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老对于西南科工的技术能力很是很明白,就以现在西南科工的科研能力来看,真的要取消风扇前端支承点也是可以做到的。
但碍于自己以前的工作经历,吴老那也是在红旗厂当过总设计师,负责过涡扇9的国产化,要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替西南科工说话也还有些做不到,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然而,明白情况的人可并不老少,很快就有人站出来对西南科工方案给与肯定。
“我认为西南科工有技术能力完成方案设计,原因很多,一方面在于西南科工方案的风扇设计优秀,整体重量可以显著降低,比起苏联的RD…33发动机会轻上不少;另一方面则在于西南科工有了一种制造高性能双转子涡扇发动机主轴的技术,两点情况加起来应该可以做到和RB…199发动机同样的设计,即:取消风扇前点支承点。”
听到终于有人站出来肯定西南科工方案,李总师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李总师也对于这一方案充满信心,但自己一个人充满信心和得到了他人的肯定自然是不一样。
这个时候的杨辉也是比较认同这一点的,西南科工的技术能力到底是什么样杨辉自然是知道,取消进口导流叶片、风扇前点支承点,这是现在西南科工能够在除了核心机之外的其它子系统上面唯一可以动手脚的方面。
凭借着现在西南科工的技术能力,拾掇一下就可以做到这一点,通过点亮这一技术方案也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好处。
遥想上一位面,好像也就是罗罗在研制EJ…200发动机的时候,再次继承RB…199的低压风扇支承点设计,采用了这一设计。
现在不同了,西南科工也要把这一技术拿来用用,虽然现在欧洲安联合研制的EJ…200发动机也实现了验证机运转,但这不还没有完成定型吗,最后的新中推和EJ…200两款发动机谁更先一步定型生产,那就要看西南科工的技术能力。
现在杨辉指点西南科工方案采用这一设计,也算是博采百家之长,只要西南科工成功攻克这一技术,那也算是在局部技术上走到了世界前列,须知上一位面的超级神器F…119、F…135两款涡扇发动机同样也还只能采用进口导流叶片和风扇前点支承同时存在的设计。
这里面或许有大推和中推的之间的差别,但毫无疑问的可以说美帝在上一位面也没有使用这种技术,在美帝的F…414中推涡扇发动机上面同样也没有采用到这种技术。
说的更加客观一点,新中推采用的无进口导流叶片、取消风扇前点支承技术,比较像是欧系航空发动机广泛采用的圆弧端面齿轮,这都是英国佬的独创的设计。
到不是说这两种技术效果一样,而是说这两种技术的身世、遭遇一样,他们都是一种很不错的技术。
之所以美帝在其航空发动机中都没有使用到这一技术,应该是美帝的特有设计习惯使然,这种多年在设计上形成的习惯在后续的设计中,是会变成一种非常强大的心魔。
可以说:只要美帝能拿出同样效果、甚至次一点的技术,高傲的美帝都会不屑于使用欧洲人的这些技术,毕竟这年头在航空发动机产业中,不论规模还是技术,美帝才是世界中心,老大的面子还是不能丢。
管你欧洲人的一些“取巧”技术有多好,我美帝自岿然不动,反正你是没法超越我大美利坚的存在,我大美利坚的强大不是什么投机取巧而来的,而是堂堂正正的采用强大的综合实力堆出来的,你欧洲能做到吗……
这些优秀的技术美帝不屑于使用,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技术就是落后的,相反这些技术还是超级好东西,共和国要快速发展就不能忽略了这些技术。
老欧洲在很多时候还是挺有底蕴的,好好淘淘金是肯定能够淘到一些好东西。
好在现在的西南科工在新中推的设计中没有历史包袱,没有固定的习惯性设计,西南科工可以尽情的博彩众长。
比如,除了在研制中大量使用欧洲的优秀设计,同时还将苏联最新的优秀设计也拿来装上了新中推发动机。
就比如这个时候,军队方面就提出了问题。刚才军队一直没有说话,就听了西南科工汇报着方案,现在听到西南科工在新中推的设计中越来越激进,终于不再沉默!
“对于西南科工方案的成熟中推核心机,军队自然是非常欢迎的。但现在西南科工在风扇的设计上是不是就有些太过于激进了?取消进口导流叶片、风扇前端支承点,这样的设计目前就只有欧洲RB199发动机使用,在双转子发动机上具体能不能成,我们并不知道……”
听到这里,杨辉心里也是一沉,军队都觉得这样的设计有些过于激进了,那这事……
毕竟军队才是发动机的采购、投资方,若是军队有特殊的要求,西南科工自然也是胳膊扭不过大腿。
台上的李总师也是明白这一点,心里一跳,感觉事情有些超过预料了,马上转而询问着军队的看法。
“我们西南科工自然是希望将我们所能运用到的所有技术都用在新中推上面,但这都要看军队是不是愿意冒这些风险,若是军队觉得没有必要太冒风险,自然就是……”
李总师这时候也是因为人在西南科工多年,深受市场化科研制度的影响,一切的科研项目都要以客户的要求为准,现在客户就是军队!
