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吴邵刚对皇上和朝廷,根本就不在乎了。
派遣到四川去马华轩,应该已经到了,按照其奏折也要送递京城了。
内心有些慌乱的贾似道,极力稳定自身的情绪,甚至在朝中驳斥那些传递消息的大臣。
十一月底,马华轩的奏折抵达京城,一切的真相都清楚了。
马华轩没有见到云川节度使吴邵刚,见到的是节度副使李庭芝,驻扎在四川的大军,的确占领了开封府城,而且控制了整个的河南路与开封府,云川节度使吴邵刚,应该是留在了开封府城,暂时没有回到成都府城。
这个消息,犹如重磅炸弹,让朝廷瞬间沸腾起来。
已经陷入到绝望之中的诸多大人,此刻看到了希望,开封府城被收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天不灭宋,要知道开封府城是大宋的都城,临安府城只不过是大宋朝廷失去了开封府城,被确立的京城。
朝中的不少大人纷纷提出来了建议,建议皇上还都,到开封府城去。
面对朝中大人的建议,贾似道有些无语,难不成这些人不知道吴邵刚的态度吗,人家压根就没有给朝廷禀报收复开封府城的事宜,再说了,京西南路以及两淮的大部分地方都被蒙古大军占领,荆湖南路已经不是很安全,这个时候要求皇上还都,到开封府城去,是不是想着让蒙古大军知晓消息,动突袭,将皇上与皇室一锅端。
贾似道没有明确反对朝中大人的建议,也不敢继续将祸水往吴邵刚的身上淋,而是马上给皇上递上了奏折,恳请皇上敕封云川节度使吴邵刚为魏王。
贾似道提请皇上敕封吴邵刚为魏王,可以说爵位还高于他贾似道。
这也是贾似道的良苦用心了。
大宋王朝的爵位,王为正一品,嗣王、郡王和国公为从一品,尽管身为丞相、太师的贾似道,早就是朝中正一品的大员,可是在爵位上面,贾似道依旧是魏国公,还是从一品的爵位,而王这个爵位,一般都是敕封给皇室之人,譬如说皇上的兄弟,以及皇上的儿子。
大宋朝廷敕封外姓人,最高也就是郡王,或者是国公,是不会封王的。
现如今贾似道提议皇上敕封吴邵刚为魏王,一方面是想着能够稳住吴邵刚,至少吴邵刚不公开的造反,那大宋朝廷就还有希望,另外一方面,这也是贾似道递给吴邵刚的橄榄枝,到了最为紧要的关头,这橄榄枝肯定还是有作用的。
贾似道的提议,朝中几乎没有谁反对。
咸淳七年十二月初十,皇上下旨,敕封太傅、云川节度使吴邵刚为魏王。
这是大宋朝廷第一个外姓的王爷,正一品的王爷。
官职代表的是权力,爵位代表的是最高荣誉。
从这一刻开始,朝中所有大人,包括贾似道,见到吴邵刚之后,都是要稽行礼的,因为吴邵刚已经是大宋朝廷的魏王。
这一道的旨意,在昭告天下的同时,由贾似道信任的吏部尚书亲自大四川去宣旨。
宣旨的队伍之中,安插有贾似道的心腹,怀揣着贾似道专门写给吴邵刚的信函。
开封府城被魏王吴邵刚收复,对京城的百姓,也是巨大的鼓励,百余年的时间过去了,尽管百姓已经没有奢望朝廷能够收复开封府城,可百姓口口相传,还是会说到开封府城的,而且现如今临安府城内的很多人家,都是当年从开封府城长途奔波来的,他们从祖辈的口中,听到了有关开封府城的很多故事,而孟元老写下的《东京梦华录》,更是详尽的描述了开封府城的富庶和繁华,这本书很多的大户人家都有,甚至是大户人家教谕子弟必备的书籍。
如此的情况之下,京城百姓知晓了开封府城被收复的消息,怎么可能不高兴和兴奋。
一时间,京城的瓦子里面,酒肆里面,说书的都会说到魏王吴邵刚,描述吴邵刚是如何的英勇神武,如何的率领宋军打败了蒙古鞑子,如何的收复了开封府城。
京城很多的百姓,并不知道京西南路与两淮的大部分地方都被蒙军占据了。
贾似道曾经严令守卫城池的军士,不准放任何无关人等进入到京城,其实也就是不准两淮与京西南路的百姓逃亡到京城来,免得散步了消息,而且京城内的府县衙门,对于敢于乱传消息的百姓,也是严惩的,如此那些知晓消息的官宦人家,绝不敢在外面随口乱说,都是将知晓的消息强压在内心。
贾似道可以管住老百姓的嘴,却管不住朝中权贵的腿。
从十月底开始,京城之中某些权贵的子弟,暗自离开京城,说是出去游学,其实就是怀揣钱财前往四川的成都府城而去,这些权贵很清楚,现在最为安全和最为安逸的地方,就是四川的成都府城以及重庆府城等地了。
第四百二十六章 名正言顺
十月底,合州御前诸军和鼎坤军将士,占领了整个的开封府,以及被称之为南京路的开封府所辖的府州县,由此,吴绍武这个河南行省制置使,总算是名正言顺了。
不过忙碌也由此开始,一步步升迁到河南行省制置使职位上面的吴绍武,非常清楚稳定需要依靠什么,而且时间已经接近年光,百姓若是因为战乱缺乏粮食,流离失所,那地方的局势怎么都不可能稳定。
