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摇了摇头后,刘东把手放在冰凉的棺椁上,收进了芥子空间。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就在刘东把这个棺椁收起来的时候,仿佛感觉脑袋瞬间重了几分。
摇了摇头,刘东把这里剩下的青铜器全都收了起来。
简单的一统计,但是在这个空间里,刘东就收了两百多件大小青铜器,而且大小不同的青铜鼎就超过五十尊。其他尊、盘、爵、觚、斝之类的就更多了。
而且这些青铜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带有铭文,但真正属于楚庄王生前用器的只有一半,剩下的几乎全都是被他所灭的二十六国的战利品。
把这个空间内的青铜器收起,然后沿着有着明显开凿痕迹,宽度达到四米的岩石通道,刘东再次来到了一个更宽大的空间,而一进入这里,最让刘东震动的就是摆放在中央的,三架青铜马车。
就跟1978年秦始皇陵出土的两架,完全仿真秦代真实马车制造的青铜马车一样,眼前的三驾车也是完全仿制楚国的真实马车所造。而且最中间的一辆还是“天子六驾”的青铜马车,相比之下更为难得。
按照周礼,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眼前的马车就可以看出楚庄王的墓葬,完全就是按照皇帝的规制来下葬的。
而且除了中间的天子驾六的豪华车马之外,在它的两侧,还有四匹马拉的青铜战车,战车上不仅有驾车的军士,还有手持长戈士卒,再现了真实的楚庄王时期楚国万乘之国的霸主风采。
除了这三驾马车,周围同样摆放着大量的青铜器,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两件青铜鹿,不过这两件青铜鹿与一般的鹿还不一样,在它们的头顶上立着两只展翅高飞的羽鹤。
鹤和鹿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古人把仙人乘车叫“鹤驭”、“鹤驾”。而这两件东西就跟曾侯乙墓中的“鹿角立鹤”一样,放在棺椁旁边,体现死者升天的愿景。
不过相比鹿角立鹤,这件两件鹿角立鹤的高度超过两米五!高出太多了。
而除了这两件鹿角立鹤之外,还有四件高度近三米,身躯庞大,兽身人面,身穿盔甲,左手前身,右手高举长剑的神像。
看着这四尊造型各异,不过同样狰狞的神像,刘东便明白这是“镇墓兽”!不过之前发现的都是小件,像这么庞大,高度达到三米的还从来没有在国内发现过。
等刘东把这里所有的青铜器,全都收起来的时候,简单的输了一下,大概有三百多件。这时候,已经见识了太多能够评为国宝的青铜器后,已经变得麻木了。
因为这里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一个曾侯乙墓就能够出土15000件艺术品,以及大量的青铜器珍品,那么并国二十六,横扫整个长江流域,打败晋国,问鼎中原的一代霸主楚庄王的墓葬里又有多少宝贝呢?
刘东之前都在猜想这个问题,现在他终于有了亲身求证的机会。
……
第371章 豪华的陪藏品
……把第二个大溶洞中的所有青铜器收起来后,周围又出现在宽窄不一的三条通道,从通道中摆放的东西来看,显然它们各自的后面还有更多。
这次刘东也没特意挑,直接走进了最左边那一条,把过道中的青铜器,偶尔还混杂的漆器收起来后,他也来到了另一个广大的溶洞空间。
这个溶洞跟刚才他经过的第二个溶洞相差不大,面积都在上千平方左右,不过这里的钟乳石仍然非常明显,地面并没有经过专门的处理。
不过这里的诱惑却比之前那个洞强烈多了。一进来这里刘东眼里就看到了满眼的金光。
放在这里入口处不远,居然有用黄金打造的九鼎八簋等一套用黄金制作的礼器。不过相比之前刘东收起来的硕大青铜器,这些黄金仿制的九鼎八簋礼器,个头都很小,最大的一件镬鼎,高度、内宽差不多都在50公分左右,不过就算如此,这也算是春秋战国时期出土文物中最大的一件金器了。
而且更难得的是,这些金器采用了失蜡法著作,器身上阴刻着华丽的云雷纹、器身中间还用浮雕的手法刻着饕餮纹,口沿的位置为云纹,除此之外在器身四周还有四条圆雕的夔龙,华丽非常。
除了这些纹饰之外,在这些九鼎八簋的金器上还镶嵌着绿松石,还有玻璃!没错就是玻璃,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玻璃还有另一个名字——古法琉璃!
