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4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心里讲,赵北也想一鼓作气荡平这些地方实力派,但是目前的形势不允许他这样做,受制于军事实力,他现在只能先集中力量扫平心腹之患,安徽的姜桂题、江苏的徐宝山、河南的赵倜、东北的张作霖……这些军阀才是目前对中枢权威最有威胁的地方实力派,只有先将他们解决,才能去摆平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欲速则不达,袁世凯就是吃了这个亏,赵北不想重蹈覆辙,更为重要的是,他必须利用陆荣廷的实力逼迫共进会那帮人继续依附在联合阵线这个政治同盟上,让他们看到,离开了联合阵线、离开了总司令,共进会什么也不是。
  自从宋教仁死后,联合阵线中一些小党派的离心倾向越来越明显,而接替宋教仁整理党务工作的熊成基对此束手无策,为了维持住这个政治同盟,赵北也必须利用一些手段,扶持陆荣廷对抗共进会就是手段之一。
  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要想扶持陆荣廷对抗共进会,还必须得到法国的帮助,而法国也正为革命以来云南局势的持续动荡而担忧,所以当赵北向法国驻华公使透露了一下自己的打算之后,法国人立刻做出了反应,将印支殖民当局当年与陆阿宋之间的过节忘了个一干二净,积极与赵北配合,敦促陆荣廷北上,面见大总统。
  之所以叫陆荣廷进京,赵北主要是想见见这个人,以民国大总统的身份对其进行笼络,让对方明白,只有民国的大总统才是他的靠山,离开了大总统,他陆阿宋什么也不是。
  马济是陆荣廷的亲信,对于陆荣廷的发迹比较了解,赵北先与此人谈谈话,就是为了抓住陆荣廷的弱点,人都有弱点,陆荣廷也不例外,而且此人弱点颇多,赵北有把握控制住这个人。
  马济也很配合,总统问什么,他就说什么,而且他也明白,陆荣廷此次北上,是来升官的,而一旦陆荣廷升了官,他马济也会鸡犬升天,因此对赵大总统格外恭顺。
  谈话结束之后,马济被人带走,而这时,一名机要员将一封电报送到赵北面前。
  电报是黎元洪和杨度拍过来的,内容有二:其一,法国驻沪领事邀请他们赴宴,而且会与陆荣廷见面,他们询问总统,是否可以与陆荣廷见面;其二,同盟会前任领袖孙文即将归国,而且打算在国会发表演说,黎元洪做不了主,请总统定夺。
  第一件事倒没什么,陆荣廷还是赵北叫到北边的,黎元洪见不见面都无所谓,至于第二件事,赵北也是颇觉意外,他没想到那位孙先生这么快就回国了。
  “他回国想做什么呢?”
  赵北不敢大意,叫来一名侍从室副官,吩咐了他两件事:第一,立刻拍电报去山海关,将准备出关去东北的情报头子田劲夫喊回来;第二,马上把刚到京的《先锋日报》负责人詹大悲喊到总统府,总统有事吩咐。
  一文一武,赵北做了两手准备。


第429章 财政问题(上)
  一场秋雨一场寒,又一场秋雨过去,这天气愈发凉了起来,街上的枯枝落叶也更多了,将那湿漉漉的地面弄得更加斑驳不堪。
  在这洒满枯枝落叶的大街上,一辆挂着五色旗的四轮马车辚辚的驶了过来,拐过街口,驶上了西长安街,跟随马车护卫的还有几名骑兵,自从黎元洪在南方挨了炸之后,即使是这京城里的政府官员,也加强了护卫,而且马车上也取消了可以识别乘客身份的徽记,除非马车上的乘客走下车,否则是无法知道谁在车上的。
  现在的这辆马车实际上是财政部的公务马车,乘客只有一人,就是财政总长熊希龄,他现在是去总统府面见民国大总统赵北的,向总统先生汇报当前的财政整理工作的进度。
  实际上,熊希龄现在是奉命赶去总统府,说句实话,他现在确实不想去总统府。
  现在的熊希龄愁眉苦脸,没什么心情欣赏车窗外头的雨后景色,只是闷着心思琢磨财政问题,对于其它的事情毫不关心。
  熊希龄发愁是有原因的,现在的民国中枢政府可以说是一贫如洗,由于各省截留地方税款,而且局势动荡不宁,人心不靖,这财政的开源就谈不上,而前段日子由于战争的关系,军费开支浩大,现在虽然没有大的战事了,可是地方匪患加重,剿匪需要军费,军队的整顿改编也需要军费,于是这中枢财政的节流也是谈不上,坐吃山空,熊希龄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偏偏这个时候,民国大总统还要大肆兴办实业,搞什么“四年工业发展计划”,建工厂、修铁路、派留学生、煤矿铁矿……这些事情没有一样不需要财政的支撑,熊希龄没法不愁,本想甩手不干,可是赵北极力挽留,所以熊总长的辞呈到底还是没递上去。
  说起来,现在中枢财政如此拮据,也是当初这个赵大总统的缘故,去年中日“蕲州事变”,赵北以此为借口悍然截留了地方税款,不再向中枢缴款,如此一来,各省实力派也是有样学样,赵总司令不缴款给中枢,那么,广东、福建、四川、湖南也都不向中枢缴款,将那本就杯水车薪的地方税款给砍得七零八落,至于这些税款中到底有多少用在了地方百姓身上,却也只有天知地知、都督司令自己知晓了。
