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6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立诚的统帅堂第一师只是此次统帅堂直辖部队改编计划中的一支部队而已,作为参与这个计划的核心人物,蔡锷很清楚总统的用意,在他看来,总统打算用较多精力打造若干支骨干部队,利用这些部队充当国之利刃,将来一旦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战争,这些部队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总统一直在策划对日作战的事情,只不过这件事非常机密,目前有资格参与的只有寥寥几人,蔡锷有幸成为总统信任的人,他是目前知道大致计划的少数高级将领之一,虽然不明白总统为什么如此看重自己,不过他也对此很是感激,士为知己者死,蔡次长已是决心跟着总统走到底了,虽然总统揽权揽得厉害了些,但是只要国会还在,宪法不废,蔡锷就不会动摇他对总统的支持,虽然他的老师梁启超先生一直反对总统大权独揽,但是蔡锷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蔡锷认识梁启超先生是在“戊戌变法”之前,当时的他在长沙时务学堂读书,而梁启超当时就是该学堂的中文总教习,两人的师生之谊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后来两人又都先后去了日本,梁启超对蔡锷的影响是很深的,共和之后,时局纷纷扰扰,蔡锷与梁启超都在混乱的时局中寻找着报国的机会,后来,蔡锷选择了跟随赵北,用军事手段拯救这个国家,而梁启超则选择了国民同盟,用政治手段保卫共和与宪法。
  就在前不久,梁启超还给蔡锷写了信,让他劝说总统,务必撤消统帅堂,以免干扰内阁工作,并进而影响国家前途,那封信蔡锷现在就带在身边,只是一直没有想好如何回信,毕竟,老师说得有道理,可是总统设立统帅堂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各省的地方实力派纷纷俯首称臣,这就是统帅堂设立的直接后果之一,没有一个坚强而团结的中枢机构,那些地方实力派绝对不会这么快就臣服。
  所以,当张立诚板着脸看着那些见习军官的时候,蔡锷也面无表情的琢磨着如何向梁启超先生回信,如果放在以前,他或许会向总统进言,请总统适当的放些权力给国会和内阁,但是现在,他不会这么干,原因很简单,因为总统已经替他找到了他一直在苦苦追寻的那个“国魂”。
  何谓“国魂”?
  国魂,就是一个民族百折不挠的斗志,一人如果拥有了这种百折不挠的斗志,他绝不会被人打倒,一个民族如果拥有了这种百折不挠的斗志,即使被打倒,也绝对不会一蹶不振,只要百折不挠的斗志还在,这个民族就会再次崛起。
  何以锻造“国魂”?
  只有先锻造了这个国家的军队,才能锻造这个国家的国魂,而统帅堂就是锻造这个国魂的最好工具,如果将国魂比作是铁,那么,统帅堂就是打铁的铁匠铺,而总统就是挥舞大锤的铁匠,铁匠干活的时候不能被人打扰,所以,现在,总统也不能被人打扰。
  明白了这个道理,蔡锷终于拿定主意,统帅堂必须存在下去,而给梁启超先生的回信里,他也将强调这一点。
  就在蔡锷拿定主意之后,那名副官也已点名完毕,张立诚正在对那帮军官训话。
  “……你们既然到了我的部队,那么,从现在起,你们就是我的部下,我的部下,我从来不会纵容,我一向要求严格,在我的部队里,谁都不许偷懒,谁都不许耍滑!既然咱们要做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那么,从现在起,咱们就必须严格训练。我命令,从现在起,所有军官必须带头进行体能训练!……”
  张立诚洪钟般的嗓音在耳边回荡,蔡锷心潮起伏。
  什么是“国魂”?眼前这些面容坚毅的军人就是国魂。


第580章 无声的警告
  庭院深深,树荫几乎完全遮蔽了阳光,将那间书房很好的保护起来,虽然天上骄阳似火,但是书房里的温度确实不算高,所以也不需要开电风扇。
  其实,之所以没有开电风扇,更多的原因是不想让风影响到桌上那张宣纸,以免破坏了书法艺术的高雅。
  这里是民国副总统张謇先生的京城寓所,现在,正在书房里写字的人却不是张副总统,而是一位对国学颇有研究的大师,名叫王国维,至于张副总统,则站在他的身边,而在张副总统的身后,还站着一人,却是另一位国学大师罗振玉先生。
  “……劝君莫厌尊罍大,醉倒且拚花底卧。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王先生现在写的却是一首《玉楼春》,虽然遣词造句很是工整,但是词中透露出来的那丝哀愁有些让人摇头。
  等写完了这首词,张副总统不由摇头感慨。
  “伯隅,你最近心情可是不佳啊,不然,怎么每日所写的词总是如此忧愁呢?”
  “你怎知这是忧愁,而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呢?”
