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末哥与阿合马等人,包括张文谦、史天泽、刘秉忠和张柔,压根不会明白,这一切都是忽必烈精心做出的安排,忽必烈是想要统一天下的,想要做皇帝的人,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是需要统筹考虑的。

    忽必烈面对的现实是,不管是从谋略还是人数方面,蒙古人的劣势是非常明显的,他不可能完全依靠蒙古人来统一天下,他必须要将汉人与色目人利用起来,可又不能够让汉人与色目人真正的掌控权力,所以让朝中的色目人与汉人对立,相互算计,蒙古人居中调解掌控,这是最佳的效果,如此处于超脱地位的忽必烈,就能够完全利用和掌控色目人与汉人了。

    蒙古人也不是铁板一块,闹事的一样很多,阿不里哥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而且阿不里哥还团结了一部分的蒙古部落首领,公开反对忽必烈继任蒙古大汗。

    这就让忽必烈需要考虑和做的事情很多,时时刻刻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

    对于远在成都府的刘元振,忽必烈内心是有着一丝担忧的,绝不会完全放心。

    王文统的事情,对于忽必烈的打击是巨大的,也促使他角色的慢慢转变,以前他忽必烈只是蒙古大汗,眼光所及是整个的草原,可今后不一样,他忽必烈要做蒙古人、色目人以及汉人的皇帝,那就必须要全面的稳定和全面的掌控,他忽必烈不能够让麾下的文武大臣扭成一团,更不能够让色目人与汉人团结起来。

    刘元振的奏折,按照以前的惯例,忽必烈压根不会考虑,很快驳回,可这一次不一样,他隐隐想到了一些什么,或许通过这一次的征伐,忽必烈有了重新洗牌的机会。

    大宋的合州御前诸军,也引发了忽必烈的注意,但还没有特别关注,在忽必烈看来,只要蒙古铁骑出动,宋军必定灰飞烟灭。

    如此的机会,忽必烈需要利用起来。

    “刘大人,张将军,你们说明日的早朝,我是不是赞同刘元振的奏折。”

    刘秉忠看了看张柔,不慌不忙的开口了。

    “史大人,我认为应该赞同,大汗前日没有做出决断,明显就是有赞同刘元振领兵征伐的意思,否则当时就应该要驳斥了,再说末哥亲王与阿合马左丞相皆表示了反对,可大汗没有采纳,这足以说明大汗有着不同之想法。”

    张柔摇摇头,跟着开口了。

    “史大人,刘大人,我倒是有着不同的看法。”

    史天泽与刘秉忠两人同时看向了张柔。

    “按说这个时候征伐和收复潼川府,不是最好的时机,阿不里哥王爷的叛乱,眼看着难以为继了,朝廷应该是集中力量,彻底平息这场叛乱,山东和淮北等地,也不是特别的安稳,朝廷也应该要高度重视,让这些地方完全稳定下来,如此时候,朝廷最为需要的就是平稳,不要轻易的挑起事端,远在成都的刘元振不可能知晓这些情形,提出来征伐潼川府,无非是想着证明自身的能力,刘元振与其父亲刘黑马毕竟有着很大的差距,急于证明自身,这是可以理解的,可大汗是能够看清楚这一切的。。。”

    史天泽与刘秉忠的脸上都显露出来笑容,两人对看了一眼。

    张柔毕竟是武将出身,考虑事情太过于的直接。

    等到张柔说完之后,史天泽紧跟着开口了。

    “张将军,我感觉刘大人的建议是正确的,张将军所说的道理,不仅仅是大汗,要说很多人都是明白的,可为什么大汗没有明确态度,这里面肯定是有深意的,至于说大汗究竟想的什么,不是我们能够揣测的。”

    刘秉忠也跟着补充了。

    “刘元振总是想着证明自己就是蒙古人,可惜啊,他达不到目的,刘黑马故去之后,刘元振在成都府路推行了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的等级之分,这一手就表明其心虚,当初刘黑马掌控成都府路,压根没有做这样的事情,还不是得到了大汗完全的信任,现如今,刘元振恐怕是想到了某些威胁,所以急着想要建功,稳固自身在成都的地位。”

    张柔的脸稍稍红了一下,点头应承了。

    “我是粗人,一直都在军中,想不到那么多,还要感谢二位大人的提醒,只是这刘元振在成都府好好的,为什么提出来征伐潼川府啊。”

    刘秉忠苦笑着开口了。

    “张将军,史大人出任枢密副使,这么大的事情,难道没有刺激刘元振吗。”

    张柔猛的拍了一下大腿,恍然大悟。

    “唉,都是我愚钝,今后还要请二位大人多多指点。”

    “张将军,你时时刻刻都想着建立功勋,一直都在关注成都府路的情形,这一次的机会很好,我敢断定,刘元振一定会遭遇到失败,到了那个时候,他就无法保全自身职位了,届时刘大人和我,包括张文谦大人,都会想办法举荐你出任成都府路的军马经略使。。。”

