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有所思的样子。最后,张梁小声说了句:“哥,其实我现在最想吃的是窝头。”张宝也小声说:“哥,我也是。”张角扔了筷子,叹息道:“唉,看来我们真是天生的贱货啊,改不过来了。”
半部论语
张角兄弟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造反后,时间长了手下人不免有些瞧不起。张角左思右想,派人抓来了天下最有学问的蔡邕,充为行军教授,同时也抓来了蔡邕的两个双胞胎书童贾演和贾源。
每天,张角三兄弟鸡鸣即起,先跳舞锻炼身体,他们称之为闻鸡起舞,然后读书。他们住的宫殿里居然经常传出琅琅的读书声,让熟悉他们的人吃惊不小。当时,《三字经》《百家姓》等都还没有,但总得找个简单点的教材啊,蔡邕无奈,只好不顾历史进程地选择了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他们的识字课本。
先从《大学》讲起,蔡邕读一句,让张角兄弟读一句。蔡邕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张角跟着读:“大学之道,在明明……老师,这里多印了一个‘明’。”
张宝说:“老师,‘止于至善’的意思我明白了,就是要杀掉所有行善的人。”
于是,张角下令,把领地内所有修桥补路做过好事的人都抓起来统统干掉。
蔡邕毫无办法,只好放下《大学》,教他们读《孟子》。蔡邕读:“嫂溺,叔援之以手。这意思就是……”
张角接过话来说:“这还不简单?你能不能教我们难点的啊?”
蔡邕很奇怪,问:“你说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角回答:“太简单了啊。这意思是,嫂子小便,小叔子要帮一把手。”
蔡邕当时昏倒,醒过来不得不扔了《孟子》,再换《论语》。
蔡邕读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张角翻译道:“学习就像白色的鸟儿在飞。”
蔡邕惊奇道:“你这个说法倒是很有诗意嘛。”因为“习”字当时的写法是“羽”下加“白”。蔡邕对张角三兄弟突然有了点信心。但张角很快又让蔡邕失望了,因为他权力实在太大,手下人对他的命令又不拒绝,他随意按《论语》的话来管理自己的领地,让蔡邕毫无办法。比如在读到“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的时候,他就下令道:“《论语》里说了,所有的寡妇必须改嫁。”一纸命令传下,不知道毁了多少妇人的名节,连蔡邕的寡妇女儿蔡文姬都被他强行嫁给了匈奴的左贤王。
蔡邕没办法了,只好小心翼翼地找那些不会涉及到人命的句子来教。
蔡邕读:“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听了这话,张角跳起来哈哈大笑,下了命令,广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蔡邕不明白,问张角,大王何所领悟?张角道:“这里明明说了,我从来没见过什么德行能好过美色的了。所以要多选美女,增加道德。”
蔡邕无论如何不敢再教他们《中庸》了,因为“庸”“邕”同音,他实在怕引火烧身。
文姬归汉
张角按照自己理解《论语》“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的意思,强迫所有寡妇改嫁,其中就有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张角为了讨好匈奴,将蔡文姬嫁给了匈奴左贤王。
蔡文姬嫁给左贤王后,觉得那里的生活很不舒服。让她不舒服的是,那里的人居然对妇女非常尊重,讲究LADY
FIRST。她不禁想起制作《烈女传》的曹大家来,她想,对女人怎么能这么尊重呢,这成何体统。但她没有办法,只有因地制宜,让自己变得习惯起来。
生活上倒也没什么,不过是匈奴人把“板凳”叫成“条凳”、把“吃饭”说成“进餐”而已;而在内地的许多高雅游戏,比如麻将,那里是一概没有,只流行五十四张的纸牌,拿在手里轻飘飘的,很没分量。最受不了的是那里人吃肉都吃七分熟的,简直是茹毛饮血嘛,蔡文姬忿忿地想。
左贤王手下奴仆如云,厨师就有十几个,蔡文姬手把手地教他们制作中华料理,厨师们直夸“夫人真能干”。几年下来,蔡文姬除了生了两个孩子外,简直无事可做。郁闷的时候,只剩下小资地讲讲情调,思念思念故乡了。故乡思念久了,免不了要做一些歌来寄托一下,蔡文姬本来就是才女,写点歌词自是小菜一碟,她最著名的歌是《胡笳十八拍》:一拍拍到头发边啊,头发细密又缠绵;二拍拍到眉毛边,眉毛弯弯真好看;三拍拍到嘴唇边,红红的嘴唇甜又软;四拍拍到颈儿边,颈儿滋润圆又圆……十八拍到心口边,心儿飞到家乡好田园。
《胡笳十八拍》流传甚广,从匈奴流到了中原,人们嫌歌名叫起来太麻烦,就去掉了“胡笳”两个字,直接叫成了《十八拍》。此歌流传到后世,受到上至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的一致喜爱。据载,一千多年后,清朝康熙年间,一等鹿鼎公韦小宝还曾经将此曲交给一百多人的交响乐队进行大规模的演出,一时传为佳话。