琉璃,亦作“瑠璃”,中国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中国古代制造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
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上,就镶嵌了蓝色的琉璃,而这套内刻“楚王熊侣用持”铭文的九鼎八簋的金器上便镶嵌了五颜六色的琉璃。
除了这套九鼎八簋的金器,旁边还有一些纯金制成的盏、壶、盘之类的食器、酒器和水器之类,不过最大的也就二十公分左右,小点的都在十公分,数量也不多只有一百来件,远远比不上青铜器的数量,不过就价值而言仍然不可估量。
除了这些金器之外,剩下的就是漆木器、骨器、牙角器,和少量的陶器,不过它们加在一起也就六百多件,看的出黎叔他们只是拿出了其中的精品,剩下的多半留在庄王墓葬里了。毕竟春秋战国其实加工漆木器、骨器之类的物件一般都是小件,很难有精品,市场价值也一直不高。
不过黎叔他们挑出来的却是有不少精品,其中最大的一件就是高度达到一米二,长度将近两米,错金银的象尊,这件象尊贴合春秋时期漆器的特点,外面漆黑色,有云纹、几何纹、兽面纹,内里是红色。更难得的是这件象尊上下并没有任何拼接的痕迹,应该是从一整块木料里掏出来的。
除了这件最大的象尊之外,旁边还有宽大的漆器木箱,漆器床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具。所有的漆器加在一起有四百多件,占据了这里所有东西的绝大多数。
“看来这黎叔还懂得不少文物保管的办法,这些漆木器和牙角器,以及陶器都加上了固定剂,保存的相当完好!”刘东把东西收拾的差不多后,心中暗自想道。
不过就算如此,大部分陶器和木器上原本的彩绘已经消失了,看着让人心疼。
“但愿我的舍利元光能够让它们恢复过来!”刘东心中有些期待,不过到底能恢复多少,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把周围所有的东西都收好后,刘东眼神转向了最后留下的三具棺木。
三具棺木中最大的一件是铜棺椁,不过没有刘东在外面见到的那么大,这件青铜棺椁长度有三米,宽度和高度也接近三米,上面大量的铭刻着凤纹,还有一些兽头人身的神怪形象,以及一些浮雕的宫廷生活画面,从中可以看出能够享用这棺椁的一定是楚庄王熊侣的王后,或者地位重要的宾妃之类的人物。
另外这件棺木也跟庄王棺椁一样并没有被打开。
不过旁边那两件棺椁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等刘东把两座长两米五,宽和高在一米五左右的棺椁打开的时候,里面的尸骨早就被黎叔他们拿出来扔掉了,现在这两座棺椁里面放满了密密麻麻的玉器,还有小件的金银器,基本上所有春秋时期的玉器样式都能够在里面找到。不过里面的玉器没有大件,而这也符合春秋时期玉器的特点。
当然,看着这两座盛满玉器和金银器的棺椁,刘东心中还是有些遗憾,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鲜有质地极佳的,基本上都是玉和石头混合之物,所以别看这里的玉器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几千件,不过它们真正的价值恐怕还不如这些小件的金银器值钱。
当然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肯定不能这么算。
“要是有那么一两件大件的玉器就好了!”把三座棺椁收起来后,刘东心中止不住暗想道。
当然这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
收好东西后,刘东看到再没有遗漏之后,便顺着通道出来,然后朝着中间的钟乳石洞走去,不过一进来,刘东的眼睛猛然瞪圆了,脸上满是震惊之色,“我的老天!”
也难怪刘东如此反应,在这个大约八百多平方的宽大空间内,放置的全都是乐器,而乐器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编钟、编镈和编铙。
刘东数了数,发现这里套铭刻“楚王熊侣”铭文的编钟形制跟曾侯乙编钟差不多大,不过只有64枚,当然曾侯乙编钟多了那枚“楚惠王”所赐的编镈,否则跟这里这套编钟的数量就一样多。
不过就算少了一枚编镈,这套编钟仍然是价值无可估量的国宝。
另外除了这套编钟之外,旁边还有一套编镈,相比出土于太原金胜村的19件编镈,庄王墓里的这套无疑要更多,而且更为华丽。
刘东简单的数了一下上下三层编镈共有61件,最大的一件高度达到150公分以上,重量将近两百公斤,上面的乳丁一个都比成人的胳膊还要粗,实在是惊人。而这也是目前能够知道的最多的一套编镈了。
不过让刘东不解的是楚庄王这位春秋后期的霸主,怎么墓中还有编铙,而且还多大36件,按理说来编铙的极盛时期应该是商代晚期东岸到西周早期,到了春秋时期,编钟的发展和使用,编铙已经逐渐衰落,已经主要用于军事指挥,是军队中用来指挥进退的器具。
当然这种事情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需要考虑的事情,刘东仅仅是疑惑了一下,就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