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熬鹰航空业-第5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随着法国那边的适航证资格审查不断地完成各个小项目,一向都是傲娇的法国佬彻底不能淡定了,资格审查中的中航西南旗下的公司带给他们的震撼太大了。
  不说人员机构臃肿的问题,反正这些不归他们法国人管,同样法国人也知道这是所有大型公司的通病,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没有谁敢说自己的人员机构是足够精简,最多也只能说同类型公司中不拖后腿就行。
  真正让法国佬吃惊并满脸斯巴达的,其实就正是西方工业国家一直引以为豪的工业技术方面,倒不是说这中航西南的基础生产设备有多牛逼,实际上工厂里面很多设备还是比不上法国这种可以满世界采购设备的一流工业国家,但这中航西南旗下的工厂也并非是全无亮点。
  其中一位之前同共和国打过交道的一位法国审查人员吗,那就是默默地对旁边同事说着:“大概是十年前的时候了,那时候还是83年的巴黎航展,反正那时候我们同这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还很不错,所以当时就出售了整套的CATIA给他们公司,也就是我们之前所看到他们使用的那套CAD软件,而当时我就前来负责安装培训工作,并借此机会接触到了这个国家的航空工业,而那时候我给的评价是全面落后二十年,且毫无技术亮点。”
  这话说的很小声,似乎是怕有其它的人听到一般,仅仅是让旁边的那位法国同事听到了,而接着则是有些好奇地想要听到下文,因为就他现在所看到的所有情况综合起来,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会是给出如此恶劣的评价,这完全不应该啊!
  单就看刚才走过的零部件精加工工厂,那里面的四轴和部分的五轴加工中心虽然使用了有些年日,明显应该是八十年代的时候所采购,但放在现在也依旧是世界主流的精密机械加工设备,还有之前虽然只是重重一瞥,但他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圆弧端面齿轮加工机床,那东西绝对是欧洲才有的技术,但那机床似乎挂着的牌子是一家共和国的公司所生产,难道是他们购买了机床生产技术?
  反正一切的一切,都是各种透露着一丝丝地怪异地气息,现在进行资格审查中的这家公司绝对不是所谓的落后世界主流20年,真要算起来最多也就是落后十年左右,而十年的技术落后程度都是完全可以在机械工业生产中接受的,毕竟机械工业的更新换代并没有电子工业来的那么迅猛。
  于是在满脸地不解中:“落后二十年?我看这不也太像把,虽然他们很多的精密加工设备还是之前进口自我们欧洲,但是这些八十年代的设备同样也绝对是空客和斯奈克玛公司使用中的主力生产设备,虽然在禁运政策下他们在2000之后就会陆陆续续地落后到20年的样子,但现在……”
  后面没有说出来的话自然是不言而喻,这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中航西南虽然遭遇西方国家禁运,但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还并不是太落后。至少中航西南在杨辉的影响下,抓紧时间在85年后期大量采购更新的机加生产设备在现在看来肯定不会落后太多,因而现在的中航西南是绝对符合生产资格认证标准的。
  同样,回答他的则是更多地疑惑和不解:“没错,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家被称之为中航西南的公司实在是发展的太快了,他们仅仅是抓住了八十年代这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各种技术的跨代追赶,若非是我今天亲眼看到,打死我都不会相信他们能够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这对我们欧洲国家来说就实在是太可怕。”
  但很快又想起了什么,似乎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又或是在安慰自己:“不过还好,我们又及时地对这头东方的巨龙实施了禁运,三十年前他们是如何渐渐地落后于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那么今天他们还将继续走上老路,航空工业是整个国家或者世界的综合工业能力的体现,八十年代他们能够得到整个西方国家综合工业的支持,所以飞速发展,那么现在实施禁运之后,他们就只能得到自己国内有限的基础工业支持,落后世界的发展几乎是必然。”
  这位法国人看起来对航空工业的研究非常透彻,同样对共和国的航空工业、基础工业的研究算是相当的清楚,至少在这时候看来它的判断是没有错误的,要是共和国没有飞速发展的改革开放,那么现在中航西南的辉煌也确实只是昙花一现。
  但他们恰恰则是低估了共和国的发展速度,真的要到了2000年之后,单就是共和国自己的基础工业,同样也能够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到时候中航西南的发展依旧是不可阻挡的,因为那时候更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而现在,骄傲的法国鸡当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一路上哼哼唧唧一番之后,最终还是很配合的按照之前法国政府的要求,只要满足要求就让通过,能够达到发证的标准就发放适航证,实在是法国人他不需要再玩什么盘外招,禁运的威力是绝对不能小觑的。


第800章 傻眼了吧
  正常的程序走下去,那当然就是再简单不过,很快仅仅在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子系统部件的承包商生产资格审查,再加上飞机有一些系统是直接就国外采购的子系统,比如MPC…75的航电是采购了法国制造,那东西法国佬会卡脖子?
