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9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页岩标本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时代,人们虽然知道油页岩确实可以提炼出石油,但是在这个石油价格不算很高的时代,炼制油页岩根本不划算,或许可以与东北的油田一样,作为战略储备,以应付全面战争。
  “石油专家说了,这种油页岩含油量高,可以保证低成本。”杨王鹏又强调了一遍。
  赵北将那片油页岩搁了回去,拍了拍手,笑着问到:“是俄国专家跟你说的吧?”
  杨王鹏愕然道:“总统怎么晓得?”
  “哈!别以为我不知道,中枢政府在边界上搜刮俄国工业人才的时候,你们地方政府也没闲着,说吧,这个石油专家是你们怎么请来的?待遇如何?是不是还特别为他准备了烈酒作为工资补贴啊?”
  赵北这番带着戏谑的话说出来,杨王鹏立刻听明白了,恐怕他是又上当了,确实,最近一段时间,地方政府重金聘请的俄国专家里有不少是滥竽充数之辈,这让杨王鹏和他的幕僚们没少吃亏,显然,在油页岩的问题上,他们可能又上当了。
  杨王鹏立刻闭上嘴,并且决定不再去谈论那片油页岩的事情,正准备拿起那些铜矿石的时候,却发现赵北已转了话题。
  “子仑啊,你们此次过来,这展示工业建设的前景固然是好事情,可是也别忘了你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啊。说说吧,外蒙古边境的形势现在怎么样了?前天总参谋部报告,说俄国沙皇军队在前线连吃败仗,眼见鄂木斯克守不住了,这防线一溃,只怕又是兵败如山倒。改编后的苏俄红军战斗力相当厉害,我们必须早做准备,免得到时候沙皇军队乱哄哄往东边撤,乱了咱们的国境。”
  杨王鹏这才想起他过来的主要任务,于是急忙将最近一段时间地方政府的种种应变措施讲述一遍,他当然清楚赵北在担心什么,根据前几天传来的消息,沙皇军队中的邓尼金军团进攻叶卡捷琳堡失利,苏俄红军乘胜追击,一口气打垮邓尼金军团和捷克军团,并迫使高尔察克军团和远东军团后撤到鄂木斯克,而与此同时,协约国干涉军的牵制作战行动也进行得相当混乱,波兰军队和罗马尼亚军队先后被击退,欧洲的反苏维埃联盟一开始就遭到了苏俄方面的强力反击。
  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必须考虑到沙皇军队溃退之后的北亚地区局势,在前往外蒙古赴任之前,杨王鹏就被赵北特意叮嘱过,叫他盯住前后贝加尔地区,如果沙皇军队退到贝加尔湖以东地区,那么,外蒙古边境就必须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现在外蒙古地区仍然军政一体,杨王鹏作为行政专员,与徐树铮一同负责外蒙古地区的防御工作,所以,他必须清楚目前的形势,而且必须将这个形势为赵北勾勒清楚。
  听完了杨王鹏的叙述,赵北沉吟良久,然后问了一句。
  “如果战争蔓延到贝加尔地区一带,会不会影响到金矿的建设呢?”
  “不会。虽然金矿距离边境不是很远,不过以当地国防军的实力,足以威慑任何敌人,哪怕是用主义武装头脑的苏俄红军。”杨王鹏摇了摇头。
  赵北淡淡一笑,说道:“听你意思,你似乎有点瞧不上苏俄战士信仰的主义。不过我可要提醒你,这个主义相当厉害,沙皇军队为何一败再败?就是因为没有真诚的信仰,他们或许对东正教比较依赖,可是如果碰上了主义,那么,就不是对手了,毕竟,一个描述的是虚无中的天堂,一个描述的是现实中的天堂,换了你,你会信仰哪一个呢?”
