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莱坞之路-第4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
  墨菲的声音第一时间响起,不过所有人都没有放松,因为他们知道拍摄还没有结束。
  果然,墨菲又大声说道,“所有部门复位!菲力,换IMAX摄像机以全远景镜头拍摄。”
  影片的最后,他肯定要留给观众足够多的猜测或者说解读,以便制造更多的话题,为第二部曲做准备,用镜头做文章无疑是非常适合的方式。
  全景镜头,必然要将人全身从头到脚拍摄进去,这些镜头向观众展示了电影的内容和空间。它们可以展现规模,距离和空间感。
  等笨重的IMAX摄像机架设调试完毕,拍摄立即开始。
  IMAX摄像机拍摄到的镜头,也第一时间传输到了墨菲面前的导演监视器上,在光线阴暗的画面中,人物逆光而立,似乎看不清具体的形象,偏偏又能表达出人物的性格,这正是墨菲想要的效果。
  后期制作时,他可以通过剪影的手法,模糊人物的面部,让观众更专注在人物的动作和对白上,而不会基于本能的关注人物面部,从而突出人物悲壮和复杂的那一面,并且对第二部曲做出足够的预示。
  如同第一遍时一样,拍摄顺利完成,但墨菲没有像所有人期望的那样喊通过,反而坐在导演监视器后面,不断回看亨利·卡维尔最后离开的那个镜头,越看越觉得这里让男主角渐渐消失后立即结束似乎不是太好,总有些说不出的缺陷,不禁按下暂停键,双手抱胸看着画面思考了起来。
  黑暗是这部影片从内到外都在散播的气质,为什么最后不给黑暗一个特写呢?
  “菲力!大卫!海伦!”
  墨菲立即把自己最重要的三个助手喊了过来,直接说道,“我要最后给黑暗一个定格镜头!”
  菲力·拉舍尔想了想,说道,“可以,我这就去布置。”
  随后,墨菲又跟大卫·罗比和海伦娜·埃斯波拉交待了几句,这两个人也紧急去布置了,直到近一个小时之后,拍摄才再次开始。
  或许是相隔时间有些长的关系,亨利·卡维尔的表演状态出现了起伏,连续NG了三次之后,墨菲才拿到想要的定格镜头,拍摄也就此结束。
  宣布拍摄结束之后,墨菲没有去管剧组其他人,再次回放,反复观看刚刚拍摄的镜头,镜头的最后定格在了隐约透射着几分诡异光线的黑暗当中。
  墨菲用的定格镜头,能够在一瞬间把运动着的画面静止,把画面定格在某一,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
  这种手法在好莱坞电影制作中不算罕见,因为定格镜头通常是在某一个叙事语境中,定格镜头所表达的是某个场面的自我指涉,无形中会增加观影人对某一个画面的印象,由动到静的转换,借此点题更加能带给观众遐想的空间。
  像是这种定格镜头,完全可以用后期剪辑软件来实现,但那样的效果比不上直接拍摄,尤其墨菲刚刚用于拍摄的还是使用胶片的IMAX摄像机,胶片的定格镜头,最好的获取方式还是用拍摄来呈现。
  就像墨菲做的这样,定格镜头通常用于影片的开头或者结尾,他之所以想到使用定格镜头完成最后一个镜头的拍摄,还是在刚刚想到了曾经看过的那部《末路狂花》,这部影片最后的定格镜头给了他非常深刻的印象。
  《末路狂花》结尾的镜头可谓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定格镜头,影片最后是两位女性主角开车开向大峡谷自杀,采用这一个结尾,汽车行驶的动作镜头作静帧处理,从而留给观众的最后印象是车在空中行驶,虽然不符合普遍的物理规律,但是可以避免观看可怕的死亡结局,反而留给观众浪漫、遐想的空间,示意她们通往自由的道路,用女性的解放来抗衡一个男权主导的世界。
  这样的定格镜头在很多经典影片中都有运用,墨菲记得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虎豹小霸王》。
  这部影片也是在最后两个男性主角决定逃出被困苦境,无所畏惧地面对身后的枪林弹雨,直面他们的命运,在某些层面上这样的运用也是出于避免观众观看可怕的死亡结局,希望只留下他们无畏的人物形象。
  这里的镜头,墨菲肯定会放在影片的最后,画面凝结,能创造出一种开放式的结尾,让观众为男主角的所作所为产生思考和想象。
  既然是系列的第一部曲,自然不可能留给观众一个完全封闭式的结尾。
  虽然这部影片未必会成功,但墨菲不会因此忽略为第二部做铺垫,不过这种铺垫也很有限,《蝙蝠侠大战超人》的惨败教训就在眼前,他不可能塞太多铺垫的内容进去,实际上也就是结尾和詹姆斯·弗兰科惊鸿一瞥的镜头而已,后者还是借玛格特·罗比的眼睛来显现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盖尔·加朵走了过来。
  墨菲转头看了她一眼,直接说道,“盖尔,所有的IMAX胶片暂时送银行保险柜存放,数字镜头除去二十世纪福克斯保管的那一份,另一份由你亲自保管。”
  好莱坞剧组的泄密不太常见,但墨菲也不会掉以轻心,他的剧组在这方面的安保措施一向是最为严格的。
