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符宝-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缓缓蹲下身子,他才拿起那个磁盘观看起来。

这种观看只是对准那个方形底盘,在默默注视下,底盘的大致图形就被周明落看了个一清二楚,若只从这底盘看上面的图形并不完整,就像是一张完整的图画被人撕开,不管是哪一截拿在手中都不完整。

图案不完整?

周明落心下顿时大失所望,就算这底盘存世有些年头了,可也应该是残器,怪不得会被人用新的瓷器补充连接起来凑成一个瓷盘了。

残器就算是真的古玩,价值也有限的很。

不过周明落并没有立刻放下盘子,而是又认真观看起来,整个盘子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

种种特征让他心下蓦地一动,这应该是青花瓷。

而整个底盘更是胎体轻巧、纹饰纤细、釉面无橘皮纹,带有一丝明显的元代遗风,更是做工极为精细。青花瓷,带有元青花遗风,那八成就是明青花了。

明初时分国内所造瓷器正是元风盛行时,毕竟那个时候大明才刚从元朝手中抢来天下。直到明宣德年间青花瓷才彻底摆脱元代遗风,开创出了自己的风格和韵味。

“明青花,带有元代遗风,应该是明初青花,这也算是一件古董了,是真正的明青花,可惜却是个残器,不然也会有一定的价值。”

神色一片平静,周明落脑中也是各种念头飞转,八成可以确定这是明青花。

残器?残器怎么了?残器只是在现代人手里被收购的价格低,但别忘了,他过来寻找古玩是想寻找【文气】让黄皮书吸收的。

残器里面就没有【文气】么?这一点他还真不清楚。如果残器里面也有【文气】的话,那么眼下这一件明青花若是买下来,也能做个不错的实验。

青花啊,这毕竟是青花瓷。

青花瓷的大名虽不说是让所有人如雷贯耳,但也绝对威名赫赫。

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2。3亿元,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购买2顿黄金。

而这个罐子才是高27。5公分,腹经33共分,一共20来斤重。

以体积而论这件元青花是全世界范围内最贵的瓷器,单件工艺品的最高价也是这件元青花创造的。

哪怕这底盘不是一统江山君临天下时期的元青花,可明青花依然是瓷器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前些日子香港苏富比2011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就以1。68亿港元的高价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虽然不可能每件明代瓷器都有那种价位,那也是属于珍惜中的珍稀,可总的来说不少真正的明青花依旧有着不俗的价值。既然有价值,那么这底盘的明青花若是完整时应该是具有【文气】的,这玩意那么值钱,可不就因为其拥有厚重的人文艺术结晶么?既然完整时有,那残器状态未必没有。

这一番观摩时间也再次悄然流逝,等周明落又抓出手机一看,才发现足足过了近十分钟,【觅文符】的时限也在快速流失。

“算了,先买下这残器,回家再细细研究。”

就在周明落刚想购买时,却又蓦地神色一动,更是重新拿出手中瓷盘打量,他突然想起自己忽视了一件事,搞不好这底盘上的明青花并不是残器,而是一件完整的明青花。



第008章 天下第一塔

周明落最大的忽视,就是因为在发现整个瓷盘是新旧两种瓷器拼凑出来的赝品后,观摩时只记得去观摩那个底盘,而忽略了整体的构造。

等他突然想起瓷盘的整体形态时,才发现这盘子似乎是永乐瓷。

明永乐瓷,盘、碗类器的内壁与底面衔接处有红纹一周,器心内凹外凸,呈塌底状。

这个瓷盘的弘纹就遮掩在旧器与新器交界处,用弘纹来遮掩了新旧交接处的一丝轻微浅痕,

这种把瓷器拼凑的工艺也是多种多样,最简单的一种大蒜汁就可以做到,比如我们摔碎了一个瓷碗,若是重新拼凑起来,在破碎处抹上大蒜汁还能使其黏在一起,比一般的神马胶水都更实用,只要不泡水就轻易不会碎裂。

眼下这瓷器的拼凑不是大蒜汁,因为其裂痕并不明显,甚至用肉眼都很难看到,若不是早知道这是衔接起来的,就算周明拿起来细细把玩也未必能发现,但此刻这却不需要他去发现,没拿起来之前他就靠着透视一眼看穿了。

不过造假者能用弘纹遮掩裂缝,这造假也算是一门艺术了,真的很难发现。

再一次从整体上观摩,周明落却是越看越觉得整个瓷盘的造型应该是属于永乐瓷。

但这里面却有一个大问题,永乐瓷是塌底,可这个盘子的底儿却是平的。

“这盘子模仿的是永乐瓷,但底盘却是平的?若是整体连接起来再细细观看,可以确定这底盘就应该是明永乐瓷,但它却是平底,难道它原本并不是瓷盘?”

不是瓷盘,那又会是什么?

