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9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龚春台朝杨王鹏和韦紫峰拱了拱手,便转身去了。
  “韦先生,你认识他?”
  见韦紫峰将龚春台送出门去,杨王鹏走到韦紫峰身后,问了一句。
  “你莫小看此人,他虽已退出政界、军界,可是势力不容小觑,现在不仅是苏门达腊华人社团的头面人物,而且还是团练的练总,说起来,在这地方,他只需要一句话,随时都能拉起一支队伍。”
  韦紫峰的话让杨王鹏琢磨起来,过去他就听说南洋这地方的华人社会中也存在着许多会党组织,只不过互相之间并不团结,因此始终被当地外国殖民当局踩在脚下,但是现在看来,龚春台好象已经将苏门达腊的华人会党给组织起来了,至于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内幕,杨王鹏却是推测不出了,他只能认为这是龚春台江湖地位的一个表象,但是未必是真相,毕竟,龚春台与那位“狂人总统”的关系不一般,这一点,杨王鹏也是知道的,当初,龚春台之所以能够担任湘北革命军的司令,就是因为有赵北在背后支持。
  当然,现在杨王鹏最关心的并不是龚春台到底在苏门达腊忙什么事情,他现在最关心的是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熊成基什么时候抵达巨港,另一件事情就是韦紫峰跟他提起的投资炼油厂的那件事情。
  韦紫峰刚才与那几名商会委员所讨论的事情也正是关于炼油厂投资的相关细节问题,现在一切都已就绪,就等资金到位了,工厂就设在婆罗洲,方便利用那里的石油资源,至于技术支持方面,也不是问题,炼油厂已经从美国请来技师,只要从国内订购的设备一到,炼油厂就可以开工生产,将石油炼成汽油、柴油之后,就运到新加坡进行交易,鉴于苏门达腊华商实力雄厚,他们还打算在这里进行融资,以降低风险。
  至于熊成基抵达时间,刚才杨王鹏已委托韦紫峰派人去码头打听,看看那艘从檀香山过来的美国客船什么时候抵达码头。
  杨王鹏与韦紫峰在商会一坐就是一下午,天快黑的时候,韦紫峰派去打听熊成基所乘客船抵达日期的那名仆人赶回了商会,告诉杨王鹏,那艘美国客船原定后天抵达巨港,杨王鹏这才松了口气,决定到时候亲自赶去码头迎接。
  与此同时,那个周海山也赶回了商会,押送回来几十辆马车的货物,其中的一些货物搬进商会仓库存放,另一些货物没有卸车,仍旧留在车上,停在商会门口的街上,而且还有武装人员看守。
  “那些是什么货物?怎么看守得如此严密?”杨王鹏询问周海山。
  周海山压低声音,神神秘秘的说道:“不瞒你,那都是军火,从菲律宾买过来的。”
  杨王鹏立刻想起韦紫峰曾跟他提过的苏门达腊形势,现在这里的华人与土人势同水火,时常爆发冲突,土人由荷兰殖民当局撑腰,装备了一些洋枪,华人自然也不甘示弱,也将自己武装到了牙齿,现在,这苏门达腊岛就像一只装满了火药的木桶,一个小小的火星都会立刻发生爆炸。
  根据周海山有些危言耸听的说法,苏门达腊的形势已经到了危急关头,现在,这只火药桶的问题不是爆炸不爆炸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爆炸,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爆炸。
  说实在的,杨王鹏现在对此说法是将信将疑,毕竟,苏门达腊到底还是荷兰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的一部分,荷兰人难道会眼睁睁看到这只火药桶就这么爆炸么?


