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未来几年公司势必会勒着裤腰带过日子,今年公司各部门的预算,早已上报公司计财部,审计处已经审计了几次,每个部门今年的预算,都被削减了将近一半,连军委会原本准备装备的几款新式武器和一批军舰,都被延期交付了两年。
甚至往年公司员工丰厚的福利,今年都要消减了不少。对于福利一向丰厚的远东公司,着绝对是很伤士气的一件事情。公司内部员工当然没什么问题,毕竟这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可是移民员工和部队的指战员,心里必然会有所想法。
所以公司才适时树立了吕梁山根据地这个典型,如果换个时间,当然也会宣传表彰,但力度根本不会这么大。
而这一次吕梁山根据地成功的在公司刷脸刷到爆,受益最大的无疑是李明。他凭借这一份沉甸甸的履历,在公司树立了威信。原本质疑他在民事方面工作能力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已经无需质疑。
越是在这样的时候,低调的隐于幕后才是最佳的选择,反正成绩摆在那,不管宣传谁,都是在李明的领导下才取得的成绩。
而马庆和周林两人都不想出这个风头,也拒绝了宣教部的好意。所以吕永仁、林菁华两人就成为了公司树立的典型,他们的各种先进事迹,不管有的还是没有的,都被宣教部利用了起来。
首先是远东广播电台迅速的行动了起来,整整一天远东所有移民家里的播音喇叭里,几乎不间断的反复播放着吕梁山根据地的各种新闻,各种感人的事迹,一遍一遍的重复播出,一连播放了十几天。
然后是远东日报,最新一期的报纸,都增加了版面,早早的就被分发到了各地,大批的精心编辑的新闻素材,整版整版的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一张张大幅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先进事迹,让吕梁山根据地瞬间红遍整个远东控制区。
远东传媒的派出了大批的电影放映小组,深入到远东各地的军营、乡村、厂矿、学校,为广大人民群众放映影片。公司各部门也组织员工集体观看了“吕梁山”这部极具冲击力的纪录片。整个宣传活动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825章 我们还能有几个十年
公司号召公司的所有员工,大力开展学习吕梁山根据地的活动,在远东公司各个控制区取得了极大的反响。
远东庞大的宣传机器一旦开动起来,各种宣传手段,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从农村的田间地头到城市的企业厂矿,远东控制区普通的农民、远东军指战员、工矿企业的工人,大家都被吕梁山根据地的各种先进事迹所感动。
吕梁山根据地的十余名先进事迹的典型人物,也坐着飞艇来到了辽东,进行为期十天的巡回演讲。他们中有刚刚扫盲的普通流民,也有山西游击支队的普通战士,还有公司的普通移民员工。
宣教部并没有为他们准备演讲稿,只是让他们用最朴实的方言在台上自由发挥。但是这种颇为接地气的演讲方式,效果非常的不错。
持续一个月的宣传活动结束以后,虽然这次活动的成本耗费极大,但是效果却立竿见影。
辽东广大的农户们,率先开始自发的组织捐助粮食,虽然每家每户捐出的粮食并不多,但整个辽东参加包产到户的农户足足有几十万人,加在一起数量也有不少。
最后经过统计,辽东的几十万农户,总攻捐出了各类粮食达到了四万多吨。若是按照远东公司接收流民的最低标准,几十万名流民,省着点吃能一直吃坚持到秋收。
远东各个部门也都自发的开展了捐款捐物的募捐活动,并号召大家学习发扬吕梁山根据地“以我做起,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踏踏实实的埋头苦干,和公司一起共度难关。
吕永仁、林菁华两人,这次算是出尽了风头,他们的各种先进事迹和大幅的照片,都曾整版刊登在远东日报的头版上。跟随李明去大明的其他内部员工,也都或多或少的刷了一些版面。使得一帮在公司里处于边缘化的员工,也总算扬眉吐气了一回。他们也都在感慨,这次跟李明在吕梁山根据地遭的那些罪,也算值得了。
高建国和王和等董事局的常委,也召集了公司所有的内部员工,召开了一次内部员工大会。除了一些在海外的员工,因为岗位特殊等原因,不方便回来的,两千多名公司的内部员工,足足来了三分之二还多。
会议开始前,大家首先集体观看了那部“吕梁山”纪录片,片子播放完了之后,大家都站了起来,热烈的掌声一直持续了十几分钟。高建国和李明、王和等常委也走上了主席台,和大家一起鼓掌,对李明和吕梁山根据地的所有员工,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掌声逐渐平息了下来,高建国满脸严肃的沉声说道:“我们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十年了,我作为公司董事局的九名常委之一,今天在这里,代表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向大家表示感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无私奉献,公司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他说完就和其他几名常委,对台下的一千多名员工鞠了一个躬。
高建国抬起头,又接着说道:“我们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从荒凉偏远的海参崴,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但是阻碍我们发展的瓶颈却始终存在,这个瓶颈就是人口。没有足够的人口,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外东北无数资源而无所作为。没有足够的人口,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东北广袤的黑土大地,因为无人耕种而一片荒芜。
