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墨菲冲奥,也是分为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自身的名望,二是影片的市场价值。
奥斯卡的营销价值早已被公认,而善于利用奥斯卡进行营销的制片厂更是懂得如何借势营销,他们往往会把旗下最有潜力获得奥斯卡的电影安排在年度末尾上映,以借力奥斯卡提名而提升票房。
有评选的地方就会有拉票,奥斯卡评选的拉票形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之事。
为了使旗下影片获得奥斯卡评委的青睐,每年到了评选期间,电影公司便会斥巨资展开的公关宣传活动,各显神通。
根据墨菲得到的消息,今年各大制片厂投入奥斯卡公关活动的总资金大约在1亿美元左右,一些电影为了能在关键奖项上获得提名,基本公关花费已经高达300万美元以上,而且会有专门负责操作公关活动的公司来运作。
斯坦顿工作室同样雇佣了一家专门运作奥斯卡冲奖的公关公司。
自从墨菲回到洛杉矶之后,这家公司以及CAA都加大了《消失的爱人》的攻关力度,一场场拉票活动和宣传造势接连不断的上演。
CAA和公关公司首先举办了邀请众多奥斯卡评委参与的《消失的爱人》的专场放映会,会上有专人负责游说这些评委,斯坦顿工作室还准备了一些小礼物,例如印着与影片相关的各种Logo的瓷器和其他礼品。
当然,这些都是所谓的纪念品,而不是违反学院规定的礼品。
众所周知,并非所有的奥斯卡评委都会去影院观影,于是向评委寄送DVD也成为墨菲重要的宣传手段,这些DVD上面都会注明“供您参考”的字样,斯坦顿工作室还会附上特别的礼物,例如对外宣称“出借”给评委们用来观看DVD的高级光碟机,以表示自己的别出心裁与诚意。
除此之外,在《洛杉矶时报》、《好莱坞报道》、《纽约时报》等报刊上,墨菲都购买了大量的版面,刊登广告是奥斯卡宣传的常用手段,他当然不会放过。
这些报刊的读者中有不少是奥斯卡评委,比如华纳独立影片公司为了《晚安好远》的宣传公关,斥资百分美元随《洛杉矶时报》附赠一本关于影片的书。
传统媒体的宣传上面,墨菲的斯坦顿工作室也扔出了一百多万美元,这笔资金对于冲击奥斯卡提名名单来说,也不是众多候选选手当中最多的。
除了报刊广告,墨菲雇佣的那家公关公司还在好莱坞电影人聚居的例如比弗利山庄和圣莫妮卡等地区投放户外广告牌,同时也开始顺应新媒体趋势,打造用来为《消失的爱人》拉票的网站和博客。
很多人将拉票视为奥斯卡的“黑幕”,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影片足够优秀就可以秒杀一切,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却鼓励合乎规定范围内的拉票公关,认为这是自由竞争意志的体现。
为了增加曝光度,墨菲恨不得榨干自己与詹姆斯·弗兰科和查理兹·塞隆这对男女主角的每一分钟,他们在提名名单前忙成一团,赶场似的参加CAA和公关公司促成的各种媒体活动,以切身行动来帮《消失的爱人》拉票。
想要在一众强力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拿到理想的结果,墨菲也不惜采用有些过火的举动,在《纽约时报》上打整版广告,鼓吹《消失的爱人》是“本年度最佳电影”。
同样是宣传攻势,直接针对有投票权的学院成员,更经济有效。
为此,斯坦顿工作和公关公司不惜工本,除了将介绍《消失的爱人》的相关图文资料塞满评委的邮箱外,还不放过评委们的日常活动场所。
在这个“冲奥”最为白热化的阶段,墨菲连学院附近的商用场所,也变成了选战前沿,学院所在的比弗利山庄几家评委们经常去用餐的餐馆,墙纸都被换成了《消失的爱人》的海报,确保就近用餐的评委们,连吃饭时间都被宣传公关攻势包围。
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消失的爱人》不但能出现在即将公布的奥斯卡提名名单上面,还能多拿到几个重量级的提名。
面对自己的第一次奥斯卡之旅,墨菲基本用上了所有规则内的手段,至于结果如何,就要等奥斯卡提名者午宴来揭晓了。
第358章 第一个奥斯卡提名
明亮的阳光洒落在比弗利山希尔顿大酒店附近的棕榈树上,一辆黑色的宾利轿车疾驰而过,从左边绕了一个圈,抵达酒店正门附近,稳稳停了下来。
酒店门前聚集着大批的记者,见到宾利车车门被人从里面推开,立即围了上去,对准从车上下来的墨菲疯狂按动相机快门,还有动作快的人,已经冲到了墨菲近前,尽管被组委会安排的安保人员及时拦下,却不妨碍将手中的话筒递了过来。
“斯坦顿导演,你认为自己可以获得第一个奥斯卡提名吗?”
一个个问题如同不要钱一般,疯狂的扔向墨菲。
“有评论认为《消失的爱人》是上一年度的最佳电影,你怎么看?”