  而一些德国制造的子系统同样也是不少,因此终于还是进入到了最关键的飞机总装质量控制审查阶段,虽然参观总装车间是很大程度算是有些涉密了,但考虑到这联合客机公司直接就是制造民用客机的,那就公开好了,反正天下也没有不透风的墙。
  所以是当一队法国佬在长安城落地之后,就首先是非常有趣地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条跑道把当地工业区分成左右两个不同的样貌,一边是几十年之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建造的苏系总装厂房,在经过这么多年使用和风雨的侵蚀之后,老式的钢筋混泥土厂房终究是在外面看来显得破败不堪,虽然隐隐约约也看到那边一装有四台发动机的大型飞机走下总装厂房,但总给人一种萧瑟之感。
  在看了西飞的厂房之后,这群法国佬就打心底里的高兴,似乎他们就是看到十年之后的整个共和国航空工业一般,它们都是如此的破败不堪,那么心情大好的情况下,要再看跑道另外一边的白色建筑群,自然也就能够体验到过山车的感觉了。
  为什会不爽?那当然是因为这联合客机公司新建的厂房实在是太牛逼了,首先第一眼过去联合客机公司的厂房本身就比西飞的钢筋混泥土厂房好看太多,而使用的也就正是后世最常用的钢构厂房,也只有这样的设计才可以把厂房的面积做到如此之恢弘,而这种足够巨大的厂房才能够容纳下专门为MPC…75客机设计的大型脉动总装线的安装。
  一条大型的脉动总装线的占地肯定要比起汽车流水生产线更加庞大,虽然说在进行总装的时候,都是直接安装飞机的各个大型成品结构件如机翼、机身框段、起落架之类的,这很多的部件在之前都有预先总装成了大型的构件,这就比较类似造船工业中的分段造船法,对于这种大型的成品结构件其实也可以说成是‘分段’。
  而为保证这些飞机的‘分段’生产效率更够跟上飞机总装线的需求,它们同样也是使用脉动集成装配线进行大规模生产,不过碍于MPC…75采用了广泛的分工生产,因而这些‘分段’的脉动总装自然在联合客机公司这边是看不到的。
  但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这一整条飞机的脉动总装线同样是需要用到配套的好多条用来生产‘分段’的脉动装配线,但真正最刺激人感官的还是飞机最终总装时的脉动总装线最牛逼。
  毕竟一架MPC…75的尺寸也是绝对不小,光是第一个站位总装起来的机身长度就达到了32米长,而整个MPC…75的脉动总装线因为是世界上首次建造使用,站位则是达到7个。
  这也就意味着,刨去各个站位之间相邻的距离之后,就算飞机首尾零距离相连也需要生产线的长度达到200米。
  而事实则是各个站位之间是绝对有很大的距离隔开,以供人员通过和飞机的安全,最终也就使得MPC…75的脉动总装线长度达到了300米往上。
  如此的长度,为了有效控制生产线体积,最终又不得不选择了采用U型来布置总装线,而如此长度又是呈U型布置,这就大概是一个普通的400米环形跑道切掉了一端环形的样子。
  而这还仅仅是总装线的长度,配套给脉动生产线使用的不仅仅是总装线,还有一旁配套的零件库房之类的零碎,所以整个厂房的面积是绝对能够达到一个配备标准400米环形跑道的现代化操场大小,想想置身于这巨大的厂房之中到底是什么感觉。
  就在法国人随唐昌红走进厂房的时候,刚正式开动生产线还没有半个月时间的MPC…75脉动总装线已经开始新一天的了工作。
  设计中的理想状态是每个站位之间的一次脉动间隔是8个小时,也就是一天的工作量,按照这种工作安排,最高时段是可以达到每天下线一架飞机的。
  但具体的情况中又完全不一样了,首先飞机的制造是受订单的影响,订单足够多的情况下自然是可以一天一架,但通常情况下则是按照订单灵活地安排每一次脉动的节奏。
  你可以安排成一天一动,也可以两天,甚至三天都可以,而这中间的一些比如某个站位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延时生产等问题都可以灵活处理变通。
  总的来说,现在MPC…75飞机的脉动总装线因为工人还不太熟悉工作,再加上前期的飞机制造交付也还要再小心一些,因此将脉动的节拍控在3天一次。
  这就意味着每间隔3天生产线动起来的时候,就会有一架飞机下线,一个月倒是能够直接完成10架飞机的生产工作。
  说实话这速度确实不怎么好看,国外采用的老生产线一个月马力全开同样也能达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