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走到了新发动机研制资料室,终于将发动机各个项目进度搞明白了。这个时候白所长突然对杨辉神秘的说着。
“杨辉,你跟我过来,给你看一样东西,这个是我现在最头疼的一个项目,现在我都还找不到办法该怎么办。”
神秘的白所长成功的将杨辉的好奇心勾起来了,能够让所长头疼的事因该挺大的,还是好好的去看看。
打开资料室,往里面走,直到资料室最里面,在最里面放着厚厚的好几大堆书,似乎还是英文原版的,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这种东西不应该是放到图书室吗?怎么跑到了资料室。
走过去拿起厚厚的一本仔细看,杨辉这才看明白是什么东西。看明白之后,杨辉算是知道了,这东西绝对是个烫手的山芋啊。
“所长,这是红旗厂那边拿过来的?英国的发动机研制技术规范可以一点也不好玩儿,这是怎么回事?”
知道杨辉明白这书的意思,白所长不多赘言,直奔主题:“没错,这就是英国罗罗公司的发动机研制规范,这是于总师交给我的,要我们在新发动机的研制中,不要在规范上面全部沿用国内的老规范。我们的技术规范是苏联拿过来的,现在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了。”
听到白所长所说的,杨辉深有所感,按照老的技术规范是没办法指导研制出新一代发动机,一代发动机研制规范,相对应一代研制思想。
国内的老规范落后,罗罗提供的这些规范也先进不到哪里去,这斯贝的研制时间在六十年代,在那个时候航空器的研制思想相比现在的主流思想还是有些落后了。
在六十年代的时候,航空器研制思想在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多次大事故之后,人们不仅找出了在气动上的原因,同时在飞行器的设计结构上也找到了很多不足之处。
飞行器的设计思想在六十年代前还是老式的动强度设计思想,这种思想说直白一些,就是按照飞行器的材料性能来计算、设计结构。认为只要结构可以承受住飞行器的自身重量和最大载荷就行了。
但是这些并没有考虑到飞行器的工作环境,在飞行中各种外力反复交叉施加在飞行器上面,就会发生多次的形变,造成疲劳。比如:
飞机在地面没有起飞时,机翼受到自身重力和翼下挂载物体的重力载荷,机翼就会向下发生形变,但是在起飞后有了升力,机翼又向上翘起。就在这样的反复之下,机翼不断的重复着形变,加上其它特殊大过载机动,这时候制造材料就出现了疲劳损伤,伴随着疲劳损伤到了一定的程度,结构就会被破坏,机毁人亡自然就不可避免。
这就是疲劳损伤,在六十年代才被人们发现,随着疲劳损伤的发现之后,各个机械行业都或多或少的获益,同样在发动机制造上面,也引入了疲劳损伤的思想。
概括出来就是疲劳安全寿命设计思想:而这也就是斯贝发动机研制时候的思想,这些思想通过设计规范表现出来,具体指导发动机设计试验。
疲劳安全寿面设计思想在从六十年代一直发展,到后世一直没有被取代。但是疲劳安全寿命设计思想,是指在设计时候认为在结构中不能有缺陷,一单有缺陷那就报废。
这种思想贯穿了斯贝的设计,同样共和国引进的苏联设计规范也是这样:只要结构上出现缺陷、裂纹马上就报废。
疲劳安全寿命思想指导下的产品自然就是相当可靠,同时也就相当的浪费,有的零部件并不是出现裂纹就不能使用。很多时候零部件出现裂纹到完全断裂之间还有很长的使用寿命,若是就这样报废了那么就显得太过于浪费。
这时候怎么办?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了新的设计思想:损伤容限和耐久性(经济寿命)设计思想。
这种思想相当有意思,相当经济,在这种设计思想中生产的产品不再是一出现裂纹就报废,而是继续使用。
有裂纹不可怕,继续使用就好,按照损伤容限和耐久性设计思想设计的发动机,在设计试验中已经测试出了零部件断裂的数据,知道零部件在出现损伤后在什么时候才会断裂,那就继续使用,平时注意多多检查,按时间返厂大修就好。
这样的设计思想设计出来的产品自然是寿命长久,这将榨干零部件的所有使用寿命,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这就是为什么这种设计思想所测试出的发动机寿命,被称为经济寿命的原因。
说了这么多,终于反应过来。这么经济的设计思想,那肯定是穷人的最喜欢的啊,这样思想设计出来的飞行器肯定是现在共和国军队的最爱,现在国内军队是最寒碜的时候,恨不得一分钱当两分钱花。
能够为军队节约资金的同时还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这简直就是求之不得啊。
设计思想的确很不错,但是在这83年的时候,损伤容限设计还在探索阶段,还没有那个国家真正在新机的设计中引入这种思想,自然在设计规范中也就是使用老式的疲劳安全寿命思想,这在杨辉看来已经是落后了,也不符合共和国国情。
上辈子,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美国的军用飞机设计中就引入了这种设计思想,共和国也是九十年代初引入了这种设计思想。现在八三年算是黎明前夜,率先引入这个思想无疑是最好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嘛。
第157章 这风险值得冒
既然损伤容限设计可以提前放出来,那就好办了。要将损伤容限设计引入新的发动机设计中,必然就要修改到发动机设计规范,而修改规范这个是肯定是要进行的,现在可以两者一起改革。
在新发动机设计中不可能完全采用英国规范,光是英制单位和共和国采用的公制单位转换就是一个大难题。所谓在新发动机研制中引入英制规范只是引进一个思路、方法而已。
想到这里,杨辉觉得这次修改规范不能小打小闹,光是修修补补并不能达到效果,必须要彻底翻天覆地、旧貌换新颜。
“所长,我明白吴老的意思,现在吴老是让我们私下偷偷地进行这项工作,上面航空部并不知道这事对吧?”
