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7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没有火器的原始游牧民族,俄国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俄国明年春季势必会组建一支强大的东征部队,越过乌拉尔山东征西伯利亚。
  军委会也开始对明年的计划,做出了比较大的调整。明年春季将抽调东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西进至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与西进兵团部分主力部队,共同组建西伯利亚兵团。
  兵团司令员王耀武,政委何光华,配备东野三个外东北土著主力骑兵师和一个野战师,西野的一个蒙古主力骑兵师和若干预备役民兵旅,以及大批的游牧支队。
  军委会还为不久之前参加阻击俄国军队的各个游牧支队,进行了表彰。他们为了迷惑俄军,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以弓箭、弯刀等冷兵器,对数千装备了火器的俄军部队,进行了顽强的阻击。
  虽然大批游牧支队很好的贯彻了西进兵团为他们制定的游击战术,但整个阻击战斗依然非常艰苦,共伤亡三千余人,其中战死千余人。
  面对俄军由火绳枪、前装火炮的猛烈轰击,游牧支队的牧民却没有丝毫畏惧,虽然损失不小,却很好的迷惑了俄军。
  各个游牧支队参战的广大牧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让俄军一路狼狈的逃回乌拉尔山以西地区,而且伤亡过半。为明年军委会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的作战计划,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为此远东军军委会也对所有参战的受伤牧民,发放了一枚远东勇敢勋章,战死的牧民被追认为烈士,其家属享受军烈属待遇。所有参战的游牧支队,也分别授予了集体三等功的荣誉称号。
  除了追认的这些荣誉,远东还拿出了大批的物资对他们进行奖励,对军烈属和参战受伤的牧民,都根据情况,分发了大批的牛羊和其他物资。


第1083章 西伯利亚的冬天
  远东公司军委会对因为战斗负伤和牺牲的军人、民兵的抚恤标准非常高,毕竟远东军正规军的主力部队,都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武器装备和战术理念,所以历次战斗伤亡都很小。
  历次战役伤亡最大的还要属敢死军部队,尤其是中南半岛战役,敢死军部队在中南半岛的山地、热带丛林里苦战三个多月,伤亡、非战斗减员加起来达到了数千人。
  那也只是在特殊环境下造成的,但这一次阻击战,以远东军的实力,绝对可以轻松全歼俄国军队。为了迷惑俄国毛子,纯粹是拿游牧支队的牧民作为诱饵。
  可远东军大批游牧支队的牧民,依然义无反顾的用弓箭、弯刀等冷兵器,对抗装备火绳枪和火炮的俄国军队,造成这样的伤亡,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这一次远东军为了弥补参战的游牧支队,对伤亡的牧民,抚恤力度更是非常大。尤其是物资的鼓励,让游牧支队的伤员和军烈属极为满意。
  当远东军的表彰传回草原以后,所有参加阻击作战的各个游牧支队,全都欢欣鼓舞,即便是牺牲牧民的军烈属也都非常欣慰,家里的男人虽然死了,可是家里孤儿寡母不但得到了大批的物资,还成了远东军委会的军烈属,他们这辈子也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了。
  这要是在以往,草原上的牧民为那颜们出去打仗,死了就死了,谁会管他们的孤儿寡母,不去霸占他们的妻女,就已经算是厚道了。
  可是为了远东卖命,受伤的牧民,都会得到很好的救治,还能获得一枚勇敢勋章。这枚勇敢勋章不但关乎荣誉,还有一些福利待遇的,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是深受远东军广大官兵的推崇。如果受伤致残,会被发放残疾证书,这个证书会一生受用,甚至家属都会受益。
  这次阻击战役牺牲的牧民,他们都被追认为烈士,他们的家属也就成了军烈属。这个就更牛逼了,军烈属享受的各种待遇在远东军也属于最高的那种。
  为了这次参战游牧支队伤亡牧民的抚恤工作,远东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取得的效果却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尤其是散布在外西北地区的各个游牧支队的广大牧民,全都深受鼓舞。草原的汉子哪有怕死的,只要让他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叫个牧民都敢去为远东卖命。
  远东军政治部也趁着这个契机,在外西北草原的各个游牧支队大肆宣传这次阻击战役的英雄事迹,以及远东军对伤亡牧民的抚恤力度,起到了超出以往很多的宣传效果。
  西伯利亚的冬季终于如期而至,温度逐渐降至零下三四十度,偶尔寒流来袭,温度甚至会低至四五十度的极寒程度,那真是吐一口痰,落地都能听见“啪”的一声。
  因为吐出去的痰在落地的过程中,已经被冻住了,落到地面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冰坨子。还有更悬的,据说在极寒地带撒尿都要拿个棍子,不断的拨弄,要么马上就会被冻住。
