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后面。”常江指着材料道,“一些软硬件协同的细节都有点到,甚至连用到的设备型号品牌都有例举,当然这都不是写死的,完全可以根据需求适当改变。”
“嗯……”陈延睿频频点头,这才意识到,恒电的战略绝非仅仅是一个省煤器这么简单,张逸夫手里攥着的东西已经令人发指了,“这些,同华长青的设想比如何?”
“至少领先五年。”常江伸出了五根手指,“华长青的设想不及这个,而且他的方案实用性上也有很大难题。”
陈延睿思索片刻后,冲旁边的常思平点了点头:“常江既然如此坚决,我看这份材料也头头是道,找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
“可这……”常思平为难起来,“常江,你要想清楚,你现在毕竟是电力最高科研机关里的副处长了。”也难怪,国家机关里论资排辈严重,常江这个年纪能成为副处长实属凤毛麟角,应该同他在全国大赛中成绩突出有关。
“爸,这件事更有趣,更有发展。”常江说着又拍了拍张逸夫,“我跟逸夫也深谈过了,收获极大,他的造诣在我之上,在现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缘下,总感觉不做这件事……会后悔一辈子。”
“你可要想好。”常思平再次说道。
“想好了,恒电研发设备、团队一到位,我就辞职。”常江坚决地说道。
“那说好,将来遇到困难,可不要回来求我。”常思平又拿出了那股严厉的劲儿来。
“不求你,我求陈院长就是了。”
“哈哈。”陈延睿已经笑了起来。
“你这……我当着外人就不骂了。”常思平哭笑不得。
常江这边说通了父亲,与张逸夫对视过后,望向了陈延睿:“陈院长,其实这个项目,如果您也能参与就更好了。”
“我?”陈延睿本来是看戏来的,可没想到有自己的事儿,尤其是现在,省煤器的项目就是自己主导的,最后结果呢?技术和专利都外流了,再主导项目,自己真丢不起这个人了,他虽然内心有种涌动,但脸面更重要,还是摇头道:“还是算了,学校这边不会再用我了。”
“学校是学校,您是您。”张逸夫终于按耐不住开口道,“这个项目会组织起国内第一个电力自动化研发团队,也是最专业的自动化研发团队。如果您能出山,全权指导这个项目,大事可成!您也将是中国自动化第一人,自动化之父!”
陈延睿被架得浑身酥麻,闭着眼睛连连摆手:“哪有这么简单,你们快别说了。”
常思平也算看出风头了,张逸夫这是联合自己的儿子一起来拐陈延睿了,老陈这人他再清楚不过,怎么可能舍弃现在的身份去一个民企干?白费口舌啊。
“你们谈,我吃我的。”这会儿看热闹的又变成常思平了,他只管拿起筷子大口吃肉。
张逸夫见状,掏出了一个信封递了过去:“常教授,这是我的另一个师长托我带给您的。”
第345章 撼动
“哦?”常思平一愣,拿过信封一看,“段有为?”
圈子就这么大,段有为和常思平专业完全对口,可谓是真正的“老相好”,当年大力兴建火电厂的时候,二人皆是技术中坚力量,而且二人走的都不是仕途,英雄惜英雄。
常思平看了看张逸夫后,拆开信封,通读一番,字不算多,意思也很简单——
此子不凡,帮他干吧老常,咱们日本见。
日本见是什么鬼点子,张逸夫赶紧解释起来:“是这样的常教授,冀北准备做一次大的节能工程,打造世界超一流节能火电厂,段总和我希望您也能参与其中,共同赴日考察,商讨大事。”
常思平这辈子去过苏德美,还唯独就没去过日本,这事来得太突然,他的表情跟刚刚的陈延睿并无二致。
抛给陈延睿的蛋糕是“中国自动化第一人”,这块蛋糕则是“中国火电节能第一人”,由段有为邀约,再合适不过。
“等等……这个怎么实现?也要与学校合作么?”常思平问道。
“不,这个节能工程将由冀北电厂和恒电集团合作完成。”张逸夫直接说道,“中间将引入日本的设备与技术,希望您能共同赴日调研。”
“这个……”
“哈哈,你们聊,我吃。”这次改陈延睿看节目了,常思平他再了解不过,老学究,怎么可能轻易动窝?一辈子的名声都在学校了,死了墓碑都得刻在这里。
二老虽各看各的笑话,却何尝不知道自己的处境。
“此外,如果您两位老师肯出山,恒电会提出10%的股份,两位老师的身份将是董事。”张逸夫却不管他们笑不笑,自己说自己的,“至于待遇,也将胜于学校十倍。”
二老再一次面面相觑,而后由陈延睿说道:“逸夫,我们都这个岁数了,那些东西……”
“不仅仅代表利益,更是事业。”张逸夫慷慨陈词,“二老为学校服务一生,值得尊敬,但如今的学校已不似当年,张书记之流握权营私,二位老师岂能任他苟且?”
