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6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那个汉子的话,赵连河都傻了。原来这个中年汉子去年还是个被蒙古鞑子掠去的奴隶,在草原上遭老了罪了,远东军横扫草原的时候才把他救了下来,也算是脱离了苦海。
  自从去了河套,顿顿都能吃饱不说,身上穿的,家里用的都是东家发的,而且在那里还没有人欺负,日子过得很舒心。
  赵连河听了那个汉子的话,心里顿时就变得火热了起来。看来那个将爷没骗他,跟着他们去河套没准真的能过上好日子呢。


第893章 宁夏战役(六)
  赵连河回到了自己家的那个村子,就见村口站满了人,都是村子里的村民,自从远东军发动进攻以后,村子里的人就都开始担惊受怕了起来。
  很多军户干脆带着老婆孩子连夜逃走了,剩下一些孤儿寡母的只能守在村子里,等着家里的男人回来。这个世道,家里若是没了男人,跑到哪里也活不下去。
  大家一看到赵连河和几个军户回来了,一帮村民顿时就来了精神,纷纷哭嚎着围了上来,打听自家爷们的消息。
  赵连河推开人群,拼了命的寻找着自家的婆娘,找了半天才在人群的边缘看到了她,此时这个跟了他十几年的女人,两只手死死的拉着两个孩子,满脸泪水,正无助的看着他。两个孩子看见了他,全都哭着喊着跑了上来,死死的抱住了他的大腿。
  见着自家的女人和孩子,赵连河长出了一口气,心里也充满了愧疚。这个女人十几岁就跟了自己,可是他没本事,凭着手里的那点粮饷,老婆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身上穿的也跟叫花子似的。
  赵连河几步走过去,拉着自己的婆娘就往家走,一边走一边说道:“赶快回家收拾一下,老子以后不在宁夏镇混了……”
  听了家里男人的话,女人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家里一向是爷们说的算,她张了几次嘴,可最后还是没有说什么,跟着赵连河在家忙活了起来。俗话说破家值万贯,两口子拿起了这个,又不舍得放下那个,最后弄得两人都背了一堆破烂,连两个孩子的身上都挂了一身乱七八糟的东西。
  等在村口的一名远东军战士早就不耐烦了,别的边军和军户早就出来了,这么多人就等他一个。原本他还想等赵连河出来,好好的训斥他一顿,可是看到他一家人背着破烂的锅碗瓢盆走出村子的时候,那个远东军的战士,心里莫名的一酸。
  他也是苦出身,看到这一大家子的样子,也不由得想起了当初自己一大家子逃荒时的场景。他只是瞪了赵连河一眼,然后挥手带着几家人离开了村子。
  明军战俘营第一批站出来的人不多,也就几千人。但是回来的时候可了不得,拖家带口的不说,连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带来了不少,人数瞬间猛增至近两万人。
  马庆和王波一看,顿时信心大增,命人在明军俘虏营的边上再起一座营地,建立了净化中心,对这些边军和军户极其家人进行净化。
  还运来了大批物资,大批从净化中心出来的边军和军户,直接领到了物资,并换上了一套崭新的衣服。整个营地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还有大批的熊孩子满地乱窜,就跟过年了似的。
  赵连河摸着自己光秃秃的脑袋,满脸憨笑的旁边的老婆孩子,心里这个舒坦啊。他摸着身上的新衣服,新上身的衣服还残留着一些布料的味道,让他沉迷其中。虽说面料只是粗糙的棉布,但对于他这样的苦逼边军来说,没有比这个再实惠的东西了。
  他旁边的女人,眼里满是掩饰不住的欣喜,她不断的拉扯着衣服上的皱褶,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好了。家里的婆娘自从跟了他,就没换过什么新衣服,这新衣服上了身,脸上尽是羞涩的红润。
  自从远东发动印度战役以来,缴获了大批的物资,远东瞬间又从屌丝变成了土豪,对河套根据地支持的力度也明显加大了。不但送来了不少的粮食,还拉来了大批的棉花和布匹。
  而且河套根据地即将发动宁夏战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也将获得大批的物资,所以河套根据地也难得的阔气了一次,接收的标准提高了不少。
  每名新接收流民的物资包括一套卡其色粗布衣服,样式参照六五式军装,而且还都是四个兜的那种。另外还有一顶仿六五式的军帽、两套内衣裤、两双袜子、一双高腰胶鞋、一个木质的水壶、一套木质的餐具、一个行军背囊,里面装着各种生活用品。
  接下来远东军抽调了大批的官兵,对他们进行了统一的整编。虽然营地里尽是女人和满地乱跑的孩子,显得有些混乱,但毕竟都是出身自军户家的子弟,也都知道军旅的规矩,不大的功夫就按照中队、大队和支队整编完毕。各个中队长由各自中队的边军和军户共同推举。
  傍晚的时候,一帮河套根据地的流民抬着热气腾腾的行军锅,以及一个个装满了饼子的竹筐来到了军营。整个营地顿时飘起了令人迷醉的饭香,让营地里的边军和他们的家人双眼都亮了起来。
