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北京大学堂的学生发现。
小凤仙察觉后随即快步走出中央公园,学生们追踪寻访,竟不可得。
此后,小凤仙遂从八大胡同消失,隐姓埋名,无影无踪,对其去向众说纷纭,一直是个谜。
小凤仙自蔡锷将军去世后,遂离开八大胡同,隐姓更名。
她先嫁给东北军的一位师长,从北京移居沈阳。后来可能是那位师长死了,她遂改嫁给一位姓陈的厨师,住家于沈阳市皇姑区寿泉街三胡同的一座平房里。
因为她丈夫姓陈,四周邻居们都称她“陈娘”,但对她不平凡的身世一无所知。
人们看到陈娘长得很漂亮,白皮肤,大眼睛,瓜子脸,个头儿至少在一米六以上,依稀可见她年轻时沉鱼落雁般美丽的姿容。至于她的实际年龄,她本人从不提及,长相又很年轻,无人能猜得准。
()好看的txt电子书
陈娘没有工作,靠丈夫的收入养家度日,生活很是拮据。两口子没有子女。她居住的房间是狭小的北厢房,室内面积只有十平方米左右。但室内几乎没有家具,因而并不显得十分拥挤。家里唯一像点样的摆设,就是那只天天上弦的小闹钟。
陈娘也没有什么讲究的穿戴,只是平平常常的衣服,但洗得干干净净,穿起来显得与众不同。她的惟一爱好就是喝酒,几乎每餐都要饮两盅白酒,饮得很慢很慢。她的最大乐趣,就是去听戏,听得有滋有味,如醉如痴。这也可能与她早年的生活道路有关。她这样的生活习惯一直维持到晚年。
一九四八年(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沈阳。这年小凤仙已经四十八岁。她的丈夫在东北人民政府的总务处工作,可能还是厨师。她自己也要靠劳动吃饭了,先是进一家被服厂做工,以后到东北人民政府统计局出收部一位叫张建中的人家做保姆。她改名叫张洗非,不知此名是否有深意。她的生活仍较拮据。
一九五一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
小凤仙闻讯,很想见见这位昔日在北京的旧相识,并求得他的帮助,遂写了一封信寄给梅。
信中写道:“梅先生,若寓沈阳很久,如有通信地址,望企百忙中公余之暇,来信一告。我现在东北统计局出收部张建中处作保姆工作。如不弃时,赐晤一谈,是为至盼。”
数日后,小凤仙接到梅兰芳邀请相见的回信,高兴非常,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打扮得像过节一样,赶去交际处招待所见梅。
这时的小凤仙已年过五十,人老珠黄,又生活拮据,饱经忧患,故人显得很憔悴。她见到梅兰芳,一番寒喧后,便向梅谈了自己的出身家世和沦落烟花的经过,以及与蔡锷相识并帮他逃离北京袁世凯虎口的情况。
当小凤仙讲到蔡将军到云南后就再没有给她来过信,以及在讨袁护国战争中喉疾加剧,去日本就医逝世时,声音哽咽,泣不成声。
梅兰芳关切地询问小凤仙此后的生活情况。小凤仙感慨万分,讲了她三十多年来的颠沛流离,以及目前的生活艰辛。
梅安慰她说:“你的生活问题,我跟交际处商量一下。人民政府一定会照顾你的。”
当天,梅宴请了小凤仙,离别时还送给她一笔钱。梅兰芳把小凤仙托他解决生活问题的事,托付给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李桂森处长,并写信通知小凤仙与李桂森联系。
小凤仙接到梅兰芳来信通知后,即去找交际处的李桂森处长。经李桂森处长介绍,小凤仙被分配到一家政府机关学校当保健员,于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三日正式上班工作。为此,她十分高兴,特地写信给梅兰芳表示感谢。信中写道:
别后转眼之间两月多。当梅先生启程时,捧读大札,即按所指去李处长处请示,以梅先生之帮助,现已蒙李处长之介绍,在政府机关学校当保健员,于星期一(二十三)正式上班。我的前途光明是梅先生之援助,始有今天。决依领导指示,遵守工作,以报答大恩……
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梅兰芳接小凤仙信后,未再与其通消息,并遵小凤仙嘱,对其身世与行踪守口如瓶,仅将此事告知其秘书许姬传与近代史专家荣孟源。
数年以后,荣孟源在一九五七年被打成“右派分子”,梅兰芳则在一九六一年病故。在政治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小凤仙的情况再也无人知晓,也再无人敢于过问了。
小凤仙似乎被人间遗忘了。
但小凤仙仍默默无闻、平平淡淡地在沈阳平民中生活着,也仍然无人知晓她那不平凡的身世。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大陆正处在“文革”###之中,小凤仙已是七十多岁了,丈夫已死,孤苦伶仃。
她曾被好心的邻居、沈阳低压开关厂女工刘长青接到家中住了一段时间。这期间她心情开朗,常常眉开眼笑。只是有一次,她听到收音机里播放戏曲,内容是当年蔡锷与小凤仙的往事,她面容痛楚,泣涕涟涟。
刘长青见状,急忙握住她的手,细问缘由。在一声声关切的询问之下,这位被称作“陈娘”的慈祥老人才情不自禁地口吐真言:“那戏中之人就是我!”
