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击三国-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都昌相府,太史慈正向孔融拱手:“黄巾已破,慈幸不辱命。”
  孔融手中的麈尾已摇不动了,他本想捻须,但不自觉一使劲,竟扯下几根须茎,喟然长叹:“城外那百骑,就是辽西劲骑么?”
  “是,白狼城守护卫精骑‘狼牙飞骑’。”
  “狼牙飞骑!”一旁的王修脱口而出,“矢如狼牙绝利,马做的卢飞驰,果然不愧为辽骑精锐,只怕比幽州公孙的白马义从更胜几分。”
  “以此精锐,攻彼乌合,无怪乎可轻取黄巾。”孔融感叹之余,也略感不悦,“辽西既有此劲卒,为何不明言,还道子义要请平原刘使君。”
  太史慈略感尴尬:“城守虽有心为使君出力,奈何兵微将寡,恐难取信于使君,故而……”
  王修急忙打圆场:“这也是马都尉恃重之举,如今贼人已破,辽西军功不可没,使君必有答酬。”
  孔融也知道,自己原本就不信任辽西军的战力,实在怪不得人家藏拙。干咳一声道:“酬功之事,自不待言,万石谷米,百副兵甲,稍后自有计曹给付……嗯,不知马都尉此时在何处?”
  太史慈翘首北望,微微一笑:“城守此刻,只怕会很忙吧。”
  马悍的确很忙,忙着收编管亥的黄巾众。黄巾贼打仗的本事没有,但逃命的能力很强。这些人本就是百姓,裹上黄巾,拿上木枪,就是贼;枪一扔,头巾一脱,就是民。再往深山老林一钻,你怎么抓?
  马悍虽有骑兵,但毕竟太少,想用百十骑兵围捉上万民贼不分的黄巾众,显然是不可能。所以,他才不惜单骑追击,擒贼擒王。拿下了管亥,这支黄巾贼众也就差不多了。
  管亥这个渠帅果然不是盖的,先找到部分大小头目,然后再通过这些头目四下收拢残兵,一日夜后,居然得众五千余人。加上狼牙飞骑所掳千余人,合计近七千人众。
  此刻在莱州湾的海滨,到处是黑压压的拥动人头,破旧的头巾、黝黑的面庞、麻木的神情、简陋的兵器。许多面庞都是瘦削而苍老,壮年者不过十之二三。嗯,管亥所谓的万人黄巾,真正能拿得起简陋兵器的也不过二、三千人,余者皆为羸弱,在战场上也就是摇旗呐喊的料。而孔融就是被这样的杂兵给吓住。
  马悍骑着银箭,站在高高礁石之上,红日初生,潮水激涌,浪花拍礁,天地澄碧。
  不远处催骑四下游弋的狼牙飞骑,不时注目背映红日,孤高卓然,恍若神明的城守,心头涌动着一股要膜拜的冲动。
  而对更多的黄巾众而言,那个高高在上的人,决定着他们的命运,他们茫然而无措,惶恐不安地等待命运的宣判。
  不远的海上,是三艘高大的槛舸,随海浪起伏不定,海滩上已搜集了十数条渔舟,由于此处没有停泊栈道,要上槛舸,只能通过小舟转运。
  马悍默然注视着这些人。黄巾,大汉的毒瘤,这颗毒瘤,让大汉这个巨人,千疮百孔,最终倒下。但这颗毒瘤,却是大汉自身百年“毒素”积累总爆发,是必然结果。中原土地兼并日渐严重,平民流离失所,无以为依,只有从贼,一茬又一茬,杀之不绝。可以说,一日土地兼并不靖,黄巾一日不绝。
  而这一切,在辽西都不成问题。辽西地广人稀,几乎没有任何世家大族,那是一片空白肥沃的土地,任何人,只要肯劳作,就绝不会挨饿。只是辽西夹在辽东与幽州之间,地理位置尴尬,流民若走陆路,根本通不过幽州,若走海路,必然就先到辽东。海陆都不通辽西,除非有专人组织渡海前往辽西,否则哪怕这些人在中原死绝、往辽东挤爆,都不会有辽西的份。
  而马悍此行最大目的,就是要打开这条移民辽西的海上通道。乱世之中,什么最宝贵?不是兵,不是钱,不是粮,不是武器,而是人。有人,一切都会有;没人,就算有一切,也终将会失去。
  移民辽西,是白狼城崛起的不二选择!
  “昨日,我曾对你们的渠帅管生德说过一句话,今日我再将这句话奉告尔等。你们只有两条路,渡海者生,留青州者死。”马悍长鞭向前一指,厉喝,“尔等愿生否?”
  被长鞭指到的一众黄巾忙不迭点头,面色惊惶,眼巴巴望向他们的渠帅管亥。而管亥只是冷着脸,面无表情。
  马悍厉喝再起:“尔等愿耕田饱食否?”
  这还用说么?绝大部分黄巾众都在点头,甚至大声喊出愿意。只有少许人满怀疑虑,一时不吭气。
  马悍声色俱厉:“尔等愿携家眷,远离战争,安度余生否?”
  “愿意!愿意!愿意!”
  这一次,再无人迟疑。数千人声,令海风为之一遏。
  马悍长鞭向大海一指,气沉丹田,振聋发聩:“渡海!到辽西!有田有地有生计。走——生!留——死!诸君愿走愿留?”
