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9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训完毕的劳服支队,第一次出现在临清州城的时候,也让当地的老百姓目瞪口呆。
  他们清晨时分打开门,就看到城内到处都是穿着统一制服,戴着竹编帽子,外罩黄色马甲的人正在城内四处忙碌。
  临清守备区对劳服支队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彻底打扫临清州城的卫生,清除各种卫生死角,拆除一些影响市容的违章建筑,疏通城内的各种排水设施,清理运河两岸的各种垃圾。
  这些经过临清守备区十天培训的劳工,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组织纪律性,再也不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当然也呈几何性增长。
  仅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将临清州城内和运河两岸清扫得干干净净。以往脏乱不堪的运河码头也被收拾的规规整整,堆积在这里垃圾杂物都被用车运到了城外,显得焕然一新。
  因为运河从临清州城内穿城而过,而且这里每天都有无数船只经过停泊,所以运河的河面上垃圾遍布,河水都显得污糟不堪。经过劳服支队几天的努力,如今河面已经变得非常干净。
  劳服支队的亮相,也给城内的百姓极大的冲击。尤其是码头上商铺掌柜,以及经常在码头雇佣脚夫的商贾小贩们,心里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们认识劳服支队的很多员工,已经没有了以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样子,就是一群粗鄙不堪的脚夫而已。


第1265章 接收粮食
  原本一帮粗鄙不堪的码头力巴,居然完全变了个样子,这也让临清城的所有人为之震惊。尤其是当劳服支队的劳工,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在临清城街头的时候,更是跌碎了一地的眼镜。
  “那个不是码头上的胡三吗,前一阵子我还雇他干活来着,没想到这小子换了身皮,居然变了一番模样。”
  “可不是吗,临清州的官军也没有这种军威吧,这也算是强兵了吧。”
  “没道理啊,一帮扛活的脚夫,如今我看着怎么有股子气势啊,这若是对上大明的官军,也能拼上几阵了。”
  临清城沿街铺面的掌柜,城内的各地商贾小贩,都站在路边满脸震撼的看着一列列从街上走过的队伍。
  赵二噶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因为他表现优异,是新训流民中的积极分子,所以如今他已经是劳服公司的一名小队长了。
  看着街道两边的临清城百姓满脸惊讶的表情,赵二噶抬头挺胸,将脊背挺得笔直,随着中队长的口令,大步流星的从城中走过。
  劳服支队回到了城内驻地马上解散,一帮流民四散而去,纷纷跑到水房去洗漱。这几天他们将城内的卫生彻底的打扫了一番,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劳工们也非常疲累。
  赵二噶脱去外衣只留下内裤,在水房的大水缸里接连舀了几盆凉水兜头浇下,这才赶走了浑身上下的热气。
  他拿起毛巾仔细的擦了擦身子,然后拎着衣服和水盆回到了他住的粮仓。走到自己的铺位前,也没有穿上衣服,直接倒在自己的铺盖上。
  旁边几个劳工笑着道:“赵哥,我听一个老乡说,公司准备给我们一天假,今天晚饭后就可以回家了。”
  赵二噶听了,从铺位上坐了起来,兴奋地说道:“消息准吗?”
  “那我可不知道,不过这几天兄弟们都挺辛苦的,城里已经被我们打扫干净了,也该给大伙放几天假了吧。”
  赵二噶点了点头道:“那些消息都是没什么准,大伙别太当真……”
  突然,一个劳工推门冲进了粮仓,跑到赵二噶的铺位前喊道:“赵哥,中队长让你马上去一趟大队部……”
  赵二噶一听,爬起来穿上衣服就出了粮仓,来到了旁边的大队部。此时这里各个小队长都已经到了,大伙聚集在这里正相互打探着消息。
  “老韩,把我们叫来干什么啊?”