我们已经在这个时代默默的埋首十年,可当我们准备抬起头大干一番的时候,却因为缺少足够的人口,而望洋兴叹。为了获得更多的人口,公司想尽了一切办法,耗费了无数的人力和资源,可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我们的年华终会老去,我们还能有几个十年。
正在我们踌躇不前的时候,大明的历史并没有因为我们得到来而改变,崇祯大旱不出意外的发生了。现在大明北方数省就有无数的流民嗷嗷待哺,仅去年一年,公司就接收了两百多万大明各地的流民。彻底的解决了公司长久以来的人口问题。
虽然极具暴增的流民,给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日子也变得日趋艰难了起来。但如此多的人口,也给了一个让我们打破瓶颈的机会。只要我们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挺过这段困难时期,我们远东公司必将迎来一次井喷式的发展。
刚才的纪录片大家都看了吧,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片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片头的那一幕,没有一丝一毫的艺术加工,是我们考察团的飞艇刚刚降落,一名宣教部的员工随手拍摄下来的画面。我们考察团在根据地呆了半个月,这段时间大家都是深有感触。
李明他们在吕梁山根据地住着冰冷的窑洞,嚼着干硬的杂面饼子,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李明更是始终以身作则的战斗在第一线,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把整个根据地拧成了一股绳,带领大家努力的搞建设。刚才片头的那一幕,虽然我们看着会有所触动,但他们这一年天天如此,早就习以为常了。
未来几年公司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但是这也是公司即将高速发展的准备阶段,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旦公司挺过了艰苦的阶段,势必会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所以我在这里请求大家,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李明提出的‘以我做起,艰苦奋斗’的口号为目标,严格的要求自己,同心同德,团结协作,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高建国的话音刚落,整个礼堂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心里都清楚,虽然目前公司暂时遇到一些困难,一旦消化了这些人口,未来公司必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他们刚才看了纪录片,也都是非常的感动。
尤其是当他们看到片头那一幕的时候,全都被李明他们几个形象吓到了。就算高建国不说,他们也知道那个画面绝对是真实的。再好的演员,也无法通过表演,给他们带来如此巨大的心灵震撼。
第826章 效率低下
随着远东公司宣传吕梁山根据地活动的不断深入,公司各部门也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把这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远东控制区内的移民员工、部队指战员、基层农户、外籍员工,工作态度都有了极大的转变,“从我做起,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了整个公司的奋斗目标。
随着公司各部门的工作热情也被调动了起来,大家对公司近阶段所面临的困难,都非常关心,纷纷自发的向公司表态,会努力工作,和公司一道面对困难。
为了方便工作,公司流民安置工作组的办公地点,现在也搬到了辽河沿岸的流民营地附近,和公司流民接收办公室的办公地点相邻。
流民的安置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流民营地旁边的辽河码头停满了内河蒸汽甲班驳船,每天都有大批重新整编的流民登上甲板驳船,向东北和外东北方向驶去。
流民的安置,相比流民接收,工作量陡然加倍,而且各方面的环节也更多。如此巨大的安置工程,面对的困难绝对是难以想象的。光靠流民安置工作组的力量,已经无法在短时间内安置营地中的百余万流民。
公司各部门都调集了精干的力量,支援流民安置工作组。公司今年的流民接收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如果不把遍布辽河两岸流民安置完毕,将会严重影响今年的流民接受工作。所以胡伟也趁着接收工作开始之前,带领流民接收办公室的员工过来帮忙。
军委会也从各部队抽调了大批的士官干部骨干,支援公司的流民安置工作。连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各位常委和委员,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也都下到第一线,参与流民的安置工作。
整个远东公司都动员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