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司令,现在四川已光复,我们两人也该离开成都了。”
  见总司令走了过来,居正、邓刚急忙迎上几步,向总司令道别。
  “现在陕甘、云贵虽然宣布易帜,但是革命基础是脆弱的,你们赶回去主持工作最好不过,我就不强留你们了。以后若有什么困难,直管跟我讲,都是革命同志,互相支持也是应该的,不能因为政见上的分歧而影响团结。”
  赵北开头几句话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倒也没什么,不过接下去的那几句话就让居正有些为难了。
  “现在川南已经全部光复,各地军政府也都建立起来,川南镇守使田振邦拍来电报,说共进会的部队不肯退出泸州城,他无法在泸州建立镇守使府,所以希望请我居间调解,请贵部尽快将部队撤离泸州府。”
  左右为难之下,居正只好硬着头皮说道:“目前泸州府匪情较重,各地会党也不安分,我部军队驻扎在当地,也是为了绥靖地方。”
  其实共进会的部队不仅占据着泸州府南部、东部,而且也占据着叙永厅的大部分地区,田振邦管辖的那三府一厅的地盘里有一小半实际上是由共进会控制,为此,田镇守使相当恼火,但实力有限,又不可能硬碰硬,所以只能通过总司令向共进会施压。
  不过田振邦的部队会党背景很深,江湖习气也重,田振邦本人不想硬碰硬,并不代表他的手下也愿意做那缩头乌龟,实际上,就在赵北离开川南之后,几天之内田部就与共进会的革命联军发生过数次小规模交火,这“泸叙摩擦”似乎有升级的趋势。
  本来赵北并不打算插手这事,不过考虑到重庆府南部地区也有少量共进会的部队驻防,他决定还是趁机与共进会方面做个交易。
  “泸州、叙永的匪情我也知道,田振邦的部队只有七千人,确实顾不过来,你们帮着弹压一下地面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重庆府由共和军管辖,那里的匪情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贵部似乎可以撤退了吧?而且贵会现在打算南进云南、广西,近万人的部队驻在川南,整日无所事事,还不如把他们调去南边呢。”
  居正是聪明人,立刻明白了赵北的意思,于是说道:“请总司令放心,我部驻于重庆府的部队马上就会调回贵州,至于泸州城的部队,也可以调走,不过泸州府、叙永厅的部队暂时恐怕不能撤退,否则匪情更难控制了。”
  “如此,最好。不过,你们也应该派个人过去,跟田镇守使好好商议商议,毕竟,他是川南镇守使么。”
  赵北点了点头,没再纠缠此事,在他看来,共进会与田振邦最好在川南问题上摩擦不断,只有这样,才能牵制住双方的注意力,更方便总司令上下其手做渔翁,所以,这个泸州府、叙永厅的小尾巴有必要保留,甚至在必要时总司令还会利用这个小尾巴做些小动作。
  见总司令没有为田振邦出头的意思,居正心里松了口气,其实他本人的意思是将共进会的部队全部撤出川南,反正这里也没什么油水,但是共进会首领孙武却坚持在川南保留一部分驻军,据说这是同盟会的主意,居正虽然对此很不理解,不过毕竟是下属,也就按照上司的命令去做。
  “说起这个田振邦,他的‘川南镇守使’的正式委任还没下来,名不正言不顺,却不知道中枢打得是什么主意。”
  邓刚一说话就是一副指东打西的架势,明面上说得是田振邦,可是在赵北听来却是在说总司令。
  别说田振邦的“川南镇守使”了,就是总司令的“四川都督”的任命也没有发布,中枢打得什么主意?还能是什么主意?袁世凯咽不下这口气呗。
  赵北淡淡一笑,说道:“中枢最近事务繁忙,又是‘蕲州惨案’,又是‘川汉路款亏空案’,这些事情都棘手得很,一时顾不过来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话又说回来,田振邦重庆举义,为共和事业立下大功,有功岂能不赏?这个道理中枢肯定是明白的。”
  这话里的意思是明白得很,田振邦为共和立下大功,总司令更是为共和立下不朽功勋,没有总司令的“拥戴”,他袁世凯袁项城怎么可能坐上这民国大总统的位置?有功不赏,岂不是伤了天下英雄之心?他袁世凯又怎么取信于天下?只靠北洋军是坐不稳江山的。
  邓刚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也就识趣的闭上了嘴,与居正向总司令道别之后,便各自上了马,在卫队的护卫下分别奔向川北和川南。
  “司令,这次建国战争,共进会和奋进会可是占了大便宜了,共进会马上就要南进,云南、广西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奋进会也不算差,拿下陕西、甘肃,往北就是蒙古草原,往东是山西,可比那河南地盘强多了。”
  卫队长田劲夫不失时机的提醒了几句,不过他这个滥参谋显然没有总司令想得深远。
  “他们那也叫占便宜?陕甘现在不仅有革命军,还有北洋军的几千人马,再加上那些反正过来的清军部队,以及同治年间就崛起在军界的甘军武装,那陕甘地区就是一个春秋战国,奋进会要想独占陕甘,那是千难万难,至于蒙古,哼,现在俄国人正盯着那里呢,以现在奋进会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向蒙古草原进军。至于共进会么,表面看上去他们好象进军顺利,而且他们跟同盟会走得近,双方携手,似乎可以轻易吞下云南、广西,不过请不要忘记,那里前些年就被法国人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国人也在那里有较强的影响力,现在英法都全力支持袁世凯,你倒是说说,他们会不会允许共进会吞下云南、广西?”
