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都知道,许国梁这个名字,就是董香香禁区。对于这件事,大家还是很理解董香香的。
这事都要怪牛晓丽。不过,现在牛晓丽应该也后悔了。
她那时候把事情做得太绝了,逼董香香也逼得太狠了。事情闹大之后,牛晓丽不止挨了打,写了检查,所有同学都在背地里指责她。
那段时间,牛晓丽压力很大,去年期末考试又没考好,成了全班倒数第一。女生们就更不爱搭理牛晓丽了,男生们也不太愿意说话。
牛晓丽原本是想发动同学孤立董香香,坏她名声。谁成想,现在被冷落孤立的反倒成了她。
而且,牛晓丽是个虚荣,又爱热闹的性子。她骨子里就着一种城里人的优越感,特别喜欢在室友面前喜欢吹牛。
可现在姑娘们都不理她了,牛晓丽就有点苦不堪言了。
新学期开始后,有人就在私底下说起了,牛晓丽跟校外混混处对象的事。
当然,这些都不关董香香的事。董香香只关心学习和瓜子的事。
因为城西国营厂的瓜子酥屡屡创造销售奇迹,大湾乡的瓜子酥糖也买得很好。所以,需要加工的瓜子就越来越多。
马文梅那边高价,也要继续跟许母进大量的瓜子。
于是,许母雇用的人从四人,六人,十几人。需要瓜子也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已经到了不得不建立一个真正的瓜子加工厂的时候了。
早在三月份播种期,小西庄三队所有人家都在自留地里种下了葵花。一队二队的人也紧跟着三队的脚步,都种了不少葵花。
所以,随着许母要建厂的事情在三队传开之后,三队的人也进行了好几次大讨论。
讨论的核心是小西庄三队到底该不该在他们集体共有的地里种上葵花,取代一部分粮食?然后靠种瓜子赚钱,再去买粮食。
保守派的村民坚决不同意,他们觉得农民只有种粮食才算本分,才有饭吃。葵花比不过是一些谋利的小道。这些村民被称为粮食派的。
反而是看准时机,希望可以发家致富的农民想要把种粮食的地,全部换成葵花。这些比较激进的村民被称为葵花派的。
很长时间里,粮食派和葵花派一直争执不下。有时候,甚至会动锄头打架。许红旗这个队长也不能替所有人做主。光劝架就忙得焦头烂额,也只能慢慢地劝说。
上辈子,董香香一直被许国梁骂没文化。没办法,她就听了不少新闻,所有历史大事,她几乎都知道。而且,她很崇拜那些七八十年代,最早的那批民营企业家,没少看那些名人自传。
再加上,董香香又帮师傅经营了很多年私营糕点铺。所以,她不止对时代的发展走向很了解的,而且对经营企业的发展很有心得。
现在,许母很倚重董香香,很多事都会拿出来跟她讨论。
董香香又不能直接告诉她,该如何避开即将到来的大风浪。也没别的办法,董香香干脆就求到马厂长那里了,希望马厂长可以给她找更多的报纸来看看。也不需要内部刊物,只要一些民众可以看的报纸就好。
马厂长很欣赏董香香这个心思灵巧的小丫头,所以很自然就答应下来。干脆就把厂里的一些报纸都借给董香香看了。
董香香现在正是记性好的时候,很快就一目十行地,就把77年、78年的报纸都看了。
幸运的是,她居然找到了1978年春天,“为了抗御旱灾,徽省不少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的新闻。
在获得马厂长同意之后,董香香就把这份报纸,小心翼翼地带回家里。
许母乍一看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词,根本就都搞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董香香就细细地跟她解释了一番。徽省有的大队已经不在吃大锅饭了,而是把队里的田分配到家家户户,让村民自家种自家的田,自负盈亏。
许母听了她的话,不禁有些傻眼。“队里的田还能分呀?那又不是自留地。”
她在大队上种了几十年地,一向靠公分吃饭,虽然觉得有些人偷懒耍滑,跟她同样公分有点不公,却还真没有过分地的想法。
董香香看了看她,继续说道:“妈,这个还做不得准呢,以后怎么样咱们也说不清。不过在咱们看来,分到户之后,种多少地拿多少粮食。谁也别想偷懒,蹭吃大锅饭了。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么?
妈,您还是找时间,把这报纸给我大爷看看吧?他看了这报纸说一定会有新想法呢?”
“唉。”许母到底应了下来。
她把报纸收好之后,就忍不住叹道:“你说你这丫头,怎么就知道这么多事呢?难道这些也是念书念的?”
董香香听了她的话,不禁笑道:
“这都是我在报纸里找到的,多看报纸就知道一些国内外大事了。说不定,还能把咱们解决不了的事情,找一个新办法呢?”
