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五十九章伽利略感叹华夏古人的伟大

皇家科学院力学与光学研究室坐落于皇家科学院西院,临近太液池畔,因而即便是在盛夏酷暑时间,也能温凉如春,再加上朱由校的优待,特旨命令内宫监在工部之外额外拨给皇家科学院每月一万银元的冰炭银,以免这些在暑热天还做科学实验的大明学者中暑生病。

伽利略此时刚刚从冰凉的研究室出来,并进入到了新建的光电实验室。

但实验室要求时刻保持通风,且窗户必须大,空间也要大,因而除了生物实验室需要一些低温区以外,这种力学与光电学的实验室就没办法用冰块来实现降温。

也正因为此,伽利略一进来就感到一股炙烤的热风迎面处来,穿着白大褂的他顿时觉得全身热烘烘如火在烧一般,使得他的心情不由得有些烦闷。

不过,他心情烦闷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比自己老家佛罗伦萨还要难以忍受的夏季,让他烦闷的是,在这个国度搞科研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自由,因为朝廷总是会按照他的需求来给你确立课题方向,而你要想从朝廷哪里拿到更多的课题资金也得向朝廷申请且最好是朝廷重点关注的课题,这样朝廷才会不吝啬对你课题的拨款。

这导致很多学究书办对于朝廷特别是皇帝陛下感兴趣的课题趋之如骛,或者对见钱块的应用型研究更感兴趣,而伽利略则不太愿意跟着朝廷的指挥棒走,但初来大明的他又迫切需要物质生活上得到改善,所以他很烦闷。

如今好在,朝廷重点关注的这个关于光电效应的课题是他感兴趣的内容,所以他主动找到毕懋时申请下了这个课题,并与方以智合作。

伽利略很欣赏这个比自己年轻却精通中国儒家之学和阳明之学对自然哲学也极度感兴趣的方以智,两人现在已经成了忘年之交,合作很是愉快。但方以智明显比他更大胆,或许是年少冲动的缘故,硬是在雷雨天的时候决定去拿铁丝收集电。

伽利略不知道方以智怎么收集电,但他在第二天就得知方以智被电昏了过去,如今还躺在家里休息。

于是,现在实验室就只有他一个人来打理。

伽利略很喜欢大明科研实验室的配置,规模明显要比佛罗伦萨托斯康大公爵的私人实验室要大得多,将实验室建在皇家园林里植被富饶的地区,能很好的隔绝城市的喧嚣,但地理位置却又是在市中心,便于能便利而高效的采集到实验材料。

不但如此,这里的每一个实验人员都得穿戴统一的白色大褂,从院长徐阁老到实习生,只要进入实验室都得如此,甚至还有不能在里面打闹、就餐、喧哗等实验室条例,对于一些特殊实验室更是有特殊要求。

这让伽利略觉得这里很正规。

而在实验室内部,有各种专用实验室和器材,试管、烧瓶、烧杯、漏斗、冷凝器、鹅颈烧瓶、色谱分离器、培养皿等各种器皿是应有尽有,且摆放规矩,还有专门的部门管理,而实验室还有低温实验室、高温实验室、各种适用于撞击、燃烧、萃取等的生化试验台。

可以说,在大明搞科研,自己作为科研者完全不用自己去采购任何器材和建造实验室,而是直接向皇家科学院采办局提出需求即可,自己不用出一分钱,但皇家工业公司就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将你需要的器材送来。

方以智虽然差点被雷劈死,但却也鼓励了伽利略继续做电方面的实验,在此之前,他和方以智已经根据皇家科学院的资料得知了电磁感应这一现象,本来伽利略是想证明一下这个资料所提供的电磁感应是否正确。

但由于上面催的紧,他也只好直接跨越一步直接做用磁感应来产生电流的实验,也就没有先论证这个资料的正确性。

不过,伽利略也很好奇,皇家科学院为何有如此多神秘的资料,这些资料所提供的内容有时候超乎人的想象,但逻辑却很通,每次伽利略问及方以智时,方以智只是推说这是华夏老祖宗留下来的神秘资料,后人不及古人,只得尽量探究古人留下之奥秘。

这其实也是朱由校故意找的一个借口,但科学院的人们不得不信,如今伽利略也不得不不信。

眼前的这台由两块大磁铁和无数铜丝线圈以及小磁针和黄金导线等都是伽利略拿来做电磁感应的实验,他已经失败了不下十次,皇家科学院的资料被他啃了无数次,他甚至把导线材料直接换成了黄金,为的就是尽快捕捉到电流,当然他有时候也怀疑,这资料上所说的电磁感应到底对不对,自己是不是在做无用功。

伽利略决定如果这一次再不成功就只能老老实实的按部就班来,同方以智一样先想办法收集电,然后证明电磁感应是否存在,再来想办法通过磁铁和铜线圈产生电流。

在忙碌了整整一上午,已经是满头大汗的伽利略总算是完成了实验器材的搭建,并开始转到铁棒切割磁场,就在他以为实验会再次失败时,他却发现小磁针突然动了一下,伽利略顿时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他甚至不敢相信眼前的结果,还以为是风吹的缘故。