在征得吴邵刚的同意之后,吴绍武大胆启用了一批能干的吏员,让其中部分的吏员出任县令,去稳定地方的局势,吴邵刚很清楚,想要完全依靠节度使衙门运送粮食来维系地方的稳定,那是不现实的,必须要立足于自身,故而在这些吏员到地方赴任的时候,吴绍武传授了他们某些“秘诀”,要求他们到地方上之后,兢兢业业做事情,尽最大努力稳定地方。
吴绍武派遣的这一批官吏,果然厉害,很短的时间之内,就稳定了地方,而且没有要求上面拨付太多的粮食。
吴邵刚一直都暂时驻扎在开封府城,没有回到成都府城去,李庭芝送来信函,朝廷派遣太子少保、殿前司诸军都指挥使司马华轩,来到四川宣旨,要求云川节度使吴邵刚率领驻扎四川的大军,收复京西南路以及两淮等地,护卫大宋江山。
这样的圣旨,没有任何的意义。
吴邵刚当然不会在乎,不过他对于贾似道派遣马华轩前来宣旨,倒是有些奇怪。
四爷已经留在了四川,不会回到京城去了,京西南路以及两淮诸多地方陷落,四爷已经没有必要回到京城去了,而吕文德派遣的使者苏翁奎,同样留在了四川,建康府城已经被蒙军占领,苏翁奎这个两淮制置副使、建康府知府,等于光杆司令了。
在得知吕文德打开了建康府城的城门、归顺大元朝廷的消息之后,苏翁奎破口大骂,表示与吕文德一刀两断,选择留在了四川。
吴邵刚比较关心的还是河南行省的稳定,百余年之前,这里是大宋最为富庶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开封府城与洛阳府城的繁华富庶,冠绝京华,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之后,河南行省开始变得衰败,在经历了蒙古朝廷残酷的压榨之后,出来一些较大的城池,周遭的村镇已经开始变得凋零。
蒙古朝廷对这些地方的残酷压榨,也是有原因的,毕竟这里曾经是大宋京城的所在地,百姓都是一心向着大宋朝廷的,难以驯化,故而蒙古朝廷历任的大汗,对河南行省都不会手软,残酷压榨的同时,还要时刻警惕这里的百姓。
想要稳定这样的地方,没有那么容易。
吴邵刚是很着急的,如果说每收复一个地方,都需要节度使衙门拿出来大量的钱粮,才能够稳定地方,那随着战斗进程的加速,节度使衙门总是有难以承受的时间。
吴绍武想出来的办法,让吴邵刚的眼前一亮。
其实这些地方,还是有不少的士绅富户的,想一些办法,迫使这些士绅富户拿出来钱粮,维护地方的稳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再说这些地方发财的士绅富户,几乎都是依靠地方官府压榨百姓,甚至是助纣为虐,才能够发财的。
吴邵刚到没有想着要清算这些士绅富户,翻阅史书,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总是有富人和穷人,只要富人安心本份,不做为富不仁的事情,地方上就是稳定的,至于说穷人,能够得到官府的照拂,不至于饿死,同样能够稳定。
再说吴邵刚最终需要依靠的,还是士绅富户阶层,他不可能依靠寻常的百姓,来稳定自身的江山,若是想着以千年之后的理论来维持如今的政权,那就是找死了。
吴邵刚专门告诫了吴绍武,需要注意策略,不能够强行的征收,更不能够实施抄家打劫的办法,当吴绍武选择那些对于州县衙门异常熟悉、能干的吏员到地方上担任主官的时候,吴邵刚就一点都不担心了,这些吏员太熟悉那些士绅富户了,知道该怎么做。
果然,一个多月时间过去,整个的河南行省,都是风平浪静。
郝经和张文谦等人,对于派遣吏员出任县衙主官的事宜,不是特别赞同,他们认为这些人的学识不足,不过吴邵刚同意了,而且是吴绍武做出的决定,他们也就不好明面上反对了。
郝经与张文谦等人的意见,其实也引发了吴邵刚的注意,他清楚读书人与其他人之间的矛盾,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自称为儒士,排斥没有学识的人,哪怕此人能力超强、仅仅是学识不够而已。
其实基层能干的吏员,署理政务的能力,远远强于某些迂腐的举人乃至于进士,可惜历朝历代的体制,让这些吏员难以有出头之日。
这是吴邵刚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十二月初,吴邵刚的命令再次下达。
蔡思伟与张炳辉率领的大军,分两路出击,分别进攻河东南路与河东北路,争取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完全占领这些地方,如此吴邵刚统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