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云鹤?他都老成这样了还收学生?”
“哈哈。”
在做几位年龄上都是不遑多让,非说的话陈延睿还算个小辈了。
不管李明和说的是不是玩笑话,听到岳教授三个字后,他看张逸夫的眼神换了一换,真正重视起来:“小张,你没申请过加入学会么?”
“我不够格呢,才毕业两年。”张逸夫挠头道。
“也不是,你不是有高工职称了么?可以的。”陈延睿在旁提点道。
“高工?毕业两年高工?”李明和更慌了。
常思平帮忙解释道:“电力部的一个比赛,张逸夫可是打败了菁华的硕士拿的冠军!”
“哦……哦……”李明和连答了两声,让人觉得他好像老得有些不清醒了,他随后问道,“小张现在在菁华深造呢?”
“在华北局,搞北漠的事情。”
“大小也是个副处,跟咱们差不了半级。”陈延睿继续无脑抬。
“副处……北漠……”李明和越来越凌乱。
这么多美妙的光环,都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
他尴尬地看了看周围几人,而后说道:“那还是赶紧入会吧。”
“哈哈哈。”几人又是大笑起来。
张逸夫借机笑道:“李教授,其实我也是带着问题来的,好不容易有机会见您一次,虽然现在谈技术有点煞风景,但还是忍不住想请教。”
“呵呵,没关系的,说吧。”李明和温和笑道,“不过我专业窄,只搞保护。”
“是,就是保护方面的问题。”张逸夫就此问道,“您可能也听说过,北漠的500KV输电线路计划采用串联补偿装置,这对继电保护来说也是个新课题,电容势必会对线路保护产生影响,本身电容器也需要保护,发电机那边也要加上新的保护,我们在这方面都没有经验,想问问您的意见。”
“串补啊……”李明和稍作思索过后答道,“我们在220KV的线路上用到过,电容的加入确实有影响,偶尔会造成误动。对于这个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根据继电保护的原理特征来分门别类地解决。比如圆特性距离保护,可以增加电抗型继电器;四方形则需要改进阻抗特性。这些也只是比较粗浅的经验,毕竟我们的串补用的不多,现在我手下有博士生在做这个研究,有需要的话你联系我,介绍你们认识。”
“多谢李教授,现在正需要这方面的专家来指导。”
“呵呵,正常,人无完人,电力系统专业方向太多,技术性都极强,更新换代也快,发电和输电几乎就是两码事,继保就又不一样了,现在微机也掺乎进来,再厉害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掌握。”李明和悉心指导道,“我觉得年轻人,就是要头几年先了解‘我在做什么’,然后再思考‘我想做什么’,30岁以前,最好确定‘我要做什么’,然后就朝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过上一些年,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了。”
听闻此言,陈延睿和常思平都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你不懂张逸夫……
也是,李明和是把一辈子砸在继保上的人物,如果让他知道张逸夫什么都沾,那肯定没法聊了,方向差太远。
“入会申请别忘了,让华北局提上来就可以了。”李明和说着又笑了起来,“也没必要,让岳云鹤提上来更快。”
“哈哈哈哈。”
客套几句过后,张逸夫告退。
李明和眯着眼睛看着张逸夫走远,淡然道:“他,太年轻了吧?”
“我最开始也不理解,但事实就是这样。”陈延睿压着嗓子说道,“李教授你最清楚微机保护现状,单靠我和常江,撑不起来。”
张逸夫并不知道,陈延睿早就把他卖了。
李明和是走在继电保护最深处,也是最前列的人,几乎每一个开创性项目都有他的身影,并非是他非要掌控资源捞名声,实在是因为他真的太专太专了,离不开他。而这次恒电的866A,确实名不见经传就这么横空出现了,再一打听,主研陈延睿。
电力系统圈子并不大,几大高校几大类别的教授都是熟人,谁都知道谁的底子,陈延睿压根儿就不是搞微机保护的,怎么可能半年时间就做出来了这东西?陈延睿有自知之明,对于今天各方过高的评价也自知受之有愧,借助晚饭的功夫,将张逸夫参与的事情告知了李明和一些,并且说得清楚,自己算不上主研,这小子才是。
“不行,还是太年轻了。”李明和想了很久,依然摇了摇头,“勉强成为会员可以,但进专委会不够格。”
第497章 会晤
实际上这才是陈延睿的用意,也是在张逸夫来之前向李明和表达的态度,他希望吸纳张逸夫进继保专委会,李明和当主任委员也有不少年了,该卸了,卸给张逸夫自然不可能,但让他混个委员,朝着副主任委员努力还是有机会的。
“那没办法了,再等等吧。”陈延睿叹了口气。
“延睿,那恒电也必须交个人进来。”李明和苦心劝道,“现在恒电的研发团队,就是微机保护技术的先头兵,今年会有不少学术交流讨论,必须得由你们拿出一些东西。”
“那谁来么?就他合适!”陈延睿无奈道。
“就算小张有你说的那么邪乎,他也不合适。”李明和双掌一拍,“他能算恒电的人么?他是华北局的人么!”
