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天移民舰队的海军部官兵也累坏了,但是看着几万饥饿的辽民汇聚在海洋岛嗷嗷待哺,他们也只好不顾辛劳,在航行的途中采取轮班驾驶的方式,日夜不停的往济州岛接送移民。
这期间有一支庞大的朝鲜水师,共几十艘战船载着大量兵力驶出了朝鲜海岸,一路杀气腾腾准备收复被倭寇占领的济州岛。
可是这个朝鲜水师算是倒霉到家了,正好遇到了三艘正从济州岛开出来的登陆舰。周成一看就怒了。麻痹的,我们就占你个小破岛,你们竟然敢弄了这么大个舰队过来,这不是给我们添乱吗。
他对着话筒怒吼道:“把这些朝鲜破船都给我干沉了,省的让他们以后给我们添乱。”
结果,这支朝鲜水师就悲催了,他们还没开到济州岛呢,就看到三艘无比巨大的铁船冲了过来,速度快的惊人,而且无帆无桨,却依然在海上行驶如飞。
所有的朝鲜水军都吓傻了,这个时代别说他们这些小破船了,就算是西方殖民者看到这么巨大的铁船,都会以为是神迹。
战斗简单的都懒得描述,反正缴获了十几艘朝鲜的战船,其余的全都被干沉了。其中缴获的朝鲜战船中,还有几艘一直被后世韩国人吹嘘无数次的,他们认为当时无敌世界的朝鲜龟船。
虽然这些船小点儿,但周成也都留了下来。于是这十几艘朝鲜木船也加入了移民舰队,被几艘现代舰船分别托拽着,往返于济州岛和海洋岛之间。有了这十几艘朝鲜木船,每次怎么也能多拉上千余人,蚂蚱也是肉,聊胜于无吧。
虽然李明他们和移民舰队没日没夜的忙碌,但是来自东江镇的辽民,却依然源源不断的送了过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海洋岛和济州岛已经汇聚了近十万辽民。
他们的粮食早就见了底儿,要不是王耀武和藤井在济州岛的各大富户手里抄来几十万斤粮食,他们早就坚持不下来了。
只是这样下去还是不行,这些粮食也挺不了几天了,而且这么多身体极度虚弱的辽民,已经再也经不起折腾了,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去。
于是李明在周成过来的时候,对他下了命令,让他先拉一船辽民,以最快的速度回到海参崴,把这里的情况向公司汇报,让公司拿出一个切实的解决办法,然后再装满粮食回来支援海洋岛和济州岛。
他们往一号登陆舰上塞了两千多辽民工匠,然后马上离开了海洋岛,直接开往海参崴。
高建国和王和他们听说周成回来了,都到码头去迎接他,可是当他们看到几千瘦骨嶙峋,好似骷髅的辽民以后,都被彻底的震撼了。
周成走了过来,看了眼正在下船的辽民,沉重地说道:“今年东江镇很惨,很多人冬天都没挺过来,现在海洋岛和济州岛已经聚集了十万这样的辽民,每天都只能靠着两顿稀粥对付着。我们这段时间什么也没干,只是不停地把海洋岛的辽民运到济州岛,分流那里的压力。现在粮食已经没有了,辽民们的身体状况非常虚弱,我们的人手也不充裕,现在每时每刻都有辽民死去,情况十分危急。”
周成的话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马上召集了军委会、民委会的所有常委、委员,召开了董事局委会大会。
王和向所有董事说了海洋岛和济州岛的情况,大家听了也都惊呆了。十几万人啊,光是粮食就需要多少,没准都能把海参崴拖垮了。但是总不能看着十几万辽民就这么饿死吧。
高建国看了眼大家,然后凝重地说道:“李明说得对,先不管怎么样,来多少我们就收多少,救一个是一个。眼睁睁的看着十几万辽民活活饿死,那就是造孽了。”
王和想了下,也点头道:“那就这么定了,现在开始动员公司的所有资源,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这十几万辽民救下来。”
接下来大家研究了一天,制定了一个辽民应急安置计划。但是如何把这十几万辽民运回来,大家都犯了难,以他们现在的全部运力,就算是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运送,也要一个多月。
而且海洋岛地域狭小,公司还得派船不断的往济州岛分流,以减轻海洋岛的压力。这么来来回回的折腾,不但浪费燃油和粮食,还耽误时间。辽民现在的身体极度虚弱,再也经不起颠簸折腾了。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港务处的陈洪突然说道:“我们是不是可以把那几艘万吨远洋货轮利用起来,这些货轮还有相当多的燃油,他们运量应该不小吧。”
大家听了眼前一亮,但是一个委员马上就泼了一盆冷水道:“这个我也想过,虽然这些货轮可以参与这次运输计划,但大家也别抱什么希望,这些万吨巨轮之所以载重巨大,都是靠着货仓的高度来堆积货物,货仓面积其实并不大,如果用来装人的话,还真装不了多少。而且这些大家伙非常耗油,要是只装几千人的话,动一次就得不偿失了。”
旁边的任朝新想了下道:“那如果我们利用这些货仓的空间高度,把货仓分割成上下几层,那会不会装下更多的人。我看这些货仓都有十几米高,最少也能分割出5层。”