  不管是真是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极寒的环境里生活,会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
  好在远东公司对这样极端气候,早就有了各种的应对措施。首先就是公司在西伯利亚各地区的驻军、基层中队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公司都做了大量的准备。
  西伯利亚各地区驻军和基层中队的住房虽然也是木刻楞,但是却加了很多的保暖措施。比如在木刻楞的内墙挂了大量的毛毡,还有火炕的结构也做了改进。
  木刻楞的地面也做了保温防寒处理,就连遮挡风雪的门帘子也换了更厚的面料,而且屋顶采用角度更大斜坡,即便再大暴风雪也不用担心垮塌。
  西伯利亚最不缺的就是煤,现代社会的俄罗斯,煤炭资源也主要分布在其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西伯利亚各地区的驻军,早在夏季就组织了勘探队,根据现代资料在西伯利亚各地区寻找煤矿。
  然后征用大批的当地土著为远东挖煤运煤,还用原始的土法进行洗煤和选煤,在西伯利亚各个主要河流的沿岸储备了大批的煤炭。
  刚刚组建不久的西伯利亚内河船队,整个夏天都在不断的忙碌,将大批的煤炭送抵了各个河流的主要码头、驻军营地和后勤基地,还通过便利的水路交通,为各个基层村落送去了越冬的煤炭。
  西伯利亚各地的驻军官兵和基层中队的土著,越冬的冬装也是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制式的寒区军大衣,照比远东军配发的普通军大衣,更沉了更保暖了。
  棉大衣的外面采用耐磨挡风的帆布面料,内衬着棉花,最里面的一层是还带着原毛的羊皮。虽然稍稍有些沉重,但是即便在零下四五十度,穿着这样一件羊皮棉大衣也没什么问题。
  除了羊皮棉大衣,西伯利亚的部队官兵和土著,还穿着一套棉袄棉裤,一套秋衣秋裤,腿上帮着原毛羊皮护腿,脚上穿着的是厚厚的羊毛袜子,套上一双长筒的原毛牛皮靴。
  头上套了一个羊毛头套,再戴上一顶羊剪绒的羊皮帽子,一条羊毛的围巾,手上是一副厚厚的原毛羊皮手闷子。极寒的天气到来时,还可以把羊皮棉大衣的兜帽套上,在把羊毛围巾一捆,再冷的天气也敢在外面过夜。
  西伯利亚地区所配发的铺盖是一个原毛羊皮棉睡袋,褥子是厚厚的毛毡。这样的一身装备,就算在西伯利亚最寒冷的极寒天气里去外面工作,也没什么问题。
  以往西伯利亚的土著,在寒冷的冬季一般是不会出门,但是现在驻守在西伯利亚各地区的远东军官兵、各个中队的土著等人,还特意在这样的极寒天气里组织当地的土著进行冬训。
  远东军各部队也没有闲着,始终在各地进行寒区训练。甚至部队还组织了一次远程的野外拉练,经历过那一次拉练的老兵,后来有人写了一部传记,专门介绍了当时恶劣的条件,让人无不感叹当时的情况是如何的艰苦。


第1084章 野外驻训
  虽然远东几乎扫荡了所有西伯利亚的俄国据点,但远东军依然没有在西伯利亚三大河流上游地区驻军,也没有在那些地区建立基层村落。
  现代社会俄罗斯著名的奥伊米亚康村庄,在1885年2月以…67。7℃的正式记录获得了北半球冷极的号。此村子仅有几百人居住,每年一月的天气平均是…50。3℃,1962甚至出现…71。2℃的最低温度。
  据说这样的低温,让活鱼只要离水10秒就马上结冻了!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夏季最高温纪录竟然还可以达到34。6℃,可说是温度落差最高的地区了。
  苏联时期,居住在西伯利亚的人普遍长寿。因为这里完全纯净的空气和水、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等传统因素很可能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16世纪晚期开始,俄国探险家在不到一百年里,几乎踏遍整个西伯利亚,这的确是个奇迹。他们往前走一段路,走到走不动了就建一座城堡,作为后来者继续往前走的起点。
  当然,如此顺利的占领,与当地原住民数量稀少大有关系。那只是些森林里的狩猎者,估计人数从来没超过几十万,却居住在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空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远东军虽然占据了西伯利亚地区,但也和俄罗斯一样,仅仅据守着三大水系极其主要支流等地区。而东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等广大山地森林地区,还有很多没有探明的地区。
  与极寒的西伯利亚地区相比,外西北地区的草原荒漠地区,虽然温度没有那么低,但是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在这个冬天依然难熬。
  刺骨的寒风呼啸着扫过草原,瞬间就能把穿着棉大衣的牧民吹个透心凉。一旦遇到暴风雪,草原上基本呆不了人了。
  李山河带着一个排的战士,正在齐膝深的雪地里艰难的跋涉着。官兵们都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带着头套、棉帽子、围巾和手套,还要佩戴风镜,防止在一望无垠的雪地呆久了造成雪盲症。
  雪地对日光的反射率极高,可达到将近95%,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由于这种症状常在登高山、雪地和极地探险者上发生,因此称作雪盲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