  盖尔·加朵转向离开去处理胶片和数字镜头的保存问题,墨菲又对旁边的米歇尔·威廉姆斯说道,“米夏,你去联系二十世纪福克斯和卡拉·费斯,让他们准备好后期制作室,下周我就会开始后期制作。”
  “我这就去做。”米歇尔·威廉姆斯拿起电话,去联系二十世纪福克斯了。
  墨菲端起桌子上冷掉的咖啡,一口灌进肚子里,靠坐在椅子上面,长长的松了口气,繁重的拍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了。
  从年初的筹备到现在拍摄完成,花掉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即便他是精力非常充沛的人,也难免感觉到了疲惫。
  但墨菲知道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这部影片将在暑期档开端的五月份第一个周末上映,留给他后期制作的时间不算太长,必须要抓紧,否则再次更改档期的话,那可真就是很大的麻烦了。
  从第二天开始,墨菲为自己放了几天的假,这几天的时间里,完全躲在波浪庄园中休息,根本不去管外界的任何事情,等到精力稍稍恢复,立即投到了影片的后期制作当中。


第549章 彻底黑化
  “我这次拍摄了大量的长镜头。”
  福克斯大厦内的后期工作室里,墨菲对自己的剪辑团队负责人说道,“乔迪,这些长镜头主要都用来展现人心和人性挣扎的那一面,你剪辑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这一点。”
  乔迪·格里菲斯点了点头,“这几天,我已经把所有镜头看了一遍,有了大致的想法,我会先制定一个大致的剪辑方案,到时我们再沟通。”
  “可以。”墨菲充分信任乔迪·格里菲斯,“这方面由你把关就可以。”
  后期制作最开始的这段时间,墨菲不会参与剪辑,而是让人召集了一个调色小组,就像《钢铁之躯》后期制作时一样,首先对所有镜头进行调色渲染。
  虽然所有的镜头都是在黑暗阴沉的环境条件下拍摄,但想要达到墨菲计划的效果,使用达芬奇调色台进行调色必不可少。
  “以前的电影很黑暗,但比起这一部,都不算什么。”
  所有工作开始前,墨菲把后期制作团队召集在一起,开了个简短的会议,“这部影片直击人心和社会最为阴暗的那一面,展示意识形态和个人理念不同带来的碰撞,而影片色调和镜头的黑暗,将是这一切的基础。”
  影片内里的黑,要靠外在的黑来进一步衬托。
  就像他说的那样,相比于这部影片,《钢铁之躯》乃至是《消失的爱人》的那种黑暗,根本算不上什么。
  严格说起来,这会是墨菲进入好莱坞以来,执导的最为黑暗的一部影片,或许用暗黑影片来形容更为合适。
  想要实现这一切,对镜头黑暗色调的渲染相当的关键。
  所以,墨菲把达芬奇调色台调色放到了所有后期工作的最前面,为的就是突显这一要求。
  墨菲已经下定决心,要让这部影片在黑色电影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成为一部真正没有任何幽默元素的沉重的暗黑电影!
  在画面领域,要说“暗黑风格”的起源,其实很难去查证,因为从戈雅的黑画系列绘画、老勃鲁盖尔的《死神之凯旋》《死神之凯旋》、薄伽丘的故事集《十日谈》等等绘画和文学作品中,就能找到“暗黑风格”存在的证据了。
  只是在当时,这些内容并不被人称为“暗黑”而已。
  好莱坞传统的黑色电影,即使主题偏向于沉重,很多时候也会像《消失的爱人》那样,给人一种特别的讽刺喜剧感,但暗黑电影不同,别人怎么看得墨菲不知道,按照他自己的理解,这类型的影片更加沉重和富于哲理,从某些方面来说,《黑客帝国》和他那部《钢铁之躯》可以归类到这个行列。
  当然,《钢铁之躯》仅仅是触及到皮毛而已,《黑客帝国》在这方面走的更远。
  不过,这并不是说这种电影有多么高大上,只是如今同质化严重的好莱坞商业电影中,几乎很难看到这个类型的存在,以墨菲的理解,暗黑风格和黑色电影一样,只不过电影被强行分出的枝杈中的一个。
  毫无疑问,曾经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是暗黑风格的电影能真正进入主流电影圈的关键人物,暗黑风格甚至成为了高逼格的代名词。
  这种风格在超级英雄电影里独树一帜,直接或者间接带来了两种趋势——第一,在其反衬之下,诸如《复仇者联盟》、《钢铁侠》这样的走着主流商业大片风格的影片,显得更为欢乐和爆米花化;第二,《黑暗骑士》为DC漫画和华纳兄弟带来了深度和风格之后,致使整个DC宇宙都要遵循统一的风格和价值观。
  这不再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也没有老爷的光环加持,墨菲想要做的是让他更加平民化和暗黑化,其内容也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