    这一次,张柔没有开口说话,抱拳郑重的给史天泽和刘秉忠两人行礼。

    翌日早朝。

    张文谦、刘秉忠等人悉数建议,应该同意成都府路军马经略使刘元振的请求。

    左丞相阿合马依旧表示反对。

    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忽必烈最为信任的亲王末哥,也表态支持刘元振,认为刘元振在潼川府能够取得突破,必定让大宋朝廷不得安宁。

    要知道三天之前,末哥是明确反对的,此刻却表态支持了。

    蒙古大汗忽必烈也表态了,同意了成都府路军马经略使刘元振的请求,敕令刘元振为主帅,发起对潼川府的进攻。(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三十章 决心

    刘元振并没有完全下定决心,对于进攻潼川府的事宜,他缺乏必胜的信念,当初刘整投降的时候,他率领五千将士占据了潼川府城,踌躇满志,计划将整个的潼川府路都拿下来,这可是巨大的功劳,要知道蒙古大汗蒙哥率领大军亲征,都没有能够拿下合州的钓鱼城。

    可惜刘元振率领的五千将士,没有能够回到成都府,反而全军覆没,后来刘黑马率领大军,再次的进攻潼川府,也遭遇到失败,这让身经百战的刘元振,隐隐感觉到他面对的宋军,与之前不一样了,其战斗力强悍了很多。

    基于这样的原因,刘元振没有打算倾尽全力进攻潼川府城,他只不过是做出一个样子来,让大汗忽必烈知晓其所处地位之重要,让自身的地位更加的巩固,故而在安排诸多事宜的时候,都是暗地里进行的,甚至在成都府城内都没有任何的表现。

    王文统的遭遇,刘元振记忆是很深刻的,刘黑马在世的时候,两人曾经说过此事,刘黑马感觉到叹息,毕竟王文统的女儿嫁给了李璮,两人是翁婿的关系,要说完全没有接触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李璮叛乱之后,与王文统之间有过接触,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接触,都是大逆不道的罪行,按照道理来说完全可以杀头,但若是忽必烈能够宽宏大度,放过王文统,或许能够更加的凝聚人心,得到更多的拥护。

    王文统被杀,与忽必烈身边的汉人大臣有着莫大的关系,张文谦以及刘秉忠等人都是建议必杀,加之忽必烈也是忌讳汉人掌控的权力太大了一些,决定斩杀王文统,这一点刘黑马与刘元振都很是清楚,而且刘黑马还专门分析过,忽必烈身边的汉人,也未必是一条心,他们在权力的争夺上面,同样是勾心斗角,包括忽必烈都知晓这一点。

    一个睿智的汉人大臣的确是很厉害的,但是十个厉害的汉人大臣在一起,就不好说了,因为厉害的汉人都喜欢内斗,难以完全团结起来。

    刘黑马压根没有将自己当作是汉人,刘元振也是一样。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黑马和刘元振面对那些汉人大臣,都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不过让刘元振没有想到的是,忽必烈居然专门下了敕书,同意了他征伐潼川府的请求,还以他为征伐潼川府的大帅。

    这样的待遇,只有他的父亲刘黑马曾经有过。

    蒙古朝廷的征伐,不管规模的大小,清一色的都是蒙古王爷出任主帅,其余的色目人和汉人,都是不可能出任主帅的。

    忽必烈的敕书,让刘元振陷入到了彷徨之中。

    刘元振本以为,忽必烈就算是准许他征伐潼川府,也会派遣一位蒙古的王爷来担任主帅,统领这一次的征伐,而且如此规模的征伐,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需要方方面面的动员,朝甚至会派遣部分的军士前来,因为诸多方面的限制,开战的时间可能延续到来年。

    或者说忽必烈干脆不准许刘元振的请求,毕竟阿不里哥依旧是蒙古朝廷最大的威胁。

    可惜忽必烈同意了,甚至给与刘元振与父亲刘黑马一样的信任。

    此刻的刘元振,身边没有了最为信任的谋士,也不会完全相信某一个谋士。

    刘元振麾下有五万新附军,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可惜连续两年时间过去,损失了近一万人的精锐,包括大量的战马,后来经过了补充,人数上面没有减少,但与过去已经有差别,至少战斗力比不上以前了。

    刘元振对麾下新附军的改造基本完成,主要的军官都换成了自身的心腹。

    这五万的新附军,是刘元振的命根子,若是失去了这五万的大军,刘元振将失去所有的本钱,在忽必烈的眼里什么都不是,在蒙古朝廷之中也失去了地位。

    朝廷之中,蒙古亲王地位高低,绝大部分是部落军队战斗力强悍程度以及军队实力所决定的,而汉人军官地位之高低,同样是麾下新附军战斗力强悍与实力决定的,当然汉人军官不可能单独完全的掌控新附军,他们受到了很多的限制。

    唯一让刘元振感觉到高兴的事情,是得到了大汗忽必烈的信任,出任了一次规模不小的战斗的主帅,至于说忽必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