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起澳洲-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起义军事先攻克了靖西城,以城墙之险,据城而守。但城内缺衣少食,形势对起义军很不利,所以特意请求支援。

    按照信上的说法,起义军的规模已壮大到十万多人。除却不能参战的老幼,剩下了三万多青壮男丁。而和琳虽然只带了三万多人,但都是清军中的精锐。不仅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也是杠杠的。

    义军好几次突围,都死伤惨重,有去无回。且和琳后面还有五万大军日夜兼程的赶来。等敌方援军一到,义军的形势就更岌岌可危了。

    李海知道大明对起义军的重视,否则也不会派处长去带领起义军。所以他当机立断,派四万明军北上。不过派的都是西山朝降军。因为靖西就靠近边境,这些降军对当地也较为熟悉。让他们去,也是物尽其用。而且大明现在还不能过于刺激清国,因此派这些越人,也好混淆视听,撇清大明的关系。

    至于雇佣军,只会出动一小部分将官,让他们带领降军作战。到时候,所有人都是土·匪打扮,不准有任何大明标识。

    能全歼清军最好,不能的话,也不要过于勉强。毕竟替起义军解围,才是他们的根本任务。

    当四万将士分批进入清国境内时,南边的大明,刚渡过了一场全民狂欢。

    那还是八月初一的时候。夜空很亮,满天繁星。璀璨的幽光笼罩着大地,给俯卧的国家体育馆,镀上了一层银辉。但突然间,体育馆亮了!将冷清的幽光融化在炽热的明光里。

    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阵雀跃的欢呼声,像极了千万道海浪,在同时拍打沙滩。

    尽管在运动会前夕,因自行车赛的风波,暂时转移了舆论热点。但大明对运动会的宣传,已持续了数月之久。特别是到了运动会开幕的前一星期,大明各家报社以及广播电台,都铺天盖地的报道运动会的消息。一些特色节目或看点,也提前爆料了出来,赚足了民众们的眼球。

    这热度,自然高涨!

    便见体育馆灯火通明,人流爆满。很多买到票的民众,都在急不可耐的排队进场。一些没买到票的民众,则四处呦呵,愿意出三倍的价钱,求购一张门票。

    可惜的是,这门票在出售之前,就被大明的官方机构,囊括了一半。用来赠送各个行业表现突出的劳模,以及对大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还有部分政府高官,外国来宾等重要人物。所以剩下来的门票极为有限。就是有人出十倍的价格,也很难让人转让自己的门票。

    当天空响起八十八响礼炮声时,‘1795’、‘大明共和国’‘普天同庆’等焰火拼成的大字,瞬时绽放在璀璨的夜空中。那五彩缤纷的字体,惹得观众席上的民众激动不已。场外的民众,则长吁短叹,后悔没抢到门票。

    此时运动场的正中央,已搭起了一座占地五百多平方米,高三米左右的方形木台。周围摆着数百盏明灯,将木台照得透亮无比。为了办好这场运动会,大明可是将国内仅有的两台发电机,给搬到了会场。

    作为这场开幕式的主持人,大明金牌播音员扶柳姐,率先登场。她梳着晚唐盛行的高鬓,插着镶金带银的发簪。再添上一些金银佩饰和香气匍匐的百合花,使得满头珠翠,玎珰作响。看上去,华而不虚,贵而不俗,艳而不妖。

    穿的是一裘大红色的齐胸襦裙,和赛事的喜庆暗暗吻合。上身的袖子较为短小,下身的长裙较为贴身。用丝带作结,将傲挺的双峰,纤瘦的腰身,完美的衬托了出来。给人一种俏丽修长之感。

    襦裙上绣着大朵盛开的牡丹,针法细腻,图案逼真。栩栩如生中,凭添贵气。

    作为大明的‘时尚教母’、‘第一美人’,她的长相与身姿,向来是不输于人的。所以华服配美人,显得相得益彰。而且也只有她才有这么强的气场,撑起这套华丽的汉服。

    当她绕着木台走一圈时,观众席上的民众,都兴奋的站起身来。举着望远镜,兴奋喊着她的名字。为了防止观众看不清,座位席上,都放了望远镜。毕竟这时代没有显示屏,不可能将现场的场景,完美的呈现到角角落落。

    不过会场外,倒是挂满了小电视,进行现场直播。很多没买到票的民众,就聚在电视机前,席地而坐,把会场外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眯着眼睛,努力的看清电视里的画面。但电视实在太小了,站得远的民众,只能看到一张张移动的大头贴。

    一些颇有经商之道的小贩,发现了这个商机。赶紧跑到附近的商店。趁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时,将店里的望远镜抢购一空。然后拿到场上,大肆叫卖。价格虽然贵了一两倍,但很多人为了地方不被人抢占,或者不错过一丁点精彩的看点,便一边骂着奸·商,一边肉痛的买了下来。

    等电视中出现很多毛头小子,齐声向扶柳姐表白的场景时。场外的小伙子,也坐不住了。大骂着那些混小子,近水楼台先得月,竟敢妄想独占扶柳姐。

    对于这些狼·性的欢呼,扶柳姐见多了。知道这是什么场合,端着矜持,报以温婉的微笑。又惹得场内场外的小伙子们,狼·嚎不已。如果电视机摆在他们跟前,估计早就开启了舔屏模式。