但回头一看见自己为了避免干扰早已关死了窗户,且在自己不停做切割磁场动作时小磁针依旧在不停的转动时,他总算是确认自己成功做到了电磁感应。

伽利略欣喜的想要抓狂,他已经忘记了实验室的闷热,他迫切的拿出本子记录下所有的细节,并想着尽快优化实验,并尽快创造出一套可以产生电的设备出来,他兴奋的想要尽快去找到方以智,告诉他自己伟大的发现。

不过,就在这时,伽利略突然想到了这一切似乎都已经被皇家科学院的神秘资料言中,也就是说这个古老帝国的祖先早已知道了这里面的奥秘,也就是说明这如何产生电的实验的第一个发现者是他们,而自己只是复制和重演了他们的实验而已。

一想到这里,伽利略不由得有些失落,颇为无奈的叹了口气,到晚上回家以后更是在日记里写下:“这些伟大的炎黄子孙们,他们到底还有多少秘密没有被我们知道,上帝啊,你为何如此眷顾他们。”

伽利略感叹之余也不由得更加笃定了要在大明继续进行科研事业的决心,因为他发现,在这个国度,他总能学到很多之前学不到的东西,他甚至决定向朱由校提出申请,他要寄信回欧罗巴,告诉自己的家人,自己会一直待在这个叫大明的国度,百年之后也会长眠于此。

第四百六十章获得生员与举人功名难度下降

伽利略的伏安电流法实验为大明日后出现发电机,也会日后大明在蒸汽时代的基础上进入到电气时代提供可能。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从实验室掌握电的阶段到运用到实践的的阶段,在这期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仅凭一个伽利略是不行的,这个还需要更多人的灵感。

如今的大明依旧会在蒸汽动力时代发展较长一段时间,皇家工程院和军械司的工程师们仍然对蒸汽机的改良感兴趣。

因为上一届的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是蒸汽动力战车和蒸汽动力战舰的发明者,所以也就极大的促进了科研者们对蒸汽机的兴趣,不仅仅是科研者即便是报考京师大学堂或其他技术学堂的学员们也更对蒸汽动力学感兴趣。

如此一来,大明的专业也有了热门与冷门之分,热门如经学、史学、蒸汽动力学与医学,报考者是趋之如骛,而冷门如力学、算数学、法律等是门可罗雀,当然现在的大明学员如同后世填高考志愿的学生一样,并不知道有的专业在多年后会又热门变成冷门,有的会有冷门变成热门。

比如,交通工程这个刚刚在京师大学堂创建的新专业,尽管名义上管理的是工部尚书霍维华,也就是说进入这个专业就成了堂堂尚书的门生,但报这个专业的依旧是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在这个只有驿站和公交站的时代,大明的学员们还都以为学这个出来只能做个驿卒。

殊不知,在蒸汽动力机车一出现,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开始在大明建设后,交通工程的每一个学员都成为了香饽饽,一毕业就直接成为七品以上的铁道官员。

当然这是后话。

有时候,人才和其他商品一样也会遵循市场规律进行调节,供求关系也会时刻发生变化。比如,由于朱由校的改革使得大明专业性官员需求越来越多,也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举子秀才放弃乡试或会试直接进京报考相应学堂直接求取官职。

毕竟,对于大多数秀才举人而言,是不可能一路杀到会试然后金榜题名的,更何况,朱由校为了促使大量优秀人才不把精力耗在科举这条路上,采取低进高出的政策,即在秀才和举人这关,录取比率加大,每个县生员和举人的名额翻了十倍不只。

除此之外,朱由校还规定各地方学堂或京师中等学堂毕业者可直接成为贡监,京师大学堂毕业者更是直接成为举监,而被皇家科学院、皇家工程院和军械司和翰林院等科研单位特招的书办也被直接授予生员出身,学究则是举人出身。

因而也就导致整个大明,生员和举人功名的人是急剧增加,不仅仅是生员和举人增多,因为朱由校只卡一二甲进士的名额,而却扩增三甲进士的名额到三百名,因而这生员和举人和三甲进士一多,其含金量也就下降,但成为一二甲进士的概率也就更低,金榜题名的难度也就更高。

特别是家境困难的寒门学子很难走到最后,毕竟这里面的成本并不低,如此,倒不如直接进京谋求在皇家科研单位或者企业银行里的官职,甚至地方性的科研、企业、银行等。毕竟,虽然金榜题名的难度增加了不少,但做官的难度却是降低的更多。

朱由校其实也有意加强大明官吏的专业化和对口化,为的就是为日后对大明官员铨叙制度打下基础,只要各种特异性的官员一多,才会有更多的官员特别是中下层的官员支持自己进行行政改革,毕竟只有改革,这些庞大的中下层官员才会有进阶为高级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