指派到这个任务来啊。放在后世这样的“人才”不去做推销员或是保险、房地产经纪,真是浪费了,但是在这个纷乱已久的时代,就未免显得有些鸡肋了,就算是战国的纵横家什么的,也要有足够的背景和靠山,才有让人赏识和发挥的余地啊。
  不过作为一个陪客和导游什么的,他还是颇为尽责的,对各种地方典故,也是如数家珍的,能说上半天,而不让人觉得烦闷……
  游览了城中靠近江岸的几大各具特色的海市子,和相应的观潮揽胜处,虽然海市子里大多正是淡季,外来的海舶极少,开户营业的主要是本地的坐商,连带的各家商肆的学徒和伙计也是一副懒洋洋的,对着稀疏的人流抬不起劲头来。
  而观潮处的那些楼子,也不是最合适观潮的时节,门庭冷落的只有小猫两三只,但还是让我们颇为满意的。
  听着外面如奔雷声的春江潮汛,吃着当地名为“鲜八件”的小食,慢慢活动者有些酸痛的腿脚,也是一件颇为惬意之事。
  “下一处……”
  我想了想。
  “就去灵隐寺吧……”
  “灵隐寺……”
  风卷旗有些不确定的想了想。
  “且容我问一问……”
  片刻之后,我们就上了两架抬子,有些类似滑竿的东西,架着我们走着走着,就到某种熟悉的地标建筑前了。
  我看着不大的门匾“灵隐寺”,作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占据了西子湖周边,北高峰和飞来山之间,最好的风水宝地。所谓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
  由于这个时空没有了唐末“会昌法难”,被毁寺还俗抛荒,直到五代吴越王钱掓重建的过程,所以还是保持了相当东晋以来历代增建,却变化不大的古朴风格。
  对于我这种被现代景区人流和噪音,无所不在的小贩和门票消费陷阱,污染毒害不浅的穿越者来说,还是颇为新奇不同的错位体验。
  因为这里看起来颇为闲庭清淡,山门前树有一块长碑,题刻着茶圣陆羽的《灵隐寺记》:
  “晋宋已降,贤能迭居,碑残简文之辞,榜蠹稚川之字。榭亭岿然,袁松多寿,绣角画拱,霞晕于九霄;藻井丹楹,华垂于四照。修廊重复,潜奔潜玉之泉;飞阁岩晓,下映垂珠之树。风铎触钧天之乐,花鬘搜陆海之珍。碧树花枝,舂荣冬茂;翠岚清籁,朝融夕凝。”
  于后世变成南禅五山,历代封赐增建的灵隐寺不同,这里现在是西京八宗之一,华严宗高僧道峰一脉的道场,也是杭城当地佛门主流最常见的一支。
  因此建筑,也是典型的华严宗,按照中堂·金堂·讲堂·左堂·右堂·后堂·五重塔,分布的所谓“七堂伽蓝”格局。
  不过相比那些居于城坊、闹市间的寺院,这个时空的灵隐寺的其实规模并不算大,在华严诸寺里也不甚有名气,虽然谈不上“苔寮藓壁”的破败,却也是僧不甚众,游客清淡,香火寂寥。我甚至还看到猴子在后堂屋檐和五重塔上攀爬戏耍的身影。
  主要还是占了当地最古老的小天竺山五寺,存今唯一一座寺院的缘故,在寺旁山脚的一线天前,形如花瓣五亭环抱的冷泉小泊,倒是有不少钱袋文人墨客名士大家留下的题记,包括司空曙的《灵隐寺》、白居易的《宿灵隐寺》、宋之问的《灵隐纪》什么。
  寺后还有一块三生石,据说出自唐人袁郊《甘泽谣·圆观》的故事:
  唐士人李源与洛阳僧圆观友善,同游三峡,见妇人引汲,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是夕观果殁,而孕妇产。
  及期,源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因知牧童即圆观之后身。
  这个故事也是最早的三生石牵系的,历代各种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典故的由来起源,而且还是后世腐女歪男们喜闻乐见的题材。不过现在也就是一块埋没在荒土蔓草中的奇石而已。
  回头的时候,在狭窄的寺后小径中,我们与另一行人擦身而过,老幼皆有,看起来就是一群出来游春的家人。
  坐在后堂阶下的几上,享受寺僧端上的苦茶。
  “你许愿了……”
  我轻轻捏了捏抱头蹲的手心。
  “嗯……”
  “能告诉我么……”
  “只想生生世世都和阿夏在一起啊。”
  她抬起眸子,认真的看着道。
  “那我教你唱首歌吧。”
  我突然有一种冲动。
  “就叫《生生世世》……”
  “爱就爱就心甘情愿总是难忘现在和以前……”
  我轻轻哼声道,某种熟悉的东西似乎开始复苏,又慢慢的胀满眼眶。
  “谁是谁非都不要亏欠全心全意天天年年。
  爱就好像昙花儿一现稍纵就会消失不见。
  幸福在一线之间有苦涩才有甘甜。”
  “你甘愿就不能自顾尊严
  委屈在所难免千万不要踌躇不前。”
  “想他想他就去吧
  是缘没有人可以改变
  走吧跟他海角天涯
  是缘就会完完全全生生世世永永远远
  想他想他就去吧
  是缘没有人可以改变生生世世永永远远”
  抱头蹲跟着我,像是和声般的将一曲唱完,然后我才发现,被表情各异的几名和尚和香客给围观了,当着这些出家人,旁若无人的唱这种现代风道直白的情歌,未免耻度有点高了。
  饶是我自觉面皮极厚,也不得不落荒而走,却被一名寺僧拦住,不由有些忿怒,妈蛋你这些秃驴还想纠正风化吗,额。
  “还请烦扰一二……”
  却见他他郑重其事的合十施礼道。
  “善士唱的这首白词子,颇有新乐府之风。”
  “……”
  我愣了一下。
  “可容小寺善录为题……以资留纪……”
  “嚒……”
  我的表情一下变成囧,这时什么梗啊,这一曲唱的,这里的和尚都集体思春了么。
  风卷旗也赶紧瞅了过来,附耳几下解释我才多少明白。
  原来这余杭之地,亦为风化荟萃艺文鼎盛之地,常年熏陶之下,佛门僧众亦不乏能歌作词之辈,得名士点评题赠,或是偶留一些传唱之作,也是一种风尚,倒是我玻璃心,大惊小怪了。
  “却也无不可,只要不具名就行……”
  我相应回答道。
  “多谢善士……”
  他再次一礼。
  “小僧信明,添为法堂座主……”
  “还请堂内奉茶……”
  香茶果品,摆了一桌,信明作陪,我让抱头蹲又唱了一遍,看着他们郑重其事,逐字逐句记下来的样子,却已经有重节操已经掉光的错觉。
  “我曾经在别地,听过灵隐寺的传闻……”
  既然对方这么客气,礼遇隆重,我也干脆买一送一的给点添头。
  “多半是关于一个游戏人间法号道济的高僧……”
  然后我,说了几个济颠和尚有关的佛门小故事,什么水井飘木啊,什么抢亲救村啊,就让他们的表情变幻,的颇为精彩。
  最后他们几乎是敲响了钟鼓,由须发皆白长期修行不见客的主持率领,口口声声的把我当做有大慧根,夙世善缘的居士,给亲自送到了山门外,确实我从未想到的礼遇。
  嗯,空口白牙创造历史的感觉,让人颇有些飘飘然。
  却看见我们叫来的抬子不见了,一架马车正好堵住了过道,风卷旗不由有些警惕的挡在我们身前,那些同伴也从角落里走了出来,聚拢在我们身边。
  “这是你的东西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