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大人真是豪言快语啊,在下李文昭,南京商人,做毛皮生意。”
  “在下宋钱度,做的是丝绸和瓷器生意,也做一些布匹。”
  两人自我介绍的时候,惟功笑眯眯的听着,待他们说完,他便立刻道:“宋兄是不是松江府上海县人,家里在蒙元时是海商?”
  “是的……”宋钱度吃惊于张惟功的年幼,更加吃惊张惟功的博闻广知,呐呐道:“我家还是在南宋时就开始经商,蒙元时最兴盛,本朝国初时太祖高皇帝禁海,后来就转做丝绸北运,生意就马马虎虎,不能和祖上时比了。”
  李文昭失笑道:“尊府一年最少几十万银子的大生意,居然只是马马虎虎吗?”
  宋钱度低了低头,但还是有点傲气的道:“祖上在元时,每年获得当在十万以上。”
  “呃……”
  这个数字实在有点惊人,饶是李文昭是南京的富商子弟,也是很难想象,一个海商家族,一年获纯利十万两银以上是什么概念。
  惟功看看两个南方商人,笑着道:“上海旧名华亭,宋时番商辐辏,宋廷就在上海设立提举司和榷场,蒙元时,至元二十九年,以民物繁庶,割华亭五乡,立县于镇,隶松江府,其名上海……”
  “大人真是博学。”
  “在下今日长学识了。”
  虽然宋钱度是上海人,家族是南宋到蒙元的海商世家,但对上海历史倒没有张惟功清楚,至于李文昭,也就只有瞠目结舌的份了。
  “上海至京师三千八百里,至南都八百里,至苏州境八十里,多少商人贩运松江棉布至南都一带发卖,至淮泗、两湖,闽浙,利市不小,宋兄家族怎么在松江不做棉布生意,反而做起别的来了?”
  “正如大人所说,棉布乃松江特产,所以鄙处的人蜂拥而上……做的人多了,就不如不做。”
  “原来如此!”
  棉花在明初时种植面积还不大,到明朝万历年间,最广泛和最成功的种值区就是松江府,今上海地区和苏州一部份,面积广,土地和自然条件好,产量高,棉农熟悉,采摘和成品都有很完整的流程,除了松江,就属山东兖州种值棉花也最成功。
  在这个时代,普通百姓穿着的都是麻布,在唐宋时,冬天富人也不过盖蚕丝夹絮的被子,到此时,棉制品算是推广开来,棉花也成为松江府最大的收入来源,由棉花产生的各种布匹,也就获利颇丰。
  利益高了,当然是蜂拥而起,做的人多了,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自然下降。
  “不愧是几百年的商人世家,宋兄真是一语中的。”
  张惟功点了点头,微笑着道:“小弟要赶往潞河驿,有一些急务要去办,两位东主请在这里随意,有什么事情,交待给老蔡就行了。”
  “多谢大人关照,若有机会,在下想置酒请大人赴宴,可以聊的久一些。”
  “我正有此意。”惟功落落大方,立刻答应下来。
  两个南方商人大喜过望,还想攀谈,但街角已经又过来十余个骑马的少年,全部是毡帽箭衣,与这边的打扮相似,神采气度,全部是出尘非凡,一见之下,便知道张惟功的伴当都赶过来,两个商人才不得不退后。
  “晋材和国峰跟着,希忠留下看家,大伙走吧。”
  赶过来的是已经十六,接近成人的张用诚,两年半不到,已经生的长身玉立,俊俏非常,眼神之中,透着难以言状的睿智光芒。
  这个少年,是顺字行总行的大掌柜,甚至有一些不明就里的商人以为他就是顺字行的东家,但张用诚从来知道进退,总是能将惟功宣扬出去,这两年多,惟功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督导众人习武和朝廷之中,他和张惟贤斗的不亦乐乎,兄弟俩人不知道出过多少次牌,互斗的事,在朝中已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了。
  这种情形下,顺字行能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八家分店都大赚其钱,令惟功赚的盆满钵满,张用诚实在是功劳非浅。
  张用诚身边,是周思进,李守拙,王乐亭、佟士禄、钱文海、马光远、赵之臣,都是这两年崭露头角的少年,都是分店的掌柜或二柜,在练兵时,也是排头或队长,加上王国峰和周晋材,十余少年都是人中之杰,不论气质打扮,或是身手形态,都是百里挑一,难得的齐楚人才。
  他们簇拥在张惟功身边,更凸显的惟功非比常人,在这么一群优秀的少年之中,如果一打眼看过去,最先的目光,肯定还是会落在惟功头上,然后才会去注意其余的少年。
  “走吧。”
  惟功的枣红马已经八岁口,渐渐从青壮到垂老,但这两年他还是一直骑这匹老马,翻身上马,马儿一声长嘶,他哈哈一笑,两腿一夹,便是带着众人向东便门方向急驰而去。
  惟功一群人离开,留守的陶希忠和老蔡一起招呼李文昭和宋钱度两人,帮忙卸货,将大宗货物送到库中,两人发货的地方都不相同,而且是十几家商铺,但陶希忠着人记下之后,将凭单送到两人手中,就算是寄存成功。
  “两位哪怕是想在通州或口外提,只要提前和俺们说好,一切都不成问题。”
  “那倒不必。”李文昭含笑道:“在下要发的货物,时间地点铺名都填好了,照旧便是。”
  从店门处出来,两个南方商人都已经是两手空空,跟着他们的伙计也是如此,各人面面相觑,宋钱度还是有点儿心中不安,问道:“这样便是成了?”