“前天的一次公开活动上,你说詹姆斯·弗兰科和查理兹·塞隆都配得上奥斯卡最佳男女主角的提名,为什么?”
“你觉得《消失的爱人》能拿到几个奥斯卡提名,最后能拿走几座小金人?”
这是奥斯卡提名者午宴,与过往学院总是在威希尔大街丽景大酒店举办不同,今年特地放在了贝弗利山希尔顿大酒店。
前段时间做了那么多的工作,又扔出去数以百万美元计的宣传公关费用,墨菲当然想亲自看看,能不能拿到想要的结果。
他没有回答记者的任何问题,现在也不是时候,在一名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进入了举办提名者午宴的宴会大厅,然后四处看了看,很快就找到了比尔·罗西斯与詹姆斯·弗兰科和查理兹·塞隆所在的那一桌,直接走了过去。
“你们来的很早啊。”
他拉开一张椅子,坐在了詹姆斯·弗兰科旁边,比尔·罗西斯摇了摇头,“是你来的太晚了。”
詹姆斯·弗兰科斜靠在椅子上,“这种需要出风头的场合,他总喜欢姗姗来迟。”
墨菲摊了摊手,却什么都没有说。
“我觉得。”穿着白色礼服的查理兹·塞隆笑着说道,“墨菲是不想抢我们的风头。”
她笑容异常明艳,显得心情极好。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无论从哪方面的反响看,查理兹·塞隆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希望都很大,甚至是《消失的爱人》所有申报奖项中获得提名几率最大的那一个。
由于角色设定的关系,艾米这个女主角非常出彩,相比之下,詹姆斯·弗兰科想拿到最佳男主角的提名,难度就要大很多了。
公关宣传中,斯坦顿工作室和CAA最大的努力方向是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和最佳原创剧本这五个提名。
在墨菲心里,只要能拿到其中的三个提名,就堪称是一场胜利。
整个颁奖季战役中,《消失的爱人》没有拿到任何例如各大影评人协会奖和各大工会奖等奥斯卡前哨类的重要奖项,却均获得一系列的提名,这对影片获得奥斯卡提名同样非常有利。
至于上个月查理兹·塞隆凭借艾米再一次拿走金球奖最佳剧情类女主角,墨菲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与奥斯卡评委几乎没有任何交集的金球奖,也仅仅是自我标榜奥斯卡的风向标而已。
奥斯卡真正的风向标是各大工会类奖项,因为工会奖的评委与奥斯卡有着大面积的重合。
想要这些人在提名中选择《消失的爱人》,公关宣传异常重要。
很多时候,电影的好坏是非常主观的东西,也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因为它没有评判的标准,奥斯卡又不同于欧洲的那些电影节,它是由几千名评委投票产生结果,所以在舆论上对这些评委的投票进行影响就存在可能。
发布相关公关稿件尤其是一些著名影评人的文章,接受电视采访,参加各位电视节目,参加各种奥斯卡前哨奖,这些都能切实影响到评委们的最终选择。
出席与《断背山》的导演李安的早餐约会,和《卡波特》的男主角菲利普·霍夫曼一起吃午餐,晚上约了《晚安好远》的导演乔治·克鲁尼一起喝一杯,这听起来很梦幻的时间表,只不过是在颁奖季期间,一个奥斯卡评委的普通一天。
明星、美食、舒适的环境、愉悦的交谈,这些只是奥斯卡公关活动中赢得选票的“开场白”,像墨菲这些野心勃勃的家伙都很清楚,这些投资是有意义的,因为获得了学院和评委们的垂青,作品提名甚至赢得奥斯卡,都能带来很大的经济回报。
影片的重映,DVD的发售、再版,周边的贩卖,甚至是公司其他影片的投资,都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这就是“声誉”效应。
自从九十年代哈维·韦恩斯坦加入这场叫做奥斯卡的名利游戏后,游戏规则的底限无疑被向下拉低了一大截。
对于奥斯卡的幕后,很多人都在说“没有奖项是真实可信的”,“所有的一切都有价格和报偿”,“为了赢,什么都可以付出”,“哈维·韦恩斯坦彻底改变了电影奖项的游戏规则”……不断升级的公关活动,彻底改变了影片在颁奖季进行推广的方式,变得更加“积极”、“有效”,看起来更像政治竞选。
每位奥斯卡赢家都有一个共同点——把自己的优势和权利运用得点滴不剩,在规则内发挥到极致!
所以,只要肯积极努力的宣传和公关,总能拿到一些评委手中的票,没拿到的就是其他人的条件比你的好。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影片必须要有最为基本的竞争实力。
墨菲的宣传公关工作不说是所有竞争选手中最出色的,但也算得上相当到位,《消失的爱人》题材有点问题,却也不是特别大,再加上影片的质量有足够的保证,当宣布完提名名单的时候,拿到几个重量级的提名,应该也不是什么冷门。
《消失的爱人》总计拿到了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