  田劲夫如醍醐灌顶,顿时醒悟过来,不过却并没有表示出什么庆幸,只是叹了几口气,说道:“说到底啊,是咱们中国落后得太远了,列强的势力太强了,把咱们中国分成一块一块,真把咱们当成肥肉了。”
  “如果中国是那块肥肉,那么咱们革命军人就是肥肉里的骨头,硬骨头!有咱们在,这块肥肉至少不会被列强啃光。……田劲夫,你有这工夫废话,就没工夫备马?本司令还要赶去会见那些钢铁、化工专家,耽误了本司令的大事,你就去化工厂看大门去吧。”


第232章 四年计划
  兴办工业,离不开技术和人才,也离不开资金,偏偏这个时代的中国这几样东西都缺,为了实业救国,赵北不得不因陋就简、小才大用,想尽各种办法筹集资金、招募人才,不仅在湖北、四川寻找人才,而且在全国各地延揽各方面的人才,甚至在外国刊登广告,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可谓煞费苦心。
  现在,赵北正以共和军总司令兼四川军政府都督的身份会见这样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其中既有留学海外的热血青年,也有前清时候的秀才、举人,更有放弃外国的舒适生活赶回国内参加革命的华侨,他们之所以选择了共和军和总司令,就是因为总司令那鲜明的民族、国家主义立场。
  中国已落后的太远,要想奋起直追,仅靠一群满腹经纶的书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位军事强人站在他们身后为他们撑腰,总司令就是这样一个军事强人。
  “诸位不远万里,跋涉山川,出身不同,信仰不同,可是诸位心中都有一个同样的梦,那就是祖国富强、国民幸福,实不相瞒,赵某也与诸位一样,都有同样的梦。但是现在国家贫弱,列强专横,这个强国富民之梦到底能不能在我们手中实现,这还要看我们愿不愿意为这个国家做出奉献,甚至是牺牲。”
  站在成都兵工厂礼堂的演讲台上,赵北慷慨激昂,将政宣委准备的演讲稿抛到一边,完全是即兴演讲,虽然言辞并不华丽,但那真情流露之下,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情绪所感染,或许有些人因为口音的缘故并不能立即理解总司令的演讲内容,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鼓掌喝彩。
  洋洋洒洒数千言,这场演讲很快就结束了,政宣委的干部将多数听众领了下去,安排住宿,并根据他们的特长、专业安排考试时间——————在共和军里,小才大用可以,但是滥竽充数是不允许的。
  留在礼堂里的只有那么十几个人,他们中的多数人都不是技术人员,而是商人,应邀而来的商人,这些人都对总司令的四川实业计划很感兴趣,所以在看到报纸上的消息之后便从各地赶来,在四川实地考察一下,看看这位“西南六省盐政督办”到底有着怎样的勃勃雄心。
  到了成都之后,这些商人才得知,总司令不仅想改革盐政,也想在四川建设一座大型钢铁厂和一座大型化工厂,这还只是第一期工业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后还将出台更多的实业计划,为了鼓励民间投资,总司令也将制订更详尽的法律,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这些商人之中,愿意投资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很有那么几个,其中一位前清秀才更是未雨绸缪,入川之前就找来了一位德国矿业技师,准备在四川寻找煤矿和铁矿。
  这个秀才名叫陆博鸿,上海人氏,已过知命之年,与汉口的那位地产大王刘人祥一样,此人也是一位洋教徒,因为这层关系,两人相识多年,实际上,此次陆博鸿能够来到四川,也正是听了刘人祥的建议,本来陆博鸿是打算在上海南市创办一家电气公司的,他去汉口劝刘人祥入股,与刘人祥攀谈时得知了赵北与德国侨商联合会的密切关系,于是改了主意,决定带着一名矿业技师赶去四川,看看能否取得总司令的支持,在四川创办一家煤矿或铁厂。
  与陆博鸿一同入川的德国矿业技师也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年富力强,中文名“高鑫”,曾在井阱煤矿任职,与同在井阱经营煤矿的汉纳根上校是好友,能够与陆博鸿、刘人祥认识,全靠汉纳根上校的推荐,此次入川,固然是受陆博鸿聘请为他勘探矿址,但同时也是为德国侨商联合会打前站,为将来德国商界向四川扩展势力探路。
  作为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