“……”二人同时沉默。
“如今袁铁志已除,张书记想必也黔驴技穷,让两位老师来劝我吧?”张逸夫继而问道。
二人默认。
“两位老师都是胸有大才,心载厚德之人,这么久都没有说,相必也并不打算任张书记苟且。”
二人再次默认。
“学生已经在信中说过,学生敬重学校这个集体,更敬重两位老师个人。”张逸夫颇为鼓舞地说道,“在恒电,两位老师可以掌控巨大的资源,完全主导项目,事业也将是自己的事业,不再任由学校那个人分说,世上可有更大的美事?”
二人依然沉默。
诱惑与道理都是足够的,让他们始终犹豫的,显然是对未来的迷茫。在学校不管怎么说,最终都是一个完满的归宿,他们已经拥有这么多了,为什么要冒险去一个民企呢?如果在常江的岁数,也许在张逸夫的个人魅力与抛出的美味蛋糕诱惑下可以果断做决,但面前两位泰斗,要迈出这一步简直太难了。
未来不得而知,眼前能打动二人的,唯有诚意了。
无论是张逸夫之前所书书信还是现时言谈措辞,都充满着赤诚与渴望,外加如今多事之秋,那位校领导的作为令人心寒,常江的加入与段有为的书信令人澎湃。
张逸夫知道,此时他们如果能在餐桌上拍案加入,他们就不是老教授了,只有水浒英雄才会那么做,他于是最后又取出了两份材料,这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的技术方向与战略级方案,如果这都打动不了他们,就只能说他们的心太死了,魄力太小了。
“两位老师如果对未来有所疑虑,可以翻翻这两份材料。”张逸夫其实这次也冒了个险,选择了相信他们的为人,“我知道两位绝不可能向外透露,如果依然对出山没有兴趣,可以将这些自行销毁。”
二人也都知道,张逸夫手里出来的东西,从来都是价值连城的,接过材料,对视一番后,陈延睿开口道:“这东西,都是你研究的成果,我们就不带回去了,在此看过之后,就还给你。”
“嗯,延睿说的在理。”常思平也跟着点了点头,他的身份地位,最要的就是脸,省煤器技术外流的事情已经让他颜面失尽,如今再看张逸夫的看家宝贝,必然不能出屋,当面交回,以表人品。当然,看都不看是最没有争议的了,但对两位教授来说,怎么可能不渴望翻开手上的材料。
就此,二人各自低头翻看起来,神色不一,但精神上都是绝对的高度集中。
常江坐在张逸夫旁边,也不多话,他必然也是好奇的,但出身学术家庭的他知道,别人不请你看,你就不要看,连瞥一眼都是大逆不道。
张逸夫提供的材料中,三分技术概念,七分未来展望,过于冗余细致的技术内容太占篇幅,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让二位充分领会,更有泄露出去的高风险,因此上面关于技术,只是点到为止,张逸夫之前想了很久,怎样能在最短的篇幅内,泄露出的实质性内容最少,同时又能达到最大的震撼力。
这种时候,没人会沉心下来去理解文字叙述,拿出笔来验算公式,必须用一个最直观的东西从视觉上冲击到他们。
答案只能是一个了——图。
当二人翻开那一页,将整张图展开的时候,一直维持的谨慎情绪终于崩溃,同时发出了惊讶的低吟。
一张全国范围的大电网图就此和盘托出,当然,那是二十年后的。
全国电网互联,数以亿计的电能交换,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南方,这些不再是各自为战的小区域,他们通过一个个枢纽变电站,通过上千公里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连为一体,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电能传播到了每一个角落。
这不仅是一张概念性的系统图,同时也注明了核心枢纽变电站、超大规模发电厂的所在,甚至标出了几个风电基地,几条东西纵横南北交错的主干网架参数也在其中完全标出。
陈延睿恍惚想起了一年前的那次工作分配会,当时看到张逸夫的卷子时,自己完全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一个人主观的妄想,再看今日,一年的时间,这位妄想症患者已经主导了这许多事,他口中所述的那个明天与未来,恍惚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同时这样图,也并不仅仅是妄想,其中的线路、枢纽变电站排布是如此的科学且严谨,不经过细致的研究与计算根本排不出这样的图,即便是陈延睿本人穷尽所想,搞这么一幅规划图出来怕也要组个团队耗时一年半载。
张逸夫这家伙难道可以在睡梦中进行研究么?
常思平,同样惊讶,搞动力的专家,也许不会对电网图太过感冒,但当他翻页看到下一章结构图的时候,后身一激灵,整个人直接抖了一下。
【超临界机组设想规划】这是一个可以多么大的课题!
在热力学上,当压力达到22。1兆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