  刚得到了一套崭新的衣服,已经让他们高兴了一下午,现在一个个大锅里又飘出了诱人的香气,过惯了苦日子,幸福又来的太突然,让他们都有些不敢相信。
  营地中瞬间变得安静了下来,就连一直满地打滚的熊孩子们,都停止了玩闹,纷纷回到自己的父母身边,眼睛死死的盯着营地中间摆着的一排热气腾腾的行军锅,眼神中是浓浓的期待。
  直到负责管理营地的远东军官兵招呼各个中队长,让他们按照各个中队的顺序排队去打饭。这才让他们相信营地中间摆着那一排排大锅里的饭是为他们准备的,原本安静下来的营地,又变得热闹了起来。
  和这个营地一墙之隔的明军俘虏营地,却是另一番场景。众多明军俘虏和军户,全都趴在围栏铁丝网的边上,眼巴巴的看着对面的营地。
  诱人的饭香,欢天喜地的氛围,无不让他们羡慕不已,也让他们非常后悔,如果今天自己也站出来,是不是也能像对面那样,又分新衣服,又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再看看他们,整整一天他们就分了两块冷冰冰的饼子,硬的能打死人。
  很多人心里都活泛了,暗自下了决定,明天也去求那些将爷,跟着他们去河套。看着对面的女人和孩子欢天喜地的样子,让他们也想起了家里的老婆孩子。
  不管以后怎么样,只要让自己的老婆孩子也像对面那样,穿着新衣服,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家人高高兴兴的聚在一起,哪怕是只过几天这样的日子,他们这辈子也知足了。


第894章 宁夏战役(七)
  经过马庆和王波这么一折腾,边军俘虏和军户们都争相着先跟着远东军去河套,形势一片大好啊。这帮边军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和恶习,但是远东军培养的海外集团军,就是以明军为主要兵员构成的。
  虽然武器装备和投入相对较低,但是战斗力也非常的高,而且自建军以来,各方面的情况表现得也比较好。这也充分的说明了,远东军就是个大熔炉,哪怕你是块破铜烂铁,进了远东军一样能砸出一块好钢。
  西北边军善于骑射的大有人在,而且西北民风彪悍,自古就是出精兵悍将的地方。这些边军若是好好的培养一番,准能培养出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
  毕竟不能永远指着蒙古军团作为远东军的主要骑兵力量,今后蒙古军团要持续北上西进,不但要彻底控制新疆、漠北、西伯利亚地区,还要让蒙古骑兵远征中亚那些斯坦、中东、俄罗斯、东欧,让蒙古军团成为远东的哥萨克。只要阳光照耀的地方,都将成为远东的牧场。
  但是这样一股强悍的骑兵集团,总要有一定的力量制约。光指望外东北土著骑兵集团,李明感觉还不够。所以他才有了在河套地区组建一个骑兵为主力的西北野战军的想法,作为远东在内陆的机动武装突击集团。
  数万宁夏镇的边军虽然已经从上到下都烂掉了,但是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看看那些边军和军户们过得日子吧,让人看着都心酸。
  再看看宁夏镇那些文官武将和各级兵头的日子,他们上下贪墨、喝兵血、里通外国,哪个不是家财万贯,妻妾成群。这样的环境里,广大边镇的明军都苦逼成这个样子了,你还指望他们给大明卖命吗。
  而且河套根据地也需要大量的人口,这些边关的军户和山陕的流民,以后将是河套根据地的主要移民对象,让山陕流民在河套屯田,让陕西边军充实西北野战军的力量。
  此次远东发动的宁夏战役,缴获了大批的粮食等物资,数量之大简直难以想象。光是在庆王府一脉的宗室统治集团,就缴获了数十万石粮食。
  他们家家户户都占据了宁夏最好的军田,每家粮食多得装都装不下,很多粮食因为囤积的时间太长都烂掉了。即便如此,他们每年还要享受大量的爵米,陕西本地的粮食已经不足以支付,只能从江南各地调拨。
  这两年大明北方数省持续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可大明却拿不出多少钱粮来赈灾,却还要每年拿出海量的爵米来养活大明各地的宗室集团。
  要知道这个时代,分封各地的诸王,经过数百年的生齿繁衍,身后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庞大宗室集团,他们依附在各地,拼命的吞噬大明的血肉,俨然已经成为大明的一颗毒瘤。
  还有宁夏镇的文官武将、镇守太监,以及军镇的各级兵头,家家户户都是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现在正值大明北方数省大旱,他们还指望等着粮食炒成天价的时候,狠狠的捞一笔呢。
  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他们囤积的大批粮食等物资,全都成了河套根据地的战利品。因为粮食实在太多,指望用几天时间统计出来,明显不现实。但是据保守估计,河套根据地有了这么多的粮食,足够养活几十万人,足足吃上一年还富裕呢。
  除了难以计数的粮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