    看台的贵宾区内,和杨崇坐在一起的外宾们,看到扶柳姐登场,也都叽叽喳喳的交谈起来。不过大多谈论的是这套衣服,不是扶柳姐本人。看来,中外审美,果然有很大的差距。

    待扶柳姐回到舞台中央,灯光骤然一暗。在刹那间,全场漆黑一片。有些人,还发出刺耳的尖叫声。也不知是吓到了,还是太过兴奋。

    就在全场吵闹一片时,一台大探照灯,慢慢垂到了扶柳姐的头顶上方。然后毫无征兆的,猛然发亮。这又引得一阵欢呼。


第一百九十二章 开幕式(二)……汉服

    清了清嗓子,扶柳姐举着话筒,用她那百灵鸟般的嗓音道:“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

    话音刚落,木台周边,齐齐作响。一串焰火冲上高空,拼成一条金光四射的神龙图案。这是大明的图腾,也是大明的国家象征。展现出大明睥睨世界的雄心!

    待场上的欢呼声稍稍减弱后,扶柳姐才接着说了一段语句优美的开幕词,大概有五分钟。跟着就是开幕式的第一曲舞…《明光初升》!

    这是一曲史诗性质的集体舞,讲述了大明建立者漂洋过海,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夏州这片新的土地。然后困境中求存建国,逆境中发展壮大,烘托出大明建立者们百折不挠的精神。

    通过演员们细致的肢体动作,将这段坎坷的历程,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那些悲与喜、笑与泪,传递给了所有观看的民众。

    本来喧闹的运动场,也不自觉的安静了下来。就是那些场外民众,也都深受感染。好像自己被带入了这段坎坷的历程中。

    直到千人齐诵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民众们才惊觉木台上已换了人。这是个个头戴冠帽,身着曲裙深衣,腰缠玉佩的男子。捧着竹简,声音洪亮。

    同时琵琶乐曲缓缓响起,随诵读声走弱,慢慢走高。最后响彻全场。许多身着汉朝宫廷装束的女子,开始在场上跳动着优柔的舞姿。

    等乐曲声渐歇,舞女退去,诵读声再次响起。不过装束稍稍改变,诗歌也变成魏晋时的陶渊明《归田园居》。乐器由琵琶换成了古筝,空灵婉转,欢快闲适,与台上的舞曲融为一体。

    接下来,南北二朝、隋唐宋元,朱氏大明,依次登场。配上每个朝代的诗篇,精美的服饰,特有的乐舞。将华夏历经千年的文化底蕴,起承转合的展现出来。

    形成一副厚重的历史画卷,激荡在众人心底。

    最后一个节目是扶柳姐和王嫣然携手登场,代表大明共和国。

    只见扶柳姐已换了一套紫色的齐胸襦裙,裙摆更长,透着典雅。头饰更少,长发及腰。胸前更低,春·光半露。那些举着望远镜的小伙子,眼睛都盯在扶柳姐的双峰上,喉结蠕动,吞着口水。

    王嫣然则穿着米黄色的曲裙,盘着双环鬓,插着簪花,看着温婉雅静。随着充满古典气息的背景音乐响起,二人开始倾情演唱《玉满堂》。

    “双手十指紧扣,长远未来轻构

    领家少女巧逗,明日斑斓隐候

    微微情愫悄悄留,你可知否

    不曾伤悲天地忧,只怕年华休

    行侠仗义日夜谋,身心立抖擞

    抒胸臆宣扬自我,四海任周游

    和谐丝竹紧凑,明丽笑意轻透

    此处美好巧收,今天光明隐守

    淡淡情愫渐渐镂,你可知否

    不曾悲切天地佑,惟恐岁月纠

    惩恶扬善日夜求,身心立抖擞

    尽情怀潇洒自我,铿锵撼神州。”两人你一句我一句,配合默契。歌声动人,乐曲动听。活泼欢快,灵动愉悦。轻松中,又不失典雅。很符合运动会的气氛。

    至此,这场被命名为‘穿过时间隧道,越过历史长河’的开幕式晚会,正式结束。

    必须提到的是,整场晚会,演员们都身着汉服。这也是彰显大明和清国的不同,体现出大明作为中华文明继承者的正统性。

    毕竟自1683年,明郑亡于台湾。汉服这个传承千年,代表汉人身份的传统服饰,就正式在满清的屠刀下,消息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明如今将汉服提高到国服的标准,并在海外来宾齐聚的开幕式上,大肆宣扬汉服。

    就是要传递出大明是正统的讯号!

    虽然汉服样式随着朝代的变迁,演变并不明显。但每套汉服,都确实是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

    为此,大明还特意从四大名绣之乡的广东、江苏、四川、湖南‘请来’一大批绣艺精湛的绣娘。花费了数个日日夜夜,才做好开幕式的万套演出服。

    用料是清国江南地区的丝绸,布料精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