  “呵呵,成了。”李文昭笑道:“两日之内,所有货物发送完毕,到口外是十天之内,然后有凭单回执,收货的老板要签字的。”
  “我真是难以想象,想出这么样的妙招的居然只是一个少年。”
  “他可不平常……宋兄,我们找一个酒楼,仔细说说吧。”
  “也好。”
  两人议论时,倒也没有背人,适才那个眼露神光的老者也是听了个满耳,脸上更显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待两个南方人走远了,这个老者才向自己身边的一个青年男子问道:“你觉得如何?”
  那个男子用不屑的口吻道:“吴惟贤将他吹的天上人一样,也不过就是一个求田问舍的庸人罢了。经商赚钱,简直是武人之耻。”
  “这个他是有不对的地方,但我对他的才智倒是很欣赏,而且,他的身手确实很不错啊。”
  “是不错……”这一下青年男子也是不能否认了,只得点头道:“适才儿子看那一箭了,正面很近距离射出,力道控制的十分完美,角度刁钻,行有余力,这少年的射术真的如神了。”
  他的话确实是事实,要知道大野猪的皮比牛皮还结实的多,一层接一层的松脂裹在身上,加上沙土和草根等杂物,天长日久,比盾牌还结实,一箭穿过,明显还有余力,这个腕力,加上对面射箭的定力,准头,已经只能用完美来形容了。
  “他刚刚对沾衣跌的描述,为父听了……”老者缓步而行,身为一个口音很重的外乡人,倒是仍有闲庭信步之感,步伐之中,充满着自信。他沉声道:“很有道理啊。还有,你对他这个商行怎么看?”
  “不过就是脚行的变种,仗着他的官职和英国公府的信誉取信于商人。”
  “你呀,说的太简单了……”老者脸上露出一抹笑容,竟是说不出的动人,他缓缓摇头,和声道:“能想出这样主意的,在军中也是帅才了,你居然说的这么简单,你小子,这一辈子当个副总兵就到顶了吧!”


第074章 驿站
  若是换了别人说这样的话,穿着灰色长袍的青年男子能和对方拼命,但眼前说话的是自己最仰慕的父亲,他只能咽口唾沫,强忍下去。
  “不服吧?”老者笑道:“以张惟功庶子身份能掌握的财力物力还有人脉,能做起什么生意来?他是从夹缝里求得的这一条路,京师有三万多铺行商家,每年光是猪羊入城就有百万头,粮食过百万石,各色货物最少几十万车,这么多的商品,需要动用多大的人力物力,商家在这上头的投入又有多大,你想过吗?”
  “没有……”
  “人家想到了啊……”老者不胜感慨道:“今年才十一吧?两年多前八岁多就有这样的主意,老夫也信有天生而知之者的聪明人了。”
  他转头看去,见自己儿子脸上一脸不悦,却也说不出驳斥的话,当下笑了一笑,只道:“你小子,就这么倔,老夫夸他又不是说你不成,倒是经商到底不是正路子,再看看他品性如何吧,品性不好,家世再好,再聪明,教出来一个祸害反而是坏事了。”
  青年男子这才服气,垂首道:“父亲见教的是。”
  “嗯,他到潞河驿去了,没准就是寻为父了,叫他扑个空吧!咱们找个酒楼,先喝酒,再找客栈打尖,行李着人送到京来,过几天,再去兵部报道!”
  “是,父亲。”
  ……
  从东便门出去,沿着往通州的大道一路急赶,张惟功一行人傍晚时分才赶到潞河泽,也就是俗称的通州驿,但他要找的人却是不在,询问之后,才知道只留着看行李的仆人在,主人一行却已经萧然一身,先行入京去了。
  这么扑了个空,当真是十分晦气,张惟功一脸的遗憾之色,在原地直打转,一时竟是舍不得离去。
  王国峰道:“咱们只能在这住一晚了,就算赶回去,京城各门早就关了,除非是皇上,不然谁也进不去。”
  周晋材见张惟功十分沮丧,他跟着惟功已经三年,这还真是头一回见到惟功脸上有这样的表情,不觉说道:“那姓俞的老头有什么好的,就叫东主这么上心?”
  “有什么好的?”张惟功失笑道:“用诚,和他好好说说……这家伙,天天督促你们读书,还给你们讲本朝故事,都记到狗脑子里去了!”
  “是,东主。”
  张用诚忍住笑,将俞大猷的光辉事迹择重要的说了,在听到这个猛男少时就仗剑游历江湖,中年时登少室山,教导少林秃驴们武功,不服者当场全部打到,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