许母听了她的话,半响无语。
等到董香香在回家的时候,就发现许母正拿着报纸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呢。
许母识字不多,文化水平很有限。但是,她又实在想给自己这个瓜子事业找个出路。于是,就咬着牙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下去。
有些字她根本就不认识,就全都都记在本子上,等董香香回来再问她。
董香香被母亲这种学习的态度给打动了,她觉得只要能坚持学习,对母亲的将来大有好处。于是,也不藏私。不止教许母认字,还把她对那些新闻的理解,细细地说给许母听。
长此以往,许母的见识自然非常人所能比。
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小西庄三队十几户有头有脸的庄稼汉,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跑到了队长许红旗家开了一个会。
在这次会上,瓜子厂这个事就被他们强行拍板定下了。
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第二天,一个老字辈的庄稼汉就开始在村里骂街。
“丧了良心的狗崽子们,谁跟你们的胆,敢在公家的地上种葵花种粮食,老子就跟你们拼了。”
这件事很快就被许红旗带着人平息了。
只是,自此,小西庄就正式进入了混乱期。
第29章 偶遇
029 偶遇
小西庄实在有点乱; 许母生怕董香香在回家的路上遇见麻烦事。就让她年前; 先别往家去了; 就留在宿舍里住吧。
“你住在学校里; 该吃什么吃什么,别管家里的事。有需要的东西; 你就在城里买去。有空的时候; 你就在饭馆里打打牙祭; 妈给你准备粮票了,你别省着。等妈有空了; 会去学校里看你的。”
董香香对此也感到很无奈。“妈,您自己在家里行么?”
许母却一脸鄙夷地说:“咱们家养了四条大狗,我倒要看看谁敢在我面前胡来?这么多年了,我又怕过他们谁?”
“……”董香香都忘了; 母亲在村里也是极厉害的人物。
有了母亲的提醒,董香香暂时就没回家。
倒是许母有空就来看看她; 还会托陈小英给她稍了一些吃的用的东西。
鲁师傅也从马厂长那里听说了董香香的处境。就常叫董香香去他家里过礼拜天。鲁师傅的妻子也是个很爽利的人; 加上年龄相差又大,就直接把董香香当晚辈看了。
许母知道鲁家人厚道,也登门送上谢礼,请鲁师傅多教教她闺女做点心的手艺。
两家人一来一往,关系也就十分亲近了。
后来,几乎每周末,鲁师傅都带着董香香一起做点心。名义上,是鲁师傅指导董香香; 可是实际上,却是两人在交流切磋。
鲁师傅是个很正直的人,他不愿意占董香香的便宜。于是,当着马厂长的面就说,他当不起董香香的师傅。人家董家祖上就是白案点心的行家,董香香知道一星半点皮毛,说出来都对他很有助益。他现在只希望能尽微薄之力,帮董香香把祖上的那些东西传承下去,别断了就好。
马厂长这才知道董香香做点心的手艺有多出色,自此对她就更加看中了。甚至,允许董香香在厂里学习。董香香被鲁师傅带在身边,也认识了很多厂里的人。
其实,一开始,董香香只是想从鲁师傅这里,多了解一些董家的事。没想到鲁师傅居然这样照顾她。董香香自然很感念这份情谊。只是上辈子,她跟着师傅学习多年传统白案手艺,师傅待她极好,把毕生所学都传给了她。到最后,甚至连铺子都留给了她。
所以,董香香不能随随便便就拜别的师傅。
许母也曾经提过想让董香香拜鲁师傅为师,只是董香香提起外公留下的《八珍玉食谱》,许母也能作罢。
后来,两家人来往多了。许母干脆就做主,让董香香认了鲁家做了干亲。
自此,董香香和鲁师傅一家也相处得越发好了。
鲁师傅只有一个儿子,叫鲁建国,传承了父亲的手艺,也在城西点心厂工作。他娶得是同厂的女工董秀娥,两人有一对儿女,早就自立门户。
建国夫妻俩虽然比董香香大了10多岁,却管她叫一声妹妹。他们那对儿女比董香香小不了几岁,也得叫董香香一声姑姑。一开始,大儿子还不愿意叫。后来,被董香香做得那些糕点收买了,也就习惯了。
不管怎么说,鲁家人都是极好相处的。
在董香香不能回家的日子里,却意外得到了另一份温暖。
那年春节,许国良终于回到了思念已久的故乡。
在这将近1年的时间里,许国梁受到了各种新知识、新观点的冲击。作为站在时代前端的知识青年,他们在校园里开展了各种批判,各种大讨论。许国梁的眼界自然已经和当初完全不一样了。
这一年里,母亲给他提供了宽裕的生活费。让他可以买书和需要的东西,也让他越来越像个城里人。
他有很多心里话想跟母亲说,也有许多话想和香香说。
踏进小西庄的黄土路上,他的心里涌上了一种说不清的乡愁。
只是,就在他感慨万千的时候,靠近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