  现在赵北入主中枢,做了民国大总统,他自然也不好意思继续把湖北、四川、湖南、贵州这些省份的地方税款当成是联合阵线的私房钱,他必须做出表率,把截留的税款交给中枢,补贴中枢财政。
  赵总司令做出表率,其它各省的实力派也不得不先后表态,要把地方税款上交中枢,但是问题在于,这些人都是嘴皮子工夫,多数人仍在观望,安徽都督姜桂题、广东都督张人骏就是这帮地头蛇的风向标,也就河南都督赵倜、江西都督阎锡山说到做到,将截留的税款上交给了中枢,不过这两位不具有代表性,阎锡山本来就是赵北扶持起来的,赵北的话他不敢不听,至于赵倜,他的河南地盘现在实际上已经被联合阵线接管,他的“河南都督”只是一个空头衔而已,现在,这位河南都督正率麾下部队在江苏北部一带做着谋划,跟江苏都督徐宝山、安徽都督姜桂题勾心斗角,都想把徐州那一块地盘据为己有,所以,江苏的地方税款一毛钱都没有上交中枢财政,中枢要想完全整理地方财政,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奋斗,就看赵大总统如何收服那帮地头蛇了。
  这就是财政总长熊希龄现在面对的困难局面,对于这个局面,熊希龄是束手无策,他能够想出来的唯一应急手段就是借款,向外国财团、银行进行国际借款。
  所以,此次前往总统府拜会大总统,汇报财政整理工作是熊希龄的次要目的,而他的主要目的正是这个国际借款问题,自从赵北担任民国大总统之后,德国政府对民国中枢政府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冷漠变为“热情”,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向德国借款是最明智的选择,而且,考虑到现在两国中枢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笔国际借款的附加条件可能比较容易让国民接受,熊希龄也就不大可能遭到政敌和舆论界的攻击。
  除了德国之外,美国财团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债主,美国与德国已经在对华铁路投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美国财团和德国财团也组建了一个“美德银行团”,专门负责对华铁路投资事宜,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铁路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而且,在美德联合银行团的实际行动面前,英国、法国也加快了关于铁路投资问题的对华谈判,所以,熊希龄对铁路发展计划的资金问题倒是不怎么担心,只要中枢政府能够在这个问题上灵活对待的话,中国的铁路建设步伐将加快。
  现在熊希龄最担心的是工业发展资金问题,再有就是国防经费问题,按说在目前这种财政状况之下最好的选择是裁减军队,但是由于赵北固执的坚持保持目前军事力量的规模,所以这个裁军的建议没有被中枢政府采纳,看起来,仅仅向外国财团借款是不够的,还有必要继续发行公债,将国内的游资集中起来,但这也不太容易,受到赵北扶持、鼓励工商业发展政策的影响,中国的商人和实业家已开始了实业投资,他们肯不肯将手里的资金拿出来购买公债,这也要打一个问号。
  “风雨飘摇,国事多艰啊。”
  熊希龄叹了口气,伸手挑起窗帘,向车窗外头望去,发现一辆同样挂着五色旗的四轮马车正与他的这辆四轮马车并列前行,不过车上也没有任何徽记,而且车窗上的窗帘也放了下去,却不知道里头的乘客是谁。
  两辆马车的车夫似乎有意比赛速度,谁也不肯落在后头,于是,这西长安街上展开了一场马车竞赛,让这冷冷清清的大街变得稍微热闹了一些。
  但是马车的速度毕竟有限,很快,一辆美国造小汽车鸣着喇叭从后头超了过去,将两辆马车甩在了后头。
  熊希龄在那辆小汽车路过马车边的时候看了几眼,两车距离很近,他一眼就看清楚了那辆汽车上的其中一名乘客,却正是赵北以前的卫队长田劲夫,田上校的身边还坐着一人,却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洋装笔挺,头发梳得非常整齐,而且也向马车望了一眼,熊希龄只是觉得有些眼熟,却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那青年了。
  田劲夫是赵北跟前的红人,虽然只是军事情报局的局长,可是手里的权力却炙手可热,不过军事情报局直属于总统府,是一个颇为神秘的部门,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熊希龄也不清楚,只知道或许与军事有关。
  那辆美国造小汽车超过马车的时候,另外那辆马车的乘客也将窗帘挑起望了眼汽车,这时,熊希龄才得以看清,那辆马车里的乘客是交通银行总办梁士诒,对方也看见了熊希龄,冲他微笑点头,然后放下窗帘,片刻之后,他的那辆马车减慢了速度,跟在了熊希龄马车的后头。
  “梁翼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