  “我特么哪知道啊,不会是要给我们放假吧。”
  “放个屁假,若是放假让中队长告诉我们一声不就得了,何必把我们叫到大队部。”
  “不会是公司要打仗了吧,那我们岂不是要随军啊。”
  正在大伙相互议论的功夫,大队长和几个中队长急匆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大家一看连忙挺直腰板以标准的军姿站在那里列队等候。
  “这么急着把大伙找来,是通知一个紧急情况。今天晚饭提前一个小时,然后所有小队都要接受新的任务,具体情况由你们各自的中队长负责传达,好了,大家回去准备吧……”
  晚饭后,各个小队都穿戴整齐在操场上列队集合,等待着下一步的命令。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心里都非常的紧张,害怕公司出去打仗。
  原来临清州守备区,刚刚接到上级的电报,长江舰队的大批船只满载着粮食已经进入运河,估计明天就能到达临清州。
  因为此次在江南地区劫掠的粮食数量极大,临清州守备区必须做好接收粮食的准备,对辖区内的粮仓进行整备,尽可能多的腾出粮仓,为即将到来的粮食腾出位置。
  目前大明在长江、黄河和运河沿岸的屯粮重地,都已经接到战区司令部的电报,让各单位无比做好接收粮食等准备。
  这次远东长江舰队在江南劫掠的粮食,已经大大的超出了公司的预期。但是因为粮食实在太多,必须尽快入库,而公司还没有在大明建立起完善的粮食储备系统,只能暂时利用大明各地的官仓、军仓进行储存。
  尤其是淮安、徐州、德州、临清四地,因为水路畅达,漕粮往往先集中于这四个地方,然后漕运北京。淮安、徐州、德州、临清作为明朝征收贡粮设于运河沿途的四个转运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后人誉为“明代四大漕运粮仓”。
  临清守备区接到战区电报以后,几个负责人心里都暗自庆幸他们成立劳服支队太是时候了。如果组建劳服支队,光是在城内临时雇佣脚夫车夫,就得耗费不少的时间。
  据《明史》记载:“宣德中增造临清仓,容三百万石”。砖城里的临清仓始建于宣德四年,当时全国的漕粮定额为四百万石,而临清粮仓所存储的粮食占了四分之三。
  临清仓由三个粮仓组成,分别是广积仓、临清仓和常盈仓。粮仓位于砖城西北角,占据整个城市的四分之一。这些粮食主要有谷类、大米和麦子,临清粮仓明朝宣德至永乐年间,粮仓达到鼎盛,时称“天下第一仓”。
  如此规模的粮仓想要整理好,并尽可能多的腾出更多的位置,接收大批粮食。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绝对不是一个小数。
  而且临清守备区兵力有限,临时雇佣大批脚夫、车夫,组织他们干活,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如果组织不力,这帮车夫轿夫趁着混乱,都能把一车车粮食偷运到出去。
  好在临清守备区的劳服支队已经整训完毕,随时可以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别看劳服公司只有数千员工,但是经过十几天的整训,战斗力绝对不低,起码比得上数倍临时雇佣的民工。
  但是整理粮仓也需要大批的马车,好在临清州的码头的车夫大都是本地人。临清守备区找来一帮当地的小吏,四下一招呼就将城内的车夫动员了起来。
  这帮车夫虽然都是本地的编户,可这几天没了营生,日子也不好过。这几天大批劳服公司的劳工在城内打扫卫生,一些与劳工们熟识的车夫当然会趁机上前打探。


第1266章 接收粮食(二)
  当城内的车夫得知了这些脚夫的境遇后,全都羡慕的要死。以往在码头上,这帮单纯靠卖力气混日子的脚夫,可是码头上最底层的人,无论是地位还是薪资都无法和有当地人组成的车夫相比。
  可是如今这帮粗鄙不堪的脚夫,居然天天能吃上三顿白米饭,这特么还有没有天理了。看着人家身上穿着的新衣服,还有脚上穿的翻毛皮鞋,心里更是非常的不平衡。
  所以当他们听到临清守备区雇佣车夫的消息后,全都屁颠屁颠的赶着马车来了。临清守备区对这些车夫只是临时雇佣,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采用简单的计件工作制,每天的工作结束后,按照他们完成的工作量,分发给他们一定数量的白米。
  对于这样的计件工作制,这帮车夫当然是满口答应。干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对任何人来讲都不会有什么抵触心理。
  为了抓紧时间做好接受粮食的准备,临清守备区组织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连夜开工,数千劳服支队的劳工和大批车夫,甚至临清守备区出了站岗执勤的官兵以外,其他人也都加入了进来。
  一直干到了午夜时分才收工,第二天清晨又接着干,依然忙碌到后半夜。起早贪黑的干了两天,才算是做好了接受粮食的准备。
  可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也累得精疲力竭,他们简单的吃了一口饭,回到驻地一头就扎在铺位上呼呼大睡。这两天他们都是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就没闲着,就算是铁打的人也扛不住。
  “嘀嘀……嘀嘀……”
  天还没亮呢,赵二噶就被一阵急促的哨音惊醒了。他下意识的爬起来,迅速的穿好衣服冲出了粮仓。
  这两天他也被累坏了,直到现在全身上下还是腰酸腿疼。昨天干了几个时辰半夜才睡下,到现在也只睡了两个时辰。
  此时操场上已经点起了十几堆巨大的篝火,大批远东军官兵也都拿着火把,把操场照耀得如同白昼。
  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只是简单的整理了一下队列,将近一半的劳工就被带出了临清州的砖城,向穿城而过的运河沿岸码头走去。
  赵二噶强打着精神,跟着中队的队列急促的走着,虽然在码头上扛了几年活,可还是头一次感觉到这么累呢。
  但是他和所有的劳工心里却没有什么抵触的想法,毕竟来到这里每天有三顿管饱的白米饭,大家反而觉得就该干这么累的活,这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且一直担心远东军带着他们去打仗的劳工,现在心里也踏实了不少。毕竟随军打仗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