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事不易,在中国做事更不易。张逸夫为了做成这件事,又开始当起了说客,各方走访去争取这个奖金。大家肯定会给他个薄面,不会当面拒绝,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推出去让别人头疼。
作为华北局,它本身是有每年的奖金配额的,但横竖就这么些,多分了你一些,就要少分他一些。煤耗任务是全新的,任务覆盖面又广,如果就这方面的成绩单独划出来一部分奖金,怕是其余人都会不满。
但这又是部里的任务,姥姥的工作,不管是巴干还是谁,也不好直接拒绝这个提议。
于是,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踢皮球之旅,无论张逸夫再怎么巧舌如簧声泪俱下,也休想说服任何一个人,这年头大家都是看屁股的,不看口才。
第306章 尽快落实
两天时间,他来回折返于多个办公室,甚至巴局办公室,到最后的最后,张逸夫恍然发现自己已经坐在了穆志恒的办公室。
副部长还是那副样子,喜怒不形于色,你看着他,永远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张逸夫只希望他不要再推了,再推……就要去找部长了,再推……就是国务院了,你现在是带我混的大哥,好歹心疼心疼我不是?
况且,降煤耗方面的工作,本身就是穆志恒折腾出来的,他主管他牵头,也理应表现出一些支持,而非一切都是用华北局的资源。
未等张逸夫开口,穆志恒便眯着眼睛道:“奖金激励的事情吧?”
风风火火折腾了这么久,他不知道也是不可能的了,张逸夫这便苦兮兮地点了点头。
穆志恒也不急表态,只说道:“主持工作,和自己做工作,感觉还是有所不同的吧?”
张逸夫又点了点头。
原先冀北电厂,就那么大地儿,就那么点儿人,就这么多事儿,大刀阔斧的干,再不济耍些小手段就搞定了,自己的能动性可以发挥到极致,直接影响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儿。而现在,华北局管辖的那么多电厂,每个电厂都有自己的思量,每个厂长都是老资历,事情传达下去力度会削减很多,这还没谈局内的一些恶心的人和恶心的事。
张逸夫也一步步悟道,主持一个小小的工作,也引申出了统军乃至治国的道理。小地方,你是个能人足以治理得井井有条,可摊子一大,就算是伟人,也难独当重任。
这也正是炼人的地方,由基层做小事开始,中层做实事开始,你的权力一步步增大,面对的局面也一点点变复杂,是游刃有余,还是力不从心,高下立辨,这也就是传说中的领导能力。多数官员,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与政绩才好提拔,至于那部分纯粹溜须拍马运营上位的,除了有极硬的靠山,否则时间久了,也自然会被淘汰。
而张逸夫,为了证明,为了锻炼这传说中的领导能力,得到大佬们的信任,此刻也绝对称得上不遗余力,在困难重重的情境下,愣是把事情都对付过来了,其中的精力付出,脑力付出,算计付出,甚至是脸皮和名誉的付出,连他自己都说不清。
看着如今张逸夫知轻知重,知挺身知缩首的样子,穆志恒很肯定,这个安排没有白费。他确实很重视节能工作,恨不得立刻在全国开展,可如今的形势是,没有合适的人用。偶尔有能力做的人,并不愿意做,多数还沉浸在计划经济的温床之中;而一些想做的人,多数又满嘴火车,没这个技术储备。
看到了冀北的成果,选中张逸夫对他来说亦是一步险棋。每次领导们觉得太激进有风险的时候,便会搞一个叫“试点”的东西出来,做好了再推广,做不好就算了,说好了是试点么!
那么为了折中这个风险,穆志恒便搞了华北试点,让张逸夫去试试,去炼炼。现在看来,这炼的可不轻,中间又有贾天芸横刀杀入,对于一个23岁的年轻同志来说,考验太大了,甚至让人有些心疼。
“大猛没来么?”穆志恒随口问道。
就人事安排而言,把牛大猛调到华北局当个副局长,实际上也是为了有个资历老的人给张逸夫撑场子的,很多事都该牛大猛出面搞定,包括争取这个奖金,而不应该让一个刚入门的小子四处碰壁。
“牛局长,比较忙吧。”张逸夫尴尬答道。
“忙到没时间找我?”穆志恒轻笑一声,“我记得他在华北局分工是主管节能工作的领导吧?”
“小有变动,最近好像在往生产上靠。”张逸夫无奈道,“贾处长来了以后,他就几乎没过问过处室工作,召开电厂会议的时候,他也没有参与后续讨论。”
张逸夫并非给牛大猛扎针,他也清楚牛大猛的处境,只因穆志恒是个太明白的人,自己瞒不住他,还是不要自作聪明了,和盘托出好一些。
“嗯……”穆志恒托腮片刻,也是摇了摇头,“需要他的时候,没顶住啊。”
说完这话,他才接过张逸夫呈上的报告,戴上眼镜大概扫了一圈:“五万够用么?十几个电厂呢,还有你们华北局内部,作为专项奖金未免太显拮据。”
“没办法,中间被批评很多次了。”
穆志恒没有多说,抬笔唰唰两下,把报告还给了张逸夫。
“直接给蒋立吧,让他起一个正式文件,快些落实,你也好开展工作。”
之前说了那么多,张逸夫本以为又要聊半天,没想到穆志恒批得这么痛快。
再低头一看,原先申请的50000奖金额度前面,添了一个“1”,直接变成了十五万。
张逸夫几乎要哭了,游说了这么多人,最后还是老穆有魄力。
还是自家人心疼自家人,将帅不能寒了兵士的心不是?