李总师的回应,反而让现在的军队方面有些蒙了,完全没有想到,这西南科工改口这么快,军队这时候一时间也不太适应,啥时候咱的要求这么容易就被满足了?
想以前在上马军工项目的时候,哪次不是和科委、项目研制方得要扯皮好几个月,现在这真是……
心里突然有些没有想到,自然军队这边就不好要求的太多。
“要说我们军队自然也不是对西南科工的方案特别的不满,相反,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案,就是在这个取消进口导流叶片、风扇前支点的设计上有些担心。”
话刚说完,又觉得哪里不太合适,转眼又是一种说法。
“我们不主张取消进口导流叶片。主要是我们需要新中推要有更高的喘振裕度,若是能够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喘振裕度,那你们要不要取消进口导流叶片也就随你们了。”
军队这边倒是说的不假,军队就是担心取消进口导流叶片以后对发动机喘振裕度的影响太大,这才报出了百分之三十的喘振裕度,希望用这超高的设计指标让西南科工重新回到“正途”。
然而西南科工真的在这百分之三十的指标之前就放弃了原有的设计吗?
这可不是西南科的固有风格,虽然军队将原本百分二十的喘振裕度直接改到了百分之三十有些过了,但以西南科工的技术能力要达到这一点也不是不行。
第487章 苏联的设计习惯
如果说取消进口导流叶片、风扇前点支撑方案是老欧洲自RB199开始以后,一直沿袭下去,成为了欧洲在军用涡扇发动机上的设计习惯。
那么,为了达到军队突然改变的百分之三十喘振裕度要求,西南科工只能随机应变。
好在提高发动机喘振裕度的方法还是挺多的,而恰好现在的西南科工手上就还有一种运用的比较成熟的技术。
要说这项技术,那就应该把它算作苏联在军用发动机设计上的设计习惯,这一习惯在苏联处于涡喷发动机的阶段就已经形成。
这种苏联人的设计习惯就称之为:处理机匣,这是一种设计在航空发动机的风扇机匣上面的小玩意儿,通过这一设计,可以再次扩大发动机的喘振裕度。
作为西南科工技术抗巴子之一,李总师自然是知道这一技术的存在,不仅如此,甚至李总师还知道西南科工现在的涡扇10发动机上就有这种设计。
西南科工最开始接触到这种设计的时候,算起来应该是在420厂没有完成的仿制苏联P…29涡喷发动机上面,但这也让西南科工在研制涡扇10A的时候受益匪浅。
西南科工在研制涡扇10A的时候,为了增加涡扇10发动机那并不怎么好看的喘振裕度数据,将这一技术用在了涡扇10A上面,使得涡扇10A发动机的喘振裕度显著增加。
毕竟涡扇10发动机在几年的使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喘振裕度低,经常导致飞机在做大幅度动作,或者发射导弹后不甚吞烟的时候,经常就会导致发动机停车。
发动机喘振裕度低,这绝对是非常大的问题,这就让西南科工费劲心思之后,终于在涡扇10A发动机上攻克了这一技术。
原本以为现在的新中推在采用了宽弦风扇设计之后,带来的优秀喘振裕度不需要再设计上处理机匣。
没想到现在的军队又提出要把喘振裕度增加到百分之三十。既然如此,那就按照军队的技术要求来干活好了。
“要将喘振裕度指标增加到百分之三十,这指标西南科工也可以做到,使用我们在涡扇10A上面运用成熟的处理机匣技术,我们可以将中推的喘振裕度增加到百分之三十!”
说到这里,李总师也是相当的自信,没办法,现成的技术摆在那里,拿出来就可以用,咱就是这么任性……
和李总师的轻松加愉快相反的则是坐在下面的红旗厂孟总师,他现在可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管刚才军队将原本百分之二十的喘振裕度指标改为百分之三十是出于什么原因。
西南科工原本采用的宽弦风扇设计就很变态了,再用上处理机匣自然能很容易的达到这一指标,但红旗厂用什么来满足你?
我的军队大老爷啊!红旗厂的中推方案绝对没有宽弦风扇设计,要说处理机匣或许再狠狠心还能够达到,但要将喘振裕度从原本计划的百分之二十二飙升到百分之三十……
对于这样的要求,孟总师心里也只能是一句“臣妾做不到啊!”。
原本是用来给西南科工设立门槛的指标,本意是要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