接着,小凤仙向刘长青讲了自己的身世,并再三叮咛,千万不可外传。
一九七六年,小凤仙终于走完了自己曲折的人生道路,以七十六岁之龄病故。
是因为突发性脑溢血,她栽倒在自家平房旁的公共厕所里,人们把她抬进医院急诊室,但抢救无效而仙逝。
放学后,肖骁霄和刘梅在田径场边的小树林里准备讨论对蔡锷的研究心得。但是刘梅手里拿来了一本书。肖骁霄默默地接过来一看,原来是《雪峰青年――联谊会特刊》已经出版了。
肖骁霄惊喜地说:“啊,终于出来了!”
刘梅嗔怪地说:“怎么,嫌我们慢了?就是你出了这么一个瘦主意,害得我多少个星期在辛苦。”
肖骁霄只是一味地傻笑:“嘿嘿嘿嘿……”
刘梅看着他傻乎乎的样子,感觉到自己几个星期的辛苦没有白费。
()免费电子书下载
接下来,两人开始谈研究心得。肖骁霄说:“梅子,纵观蔡锷的一生表明,一个长河的男人要想有作为,就必须四海为家,也就是说,长河男人的理想在远方,而不是在长河。”
刘梅却令人诧异问:“那么,你是带着我一起去寻求这个虚无缥缈的远方呢,还是到远方去遇见一个新的小凤仙呢?”
肖骁霄有点愣住了,看着刘梅,一下子竟然说不出话来。
刘梅的话似乎超越了两人之间当前的现实局限,在肖骁霄看来,这个问题似乎是自己还要过几年才能够郑重回答刘梅的问题。
可刘梅多少有点郁闷,看着不知所措的肖骁霄,忽然笑吟吟地说:“就你笨,跟你开个玩笑,你就这么当真。”
肖骁霄忽然觉得心里有冒出一股异样的感觉,尽管他知道这是刘梅不想让他这样狼狈而故意为他开脱,但是此景此情,一个长河男人未来的必然命运,和一个跟长河男人相关的女人的酸楚命运,似乎为他们两个人的未来埋下了某种迥然的危机。这个危机是什么?两颗少年的心,都没有办法回答。
可是,之于肖骁霄,他对蔡锷的发现,有很多话想对刘梅说。之于刘梅,她所关注小凤仙的发现,也有很多想对肖骁霄说。但是,清清溪水边,唯见缓缓流淌的时光,不见亘古千年的功业。两人深情地凝视着,化为春风里的刚刚苏醒的绿芽,迎接着一个逆风飞飏而又摇曳多姿的夏。
第五章 号角苍凉
本届高一学生,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一股骚动的浮躁气息充斥着雪峰中学的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角角落落。这种大规模情况下集体诞生的学生干部们,在“少壮派”殊荣的血性刺激下,整个雪峰中学的学生会工作顿时呈现出颠覆性的局面,在他们“救世主”一般的叫嚣下,“我即上帝”的宣言,仿佛要把这所雪峰山下的教育明珠制造一个全新的新生。
首当其冲的就是各个学生干部的圈人、圈地运动搅起了滚滚狼烟。肖骁霄自然也不例外。在宣传领域,肖骁霄和周勿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战。杨思想和袁丹凤因为工作本身的要求,似乎对人才的需求不是那么的强烈。肖骁霄的《雪峰青年》和校园记者团的人才需求以及周勿的校园广播站的人才需求,似乎需要彻底瓜分雪峰高级中学的各种战略人才资源。
但是两人还是友好合作,共享人才资源。这个体现在人才招聘的工作上。按照团委会的统一部署,校园记者团第一个进行全校人才大选拔。校园选拔小记者的消息是通过广播站播出,报名的人很多,大约有四十多位。肖骁霄也没有决定要多少,总体一个原则是,如果四十个都感觉不错的话,那我就全部要了,记者团二十个,《雪峰青年》二十个?肖骁霄嘿嘿暗笑:“周老弟啊周老弟,我看你怎么和我竞争,全校优秀人才都在我这边了,到时候你还有什么招数?”
周勿当然不知道这个“张献忠式”的思维(张献忠思维:张献忠和李自成争斗老大,张献忠处于下风。为了阻止李自成成为皇帝,张献忠就想把李自成攻下的城池里面的老百姓全部杀掉。这是因为做皇帝需要有百姓可以统治,张献忠认为把百姓都杀掉了,李自成无百姓可以统治,自然也就做不成皇帝了),也就无法感知正在朝自己悄悄逼近危机。
肖骁霄、李辰钰、周勿、刘梅、杨思想、袁丹凤和上届也就是第一届记者团团长曹正雄组成了现任记者团人才选拔考核小组。在学校教工俱乐部二楼的会议室里,肖骁霄等等