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实习记者-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的这间房是左边的一间小房,很小。杨蔓目测了一下,长大约接近三米,宽只有两米多一点儿。采光倒是好,靠近门的这一面墙,除了门,差不多全是玻璃窗。另外三面墙是白色的,只是有暖气片的那边,墙上有许多水印。
  那几页暖气片,一边的管子从正房那边伸过来,另一边,是个向上翘起的半截管子。杨蔓摸了一下那几片暖气片,是冷的,房东赶紧说:“如果你要来住,我们把锅炉烧大一点就行了。”
  房东开价二百七,不讲价。房间虽然小,价钱也不便宜,可杨蔓还是很满意。
  杨蔓想着自己以后要上夜班,就跟房东解释自己是在报社上班,以后要上夜班,每天回来会很晚。她心想,如果不解释清楚,一个年轻女孩,早出晚归,还是汽车送回来,那房东会怎么想呢。
  显然房东对杨蔓这个房客也比较满意,他们答应杨蔓可以在他们厨房的煤气灶上烧开水,也可以用他们的洗衣机和甩干机。
  房子定下来后,杨蔓就离开红村,去了趟报社。
  她很欣喜地发现,走出几百米的土路后,上了公路,真像房东介绍的那样,离报社大约只有一公里左右了。完全符合石主任的要求。
  在报社吃过午饭,杨蔓便去了附近的商场,以最快的速度买了床和一个塑料衣橱。又买了一大幅便宜还好看的花布。花布用几个夹子一夹,就变成了窗帘和门帘。总算改变了房间的一些效果。
  杨蔓第二天就搬了过来。搬过来之后,就面临了北方真正的寒冷。
  房间是土暖最后的一间,所以土暖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作用,跟没有也没什么两样。如果正赶上房东加了火烧暖气,那最后的一节暖气管又会突突地冒一些水出来。为了不把床上溅湿,杨蔓还得用一个盆子接在下面。
  后来,杨蔓用了电热毯,也就不再去找房东抱怨暖气的事了。
  厕所是个问题,厕所是公用厕所。是在这片房子之外的两个独立的小间,跟农村的厕所很像。这也难怪,因为这一片的居民本来就是原地拆迁的农民,这片房子也是拆迁过程中的中转房,所以周围才会有那么广阔的荒地。

  第12节:第二章荒草中的红村(6)

  厕所里面的秽物横流,冬天一冻,变成了冰。到了春天,经历化冻的过程,到了夏天,又会和着雨水四处漫流。这些都对杨蔓的轻微的洁癖形成了挑战。
  杨蔓刚来的时候,一天看着阳光明媚,便像在南方一样,赶紧洗了衣服挂在外面。一会儿发现衣服在晾衣绳上,变得直挺挺的。她非常惊讶,便用手指去敲了敲,手指马上就破了皮,出了血。她才明白,衣服已经结了坚硬的冰。
  杨蔓正好碰到房东,就惊喜地跟房东讲:“呀,原来衣服晾在外面要结冰啊。”
  杨蔓怀着这样认识另一个世界的心情进入她的北京生活,所以这些艰难的物质条件在她眼里都不是什么问题。以至于几个月后的一天,报社文化部的主任晚上下班的时候,顺便捎杨蔓回家,发现活泼快乐的她住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感慨万千,第二天便组织他们全部门的人到杨蔓的住所参观。他认为他的部下太养尊处优了,而像杨蔓“这样的小姑娘,这样吃苦,就像当年我们下乡一样,而且她还是自觉选择的”。
  在这次参观后,文化部主任便请杨蔓白天有时间的时候去他们部门兼职,也就是接接热线电话什么的。这样,杨蔓便在一个报社里打起了两份工。
  杨蔓自然十分的愿意。文化部的工资虽然更是象征性的,只有两百块,但可以报一些打的费,更重要的是,除了星期一开例会,要闻部的夜班编辑工作要下午四点半才开始。在文化部值班,白天可以呆在温暖的办公室里,午饭和晚饭都解决了。文化部的记者们有多余的新闻线索,也可以交一些给杨蔓跑一跑。

  第13节:第三章实习记者杨蔓报道(1)