“哎呀,麻烦。”陈延睿相当头疼,“那谁啊?”
“好消息。”这会儿常江突然窜了出来,略显兴奋地说道,“李教授的号召这么快就见效了,华北局有意支持我们试运行。”
三人就此愣愣望着常江。
“你是会员吧?”常思平第一个问道。
“我肯定是了……”常江不解道,“什么情况?”
“他够格吧?”陈延睿冲李明和问道。
“够格。”李明和微微一笑,“下周有个技术交流会,小常有没有时间?”
“什么啊?”
卖张逸夫没用,就只能卖常江了,陈延睿对身边的人各种下黑手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自己毕竟是电力系统专委会的灵魂图腾,挪不得的。
张逸夫这边,跟各路人谈过该谈的话后,这便回桌拿上行头准备撤,次日还有重要的会,这边有老陈他们照顾足够令人放心,自己还是要早些休息。
“这就走了?”方思绮端着刚换回来的牛排,显然还意犹未尽。
“主角又不是我。”张逸夫披上大衣笑道,“记清楚啊,这次你欠我的,那么多销售在我们的场子串关系,我就不管了,以后你们的发布会鉴定会也要让我们的人串进去。”
“心胸就这么狭窄啊?”
“这叫商务往来,又不是慈善。”
“对了,那个人,我打听出来是谁了。”方思绮放下盘子笑道,“小贾对吧?他竟然去你手下了……你真嫌不够麻烦。”
这也是迟早的事,张逸夫倒也不怎么在乎:“他不简单,你下功夫也是白下。”
“我们可没打算下任何功夫。”方思绮叹了口气,抬高胳膊比划道,“他们在上面,最上面,最瞧不起的就是我们这种人,就像见到苍蝇一样,我们去下功夫就是自讨没趣。”
“小贾为人还是比较讲究的,不会直接踢走。”
“所以我就羡慕你啊,竟然让他直接找你来了!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了,他姐姐的推荐么?”
“少打听。”张逸夫戴上围巾,就此朝外走去。
“哎……”方思绮叹了口气,“你看,我这么拼命经营,最后不如你机缘巧合认识这对兄妹有意义。”
“还是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吧,巧合是有的,不过换你有这巧合也不一定抓得住,你以为他们就是喜欢我会说话么?”张逸夫不作多言,摆手离去。
看着张逸夫就这么走了,方思绮摇了摇头放下盘子,自己吃自己的,口中喃语道:“不管了,反正马上就可以退休了。”
……
张逸夫也确实没太多时间为产品通过鉴定而欣喜,就在次日上午十点,五家世界级电机厂商的代表来到了华北局,一个先行的小型洽谈会在此召开,旨在招标前有个沟通,一方面通报北漠工程的关键精神,另一方面也相互试探一下。
在国际司与成套设备局的引领下,五家代表依次入场。
三菱电机、日立、ABB、GE、与西门子,从构成上来看美国一家、日本两家、欧洲两家。
这个名单是部里定下来的,基本合情合理,非要说的话,美国的WestHouse、日本的东芝、三菱重工等厂家也有这个能耐,但也许是他们不重视中国市场,也许是之前合作中产生过矛盾,总之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被排除在外。
从来访代表的配置上来看,足以见得他们的重视程度,虽然这次会晤并没有那么正式,但三菱、ABB与GE都派了两到三人,基本是总部的人配个翻译或者在华代表前来,而日立与西门子则都是形单影只。
不管怎样,金毛、棕毛、黑毛与光头的人聚在了一起,互相握一圈手下来基本谁也没记住谁。
好在我们的会议传统早就有方法规避这个问题,大家做成两排,五家厂商的人面前各有桌牌,至少张逸夫能区分清楚他们谁是谁的人了。
语言问题相对麻烦一些,好在三菱与日立,ABB、GE、西门子分别共享了他们的翻译,于是这次会议场面变得很逗,中方的一个人说话,对面两个翻译齐声细语。
就这么聊了两句开场白,段有为都觉得滑稽,而后干脆让秦玥把英文文本的招标草案分发过去,还是自己看把,说得太累。
总结一下草案,就是一期两台60万千瓦级别超临界机组的成套解决方案,不仅包括锅炉和汽轮发电机,对于整个电厂的规划设计,辅机布置、管线安排等细节也要提供咨询与解决方案,这与在东京时东电提出的方案有些类似,其中不同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主动权”这三个字上。
东电当时提出的方案超出了成套招标,已经到了全面外包的级别,从设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