  王国维拿起书桌上的一盏茶,淡淡一笑,这说出来的话却也叫人深思。
  张謇只能苦笑,说道:“我知你是心思故国,无以排遣心中郁积,是以心情不佳。不过这话又说回来,大清国治国不行,搞得天怒人怨,最后亡了国,这却怨不得革命党,也怨不得立宪派,要怨只能怨满清的那帮王爷、贝勒不识时务,若是他们肯在庚子年之前就君主立宪,这大清国现在说不定还好好的立着呢,也不会是现在这种树倒猢狲散的下场。现在共和已立,纷纷扰扰了几年时间,现在差不多安定下来了,眼看着天下就要大治,伯隅,你也应该往好处看啊。”
  “往好处看?看什么?历代改朝换代,都是换汤不换药,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过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已,这天底下,凡是手握兵权印把子的人,就没一个好人!革命党又能怎么样?还不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所谓‘共和’,不过就是块遮羞布罢了,人家真正看重的是手里的权,兜里的钱!”
  “你呀,在你看来,谁都不是好人,连我都快成革命党的帮凶了。”张謇只能苦笑。
  那边罗振玉先生跟着笑了笑,说道:“现在伯隅已写完了字,该我亮一手了。”
  这时,一名仆人走上前来,收起了王先生那幅字,又在书桌上铺上一张宣纸,请罗先生落墨。
  罗振玉也没怎么琢磨,提起笔沾了墨,就在那宣纸上挥洒起来。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前头那几句倒也罢了,可是最后那一句,让一边的张、王二人都瞪起了眼。
  “叔言,这不是你自己作的吧?”张謇好奇的一问。
  罗振玉很快写完了字,将毛笔一撂,背着手吟了一遍,然后笑着向张、王二人望了过去。
  “和伯隅刚才的那首《玉楼春》相比,这首七言诗虽然文笔一般,可是这诗里透出的那股豪情壮志却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所谓‘革命’,不过就是一个豪情壮志,这就是信心所在。二位不妨猜猜,这是谁的作品?”
  张、王二人均是摇头,没等罗振玉说出谜底,就听管家来报。
  “老爷,总统府过来一位副官,请罗先生过去总统府一趟,总统有几句话说。”
  “不去,不去!你告诉那个军官,就说罗先生正在与友人诗酒相会,没空搭理那些俗事。”
  一听总统派人来请罗振玉,王国维连连摆手,这让管家很是为难。
  “老爷,那位副官说了,总统请罗先生过去说话,是有很重要的事情。刚才,副官专门去了趟罗府,得知罗先生在这里做客,于是赶紧过来,看样子,总统不是请罗先生闲聊的。”管家说道。
  “闲聊?总统现在日理万机,哪里有空跟人闲聊?副官有没有说是什么事情?”
  张謇好奇的追问了一句,确实,现在这书房里的几位都是真正的“闲人”,不然的话也不会在这里吟诗做赋了。
  “莫非是关于农业技术学校的事情?”罗振玉揣测道,过去的两年里,他一直为总统奔走此事,前段日子已交卸了差事,现在他也是无事一身轻。
  管家回答不上来,张謇只好命他将那名侍从室副官请进书房说话,这仔细一问,才知道,总统之所以专门派副官来请罗振玉过去说话,并不是为了农业技术学校的事情,而且是了派遣考察队去敦煌莫高窟考察的事情。
  想想也是,现在京津地区的那几所农业技术专科学校已经走上正轨,似乎用不着罗振玉再操心了,作为当初的一个承诺,总统现在请他过去商量这个敦煌莫高窟的考察事宜,确实也是合情合理。
  “什么?莫高窟古代文化考察队?此话当真?”
  一听此事,王国维顿时精神一振,真正钻研国学的人现在没有不知道莫高窟的,前两年,中枢一直将莫高窟封存起来,所以他也没有机会去实地考察,只能依靠罗振玉从外国冒险家手里弄到的影印件研究古代文化,但是现在,有一个大好机会摆在眼前,他怎会错过?
  于是,王先生突然改了主意,对副官开出条件,要么,他跟罗先生一起到总统府去跟总统商量这个考察队的事情,要么,副官一个人回去,跟总统说,罗先生没空,不去总统府。
  副官无奈,只好打电话向侍从室请示,这么一级一级报上去,总统居然点了头,于是,副官就带着两个前清遗老离开了副总统寓所,乘了汽车径往总统府而去。
  总统就在统帅堂接见了这两位国学大师,废话也没多说,批了条子,让他们自己选择考察队队员,不过领队却不是他们,而是另一位对国学小有成就的专家梁启超先生,虽然王、罗二人对此任命很是不以为然,不过为免耽误行程,两人居然同意了这个任命,于是拿着条子立刻离开了总统府,生怕别人误会了什么似的。
  两位前清遗老离开总统府之后不久,副总统张謇就匆匆赶到了总统府,要求面见总统,见了总统的面,直接就询问这个考察队的事情。
  张謇想弄明白总统想干什么,但是作为民国的大总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