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退无可退,又无法转身,而光刃迫在眉睫,映面泛青——这一击,似乎避无可避。
赵云忽尔展颜一笑,双臂展开,伸足向后倒踢槊架。王师神情倏厉,紧蹑的身形一顿——呼!一截槊刃从赵云肩头上方飞过,直取王师。
铮!刃槊交击,光华幻灭。直到这时,方才看清,这道光刃竟是一把剑!
王师与赵云已由极动变为极静,剑槊交缠,各执一端,凛然对峙。
剑槊为什么会“交缠”?盖因王师手里的不是普通的剑——这是一把罕见的以麻钢锻造的软剑,其薄如纸,柔韧如筋,长不过三尺(相当于现在的尺半),宽不过两指,可藏于腰带间,围于腰上。
在汉朝铁质兵器质量普遍不佳的情况下,这样高品质的软剑,一般人别说见过,连听都没听过。所以守卫们根本没想到,竟然可以把剑围腰上混进来……
此刻,王师手里的剑,竟如同蛇一样,盘绕卷曲,将赵云的马槊长刃缠得死死地,抽之不动。
剑极短,乃刺杀之器;槊极长,乃战阵之兵。一旦马槊挣脱软剑束缚,王师优势尽丧,恐怕连近身都不能,所以无论如何,他都要缠住赵云的长兵。
赵云单臂一振,槊如龙吟,挺槊而刺。王师手腕小幅度急遽摆动,并不断后退,以消减马槊上传来的巨力。
同样是一进一退,只不过,这次却是反了过来。眨眼间,王师便退出大堂,绕着并不宽敞的中庭飞旋绕走起来。
交手至此,夏侯兰才反应过来,大吼一声,扑向田畴。田畴却安坐不动,望着扑来的夏侯兰,只淡淡说了一句:“两邦交兵,不诛来使。”
夏侯兰的拳头已快打到田畴面门,竟尔生生顿住,化拳为指,几乎戳到田畴鼻尖,怒吼:“你算什么来使,这刺客怎么说?”
田畴摇头:“王师乃我师,其行止并不听命于我。足下要杀动手即可,畴乃使者,绝不反抗。”
三国只是内战,彼此间还是讲道义的,象田畴这样有名望的隐士,不做反抗,夏侯兰还真下不了手。此时已有护卫闻声而来,夏侯兰随即命人将田畴拿下。但对庭院里的龙虎斗,却无人能插手。
二人不知旋绕了多少圈,护卫们别说帮忙,看都看花了眼。
急速旋转中,赵云身形陡然一顿,长长吐出一口气,面不红,气不喘,突然开口:“王师可有名?”
王师执剑之手依旧稳如磐石,静静道:“王越。”
第304章 大剑师(下)
王越?
赵云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不可否认,此人剑术之精,远在田畴之上。若是顶盔披甲,骑上战马,挺槊冲刺,他有把握击败对手。但平地之上,比斗较技,正是剑客所长,一时之间,无法拿下。
而事实上,双方从大堂杀到中庭,旋绕游斗良久,剑槊始终未分,也就是说,这一个回合,就打到了现在。
二人看似剑槊相交,有惊无险,实际上每一呼吸间,彼此施于剑槊上的力道都在增减加持、变化种种手法与劲力。稍有不慎,或是马槊挣脱,或是软剑挑飞,必有一人失手中招,实是凶险异常。
两道身影如风车般急转时,外围的护卫干着急帮不上忙,待二人骤止,卫兵立即忽啦啦围上来,刀枪弓弩齐举,齐刷刷对准王越。
王越长叹,转首面对田畴,露出愧疚之意:“深山苦修五载,竟未能击杀一将,子泰,越实有负于君。”
这只能说,王越运气不好,出山第一击,就踢上赵云这块“铁板”。在辽东将帅中,除开马悍与赵云,任何一人遭此刺杀,都难免受伤甚至致命。
“此事皆因王越而起,与田君无关,请将军放田君离开,吾一身当之。”王越说罢,松开剑柄,束手就擒。
尽管胜负未分,但确实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这是刺杀,不是比武,刺客就是一击而走,走不了就是死,王越出手之前,就已有此觉悟。
“你当得起么?”夏侯兰冷然道,“若无田畴,你也到不得我等面前,更别提拔剑。你是刺客,他是帮凶,谁也别想跑。”
王越森然道:“吾手中虽无剑,但决死一击,血溅当场,至少可拉近半人陪葬——或许也包括足下。”
夏侯兰大怒,向卫兵伸手:“拿弓来,随我一齐发射,我倒要看看,他怎生拉我陪葬!”
“慢着。”赵云抬手制止,缓缓收槊,将缠绕在槊刃上的软剑摘下,迎风一抖,软如死蛇的细剑顿时昂藏如龙,剑身篆刻着两个错金字。
当赵云看清这两个错金篆字时,瞳孔急剧收缩,脱口而出:“中兴!”
夏侯兰一怔:“什么?”
王越先是惊讶,旋即喟叹:“想不到,还有人能认出此剑。”
夏侯兰很少见赵云有这样吃惊的表情,不禁讶道:“这剑……来头很大么?”
赵云苦笑:“此乃先帝自用名器,你说来头大么?”