看着张逸夫那复杂的表情,穆志恒很自然地想到了他经受的种种挫折,也略显感慨地起身拍了拍他:“我之前就说过么,今后有什么事,有什么需要,直接找蒋立,再不成找我。”
“是是。”张逸夫感激起身,就差抹眼泪了,“穆部长日理万机,我不想随便这么小事就跟您反映。”
“小事不反映,就攒成大事了。”穆志恒和蔼一笑,“挺住,熬过去,这点困难根本不算什么。”
“是。”张逸夫深感于领导的魅力,穆志恒的两句话,一席笑过来,他好像真觉得之前那些都不算什么,信心也重燃起来。
出了部长办公室,张逸夫梳理了一下情绪,直接进了旁边的秘书办公室。
要说他接触过的几位秘书,也算各有千秋。
最开始的甄甜,人如其名,潇潇洒洒,恐怕与牛大猛厂长没那么多事务也有关系,总之她除了过于八卦以外,是无害的。
之后认识的尹扬,让人觉得毛毛躁躁疲于奔命,但大抵做事还是清楚的,始终“竞走”恐怕是因为巴干经常是想起一出是一出,且脾气急。
而穆志恒的秘书蒋立,无疑比前面两位都成熟得多。首先岁数就成熟,将近40岁,永远保持谦逊式的微笑吗,看着就让人觉得成熟,另外就是他说话做事都很简短,也很坚决。拿上次去丰州厂被拦在外面的事情来说,张逸夫只一个电话过去说明了情况,在他那里只回了“我去沟通”四个字,之后事情就演变成那样了,怕是该骂人的时候也没少骂。
此番见面,他依然维持着刚刚好的热情,接过张逸夫手中的报告点了点头:“这件事要尽快落实,对吧?”
第307章 定价
“哦?”张逸夫没来得及说,蒋立就看破了,“看来不用我多说了……”
“呵呵,部长让你亲自拿来,肯定是急事。”蒋立镇定地拍了拍张逸夫,“放心交给我吧,等消息。”
“多谢多谢。”张逸夫连连点头言谢。
“呵呵,要我说,你有事没事的时候,多来找穆部长汇报汇报工作,沟通沟通情况,也就不用搞得现在这么着急忙慌了。”蒋立这话说得似有心,似无意,好像在暗示张逸夫。
张逸夫琢磨了一圈后,也不禁抿嘴点头。这次的提拔是穆志恒钦点的,而自己在做节能工作的过程中却只是闷头干,除了有困难的时候,鲜有与穆志恒的交流,给这个层面上的领导办事,也许总要适时地表现出“我是跟你混的”这种情绪,免得疏远。蒋立话中的意思大概就是指出自己太独了,怠慢了与领导的交流。
就算穆志恒对此有不满,他自己也不方便说的,定要借他人之口。
这就是一个精明秘书的作用啊。
其实一直没有正式向穆志恒汇报,张逸夫还有其它的考量。身份上说他依然是华北局的人,总跨过那么多领导直接跟部长汇报工作,这同样是比较有争议的事情,要在双方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点,谁都不怠慢,是门学问,张逸夫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
几天后,节能特别专项奖金的文件发下来,局面终于有所扭转。
此批进行节能改造的17家电厂,就算平分这笔奖金,每个厂子也有近万元。奖金发下去,怎么分就是厂长做主的事情了,一般而言厂长本人怎么也得劫个上千块,其它的再大家分,虽有不公,但这也不是张逸夫该操心的事情了。他渐渐融入了这个中国式的做事体系,只要事情做好了,你爱怎么分配利益怎么分,搞的定底下人就好。
当然,这个奖金是不可能这么平均分配的,厂子规模不同,工作量不同,积极性不同,平分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因此特设了节能工程先进个人、先进电厂、节能标兵等数个奖项,待任务完成后统一评选,多劳多得,设计院和电建也有份。
大多数人没那么多鸿鹄壮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必须靠这样的刺激才能让他努力勤快地撞钟。随着精神的下达,一些厂子为了争夺奖金已经动了起来,开始反过来催促局里快些落实设计工作,时不我待啊!一些有能力有技术的厂子,甚至打算自己出图,送局里审一下便可开工。
果然其它都是虚的,在这个毫无紧迫感的阶段,必须用实际利益好好刺激一下他们。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