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击三国-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诩只有暗自摇头,在没有看到锦囊信件的情况下,许攸如此表现,只能说他心太大,跟什么胸有成竹不沾边。
  沿着长长的龙尾道拾阶而上,贾诩注意到,往日两侧守卫的持戟甲士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二十四名内侍。内侍见到贾诩、许攸,齐齐施礼。
  贾、许二人互望一眼,心照不宣,这应当是皇后特意安排的,什么龙狼、虎贲、羽林,统统不许踏入宫殿半步。殿前守卫都让一群气力比普通人还弱的内侍担当,为的就是让奉旨入朝的这群人放心。
  “贾诩(许攸)参见皇后。”
  “贾卿、许君,请入席。”
  二人谢过,安然入坐,在他们的对面及上首,已坐满一群大臣。贾诩一个个看过去: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御史大夫刘艾、大司农赵温、执金吾伏完等人俱在,唯独不见御史中丞钟繇。除了这些意料中的熟面孔,还有两个生面孔令贾诩颇为警惕,这两人都是年轻人,敬陪末坐,从他们腰间所佩绶带来看,不过几百石小官,居然能登堂入室,必不寻常。
  伏后隔着珠帘,缓缓开口:“自先帝龙殡以来,朝中不稳,人心不安,更有流言蜚语,耸人听闻。这一切,都源于大臣不和,暗生龉龃,更有甚者,居然要动干戈……先帝灵堂犹在,诸公便急于相煎,成何体统!”
  说到后面,已是严声厉色,充满怒气,令在场所有大臣都为之淌汗,不管说的是不是自己,俱伏席请罪,连伏完都不例外。
  伏后似是缓了会气,慢慢恢复平静,道:“今日并非大朝,特意请诸卿前来,便是让诸卿坦诚相见,开诚布公,何事不可谈?何至于非要动干戈不可?”
  杨彪、张喜互望一眼,俱默默点头。
  刘艾却惊愕不已,使劲瞅伏完,一肚子郁闷,却苦于说不出口。
  伏完也很惊讶,没想到女儿居然摆出两不相帮的架势,这跟先前的态度不一样啊。幸好、幸好他们还准备了后手,否则今日若让贾诩这老狐狸溜了,就再没机会让他上套了——别的不说,只要人家递上一份奏折,称病休养,你就无可奈何了。
  贾诩好整以暇掸掸衣袖,笑道:“皇后所言,深得治国至理,我等同殿为臣,何事不可谈。私会相谈固可,朝堂商谈亦可。”
  这时对面下首最年轻的那低级官员朗笑道:“皇后说得甚是,开诚布公,正是我等所求。既如此,贾令君可否那封密信全译文呈上,交与皇后验看?”
  贾诩淡淡望着对方:“足下何人?”
  “河内司马懿,拜见贾公。”
  “哦,原来是司马建公之子,司马八达中行几?”
  “懿字仲达。”
  司马懿?密函上提到射鹰截密信的人就是他;提议八关校尉互换,将雒阳龙狼军优势化为乌有的,也是他。河内司马氏,还真出人才啊。
  贾诩上下打量这年轻人一眼,暗暗点头,原来一切祸因,皆由此人而起。果然言辞犀利,后生可畏,还好,他同样有准备。
  贾诩从怀中取出一封折子,内中夹着锦囊之书,放在内侍呈上的云纹漆盘上,含笑道:“仲达所言甚是,诩从善如流,这就将全部译好的信件呈与皇后验看。嗯,我贾诩以列祖列宗之名起誓,这就是鹰书全译文,一个字都没改——如何,诸公、仲达,可满意了?”
  这誓够重,以时人对祖先的敬重,这封密信译稿,绝对是真。刘艾、伏完及司马兄弟完全被堵住口,什么毛病都没法挑了。
  众人目注着托盘托着书信,送入帘后,大殿上一阵沉寂。
  杨彪与张喜脸色缓和不少,而刘艾与伏完惴惴不安,司马兄弟则不时以眼神交流,难掩焦虑,敏锐感觉事情似乎正朝他们无法掌控的方向滑去。
  帘后似乎传来一声轻呼,旋即安静。
  伏完有些忍不住了,引颈而望,道:“皇后可否将密信传与下臣一观?”
  一般情况下,就算是诸臣之首,太尉杨彪,都不敢催促皇后,但伏完却敢,谁让人家是一家人呢?
  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伏后竟淡淡回绝:“密信已核实,确有僭越之处,如何处置,且等大将军回朝之后再议。”
  这、这就完啦?!