高建国急着道:“老任,有没有具体的想法,你快说说……”
任朝新感觉大家都热切的看着他,就开始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复杂的,和我们公司建的那些木刻楞的道理一样,找些十米以上的原木,在货仓里简单的搭起简单结实的框架,然后再用直径十公分的原木铺上隔层,反正就用几次,也不用怎么精雕细琢,用完了原木还能回收使用。我们林场的各种原木堆积如山,这种工作也不是什么精细的技术活,比搭建木刻楞要简单多了,去年几千名参与建造木刻楞的辽民都能胜任这一的工作,再加上我们建委的员工、学徒工,加班加点日夜奋战的话,几天时间就能差不多搭建完毕。”
大家听了他的话,兴奋的议论起来,乔海鹏点了点头道:“我看这个计划可行,现在我们可以动用的货轮,包括2艘19800吨国际ccs散货船,1艘装载了700多个集装箱的12000吨集装箱船,一艘16000吨多用途散装货船。如果老任的计划能成功,那四艘万吨货轮折腾一次,挤一挤的话,就能拉回来几万人,再加上我们的移民舰队,绝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十几万辽民拉回海参崴。而且家里的三十多艘木船也可以让其他船只拖拽,一次也能多拉1000多人。”
高建国和王和相互看了一眼,都点了点头。高建国站了起来,双手扶着桌子,严肃的对大家说道:“现在时间就是生命,每争取一分一秒,我们就会救下一条活生生的性命。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现在是与死神赛跑,能多救一个是一个。好了,大家都动起来吧!”
第175章 动员
高建国的话音刚落,所有委员都站起身,急匆匆的离开了会议室,一边走一边拿出步话机,对自己的部门布置起各项任务。
等各部门的负责人离开了以后,屋中只剩下了几个常务董事。韩尚林想了下道:“老王,公司收了这十几万人,会不会把我们给拖垮啊。是不是会影响到公司的下一步发展计划。”
高建国和王和听了一会,相互看了一眼,都心照不宣的笑了。韩尚林这个想法,可能也代表了公司一部分人的想法。
王和点了点头道:“会对公司今年的发展计划产生一些影响,但是长远的看,对公司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我们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除了人口还是人口,我们只是把两年的事情,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而已,只要我们挺过这道难关,我们就可以把北上阿尔乔姆计划缩短到两年。”
高建国也笑着道:“我们今年移民计划的极限是八万人,就算是多出几万人,也没什么吗。最大的危机无非就是粮食,我们可以发动一切资源去买粮,甚至去抢粮,我就不信我们还养活不了这几万人了。再说公司战略储备仓库里不是还有两万吨储备粮吗,实在不行也可以拿出来用。可是一旦过了这个村儿,就再也没有这个店儿了。我们以后要想一下子弄这么多人,可能就要等到1632年春天去登州了。但是绝对不会有这一次这么顺利,必须要在登州附近登陆,然后深入内陆寻找移民,无论是移民的质量或是数量,都无法与这一次相比。”
韩尚林点了点头,但还是不放心的道:“那这次移民会不会消耗我们的柴油储备啊,虽然我们的柴油还有很多,但是毕竟这次移民人数太多了。”
乔海鹏笑着道:“如果这次我们利用几艘万吨货轮作为运输移民主力的话,几艘货轮使用的大都是他们船内剩余的重油,这几艘万吨货轮,我们以后基本使用不上几回,正好这次拿来用好了。所以这次移民行动,不但不会耗费我们太多的柴油,弄不好还会为我们节省不少呢。”
听到几个人的解释,韩尚林也终于松了口气。他笑着道:“那我就放心了,其实我也知道,人口对我们很重要,只是担心会拖累我们的发展计划,毕竟我们来到这个时代,是为了救更多的人,不能为了这十几万人的生命,而影响我们的接下来的发展计划。”
高建国笑着道:“老韩,你有想法能说出来,这很好。你放心吧,我们绝对不会单纯的悲天怜人,也没有忘了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着想。我知道你有顾虑,所以你直到现在才把想法说出来。但是我希望以后你如果有什么想法,最好还是在我们决策之前说出来,这样一旦我们犯了方向性错误,也好有人及时的纠正。我们是一个集体,大家最好畅所欲言,至少我们董事局委员会内部,一定要充分的民主,毕竟谁都不是圣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
韩尚林点了点头,然后笑着道:“老高,那我们是不是对公司所有员工也进行一次广播动员,让大家都有种紧迫感,毕竟这回是从阎王爷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