  “我等愿至辽西求活路!”数千人纷纷叫嚷。
  马悍长鞭击空,声裂金石:“上——船!”


第78章 冀州战云
  马悍的三艘槛舸,上下层全部装人的话,一次可运千人渡海,七千人,就得来回十四趟,耗时近两月。虽说有孔融的万石米粮做保障,足以支撑移民辽西,但时间太久,耗不起。
  根据太史慈的建议,辽东沓氏有不下数十艘大型客船,可在经过沓氏时租赁这些船只参与客运,短时间内将黄巾降众移至辽西。
  马悍当即采纳,交由郑高负责联系,租赁资金,找白狼长田豫解决。
  从五月初三开始,一场持续不断的移民行动,在青州北岸的莱州湾紧张展开。随着当日被打散的黄巾众陆续回归,移民北渡的丁口越来越多,最终竟聚集了九千多人,倒是出乎马悍意料。
  对于辽西移民,北海孔融是举双手双脚赞成——太好了!把这些祸乱份子全弄走,北海定矣!青州安矣!哦,送瘟神是吧?孔融这样的态度,马悍当然不会放过这敲竹杠的好机会,不但又榨出北海郡三千石粮的“移民费”,还让孔融出兵维持治安,出帐篷、柴薪等生活物资,甚至把王修都弄过来当移民总指挥。还别说,王修当了近十年县令,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态度务实,将近万人的移民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的确是个内政人才。
  眼看整个北海郡都在为自个的移民计划转动起来,机会难得,马悍开始不甘心只收罗这么点丁口了。青州黄巾曾经在汉末闹得最凶,鼎盛时达三十万之众。不过,就在去年,被兖州牧曹操耗时半年,残酷镇压,尽收其众,编为青州兵。当然,这种镇压并不彻底,黄巾就象野草,一把火看似烧尽,来年春天,时机合宜,又迎风发芽。否则,也不会有管亥之围北海。
  不过,眼下青州黄巾刚刚被割了一茬,一时半会是没有黄巾动乱的了,那么哪里还有呢?
  正当马悍寻找新的人口来源之时,五月初九,在都昌相府,从孔融接到的一份青州刺史公函中,马悍得知了一个重要战况:冀州牧袁绍,即将向黑山军发动复仇之战。冀州,战云密布。
  这场战事的起因,要从两个月前说起。初平四年(193年)三月,黑山校尉于毒,在黑山军主帅平难中郎将张燕的授意下,联合陶升、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等流民坞堡头目,趁袁绍与公孙瓒在龙凑决战之机,袭击冀州魏郡邺城。这邺城可是袁绍的老巢,他本人就被封为邺侯,其妻子儿女,包括军中诸将士家眷尽在邺城。
  邺城失陷,魏郡太守栗成以下众官吏被杀。刚取得龙凑大捷,回师薄落津的袁军军心动摇,紧急回援。紧赶慢赶,好容易赶到邺城之时,看到的,却是满城老弱被屠,妇女被淫辱,财物被劫掠一空的惨状。
  一时间,军心大恸,满城缟素,怨气冲天。
  袁绍的运气却出奇的好,他的妻子儿女本已落入黑山军之手,偏偏这时黑山军出了一个叛徒——陶升。陶升也是司马一级的高级将领,此人早年曾任内黄小史,天然与袁绍这等世家名门有亲和力,对黑山军劫掠邺城之举,认为是自掘坟墓。于是反戈一击,从于毒手中抢过袁绍家眷,并安全护送到斥丘,交到袁绍手中。袁绍大喜过望,任其为建义中郎将。陶升投机成功,而他的昔日黑山同袍们,则将面临冀州军的残酷报复。
  经过两个月的休整,冀州军军心渐稳,复仇之声,甚嚣尘上。加上又有奋武将军吕布率军来投,袁绍实力大增,信心大涨。
  五月初五,袁绍顺应军心民心,正式向黑山军发起剿杀令。汉末以来,冀州最大一场战事大幕,即将拉开。
  “你们看看,这件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在都昌驿馆里,马悍将从孔融那里弄来的公函副本扔给太史慈与管亥。
  管亥,嗯,现在也是辽西白狼城的一员了,暂任步军假司马一职,为乌追副手。不过,马悍并不打算让他跟船回辽西,正相反,在北海黄巾被分割安顿下来之前,管亥这个前黄巾渠帅必须置于马悍眼皮子底下。
  太史慈沉吟一会,道:“城守想参与其中么?”
  马悍微笑:“如果有好处的话,亦无不可。”
  管亥轻咳几声,他在都昌之战中,身中流矢,幸好铠甲防护不错,且未中要害,休养一阵后,以他强壮的体质,已无大碍。管亥是那种只服武力之人,马悍对他两次强力压制,令他不得不服,既然败了,被掳了,又能给自己与手下找到一个好前程,又有什么理由不臣服呢?
  或许是马悍对管亥的压力较大,他的发言,略显拘谨:“黄巾青壮其实无甚战力,而城守的狼牙飞骑虽劲,但人马略少。这冀州军可不下数万,黑山军也有十余万众啊……”
  马悍哈哈笑道:“我们又不以二者为敌,他们人再多,又与我何干?”
  不以二者为敌?管亥愣了愣,搔搔后脑:“那我们站哪边?”
  “我们站自己一边,或者,站在有好处给我们的一边。”
  “这样啊……那我们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