  “天堂?我哪个都不信。”
  杨王鹏歪了歪嘴,正打算就这个信仰问题跟总统好好谈谈,但是对方显然没有兴趣讨论这个话题。
  赵北说道:“外蒙古那边的形势,我现在已经清楚了。你们可以去工商部和重工业部,与他们讨论一下工业建设的问题,现在内地的工厂有不少已经倒闭,或者面临倒闭,大批失业工人无事可做,中枢正打算将他们移民到外蒙古去,这些工人有技术,服从纪律,如果叫他们做牧民,多少有些屈才,不如就叫他们去你们兴办的那些工业企业做工,利用他们的技术,尽快将外蒙古地区的工业发展起来。”
  杨王鹏识趣的站了起来,向赵北告辞,然后带着那几名工业专家离开了这间总统办公室,走的时候没有带上那些工业原料的样品。
  赵北望着办公桌上的那堆金沙,咂了咂嘴,感慨了一下。
  “金山啊,又是一座金山啊。只是可惜,欧洲开战之后,实金本位就算是基本上终结了,以后,就是虚金本位的纸币时代了。”
  虽然纸币时代已经到来了,但是赵北仍然决定继续向全世界搜刮黄金储备,因为他很清楚未来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必须未雨绸缪,加强这个国家的金融基础,以迎接一场真正的全面战争。


第943章 鄂木斯克(上)
  天依然阴着,远方传来“轰隆隆”的滚雷声,一场暴风雨正在接近这里,虽然战场早就变得泥泞不堪,但是天气却并不会怜悯那些在泥泞中挣扎的军人。
  在那满是泥浆和积水的战壕里艰难的挣扎着,虽然身上的军装已是肮脏不堪,但是军人们根本不可能更换干净些的衣服,原因很简单,这几天不是阴天就是雨天,洗了衣服也不可能干,而旧衣服比军人们身上现在穿着的这身军装还要肮脏。
  这里是鄂木斯克,一座位于西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的城市,西伯利亚铁路就从这里经过,鄂木斯克也因此成为西西伯利亚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从这里往西可前往乌拉尔地区,往东可前往贝加尔地区,无论是谁,只要控制了鄂木斯克,就等于是控制住了欧洲与亚洲交通的枢纽,因此鄂木斯克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现在控制鄂木斯克的是俄罗斯帝国沙皇政府的军队,实际上这里也是沙皇军队的西部前线司令部所在地,沙皇政府的前线总司令高尔察克海军中将就在这里坐镇指挥。
  自从前几天西边的萨马拉战役结束之后,这鄂木斯克就已成为抵挡布尔什维克进攻的最前线,现在,不仅高尔察克军团和远东军团已经全部退守鄂木斯克,而且邓尼金军团和捷克军团的残部也已退守这座城市,至于他们的对手,苏维埃俄国的红军也已经进抵距离鄂木斯克只有几十公里的地方,如果不是这几天连续降雨影响了进攻的话,或许鄂木斯克现在已经是炮火连天了。
  为了保卫鄂木斯克,沙皇政府决定在这里加强防御力量,增派援军,并且将整个战区划分为若干防御区,由各军团分片防守。
  作为鄂木斯克战役的参与者,俄罗斯帝国远东军团也分到了防区,就在城市西边十五公里的一片丘陵地区,而远东军团的司令部也设在这片丘陵地区的最东边,远东军团司令张宗昌就住在司令部里。
  考虑到苏俄红军战斗力非常强悍,张宗昌特意在司令部里准备了几辆轿车和卡车,一旦前线战事不利,他可以迅速乘车离开前线,逃往鄂木斯克,然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立即向贝加尔方向夺路狂奔。
  由于忙着安排司令部撤退的事情,张宗昌根本顾不上考虑作战的细节问题,所有作战方案、防守计划全都由手下的参谋们一手代办,但是由于远东军团的军官和士兵背景非常复杂,既有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也有俄罗斯人、美国人,因此,参谋部的命令如果想很好的传达下去的话,就必须经常召集军官们赶去参谋部开会,在激烈的争吵与谩骂中寻找利益共同点,并通过协商决定最终的战术安排。
  现在,一场军事会议刚刚结束,好不容易弥和了分歧,达成了一致意见,召集军事会议的参谋长才做出了最终的作战方案,而根据这个方案,防守各部队只要守住自己的阵地就行了,没有必要去支援不相干的单位,以避免不必要的混乱,而后方的重炮部队将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阵地战提供炮火支持。
  由于兵力较为充足,而且后勤保障也比前段日子改善了许多,再加上俄罗斯军官们对布尔什维克的极度仇视,防守一方的优势不是吹的。
  只有鄂木斯克守住了,俄国的内战才不会蔓延到远东,所以鄂木斯克必须守住。
  作为远东军团的一名高级军官,刘复基现在刚刚从参谋部出来,正沿着战壕向自己防守的阵地走去,在那满是泥浆的战壕里前进,手里还提着一把德国制造的原装毛瑟手枪。
  现在的前线,越来越像是欧洲西线战场了,战场上到处都可以看见蜘蛛网一般密集的战壕和机枪掩体,而且与欧洲西线一样,战壕里也通常积满了雨水,“战壕脚”是这里的常见职业病,刘复基的脚就已出现了一些“战壕脚”症状,虽然比较轻微,而且很快得到治疗,可是仍旧影响了行动的灵活性,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走到交通壕的一处岔道,刘复基停了下来,侧耳倾听,那远方传来的滚雷声是越来越近,而且雷声中还夹杂着一些炮声,这是前线炮兵之间的骚扰性炮击,不讲究准头,只是骚扰敌方,使敌方的战斗人员紧绷神经,并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刘复基在交通壕拐了个弯,朝他负责防守的阵地赶了过去,并在十五分钟之后赶到了他的指挥部。
  刘复基的指挥部是一座防炮掩体,掩体内部空间不大,但是却装下了整个指挥部,而且还安装着许多野战电话,直通每一个连队,刘复基就是依靠这些野战电话遥控指挥他手下的这五千人的部队的,不过自从退守鄂木斯克以来,这处阵地尚未遭到过苏俄红军的进攻,因此这些野战电话基本上处于沉默状态,每天只是例行的前沿阵地报告。
  赶到指挥部后,刘复基先摇了几通电话去前沿阵地,询问对面的敌军动静,得到的回答一律是“没有异常动静”。
  虽然部下报告敌军没有异动,但是刘复基仍然是不放心,因为今天的炮声听上去比前几天密集一些,而且根据昨天的侦察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