夏侯兰大惊,他吃惊的倒不是什么“先帝自用名器”,而是此剑来自皇室秘藏,那么刺客究竟是什么来头?又是奉谁之命?难道天子对主公已动了杀心?简单的刺杀一下就变成政治谋杀,事态升级了。
赵云与夏侯兰交换了一下眼神,挥手令卫士全部退下,只留田畴与王越。王越、田畴手无寸铁,而赵云持槊,夏侯兰执弓,已稳占上风,倒也无惧。
赵云第一句话就问:“谁派你来的?”
王越却反问:“将军如何识得中兴剑的来历?”
中兴剑是灵帝于建宁三年所制的名剑,共铸四剑,俱名中兴,后被董卓所没。不过,董卓也只收得三剑,还有一柄最特殊的麻钢软剑,却在其入宫前夕失窃了。
这几柄名剑,若是朝中重臣,自然识得,但一般的边将是不知道的,更遑论赵云彼时不过常山一村夫,哪可能知晓这等皇室秘事。赵云之所以知道,很简单,是蒲元告诉他的。
蒲元是汉末三国最出色的铸剑师,其技艺自然是有传承的,当初这四柄中兴剑中的两柄宝剑,就出自其师傅之手。故此蒲元在纵论古今名剑时,曾多次提到其师所铸的中兴剑,大小、形状、样式,各种数据烂熟于胸。
赵云身为辽东第一将,他所用的兵器,包括佩剑、腰刀、标枪、马槊、备用槊……等等武器,都是蒲元亲手量身打造,自然与他有过多次交流。两人纵论兵器,话题广泛,这中兴剑的来历,就出自彼时。
夏侯兰也是辽东重将,但他常年在外征战,甚至没见过蒲元,所以赵云知道此剑来历,而夏侯兰却不知。
得知是铸剑师之传人所言,王越才自失一笑:“是某想差了,以为将军知道她的行踪……嗯,不说也罢。”
赵云肃容道:“足下之剑何来?又是奉谁之命行刺?”
王越拱手道:“越敬将军身手,也感谢将军直言相告,自不须隐瞒,此事由子泰告之最宜。”
行刺失败,对方仍以礼相待,田畴也不失剑客本色,很爽快地说出事情原委。一切正如赵云、夏侯兰所料,指使者为公孙续。
公孙续为解右北平之危,紧急派人从徐无深山请出田畴,希望田畴能再帮他一次,刺杀辽东军主将,令敌退兵。田畴起初是拒绝的,他是隐士,不是杀手。而对公孙续仗义执言之恩惠,当年助其击杀乌丸力士也算是报答了。田畴因刘虞之死,一直视公孙瓒为仇寇,岂肯一再助之。
公孙续再三请求,田畴只是不应,最后兔子都被逼急了,恶狠狠威胁:“君若应允,此事无论成功与否,此后再无相求。若是不允,右北平将无半粒谷米与一缕丝帛售入徐无山中。”
田畴自从率族人归隐深山,近几年来,乡人慕名避乱相投者众,此时在徐无山中已聚乡人近三千户,俨然一中县规模。即使自耕自种,纺纱织麻,也无法支撑如此规模的人口日常所需,大多数物资,仍然得下山采购。公孙续的威胁,真拿捏住了田畴的命门。
令支公孙氏族的势力,遍布幽州,其势最盛者,就是辽西四县与右北平郡。不管公孙瓒是否败亡,将来幽州之主是谁,都不能不借重公孙氏势力。公孙续说粒米半缕不入徐无山中,那就是来真的,绝不是空口恫吓。
田畴可以不为自己,却不能不为追随他的近万乡人着想,最终不得已,同意最后帮公孙续这一回。此事一了,双方恩断义绝。
田畴虽是隐居,但外界的动向还是知道的,赵云之勇名他也时有耳闻,自度没有必胜把握,尤其是没有机会带兵器入见,与送死无异。于是便向授其剑术的王越求借软剑一用。
王越问清缘由后,慨然以身相代,并约定若事败,则一身当之。
听到与天家无关,夏侯兰终于松了口气,冷哼道:“还真有古之刺客之风嘛……”
赵云仍有一个疑团:“王君是何来历,为何会有失踪的天子剑?”
田畴摇头,中兴剑居然是天子剑,这个秘辛他也不知,目注王越。
这个秘密已埋藏在王越心头多年,或许是自知必死,王越终于不再隐瞒:“某原为虎贲郎官,此剑为公主在董贼入京前夕,暗中取出所赐。某护送公主北上不利,至其蒙难,无颜东归。遂仗剑游塞北,后与田君相识,寄食于门下,蒙田君不弃,呼之为师……”
赵云、夏侯兰、田畴越听越惊讶,甚至张开嘴巴。
夏侯兰不等王越说完,打断道:“你所说的公主,莫不是万年长公主?”
王越点头:“正是。”
赵云与夏侯兰面面相觑,脱口而出:“既然你是公主护卫,为何还要与我们为敌?”
王越听得莫明其妙,场面为之一静。但闻一人干咳一声,将众人目光吸引过来,却是田畴,满脸苦笑:“是我陷王师于不义了。王师是真正的隐士,深山修行五载,不闻世事。而我也不知王师来历,未将公主之事告之……”
王越惊讶不已:“子泰,你知公主之事?”
田畴点头:“除君以外,天下无人不知,辽东之主马君,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