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福苦笑了一声,无视刘蓉的暗示,对何后说道:“此事就由母后做主。”
“好,那就由母后做主。”何后说着揉了揉刘蓉的脑袋,柔声说道:“傻丫头,建功立业什么时候不可以,就算那个卢子家担心被人说是攀龙附凤之辈,日后只要建立了功勋,自然就不会有人这么说。这跟你与他的婚事并不冲突。此事你不必再管,安心等着出嫁就行。来人,去请卢植卢子干前来。”
卢植在来前就已经从儿子卢毓那里知道了事情的详情。儿子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瞒的卢老头严严实实,乍一听到自家儿子跟万年公主私定了终身,卢老头差点被气得要大义灭亲。也就在准备付诸行动的时候,何后的使者来了。
“孽畜!等老夫回来再收拾你。”卢植威胁了卢毓一通,将卢毓关进了柴房,随后便进了宫。一见何后就跪地请罪,何后见状不由摇了摇头,命人扶起卢植,将刘蓉与卢毓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卢植。卢植听完以后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儿子卢毓并不是去勾搭了万年公主,而是两个人情投意合,这让卢植的心里不由松了口气。至于误会了卢毓这件事,卢植压根就没往心里去。
万年公主刘蓉可以说是卢植看着长大的,对于刘蓉做自己儿媳妇这件事,卢植是举双手赞同。当即就与何后达成共识,准备为二人操办婚事。
等到一切商议妥当,卢植回到家中,就见自己的夫人哭哭啼啼的走过来为儿子求情。卢植一想到卢毓那臭小子将此事瞒的如此之紧,心头顿时涌出一股无名火。而卢夫人在听完卢植的解释以后,却是高兴的眉开眼笑。
先帝的女儿就这么一个,如今就要落到老卢家,而且万年公主刘蓉是卢夫人从小看到大,知根知底,日后不用担心婆媳关系。能够娶到刘蓉,卢夫人觉得这是卢家祖坟冒青烟的结果。
卢植虽然不赞同夫人的观点,但也没有多说什么。不过当卢夫人想要去将儿子从柴房放出来的时候,卢植阻止了夫人。
“先关两天,这臭小子瞒我们瞒了这么长时间,也该叫他吃点苦头。”
“老爷,虎毒尚不食子……”心疼儿子的卢夫人开口劝道。
“我要吃他吗?夫人你不知道,要不是这次鲜卑来人求亲,还不知道这小子要瞒我们多久。”卢植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
见卢植态度坚决,卢夫人也不好再劝。关两天就关两天吧,反正以前也没少关。卢夫人命人给柴房送去一些吃食,关归关,可不能让马上就要做驸马的儿子饿着。
卢毓只知道鲜卑来求亲,却不知道关中王对鲜卑的答复,刚一听到鲜卑人想要求娶万年公主,卢毓就急了,也就是说,如今被关在柴房的卢毓还在担心刘蓉会被送去和亲。在这种情况下,卢毓哪能在柴房待得住?当奉卢夫人的命人前来送吃食的家丁来到柴房的时候,就发现卢毓已经不见了踪影。
卢植得知卢毓不见了以后,二话没说,立刻赶到了皇宫,求见刘福。刘福听后也是哭笑不得,刚把一脸焦急的小卢打发走,老卢又急吼吼的跑来了,这卢家的人还真有意思。
第197章不谐音
〃〃=〃〃=〃()〃》
鲜卑人前来求亲以及关王刘福的答复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传扬开。'尤其是关王刘福答复鲜卑使者的那番话,更是让听到的汉人感到提气。本来是嘛,凭啥总是大汉送女人去和亲?也该是时候换换了!
也在关下为鲜卑称汉人是两脚羊而气愤不已的时候,有一个不谐的声音冒了出来。认为大汉身为大国,自当该有泱泱大国的气度,不应该与鲜卑这样不知礼数的蛮夷斤斤计较,至于和亲那更是大汉历来的惯例,应该继续保持。
这个观点是谁说的已经无从查证,但这个观点一被提出,立刻惹来了众怒,尤其是当官府之也出现了认可这种观点的人,更是让刘福感到怒不可遏。
王朗,被孙策从会稽赶走的倒霉太守。在离开江东返回原以后,王朗并没有去投奔许昌天子,而是随同一道离开江东的华歆一起来到了关。王朗是个彻头彻尾的儒生,在经历过会稽的惨败以后,他对自己的仕途已经不怎么放在心。在来到关以后,王朗受孔融邀请,进入了兴汉学院教授学子。
如今的兴汉学院不同于以往,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像法家、墨家、兵家、农家这些曾经大放异彩的学术门派基本都已经销声匿迹,但随着刘福开办兴汉学院,这些已经快要消失不见的学派在武两座学院逐渐兴起。武学院还好,里面的学子多数都对兵家较感兴趣。而学院热闹了,百家争鸣啊,每当学院举办学术讨论的时候,那是学院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学派纷纷宣扬各自的观点,要不是刘福命人维持场内秩序,演全武行那是肯定的。
孔融进入学院以后才发现学院内部派系林立,而且最糟糕的是,自家代表的儒派并不占据优势。郑玄大师身为院正必须保持立,而剩下的大儒也都有各自的立场,孔融身为晚辈,先天不足,而王朗的加入,让孔融身的压力减少了一半。
可孔融万万没想到,王朗会不跟自己打声招呼说出以观点,让儒派如今陷入了被动。不过即便后悔,此时的儒派也只能死撑下去。私下里虽然也抱怨过王朗的莽撞,但在人前的时候,孔融还是与王朗站在一起,哪怕是面对刘福的时候。
对于王朗这个人,留给刘福最深印象的还是刘福在前世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被诸葛亮在两军阵前给骂死。不过刘福却不怎么同情被骂死的王朗,与立场无关,而是都八十了还不消停,不在家看孙子偏偏要跑去两军阵前,这不是作死吗?