《十八拍》在市井流传了很多年后,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其时张角兄弟早已被蔡邕的双胞胎书童贾演和贾源杀掉,曹操的丞相也已经做了很多年,他很喜欢蔡文姬的才华,便让人将她接回汉朝,左贤王也不敢阻拦。
蔡文姬后来嫁给了董祀,平安地度过了后半生,也不必细表。
就蔡文姬因地制宜一事,后人有对云: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安邦。
张角之死
张角造反后,抓来了蔡邕做他们的老师,蔡邕的书童贾演和贾源自然同车而至。
贾演和贾源是一对双胞胎,当时刚十六岁,就已经是很多女孩的心中偶像,因为他们长得实在太漂亮了。据考古专家介绍,近年在挖掘贾演贾源墓时,一位本来喜欢刘德华后来喜欢谢霆锋再后来只喜欢F4的女研究生看到了墓中兄弟两个的画像后整日茶饭不思,无心工作,天天念叨“恨不生在汉朝时”。当然,一位心理医生认为,这是女研究生热爱祖先的表现,不应作别感想。(据云,该研究生现在是可米小子组合的FANS。)
贾演和贾源被迫陪张角读书,张角对他们也不算十分为难,不过是晚上端洗脚水,早晨起来倒便盆,每天打骂也不超过十次,像红烙铁、老虎凳、竹签子等物也不经常使用——这兄弟二人来的时候细皮嫩肉,陪了张角三年后已经变成了铁打的汉子,抗击打能力超过西人泰森。尤其是蔡邕逃到匈奴看女儿后,贾氏兄弟更成了张角发泄怒火的对象。
其时,汉灵帝下了诏书,鉴于张角作恶太甚,有能献其首级者封万户侯。即使没有诏书,贾氏要杀张角的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贾氏兄弟本来是读书人,对杀人根本不擅长,别说张角防范得十分谨慎,就是给他们机会,他们也不知道如何下手。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他们,连杀人都不会。但是他们慢慢克服了恐惧,鲁迅说:“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
那天,张角不知什么事情高兴,喝得烂醉如泥,依贾源的意思,他们应该逃掉,贾演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更何况杀了张角能封万户侯呢。”贾源说:“我们这样子哪像什么万户侯啊?”贾演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贾源祈祷道:“如果上天佑我,就让他身边没人。”
莎士比亚说:“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够成功。”贾氏兄弟提了刀,悄悄摸到张角的卧室,却发现除张角外真的空无一人,原来所有的侍卫都赶去看吉普赛人耍魔术去了。
张角在梦中居然背起了《孟子》,可能是他醉酒后觉得天地乱转,用家乡话嘟哝“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听起来很像“床而不晃者,未之有也”,但还没等他解决睡床打晃的问题,就一命呜呼了。
就这样,贾演和贾源带着张角的首级去见汉灵帝,汉灵帝见了大喜,打破常规,分别封二人为宁国公、荣国公,从此贾家才逐渐兴旺起来。
忘年交
在人们眼中,董卓和貂蝉是不折不扣的“忘年交”。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忘年交”至少发生过三起,一是董卓和貂蝉,二是李隆基和杨玉环——不过这两个案例有很大不同,前者男肥女瘦,而后者则是女的丰满,男的苗条——三是武则天和冯小宝'奇‘书‘网‘整。理'提。供'。这六个人中,被人们嘲笑的只有冯小宝,道理不言自明,女人靠本钱吃饭也就罢了,男人也这样?切!
董卓几乎满足了貂蝉一切合理不合理的要求,比如,貂蝉要求他上床前下床后要刷牙,每天睡觉前要洗脚。这些要求听起来很过分,两千年后《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都做不到,董卓却做到了,而且做得心甘情愿。
最要命的是,貂蝉要董卓陪他看星星。
“什么?看星星?”董卓张大嘴巴,吃惊地看着貂蝉,“我是不是听错了?看星星?”
“是啊。”貂蝉说,“人家要看星星,你陪陪人家嘛。”貂蝉抓住董卓的手,摇晃着,撒娇地说。
星星有什么好看的?董卓当时实在不能理解,换上现在,依然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老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一定想出那么多夭蛾子让自己为难。
董卓只好和貂蝉一起去看星星,并且爬到一棵歪脖树上。
董卓的肥大身躯在淡淡星光下显得异常稳重,旁边斜倚在他身上的自然是貂蝉。众所周知,貂蝉是天文爱好者,她不厌其烦地给董卓讲解八十八个星座的秘密以及黄道运行规律,但每次都会听到董卓的呼噜声,并且感觉到屁股下的树枝随着董卓呼噜的节奏而微微发颤。
出事那天,貂蝉早有预感。她知道,吕布会想办法把她搞到手的,而惟一的手段自然是杀死董卓。
董卓每次出行前,都要貂蝉给她打一卦,测测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