  第三章实习记者杨蔓报道
  1
  再过一个月就到春节了,报社各个部门都开始计划过春节的选题。
  石主任在会上说:“我再三跟你们强调,四季歌得唱,到哪个节日了,到哪个季节了,要做些相关的报道。”接着石主任开始挨个点名,让每个记者汇报自己所跑的口跟春节相关的选题。
  这跟杨蔓没什么关系了。杨蔓现在每天做夜班编辑,每天下午做版之前,帮着处理一些热线电话,做些分类整理。她倒是希望有更有意思的工作,可是石主任只想让她安心值好夜班。值夜班的人太难找了。
  跑劳动部门的记者报出一堆,什么工会慰问啊,各单位活动啊。跑政法和交通部门的记者报出什么春运安全问题啊。石主任听着把眉头皱成一团,说:“报点人性点的题目!你们都报这些,那报纸还要不要人看了?我长期跟你们强调,我们虽是做头版,头版是最重头的,也是最难做的,上面要看,下面也要看,所以我们才把头版分成两半,分成左头条和右头条,就是要兼顾宣传任务和可读性。我看现在一开会,你们就拿出老三篇的东西糊弄一下,蒙混过去。最近一阵经常没有上右头条的稿子,还要到别的部门去调稿。按人手算,我们是人手最多的版面,却做不出头条,这算什么事?我怎么跟总编交待?再说,我们这儿的稿分都给别人赚走了,你们呆在最好的部门,版面却还要被别人分走,脸上也不光彩啊。”
  石主任说了一大通之后,不耐烦地摇了一下手,说:“往后报,往后报!该你了,孙淼。”
  孙淼说:“我倒是有关于春节的选题,但我现在做不过来啊,我现在那几个年终大稿等着出稿呢,总编见我一次催我一次,逼得我都不敢来上班了。”
  石主任说:“你先说说你的选题,要真做不过来,我给你找助手。你大稿子要做,部门的事情你也不能撒手啊。我这儿就指望着你啊。”
  孙淼说:“我从旅游部门那儿得到一个统计,这两年春节出境游的人数明显上升,预计今年春节还会大幅度增加,好多旅行社已经在包机了。而且这些春节出境旅游的人里,老年人也不少,这数据说明,现在大家关于春节的观念在发生变化。”
  石主任说:“哎,这个好!看看,大家就应该想这样的点子。这说明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啊,连老年人都能到外国去过春节了。以前都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现在咱老年人都可以去外国过年。这样的选题在春节出来,又喜庆、又新颖,上面和下面都会喜欢。孙淼,你这选题得先做!”
  孙淼开始叫苦,说:“我哪里做得过来啊,我拉个大纲还可以,中间那些小零碎采访我可没有时间。”
  石主任环视了一下周围,看见了杨蔓巴巴的眼光,就说:“小杨,你给孙淼当帮手吧,正好你还可以跟着孙老师多学学。”
  2
  晚饭对杨蔓来说,是个可以喘口气的机会,因为晚饭之后,她就要进入最忙的阶段了。
  杨蔓刚刚端了餐盘在食堂里靠边的空座坐下,就看见孙淼从食堂中间的座位上站起,两步就跨了过来,在杨蔓对面坐下,说:“小杨,我还说等会去办公室找你呢。”
  杨蔓赶紧说:“孙老师,你打个电话,我就去你的办公室啊!”
  “工作的事情,我们等会再说吧,先吃饭。你到报社有一个月了吧?”
  “不只了,都一个半月了。”
  “你看,我好几次会都没参加,所以看见你的机会也不多。”
  “我都听他们说了,你主要要做报社的大报道,所以太忙了。”
  停了一下,孙淼说:“其实那些稿子,要应付轻松得很,我就是不想和他们开会,太没劲了。”
  杨蔓看见孙淼已经吃完了,正看着自己,眼光相交,孙淼忙站起来,说:“我盛点汤去,你要吗?”杨蔓说:“谢谢,我还有。”
  杨蔓边低头吃饭,边想,这孙淼,平时挺严肃的嘛,呵呵,这一下就变很好说话的样子了。
  孙淼回到座位上,手上没有拿汤,拿的是两杯芬达饮料,递了一杯给杨蔓。
  杨蔓谢过,心里想,孙淼可以从一类人里拿出来,放到另一类人里了。

  第14节:第三章实习记者杨蔓报道(2)

  在报社,杨蔓现在算是职位最低的人了。这里,连组版员、校对员都是报社里的正式员工,甚至门口管收发的那大妈,也很牛皮哄哄,传说她也是有特殊背景,有特殊任务的。部门新招的两位专门接热线的人,虽然没有编制,但至少也有北京户口。有北京户口便意味着你在这儿一天天努力工作,一年两年,就有转正的希望在等着你。
  杨蔓因此可以明显地看到人们对待她的不同态度,她把他们分成两类人。一类是以她职位衡量的人,他们会对她公事公办、呼来唤去。另一类,是拿她当一个弱势而可爱的女孩看待的人,觉得她像个无害的小动物,楚楚可怜。后一类人,在需要的时候是愿意给予她帮助的人。
  果然,孙淼边喝饮料,边跟杨蔓聊天,问她在哪儿念的书啊,春节回不回家啊,现在房子租在哪儿的啊,想家没有啊。
  杨蔓说自己毕业两年了,在家乡的小报纸做了两年的编辑,就来了北京。她一句句回答着,话不多,但也不算少。把谈话维持在一定的温度。
  杨蔓自以为,工作是她不擅长的事情,可跟男性来往交谈,她就比较能掌握了。
  两人最后一块去了孙淼的办公室,孙淼拿了本子出来,抄了些旅行社的电话给她。然后又当着她的面,给一家旅行社打了电话,叮嘱对方传些客户资料过来,并要求对方在传真件抬头上写明给杨蔓。
  最后,孙淼还细心地给杨蔓列了几个提问的问题。
  3
  第二天上午,杨蔓果然就收到了旅行社发来的传真。传真上写着他们一些客户的电话,家庭状况,春节出游状况。
  杨蔓便开始按照名单打电话。
  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