  诸公大眼瞪小眼,完全出乎意料,不知所措。
  司马懿更是暗暗叫糟,他千算万算,自觉并无遗漏,没想到,竟有个致命破绽——他们引以为最大臂助及靠山的皇后,竟然拉偏架!失去皇后的支持,甚至偏向对方,这场政争,一开始就注定了败局。
  莫说诸公,就算是许攸,也惊奇瞪大眼,捻须的手不自觉一抖,生生扯下几根灰须来。
  贾诩双袖展开,呵呵笑道:“好了,诸公想要密信,贾诩就给密信,对于此信给诸公带去的困扰,贾诩深表歉意,自会在大将军回朝后,当面请罪。”
  贾诩对丹墀上垂帘合袖致礼:“臣行此举,只因循国朝惯例,储君遴选,必由太后、大将军或丞相主持,缺一不可,故而阻止,以免日后生乱。臣自知行止僭越,其责难逃,自翌日起,愿闭门思过,不再上朝,直到大将军归来为止。”
  刘艾差点没跳起来——奸滑啊!太奸滑了!这理由看似合理,其实不堪一击,有意见当日朝堂上你尽可以提啊!表面不说,背后偷偷发密信,点名阻止三位储君候选上雒,怎么听都不是好路数,竟然还把自己打份成忠心为国的样子,太无耻了!而且连退路都想好了,竟打算躲在府里,一直到马悍回来……
  贾诩冠冕堂皇的理由,瞒不过一群政治老油子,而贾诩也没想过要瞒,只要面上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成。政治的东西就这样,甭管内在多肮脏,外在包裹的东西一定要足够漂亮。
  很明显,这场政治较量,刘艾、伏完、司马懿等人,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完败,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小弟叛变还有救,现在是老板背叛,那就真的只能仰天长叹了。
  许攸也终于明白,那“锦囊妙人”所指,不禁一阵阵头皮发麻,使劲甩头,不敢多想。
  司马懿离席而起,躬身致礼:“贾公谋算过人,不愧为大将军之谋主,懿甘败下风。”
  贾诩目露激赏:“司马仲达,后生可畏。”
  身为大汉朝堂举足轻重的权臣,贾诩的品评虽不及许邵的“月旦评”知名,但其政治影响力,却犹有过之。有贾诩这八字评语,司马懿这天下名士的名头是跑不了了。
  这是贾诩释放的善意,有招抚之意。
  只可惜……司马懿向贾诩深深一鞠,以示谢意,但一开口,却充满杀机:“贾公勿躁,胜负未定,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你们听!”
  雷声隐隐,乌云翻滚,随着一道闪电亮起,沙沙雨声由远而近,视野一下变得迷蒙起来。酝酿多日的一场雨,终于降临,而且有倾盆之势。但任是雷电轰鸣,雨声如沸,却掩不住阵阵纷杂惊心的脚步声,渐渐逼近……


第430章 小看女人的代价(续)
  “皇后,不好了!有人闯宫……”一内侍慌里慌张奔进来,话未说完,一枚木杖呼噜噜飞来,正击中其后背,内侍踣地吐血,再说不出话来。
  大殿上一阵骚动,左右内侍、宫女,乱成一团。而刘艾、伏完、赵温、司马兄弟却一脸淡然。奇怪的是,贾诩也同样淡定从容。至于许攸,那就是个天塌下来当被盖的家伙,更是若无其事。只有杨彪、张喜惊怒不已,望望这边,瞧瞧那边,一时搞不清究竟是谁唱的这一出。更想不明白,眼下这局面,谁有那么大的能耐,能动用军队,更把士兵带入宫中?
  答案很快揭晓,随着一声告罪之声,御史中丞钟繇与两人立于殿门之外,伏阙叩拜。一个是侍御史张纮,一个是谏议大夫荀衍。而在他们身后,竟是一大群手持刀剑、木杖等凶器的内侍。
  贾诩终于明白危机源自哪里了,原来如此。
  钟繇是刘艾同伙,张纮是江东势力,荀衍是曹操心腹,他们搅到一起并不令人意外,但那一大群手持凶器的内侍又是怎么回事?
  要说清这个问题,就得先说说北军与宦官之间的特殊关系。
  北军作为拱卫帝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平年间,曾立西园八校尉,其为首的上军校尉就是著名大宦官蹇硕。以宦官掌军,统领七校尉,并非灵帝首创,却是最大手笔,自此宦官与北军便有了一种特殊的关联。
  伏完接手北军,兼任北军中侯,与宦官频繁交往,利益勾连。或对抗,或合作,这是历代外戚与宦官之间关系的常态,只有马悍对宦官的态度却完全不同。
  鉴于汉末宦官祸乱朝纲,暗杀大将军(何进),药死何太后(董卓下令,宦官下手),几乎葬送了大汉江山种种倒行逆施,加上做为穿越者天生对太监这种生物的厌恶属性,马悍对宦官集团是很痛恨的。
  虽然汉末的宦官主要力量,都被董卓杀光了,但这种皇家寄生虫是附着于皇室身上的,只要皇室不倒,他们就会慢慢崛起。
  马悍对宦官的态度介于何进与董卓之间,打压而不灭绝,这自然令宦官们深为不满。只是马悍太过强权,连天子都让三分,宦官们自然只有夹着尾巴做人。
  平日里,这些残缺之人只在阴暗角落低调生存,但因他们所处的位置实在太过关键,一俟时机来临,他们便会成为改变朝局,影响历史的力量。
  这一次,刘艾、伏完、赵温等人,在司马懿的提醒下,想到了这股曾经改变大汉格局,如今却几乎被人遗忘的力量。
  论干仗,宦官势力,在正常情况下,真的是“没卵用”。这些阉人力气比常人弱,胆气比常人小,除了脑子好使,一无所长,比一般民壮还不如。但是,在皇宫这么一个特殊地方,宦官们有着绝无仅有的优势——地利!
  你就算有千军万马,进不来也白搭,而宦官们则轻而易举。就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他们的地盘——我的地盘我最大,就算是大将军,也杀给你看。倒霉的何进,就是下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