本着兼容并蓄的原则,刘福并没有将王朗的投效拒之门外,好歹也是一个饱学之士,留在学院教育人应该还是没问题。只是让刘福没想到的是,留在学院内的王朗不甘寂寞,会在这时跳出来搞事。不管王朗这回是不是在哗众取宠,想要引起刘福的关注,刘福都对王朗没有一个好印象。
关一直秉承着不因言而罪的原则,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往往会进行一场甚至多场辩论,这次也不例外。既然王朗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自然有人去找门,一场大辩论在兴汉学院内展开。
一直留在长安没有离开的步度根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心暗喜。鲜卑虽然强大,但想要对付万众一心的关还是会有很大的损失。如今见到关出现了对立,这让步度根觉得日后鲜卑攻打关的时候可以容易许多。为了激化关的矛盾,步度根决定再给这场辩论添一把火。
大辩论如期召开,刘福亲临现场,这让许多关注这次辩论的人很是兴奋。在关,刘福是无冕之王,至于大汉如今正牌的天子,在关并没有多少人记得。刘福的出现,让许多原本充当看客的人也纷纷开始准备起来,希望一会在辩论的时候可以露一次脸。
刘福坐在主位,低声与一旁的郑玄交谈着。郑玄的身体如今已经很差了,虽然有华佗、张机等人悉心调理,怎奈天寿将近,非人力可以挽回。这次大辩论,按照刘福的意思是不想让郑玄出席的,可别的事情可以商量,唯独这次,郑玄很固执,一定要旁听,刘福也只能答应,让华佗、张机等人守在一旁以备应付突然情况。
主持这次辩论的是郑玄的独子郑益郑益恩,与其父郑玄一样,郑益如今也在学院担任教授,刘福有意让其继承郑玄的位置,只是郑玄对此却表示反对。既然郑玄反对,刘福自然也不会坚持,反正郑益如今的年纪做学院院正的确有点早,不过等再过二十年,那也差不多了。
郑家是正宗的香门第,让他带兵打仗那是在害他,唯独教育人,才是老郑家的强项。兴汉学院虽然是刘福投资兴建,但真正将兴汉学院撑起来发扬光大,郑玄功不可没,为此让郑家依靠学院家族延续,这是应有之义。
郑益见时间已经快到,走到讲台前清了清嗓子,大声宣布了此次辩论的论题,大汉的和亲政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宣布辩论开始,郑益走下了讲台,担任正方的王朗走讲台,儒家学派的人是能说,王朗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听得台下的听众连连点头。只是让王朗有些郁闷的是,即便台下掌声四起,坐在主位的刘福依然不露声色,让人猜不透他究竟心里是怎么想的。
正方论述完了,自然轮到反方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反方代表的阎忠走讲台,结合实际的对王朗所提出的论点进行一一反驳。
辩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听得台下的学子像是墙头草,一会认为正方说得对,一会又认为反方说得也没错。王朗、孔融舌战群雄,多派联合奋力反击,唯有刘福冷眼旁观。等到辩论进入了尾声时,刘福站了起来。
一见刘福站了起来,场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刘福走讲台,环视了一下台下的学子,缓声说道“辩论很精彩,但我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和亲是件好事这种观点。自高祖至元帝,我大汉一共对外和亲十五次,可和亲过后,成为我大汉亲戚的外族老实了吗?用自家的贵女去讨好一帮强盗,这种事情,但凡是有点血性的男儿,我想都不会认为这是件好事。和亲,是耻辱,是我大汉所有男儿的耻辱。在我看来,只有让那些外族送女人来我大汉和亲,这才是我大汉的光荣!”
说到这,刘福看了一眼台下的学子,继续说道“你们都是我大汉未来的栋梁,日后大汉能不能强盛,要看你们是否努力。我很希望在将来,我的后宫里会出现来自各族的美女,而这个愿望,要靠你们去帮我实现。”
玩笑一出,台下学子哄堂大笑,原本好好的一场辩论也被刘福给搅和了。虽然没有分出一个输赢,但刘福最后所讲的话却让众人明白了刘福对和亲的看法。如刘福所说的那样,但凡是有点血性的人,都不会认为和亲是件好事。各族之间的交流的确必不可少,但用牺牲本族女子来换取几年甚至更短时间的和平,并且还为此自鸣得意,沾沾自喜,那类人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