第858章 去殖民化与新殖民者
  苏门达腊岛位于热带地区,如果仔细看一下地图的话,就可以发现,那条赤道正好从苏门达腊岛经过,将这个狭长的岛屿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与马来半岛遥遥相望,南部与爪哇岛只隔着一条并不很宽的海峡,东部就是太平洋的一部分,而西部就是那浩瀚的印度洋了。
  这样一个岛屿,气候以炎热为主,不分四季,只有旱季与雨季之分,五月至十一月为雨季,十二月至次年四月为旱季,相比雨季,旱季虽然同样炎热,但是空气湿度不大,因此没有太强烈的闷热感,对于苏门达腊岛的居民而言,旱季才是比较惬意的季节。
  不过即使是旱季,对于那些从来没有在热带长期居住过的人而言,仍然是非常炎热的,那一年四季几乎不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气温虽然极大的降低了当地居民对服装种类的要求,但是同时也使人们多少有些懒散,即便是从温带国家过来的人,也会立刻因为气温而变得懒散起来。
  说句实话,杨王鹏不是不想离开那张凉床,实在是这里太凉快了,那屋顶的吊扇足以驱走炎热,如果现在离开客房的话,就必须直面那灼人的阳光了。
  “这地方,倒是适合懒汉生存,别的不说,光是这热带水果也够吃了。”
  带着这个念头,杨王鹏从床头柜上拿起那只叫不出名字的热带水果,剥下果皮,将果仁放进嘴里,慢慢咀嚼。
  这家旅馆的服务相当不错,别看韦紫峰吃饭的品位很一般,但是对于住宿的要求却很高,这家旅馆不仅豪华,而且风景也好,就在海边,每天站在阳台上看日出,多少也算是一种享受,这两日里,杨王鹏也算是过了把富翁的瘾。
  不过杨王鹏终究只是一个地位不高的政客,要权力没权力,要财富没财富,所以,他现在虽然躺在凉床上,但是所琢磨的却是以后该何去何从,是继续从政呢,还是改行经商?如果要改行的话,就必须尽快做出决定,不然的话,等见了熊成基,问起他今后的打算时,恐怕他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总不能一边从政一边经商吧?这在国内可是要遭到舆论指责的,而且会遭到相关部门的调查。
  如果改行经商的话,苏门达腊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起点,因为这里的华商势力很盛,商业和工业也正处于崛起阶段。
  不来苏门达腊不知道,一来才知道,这里的华人势力已经膨胀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就拿人口来讲,目前,包括邦加岛、勿里洞岛在内的那些附属岛屿,整个苏门达腊地区的华人和华侨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人,这是一个绝对惊人的数字,以致于荷兰东印度群岛殖民当局不敢公布这个数字,以免吓坏了荷兰国内的那帮政客,而只敢将这个数字打个对折,然后再打个对折,至于真实的数字,却是华人社团统计出来的,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些已经不会说中国话的所谓“华人”。
  一百万华人,这都是在过去短短两年时间里从各地移居过来的,其中既有来自中国南方的移民,也有来自南洋各地的华侨,而其中有许多人都像杨王鹏一样,在将脚踩到苏门达腊的土地上之前没有在荷兰殖民当局那里办理过任何相关的入关手续,实际上,这个入关手续目前是由华人自治机关办理的,那么,也就不必奇怪移民人数之多了。
  当然,之所以有这么多华人跑到苏门达腊定居,还有一个次要原因,那就是英国海峡殖民地当局对华人移民采取的新措施,过去,华人移民马来亚、婆罗洲等地区时是没有移民“配额”限制的,英国人欢迎中国劳工到海峡殖民地做工,这样可以保证英国企业和种植园的高利润,但是,自从马来亚危机之后,英国殖民当局的移民政策发生了变化,开始对中国移民的人数进行限制,每年定出一个“配额”,不许超过人数的限制,至于英国殖民地劳动力的短缺问题,英国殖民当局决定加快引进印度移民,以解决劳工问题,因此,现在的英国海峡殖民地的移民人口比例开始发生变化,印度人越来越多,中国人越来越少,而当地的土著居民则依旧作为一个“变数”被英国殖民当局用特殊的政策“安抚”起来。
  与此同时,许多打算到南洋讨生活的中国人不得不将目的地转向苏门达腊岛,于是,苏门达腊岛的华人数量就急剧上升了。
  必须承认,现在的南洋地区,整个战略形势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但是发展到现在,已经无法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了,就像一只被人推上山坡的石碾,一旦开始向山坡下滚动,就会以摧毁一切的力量释放惯性,任何试图阻止石碾前进的人和势力都必须冒着被撞翻的危险,对于荷兰人讲是这样,对于英国人讲也是这样,就连中国人也必须谨慎的对待目前的形势。
  杨王鹏刚到苏门达腊还不到两天时间,但是对于当地的形势已经比较了解了,一方面,当地华人自治机构专门印制了一些小册子,用来提醒新移民注意事项,另一方面,杨王鹏昨天就在巨港市郊区亲眼目睹了一场华人与土人的冲突,虽然冲突因为荷兰士兵的干预而没有动用火器,但是即使那大刀片也足以给冲突双方造成杀伤。
  如果说前天杨王鹏还认为苏门达腊的局势还可以控制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改变了看法。
  人是趋利的,时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关注的首位,当利益发生冲突时,自然会出现武力对抗。
  在苏门达腊就是这样,一方面是华人数量的日益增多,另一方面是荷兰殖民当局移民土人对抗华人的政策,但是当地的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尤其是土地和矿山,那么,两个文化不同、风俗不同、信仰不同、语言不同,甚至连肤色也有明显差异的族群之间就不可避免的会爆发冲突,利益的冲突。
  目前的苏门达腊形势,用一句话以形容,那就是“岌岌可危”,现在唯一维系整体和平的只是华人自治机构的容忍,而控制这个自治机构的实际上就是那个南洋的小联合阵线。
  杨王鹏认为,苏门达腊的形势如何变化,这决定权并不掌握在荷兰殖民当局手里,而是掌握在小联合阵线手里,而从“小联合阵线”这个俗称来看,这支力量显然是掌握在中国中枢政府手里。
  小联合阵线的正式称呼是“南洋华人同乡会”,下设若干分会,每一个分会都以籍贯为纽带组建,虽然看上去好象地域性很强,但是实际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