要不说这杨辉有想法,做事鬼精鬼精的,现在白所长就对杨辉这机灵劲很欣赏。
“没错,我们拿下发动机项目马不停蹄的就往回赶,不过还是没有吴总师来的快,我们刚卖到车票,吴老就找到我了。他把红旗厂介绍给我们,与此同时也就有这个烫手山芋,现在我们想要改革设计规范很困难啊。”
何止是困难,是很困难,设计规范这种东西你都要修改了,那这个0011基地还有什么不敢,实在是太胆大包天了,不拍板子才怪了,改革之路自古以来就是困难重重,白所长感慨一番也是正常的。
要修改设计规范很难,但是现在由基地来修改却是困难最小的时候,一方面在于发动机研制资金是外方提供的,以往上面航空部用来卡下面设计厂所最有力的武器没有了;另一方面改革有吴老的支持,作为共和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老还是有些影响力的。
杨辉将各种原因分析给了白所长,力劝白所长在暗地里悄悄改革,只有愿意改革,杨辉才能继续在改革中引入损伤容限设计思想。
“所长,我觉得的改革必须进行,现在我们改革所付出的代价将是最小的,改革势必要进行,我们就要敢为天下先,我们在山旮旯里面呆着太偏僻了,还是要适当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声望还是很重要的。”
白所长搞技术并不太多,在行政上倒是做的挺不错,对杨辉说的这些是明白的,声望这个若是没有,后面在国内人才争夺、项目争夺上面都会处于劣势。
对于改革这事白所长早就下定了决心,只是还在想到底该怎么进行。
“改革是肯定要进行,但是手段很重要,手段用对了可以避免很多的风险和反对声音。”
所长愿意改革自然是最好,杨辉借机提出建议:“所长,风险是要冒的,手段这个就要看所长你的了,我现在要提一个建议。不知道所长你对损伤容限设计知道多少,我下面要说的就和损伤容限设计有关。”
做行政管理的白所长,你若是问他高深的技术问题,他还真就回答不出来。但是说到了在设计规范思想上面,白所上还真就仔细的研究过。对于这几年国际上研究的比较火的损伤容限设计,白所长仔细研究过。
“这个我知道一些,就是在新机设计中引入经济寿命概念,增加发动机寿命,整个发动机全寿命期间可以达到最优。这个若是成功肯定是又一大革命,特别对于那些资金不足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没错,所长我想说的就是在新发动机的设计中引入损伤容限设计,反正这次是要进行改革,那我们不如就做彻底一些,表面上我们就说是在吸收英国的设计规范长处,暗地中我们可以将损伤容限设计思想贯穿在新机设计思想里面。”
杨辉提出的想法不可谓不大胆,一方面这家伙要搞设计规范改革,要获得声望,另一方面又要暗渡陈仓搞损伤容限设计,这真的是在走钢丝。
杨辉大胆的行为,在白所长看来却是很有可行性,若是损伤容限设计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效果,那就对新发动机绝对是一针强心剂。
不仅发动机在经济性上可以有很大的提升,在寿命上也会有很大的提升,现在西方发动机在硬技术上超过共和国,同样的设计思想下设计出的发动机自然就超过国内一大截。
但是,如果在新发动机设计中引入损伤容限设计,那么新发动机肯定在寿命上会超过国内普遍寿命数据。甚至能和西方发动机寿命相媲美,当然这个前提是和西方那些没有采用损伤容限设计的发动机比,这就是在软实力上面战胜对手,是占先手的好处。
白所长思考良久,这时候要问问杨辉到底是怎么想的:“杨辉,你说的也不是不可以,我想了你说的这些,各方面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