默默闭上眼思索一番,搜刮着以往脑海中所有关于永乐瓷的知识。

随后不过几秒钟,周明落眼皮就是一跳,终于想起了一些东西。

瓷砖!

平平整整,十来厘米的方形青花瓷,两三公分厚,这是一块瓷砖啊。

青花瓷砖?想起青花瓷砖,周明落跟着就想起了报恩寺塔!!

混迹古玩界这么久,尤其是最为擅长瓷器方面,对于这座被称为“天下第一塔”,“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和长城、古罗马斗兽场、古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并列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的惊人巨塔他还是印象极为深刻的。

毕竟这座塔的名气太大了。

明永乐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朱棣能从自己侄子手中夺取天下,称得上一个气魄非常大的人,而他的性格亦是喜动不喜静,那一生可谓做出了不少大事。

建故宫、现今我们能在首都看到的辉煌故宫建筑群,始建就是永乐大帝,再则编篡《永乐大典》,朱元璋开创明朝建都南京,更立下祖训不得迁都,可永乐大帝还是毫不在意这祖训,直接迁都北京。

这无疑都是极有气魄的人才能做到的,再则组织郑和下西洋等等,也都曾在历史上书写下重重的笔墨。

除了这些许多现代人都能耳熟能详的大事外,明永乐还做过两件大事。

其一就是搞出了阳山石碑。

说起这个石碑恐怕现代人都要惊叹,这是永乐帝为了纪念朱元璋立下的碑,为了显示自己的孝心和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他曾在南京郊区汤山县依阳山开凿出了阳山石碑。

没有亲临其境你很难想象这个石碑有多大,如果能把这石碑立起来,它足有七十多米高,相当于今天二十五六层楼的高度。

石碑共分三块,碑身、碑额和碑座,这三部分都在如今的阳山依旧无法站立。就算是依照现代的科技都无法把这三块庞大到恐怖的石碑站起来合为一体,就更别提六百年前的人力了。

阳山石碑总重估计三万多吨,要把三万多吨的东西吊到基座上,再把碑额搁上去,如今都无法做到,结果石碑在永乐大帝开凿好以后竟成了大大的烂尾工程,一直在阳山躺了六百多年。

你想,永乐帝本是为了开凿石碑纪念朱元璋,向天下彰显自己的孝心,更是昭告天下自己依旧是朱元璋的好儿子,就算他这个皇位是从侄子手里抢过来的也是名正言顺,以能更好的巩固一身皇权,结果碑弄好了却竖不起来,搞成了烂尾楼,可想而知这种事是多么尴尬和滑稽。

也正是因为此,永乐才又另外在南京建造了报恩寺和报恩寺塔。

甚至可能阳山石碑还没开凿结束永乐帝就有了这种预感,猜到了可能出现的结果,所以报恩寺塔的始建是在阳山石碑工程尚未竣工就开始的。

不过这座塔却已经不是单纯纪念朱元璋了,还包括他的母亲。

整个报恩寺塔都是按照皇宫标准建造的,而这一座塔就耗资248。5万两白银之巨,在永乐朝工部侍郎黄立恭以及大名鼎鼎的三保太监郑和监督下耗时十九年才竣工,使役工匠十万余众。

整个塔九层八面,高约78米,搁在现代依旧是比拟二三十层楼房的高度。

放在六百年前亦是绝对的南京第一高,而且整个塔身都是由白瓷五色琉璃砖构件堆砌而成,每砖均刻有佛像等图案。

据传塔建成后九层内外共设篝灯146盏,每盏芯粗一寸左右,白天,此塔与日争辉;夜晚,则又烟火腾龙,煞是壮观。更是目前国内唯一有史料记载的琉璃宝塔,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该塔绝妙的琉璃艺术,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极高的建筑艺术成就。

明朝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曾说,“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张岱是明朝的人,当时这塔还在,矗立在长江边上来往的船只都能看到,如果今天还在的话,绝对会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但可惜的是,这座“天下第一塔”,和长城、罗马斗兽场、意大利比萨斜塔比肩的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却被摧毁在了太平天国的内战中。1856年,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因为担心翼王石达开占领城外的琉璃塔,架炮攻击城内,派兵一面在塔下挖地道引爆炸药,一面用火炮直接轰击塔身,最终使琉璃塔化作一堆瓦砾,而大报恩寺的其他建筑也被由此引发的大火全部烧毁。

不过塔虽然毁了,可还是有一部分东西保留了下来,其中就有一些青花地砖散落民间。

用青花做地砖,这种奢侈是史无前例的,古今中外敢这么干就一个永乐大帝。

这也是永乐大帝的气魄展现!

这种青花地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为人所知,一般人看到这地砖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误以为这是残器,像一个盘子的中心被切割了下来。因为任何一块砖上的图案都不完整,只有多块瓷砖连接起来才能凑出完整的图案。

这也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